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毛詩字數
【元圻案】鄭畊老曰:「毛詩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字。」〇晁氏讀書附志曰:「石經毛詩二十卷。經、注一十四萬六千七百字。」
1 大小毛公 毛詩授受源流
2 高子説詩失義 高子受詩源流 仲梁子孟仲子説詩
3 子夏曾申李克傳詩諸説 吕祖謙讀詩記
4 詩六義分經緯 程子説詩六體 朱子詩三經三緯説 讀詩記論六義 豳風豳雅豳頌諸説 鄭氏名箋之意
5 有辭無辭逸詩篇名 孔子删詩 今無貍首之因 逸詩見載諸籍 歐陽説删詩
6 關雎或爲畢公作 范處義説關雎
7 興體感發人之善心 毛公獨標興體 賦比興諸説 李育説學詩要旨
8 周道缺而關雎作 三家説詩各有師承
9 詩萌芽於楚一變而爲楚辭
10 周南詩見周之至德 王安石釋汝墳
11 召亭在岐山縣西南
12 二南小雅遺聲不傳 朱子風雅十二詩譜 古樂有倡有歎 詩詞外更有疊字散聲
13 齊詩先采蘋後草蟲 鄉飲酒歌詩合樂
14 王風次衞之疑
15 黍離作者二説 楚元王好詩傳詩 曹植令禽惡鳥論 諸籍載伯奇遭讒故事
16 列女傳説詩多乖異 項安世評列女傳説詩 列女傳略見魯學一二
17 施士丐説詩 唐語林與正史相發明
18 周有房中之樂 繆襲論安世房中樂
19 相鼠爲妻諫夫詩
20 無衞女之志則怠 無伊尹之志則篡 韓詩外傳引詩證事非明詩
21 騶虞風詩可爲雅 魚麗雅詩可爲頌 小雅猶有風體 大雅之正幾於頌 范處義解頤新語
22 霸者興變風息 齊風爲懿王時詩 邶風爲夷王時詩
23 何謂八能之士 大夫九能之義
24 仲梁子其人 儒墨支派
25 毛公説詩簡而深 鄭玄釋詩繁塞而多失 李清臣論鄭氏之失
26 不解芣苢鶴鳴無得於詩 讀鴛鴦而悟比興之體
27 江漢女德見周俗 范滂母德見漢俗
28 變雅作於大臣群臣 變風見匹夫清議
29 騶虞騶吾騶牙爲一物
30 騶虞諸義
31 大戴禮投壺説雅
32 無衣詩閔周非美晉
33 詩亡春秋作諸論 詩者民之情性 人之情性不應亡
34 詩諸山名考
35 檜有疾恣之詩
36 十月農畢言改歲
37 毛傳言豳土晚寒 孫毓毛詩異同評
38 日永星火非指心星 詩七月正義引吴志誤
39 朱子釋熠燿宵行 董逌廣川詩故
40 七月見王業之難 孟子以農桑言王道
41 風雅終於周召 有周召臣則變者可復正
42 興於詩諸證 由詩而悟進學處世 讀詩所感化諸例
43 鹿鳴刺世道衰 漢食舉樂十三曲 杜夔傳雅樂四曲 古琴有詩歌五曲
44 宵雅肄三讀法
45 南陔六篇有義亡辭 古經題下必有譜 亡其辭之亡異説
46 詩有三芑三杞三荼
47 薄伐玁狁二句解讀
48 采薇作於懿王政衰時 變風之作齊衞爲先
49 史以六月出車爲襄王詩 漢以六月出車爲宣王詩
50 周之興周之滅在於人 君臣弗克紹宗周不保 褒姒黨先世皆名臣
51 作詩自著其名 美詩吉甫署名易 刺詩家父署名難
52 孔聖予聖皆自聖 光武詔上書者不得言聖
53 天之勝人與人衆者勝天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54 敬畏相戒 自敬畏人畏天 聖賢心學守而勿失
55 畏人畏天證詩
56 無競維人證史 曾是莫聽證史
57 君子小人與風俗美惡 君子是則是傚證史
58 愧人畏天見羞惡之心
59 車攻甫草甫田釋
60 詩有夏正無周正 周十月爲夏八月 推日蝕法 陳鵬飛詩解
61 韓詩雨無極篇首多八字 韓詩或爲好事者傅會
62 商用少而周用老 若烏若荼辨
63 漢儒言詩多異説
64 韓詩箌字釋
65 南箕北斗説
66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67 青蠅刺魏武信讒 劉晝其人
68 韋昭朱子釋采菽黍苗
69 鄭注二禮與箋詩異 鄭箋詩與毛傳有異 鄭箋宗毛亦從韓魯説
70 亂出乎上而受患常在下 言與行違心與迹異之慨
71 山林茂盛君子易樂
72 旱山近漢廣之域
73 鼉鼓逢逢諸説
74 古人謹於所近 君子重襲小人無由入 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 其朋其朋之戒
75 釋申甫二地
76 釋甫申二人
77 宣王有撥亂之志
78 庭燎箴始勤終怠 沔水規讒言其興
79 轉予于恤謂宣王四役
80 詩所刺與春秋所譏
81 召故老訊占夢諸亂
82 赫赫宗周有寖微之象 匪降自天職競由人
83 世臣與國升降 家父仍叔尚見春秋
84 周替楚亂漢微之由
85 亶侯多藏貪臣爲蟊賊 杼柚其空斂臣爲斧斤 皇父卿士爲群邪之宗 深寧浩歎之由
86 朋友之信可質於神明 正直之道無愧於幽隱
87 播厥百穀之義
88 文王基之武王鑿之出處 説經傳二字
89 公劉見法制之端
90 常聞危言可保安存
91 靡哲不愚事證 善人載尸事證
92 孔子説詩之法 韓子説詩由繁入簡
93 仲山甫愛莫助之之嘆
94 韓城燕師之地考
95 出宿于屠之地考
96 論外戚秉政
97 寇攘式内證史
98 大師或爲三公或爲大衆
99 孟仲子説詩傳詩
100 筆談誤引注詩
101 二后成王成康諸義
102 成王不敢康解讀
103 論來牟爲麥
104 陳少南不取魯頌 陳氏詩解
105 三壽作朋諸説
106 論各代之頌 後世作頌傚魯而近諛
107 文之繁簡視世之文質 商頌繁而周頌簡
108 正考甫作商頌美襄公 奚斯作閟宫頌魯 毛詩未行故多異説
109 禘與祫考辨
110 范甯論孔子正雅頌諸事
111 少而端慤則長大無情欲 謹防其端禁於未然
112 甯戚歌碩鼠
113 秀葽之義
114 侯包言衞武公作抑詩 侯包撰韓詩翼要 大雅之抑讀曰懿
115 西戎地寒故以板爲屋
116 詩經中諸華字音讀 朱子詩傳遺説論叶韻
117 零露漙之漙當作
118 衡從其畝之衡字訓
119 君子去就于心不于禮
120 營謝戍申美刺異義 以公存心詩人美之 以私存心詩人刺之
121 聖賢訓導服在言行前 狐裘黄黄所以出言有章
122 世濟其美 蘇軾朱子所慨所悕
123 群臣進戒始以敬 三卿授策終以敬 敬之爲心學之原 正心誠意爲敬之本
124 漢世未有引詩序者 魏黄初詔始引詩序 近儒非漢無引詩序説
125 詩序辯説多取詩辯妄 王質鄭樵始去序言詩
126 毛詩草木蟲魚圖 毛詩古賢聖圖
127 格物之學莫近於詩 詩詠諸物之義 詩經有多識之益
128 言詩莫若孟子 學詩必自孟子始
129 申毛之詩出於荀子 荀子説詩多引逸篇
130 袁固申公無愧於言詩 王式以詩諫 匡説詩解人頤
131 治詩者陸璣非陸機
132 徐整暢太叔裘隱其義
133 詩緯言詩之本質 四始五際論説
134 詩之作本於人情 古詩體起於太始天元册
135 劉迅説詩三千言 説詩當有物則秉彝之訓
136 九德九夏類雅頌 詩之音律猶易之象數
137 鐘之樂考辨
138 大學中庸孝經引詩 六經即聖人之心 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脚
139 束晳補亡詩陔字諸義
140 善爲詩者不説 詩無達詁易無達占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141 引詩而不見於詩
142 説文稱詩毛氏者皆古文 爲蟾蠩是韓詩説
143 周衰伐木有鳥鳴之刺
144 魯修泮宫衞勸學 鄭子衿城闕之刺
145 詩音舊有九家 唐陸德明論書音之作
146 古香取於蕭脂酒醴 何佟之議用香
147 后稷始甽田
148 興雨祈祈解
149 按徂旅孟子作遏徂莒
150 夏屋渠渠諸解
151 文王之治由身及家 關雎大明於始見義
152 衞武公自警之語 古之君子剛中柔外
153 務廣地與務廣德
154 風俗爲世道元氣 晉分秦亡風俗使然
155 魯以后稷配天 齊百庭燎晉請王章
156 朱子發論删詩
157 陳止齋論國風
210 治梁及岐諸説1 大小毛公 毛詩授受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