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城市相处形同和一个家相处

  下载全书

文/欧阳应霁

固然没有人会抗拒宽敞故意闭锁

但欣然接受条件限制才更会有弹性的发挥想象

这是这一批混乱但风流的图像给你我的启示

什么都爱听的他大概有上千张CD吧,也许不只,都放在Nike球鞋盒里,新的旧的,十个鞋盒叠在一起,如人高。

旁边的算是书柜吧,不必去算柜里有多少书、多少杂志、多少文件、多少废纸可供循环再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找什么数据,他会直接伸手到对的位置,他会找得到。

桌上有零钱,隐形眼镜药水,空的香烟包,录音机,钥匙扣,卫生纸,间尺,开瓶器……

换一个空间,窗旁边有一铺床,床其实是一个柜。人睡在柜里,床下格贮物,衣服啊鞋袜啊诸如此类,床上格是书柜,几千本书吧,地震的话人肯定会被压死,被真知与谬论压死。

一面墙是一片墙报版,贴满钉满了生活照、明信片、涂鸦手绘、杂志广告、友人来信、车票戏票、裸女海报、外国纸币、干花、旧唱片封套……墙角堆满了玻璃啤酒瓶,空的和未开瓶的,还有球鞋、爬山鞋、购物纸袋、一面镜、两盆仙人掌。

再走进另一个房间,拥挤的厨房角落里有一辆自行车,窗帘是用绳子穿扣起的二三十块包装鸡蛋的纸皮壳,显然没打算有衣柜的男住客把衣服用衣架都挂在墙边的画线上,层叠膨胀如彩色的山。

邻居的住户有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因此小房间里堆满玩具:史诺比和花生家族、Hello Kitty、宫崎峻的龙猫、德国布熊、芭比娃娃、铁皮车、音乐盒、机器人、宇宙飞船,其实玩具都不是小孩的,都是那对三十未出头的父母的。

看起来太熟悉,都像你我曾经或者正在居住的房间。虽然我们都在什么潮流生活建筑设计杂志上看过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超酷超锐超简约的居家,但我们在欣赏之余同时告诉自己,难得难得,对不起,我的生活本来就很混乱,居家更乱,这才温暖这才真实。

这大抵不是懒惰收拾的借口,也不代表住在这些空间里的人不爱干净。当生活在混乱其中的人习惯如常自得其乐,一切样品屋示范单位一样的所谓设计所谓流行风格就显得多余。尤其你会发觉如此混乱的同好着实占社会人口比例大多数,从台北到香港到东京……

新宿歌舞伎町某条简陋后巷一家中国内地移民开的小食堂里,刚认识不久的日本朋友都筑响一在一口气喝光一整杯麒麟生啤酒之后,从背包里掏出一本手掌大的厚厚小书送我,他的其中一本畅销作品TOKYO : acertain style,1997年以英文版本全球发行,销量已高达近十万册,翻开四百五十页拍摄的记述的都是东京人家室内,房间都小都混乱,但看来都自在。得到心仪作家的亲笔签名赠书当然高兴,但其实这本书在几年前刚出版的时候我已经第一时间买来拜读,还多买了几册送赠同好——真的吗?他眯着眼微笑着问,还不只呢,你在1990年的第一本出版物,同样是拍摄东京都市居住空间环境的Tokyo Style我也有好好地收藏——我兴奋地告诉他。

实不相瞒,我这个长期忠实读者,对面前这位偶像作家都筑响一实在格外尊敬。早年作为日本流行生活刊物Brutus的资深编辑,长期对日本都市社会文化做观察报道,都筑响一有他一种独特的庶民观点和角度,在一般媒体都乐于报道以至于“制造”东京都会文化的精致漂亮一面,都筑却尝试贴近生活的更真实一面。外国人眼中的日本传统美学中的空渺净寂,其实与一般市民的日常起居作息越来越有距离。离群出世远遁深山也许还是很多人心底里的有朝一日期盼实现的梦,但大家也因为太爱这个超级都市的安全和方便,宁愿花很贵很贵的租金找一个很小很小的房子,就住在都会中心,在混乱当中快乐地一起混乱。

因为一切唾手“可得”,房子隔壁的小公园就像自家后花园,街角便利店是自家的食物架杂货柜和冰柜,再过去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书店是自家书房,唱片铺是客厅,公共浴池是泡汤休息的场地。你接受了,你习惯了,那一个租来的小房间也就是一铺白天夜里都可以自己睡觉可以跟人聊天可以一起做爱的床,床也是多功能的吧,更何况传统和室中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床的概念。

从当编辑的时代有一大群摄影师可供差使,都筑响一过去十多年就开始了自己拍摄自己访问笔录的工作模式,整个创作就更灵活更个人,从业余到专业,身份更丰富多元。20世纪90年初的Tokyo Style一书是处女作,当中还是有不少“漂亮”的“设计”的室内空间,还是那种看起来收拾了几天插了花、喷了空气清新剂的处理手法,但自此越走越轻松放肆的,就如1997年这本刻意乱作一团的Tokyo——acertain style真实家居造像,以至于最近把在东京时尚文化杂志《流行通讯》刊登了近四年的专栏‘Happy Victims’做了一个总结展览并结集出版——同样拍的写的也是东京居家室内,但都筑这回要求受访的朋友都现身,并且把他们她们收藏的心爱物都一一搬出来“示众”,因此我们面前有女主人的摆满一地的二三十个LV大小手袋提包,有几年下来每一季必买的Vivien Tam斑斓连身裙十多套,有一整床黑白灰的法国A.P.C.品牌,当然有一屋的唱片和乐器,一地的黑皮鞋,一衣柜的超过三十套名牌西装,大多还是穿得着的,当中更明显的是,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计算机。

都筑笑着翻开最新一期的《流行通讯》,给我看他替自家自拍的作为完结篇的一张通版照片。胖胖熊一样个子的他,坐在室内小阁楼,向大家展示他至爱的日常穿着的三四十件图案T恤以及一整墙一大叠至爱的书籍杂志。对很多人来说,活着并不需要活出一种什么风格,所谓风格都是好事的人说来吓唬人用来炫耀用的,只要身边有一堆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穿的看的听的闻的,最好还是可以吃的,那就心满意足了。

不要误会这样“爱”家的都筑响一,是个住家男人,其实他的世界大得很。生于东京受学于东京的他固然爱透这个失序的超级都市,但他也野心勃勃地企图走遍天下。前些年他跟艺术家友人大竹伸朗开车走了一圈日本国道,把公路两旁的搞怪旅馆和建筑做了一次主题专访,(这也是家外有家的一种呈现形式吧!)过去两年也定期在美国穿州过省,做的也是相同的题目,他自嘲说是为了骗点稿费和旅费就离家出走豁出去,叫身旁的我好生羡慕妒忌。

还记得都筑在他的小书里特意刊印了一小幅他至爱的江户时代的水墨画,一对农家夫妇和小儿傍晚时分在家门外葫芦瓜棚下,坐着一小方草席在乘凉消夏。他也在内文中引了一句佛家语:“草席半张坐一张眠。”固然没有人会抗拒宽敞故意闭锁,但欣然接受条件限制才更会有弹性的发挥想象,这是这一批混乱但风流的图像给你我的启示。

【欧阳应霁,一个不甘心因此也不容易被标签定位的创作人。自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获取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以来,长期对现代家居生活及建筑设计潮流观察研究,并对饮食文化吃吃喝喝深入体验,大量撰写相关评论推荐文章,发表于中港台报章杂志。始终迷恋文字和图像,愿意在两者的微妙关系中纠缠成长,矢志做个贪心的、快活的、认真的跨媒体导游。】


城市:自治与信赖好城市因为有趣的人

和一个城市相处形同和一个家相处|中国故事 - 陈冠中、薛涌、欧阳应霁、李楠、承孝相、Richard Sennett、姜|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