潘萌散文集序

  下载全书

潘军说他答应了女儿,要我为此书写序。我猜是潘萌答应了她爹。

读了些章节,已觉潘兄多事——何必要在这么好的文字面前加一篇老生常谈?我早说过我们这一代不过是铺路石。

如今的年轻人广见博识,不像我们那会儿找不着几本书读;如今的年轻人广猎博思,不像我们那会儿往一条道上挤;如今的年轻人自由天赋,不像我们那会儿自布雷池。

潘萌的文章,最是角度与形式的不拘一格让我赞叹。我一向对仿真不以为然。上帝给了人写作的能耐,未必是要多多地复印实际,而是期待生命因而呈现多种可能。比如武家坡上的悲欢,几百年来止于一副面孔,一套言词,一种道德审视,多叫人扫兴!生命的多种可能,显然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尤其是写者的内心,写者对于这人世间种种僵硬外表之独辟蹊径的观问与求答。这需要想象力。角度的丰富与单调,实在是想象力旺盛或萎败的证明。还有荒诞感,如果一切现实都在你眼前奔流得正当、顺畅,想象力又从哪儿长大?想象力和荒诞感,我看是角度与形式的源泉。甭跟我说那么多别人的事——六十亿人料你也说不过来,我只想看你看生活的独具角度,我只想听你从现实听到的另种声音,我只关心对于生命,人还可以有怎样的态度。潘萌的文章所以让我满足。

正是想象力的不拘一格,或对生命的态度不落窠臼,造就了潘军、潘萌之间不同凡响的父女关系吧。“致父亲书”一章直读得我欲泪欲喜,感慨万千。如今人们常对人与人关系的功利与冷漠摇头喟叹。其实,对他人的态度无不孕育于家庭。而家庭的美好与否,并不在别的,而在于——社会也一样——是不是真正崇尚爱与自由。

潘萌望着父亲的背影,感叹其“英雄迟暮”——潘兄你够了,看她的吧。

2005年3月12日


梁筠《焰火》序这是最后一篇

潘萌散文集序|评论(序跋) - 史铁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