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希腊哲学的衰颓
现在,我们进入第六讲,即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期的哲学,这是希腊哲学衰颓的时期。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希腊(以及罗马)哲学也可以看作后来兴起的基督教哲学的一个重要开端。从思想传承的角度来说,希腊化时代以及罗马时期的哲学构成了古代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之间的一个必要中介。因此,这一讲既可以叫作希腊哲学的衰颓,也可以看作基督教哲学的开端。
希腊哲学的衰颓,要从希腊化时代开始讲起。我们在讲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他的一位学生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在用武力征服东方的过程中,就开始把希腊文化推向亚洲和北非的广大地区,从而开创了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死后,希腊文化在东方的推广过程并没有随之结束,而是继续发展,希腊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东方文化的土壤中。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一方面,希腊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东方;另一方面,希腊人也不可能不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希腊化时代同时也是东方文化反向地渗透到希腊本土的时期。
这里所说的东方文化,并不包括我们中国文化,基本上也不包括印度文化,而是指与希腊文化联系较多的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和埃及文化等。这些东方文化当然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是在那个时代,它们更多的是一些糟粕性的东西。比如,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生活方式上的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等。大家都知道,古希腊人在生活态度方面基本上是奉行一种理智的自然主义,他们既不是禁欲主义者,也不是纵欲主义者。相比而言,巴比伦、波斯、埃及等地的享乐主义是非常突出的,这与东方同样盛行的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往往为东方特权社会的达官贵人们所热衷,而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往往会使人们更加倾向于采取一种审慎的生活态度。
但是,随着亚历山大所开创的希腊化时代的发展,东方的那些文化糟粕也就反向地流入了希腊社会,对希腊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由于希腊城邦制度的瓦解,以及东方的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希腊,在这种情况下,希腊人就在财富和放纵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清醒”。我在“清醒”二字上要加个引号,表示一种自我意识的膨胀,也就是说,希腊人越来越把个人的享乐看得比什么都更重要,却把那些恢宏的理想,比如神、国家等,看得很淡漠。人们不再关心世界的“本原”或“实体”,不再关心背后的东西,而是在东方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蚀下,越来越沉溺于现象世界的感性快乐。与这种社会风气相适应,希腊哲学也开始向着感觉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方向发展。哲学已经不再关心终极真理的问题,不再关心形而上学,而是蜕变为一种伦理学。形象地说,哲学由引导人们追求真理的火炬,变成了跟在经验生活后面救死扶伤的救护车。
希腊化时代出现了三大哲学学派,它们分别是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怀疑主义。这些学派产生于希腊化时代,但是却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期。伊壁鸠鲁主义对罗马帝国时期人们的生活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斯多葛主义则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希腊化时代的这些哲学思想,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后来甚至成为针锋相对的两种哲学或伦理学,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对立并不能消除它们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写道,这些哲学(包括怀疑主义)虽然貌似不同,相互之间甚至是直接对立的,但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它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是:在这个不幸的世界里,人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这样一种提问方式,恰恰是一种末世的提问方式,即一个文化时代发展到最后阶段的提问方式,它充满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因此,我把这个时代的哲学称为衰颓的哲学。但是这种衰颓的哲学同时也构成了向另一个时代哲学的过渡,特别是通过罗马帝国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的中介,希腊哲学最终实现了向基督教神学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