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

  下载全书

讲完了17、18世纪的欧洲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之后,我再来介绍一下18世纪法国的启蒙哲学,主要是当时的一批法国思想精英如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激进的宗教批判思想和哲学观点。这些法国启蒙思想家尤其是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的观点,通常被称为唯物主义和“战斗的无神论”,在当时的欧洲,这些思想可以说是破天荒的、惊世骇俗的。此外,在法国启蒙阵营中还有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奇葩让—雅克·卢梭,他的基本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主流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却对后世西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些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大多属于宗教学和政治学领域,并非狭义的哲学思想;而且由于应对现实批判的需要,这些观点往往缺乏系统性,具有随感而发、闪展腾挪的特点,机智有余而深刻不足,远不像17、18世纪的英国经验论哲学和欧陆唯理论哲学那样有着浓郁的“哲学”味道,更不能与稍晚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系统性和严谨性相提并论。这是由法国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当时的现实背景所决定的。我在比较法国思想与德国思想的不同特点时通常喜欢说,法国人的哲学往往具有显著的文学色彩,充满了感性的光辉;正如德国人的文学通常具有浓厚的哲学味道,充满了晦涩的气息一样。虽然如此,但是,法国启蒙运动毕竟是近代理性精神高涨的历史结果,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意味着新兴的理性精神已经决定性地战胜和超越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康德稍后开始对理性本身进行深入批判时,法国启蒙哲学尤其是那种剑走偏锋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也就如同英国经验论哲学和欧陆唯理论哲学一样,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思想背景。对于康德来说,经验论固然是轻视了理性的作用,最终陷入了怀疑论的泥淖;但是法国启蒙哲学却与唯理论一样,过分夸大了理性的作用,乃至于同样走向了独断论,只不过是分别走向了唯心主义独断论和唯物主义独断论罢了。所以在进入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前,我必须给大家介绍一下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这种哲学的思辨色彩较淡薄,感性特点较强烈,其中一些观点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哲学教科书。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特征

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伏尔泰

“百科全书派”思想家

法国启蒙运动的“黑马”——让—雅克·卢梭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特征

第十讲 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 赵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