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齊王不用即墨大夫而亡 即墨多君子多良士
齊威王封即墨大夫。注見上卷。燕取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不下。田單以即墨破燕。齊王建將入秦,即墨大夫入見,畫臨晉、武關之策,建不聽而亡。吁,何即墨之多君子也!建能聽即墨大夫之謀,則齊可以勝秦矣,國未嘗無士也。
【何云】是故趙襄子曰:「尹鐸之所寬也。」
【全云】此亦有慨於汪、文諸公策略之不用。
【元圻案】燕策〔一〕:「燕昭王以樂毅爲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至臨淄。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〇史記田單列傳:「燕引軍東圍即墨,即墨大夫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兵。』立以爲將軍,以即墨距燕。昭王卒,惠王立,田單縱反間,燕使騎劫代樂毅。單遣使約降,燕軍益懈。擊之,而齊七十餘城皆復爲齊。乃迎襄王於莒,入臨淄而聽政。」〇齊策:「齊王建入朝于秦,即墨大夫入見齊王曰:『齊地方數千里,帶甲數十萬。夫三晉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間者以百數,王收而與之十萬之衆,使收三晉之故地,即臨晉之關可入矣;鄢、郢大夫,不欲爲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數,王收而與之十萬之師,使收故地,即武關可以入矣。如是則齊威可立,秦國可亡矣。』齊王不聽,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二〕,餓而死。」〇馮琦宋史紀事本末:「度宗咸淳十年,京湖制置使汪立信移書賈似道曰:『内都何事乎多兵,宜盡出之江干,以實外禦。算兵帳見兵可七十餘萬人〔三〕,而沿江之守,則不過七千里,若距百里而屯,屯有守將,十屯爲府,府有總督,其尤要害處,輒三倍其兵。無事則屯舟長淮,往來游徼,有事則東西齊奮,戰守並用。刁斗相聞,餽餉不絶,互相應援,以爲聯絡之固〔四〕。選宗室大臣忠良有幹用者,立爲統制,分東西二府,以涖任得其人,率然之勢,此上策也。』似道得書,抵之地,尋中以危法罷免之。」又:「帝德祐元年七月,元主詔伯顔直趨臨安。八月,文天祥至臨安,上疏言:『宜分境内爲四鎮,建都統居中:以廣西益湖南,而建閫于長沙;以廣東益江西,而建閫于隆興;以福建益江東,而建閫于番陽;以淮西益淮東,而建閫于揚州。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黄〔五〕,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地大力衆,乃足以抗敵,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彼備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傑者,又伺間出于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爲迂闊,不報。」
〔一〕「燕策」,原作「齊策」,據上古本戰國策卷二九燕一改。
〔二〕「共」,原脱,據上古本戰國策卷一三齊六補。
〔三〕「見」,原作「現」;「固」,原作「因」;「黄」,原脱,皆據中華本宋史紀事本末卷一〇六蒙古陷襄陽校正。
〔四〕「見」,原作「現」;「固」,原作「因」;「黄」,原脱,皆據中華本宋史紀事本末卷一〇六蒙古陷襄陽校正。
〔五〕「見」,原作「現」;「固」,原作「因」;「黄」,原脱,皆據中華本宋史紀事本末卷一〇六蒙古陷襄陽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