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酉阳杂俎 - (唐)段成式;张仲裁译注 >
- 前集卷 >
- 三
贝编2
【原文】
箜篌天¹ 十地。〇金流河²。〇无影山³。〇有影游鸟⁴,随其行处,地同其色。〇众鸟说偈⁵。〇白身天,身色如拘勿头花⁶。〇宝树枝叶如殿,其地柔,随足上下⁷。〇乐游戏天,乘鹅殿⁸。
【注释】
¹箜篌(kōng hóu)天:天名。为四天王天第四天。《正法念处经》卷二四:“观四天王三地住处,一一业果。具观察已,观第四处。彼以闻慧,观三箜篌天,有十种地。何等为十?一名乾陀罗,二名应声,三名喜乐,四名探水,五名白身,六名共娱乐,七名喜乐行,八名共行,九名化生,十名集行。”
²金流河:在箜篌天十地第一地处。《正法念处经》卷二四:“第一地处,名乾陀罗。……有诸河流,一名宝流河,二名波流河,三名金流河,四名酒流河,五名美流河,六名流沫笑河。如是诸河,鹅鸭鸳鸯,出众妙音。”
³无影山:在箜篌天十地第二地处。《正法念处经》卷二四:“观箜篌天第二地处,名曰应声。……有诸金山,所谓瞻婆帝山,无影之山,一切乐山,心意化山,如是等山。”
⁴影游:鸟名。在箜篌天第三地处。《正法念处经》卷二四:“见箜篌天第三地处,名曰喜乐。……复有众鸟,名曰影游,随其行处,地同其色。”
⁵众鸟说偈(jì):在箜篌天第四地处。《正法念处经》卷二四:“见箜篌天第四地处,名曰探水。……其林众鸟,名曰宿命,见诸天众,而说颂曰:福德可爱乐,能得胜果报。是故应修福,无及福船筏……”偈,也叫“颂”,佛经中的唱词。
⁶身色如拘勿头花:此谓箜篌天第五地之异。《正法念处经》卷二四:“见箜篌天第五住处,名曰白身。……是人命终,生白身天。生彼天者,服白色衣,如珂如雪,如拘牟头华。”拘勿头花,梵语音译,又作“拘贸头”、“拘牟头”,花名。
⁷“宝树枝叶如殿”三句:此谓箜篌天第六地之异。《正法念处经》卷二四:“见箜篌天第六地处,名共游戏。……宝树枝叶,如屋如殿,其地柔软,随足上下。”䎡(ruǎn),柔弱。
⁸乐游戏天,乘鹅殿:此谓箜篌天第七地之异。《正法念处经》卷二四:“见箜篌天第七地处,名乐游戏。……有乘鹅殿,有乘鹅鸟,有行于地。”
【译文】
箜篌天 有十地。〇第一地乾陀罗,有金流河。〇第二地应声,有无影山。〇第三地喜乐,有影游鸟,它飞到哪里,地就与其同一颜色。〇第四地探水,有众鸟唱颂。〇第五地白身天,生此天者,身着白色衣,颜色如同拘勿头花。〇第六地共游戏,宝树枝叶像宫殿,地很柔软,随足所履,自然起伏。〇第七地乐游戏,有乘鹅殿。
【原文】
三十三天¹ 九十九那由他天女²。忆念树³,物随意而出。十花池⁴。千柱殿⁵。六时林⁶,一日具六时。千辐轮殿⁷,天妃舍支所坐也。〇衣无经纬⁸。〇将死者尘著身⁹。马殿¹⁰。千鹅驾¹¹。〇金刚带¹²。〇行林¹³,随天所至。〇众鸟金臆¹⁴。〇大象百头,头有十牙,牙端有百浴池。顶有山,名曰界庄严。鼻有河,如阎牟那河水,散落世界为雾。胁有二园,一名喜林,二名乐林。象名伊罗婆那¹⁵。〇光明林,四维有如意树。帝释将与修罗战,入此林四树间,自见胜败之相。甲胄林,甲胄从树而生,不可破坏¹⁶。〇莲出摩偷¹⁷,美饮也。〇修一千二百善业者¹⁸,生此天¹⁹。〇上妙之触²⁰,如触迦旃邻提鸟²¹,此鸟轮王出世方见²²。〇开合林,开目常见光明²³。
【注释】
¹三十三天:即忉(dāo)利天。为欲界六天之第二重,在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三天。《正法念处经》卷二五:“如是比丘,观四天王天已,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何等为三十三?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峰天,三者名住山顶天,四者名善见城天,五者名钵私地天,六者名住俱吒天(俱吒者山名也),七者名杂殿天,八者名住欢喜园天,九者名光明天,十者名波利耶多树园天。十一者,名险岸天。十二者,名住杂险岸天。十三者,名住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十五者,名金殿天。十六者,名鬘影处天。十七者,名住柔软地天。十八者,名杂庄严天。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名微细行天。二十一者,名歌音喜乐天。二十二者,名威德轮天。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阎摩娑罗天。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天。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众分天。二十九者,名住轮天。三十者,名上行天。三十一者,名威德颜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轮天。三十三者,名清净天。如是三十三天。”
²九十九那由他天女:善法堂天(三十三天第一天)供奉帝释之天女。《正法念处经》卷二五:“观四天王天已,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帝释天王之所拥护,住善法堂。……有九十九那由他天女,以为眷属,恭敬围绕供养帝释,如一女人供给丈夫,诸天女等心无嫉妒,供养天后同奉帝释亦无妒心。”那由他,梵语音译,又作“那由多”、“那庾多”,表数量,相当于亿(一说千亿)。
³忆念树:善法堂天园林中的异树。《正法念处经》卷二五:“(复次比丘,观善法堂)见善法堂所有园林……复有无量忆念之树,随诸天女心之所念,庄严之具,天衣天华,随念皆得,故名意树。”
⁴十花池:善法堂天十大莲花池。佛以莲花喻妙法,故莲花在佛教经典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各种净土均称莲华藏世界,佛菩萨在此中的日常座位就是莲华台。《正法念处经》卷二五:“其善法堂,有十大华池。何等为十?一名难陀莲华池,二名摩诃难陀莲华池,三名欢喜莲华池,四名大欢喜莲华池,五名游戏莲华池,六名正忆念莲华池,七名一切义莲华池,八名正分别莲华池,九名如意树莲华池,十名因陀罗覆处自在大光明莲华池。”
⁵千柱殿:《正法念处经》卷二五:“至喜乐山,其山庄严,七宝所成。……其山有殿,名曰胜上,殿有千柱,其柱皆以金毗琉璃青摩尼宝之所成就。”
⁶六时林:《正法念处经》卷二五:“更诣一林,名一切时。其林一日具有六时,常不断绝,犹如轮转,以六种时,而为庄严。”
⁷千辐轮殿:《正法念处经》卷二五:“天后舍脂,乘千辐轮七宝之殿。”辐,车轮的辐条。殿,帝王所居。这里指帝释或天后乘坐的车。按,自“九十九那由他天女”至“天妃舍支所坐也”皆为善法堂天之异。
⁸衣无经纬:此言三十三天之山顶天(第三天)异服。《正法念处经》卷二六:“千万天众游戏娱乐,所服天衣,无有经纬。”经纬,织布用的纵线和横线。
⁹将死者尘著身:《正法念处经》卷二六:“若诸天子,命欲终时,尘则著身。”
¹⁰马殿:马车。《正法念处经》卷二六:“一切天众,闻天王敕,乘种种殿。……或有马殿,其行速疾。”
¹¹千鹅驾:《正法念处经》卷二六:“时天帝释乘于千辐四轮之殿,其殿庄严,七宝所成。……驾以千鹅,身七宝色。”按,自“将死者尘著身”至此,说的是三十三天第四天善见城之异。
¹²金刚(yán)带:三十三天之钵私地天(第五天)所见之异服。《正法念处经》卷二六:“天子既生,庄严之具,亦皆随生……以金刚以为带,垂于胸前。”,覆在冠冕上的装饰物。
¹³行林:三十三天之俱吒天(第六天)之异树。《正法念处经》卷二六:“其天住处,纵广三千由旬,七宝天树,河池庄严。于彼天中,名曰行林。其林金树,随天忆念,悉从树生,随天所至。”
¹⁴众鸟金臆:三十三天之杂殿天(第七天)之异鸟。《正法念处经》卷二七:“复有杂色种种众鸟,头足杂色,其身胸腹,亦复如是。或有众鸟,金臆银翅,赤宝为背,目如赤宝。或有众鸟,白银为臆,真金为翅,青毗琉璃,以为两目,赤宝瞳华,杂宝为背。”
¹⁵“大象百头”十二句:三十三天之欢喜园(第八天)白象王伊罗婆那的种种化身。《正法念处经》卷二七:“尔时白象伊罗婆那,闻天主教,即化大身,身有百头,头有十牙,一一牙端,有百浴池,一一浴地,有千莲华,一一莲华,皆有千叶,七宝所成,一一叶端,皆有千数七宝众蜂,一一叶间,有千天子。其象顶上,有诸天女,不相妨碍,作天伎乐,乘虚而游,到欢喜园。其象两胁,化二园林,一名喜林,二名乐林……其象背上,化作大城,平正柔软……其象耳中,复生华池,其池纵广,满十由旬……其象鼻端,化作楼殿,广五由旬。……其白象王,从鼻两孔,化作河流,如阎浮提恒河之水……其象头上大山之顶,宝幢华盖,悬以宝幡,毗琉璃轮,真金为盖,其光明曜,犹如日光。”阎牟那,梵语音译,是流经古印度窣禄勤那国的一条河流。
¹⁶“光明林”八句:三十三天之光明天(第九天)光明林中,天帝释与阿修罗作战的情况。《正法念处经》卷二七:“光明林中,其林广长三千由旬,唯除四地及善见城,余无胜者。其林四维,有四如意毗琉璃树。……释迦天王告诸天众:‘速疾庄严,阿修罗军恼乱乐见山顶所住诸天。’三十三天闻是语已,向光明林,一切天众共天帝释,入四树间,光明林中毗琉璃树,净如明镜,自见其相,知斗胜否。……(诸天众)向甲胄林,从树出生,不可坏甲,以自庄严。著此甲者,无能为敌。”帝释,即天帝释,三十三天之主,姓释迦,名天帝释。修罗,即阿修罗,又称“阿须罗”、“阿苏罗”,意译为非天,为六道众生之一,也是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之一;又名“无端”,因其容貌甚为丑陋;又名“无酒”,因其国酿酒不成;身大好斗,常与天帝释恶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
¹⁷摩偷:三十三天之旋行地天(第十四天)的美酒,从莲花池中的莲花流出。《正法念处经》卷二八:“其莲花中,流出摩偷(摩偷者美饮,俗名为酒也),天女饮之。”
¹⁸善业:好的思想和行为称作“善业”,反之为“恶业”。
¹⁹此天:指三十三天之微细行天(第二十天)。《正法念处经》卷二九:“如是之人,造作一千二百善业,命终之后,生于善道微细地处。”
²⁰触:佛教术语。身根所触,有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合称“六触”。
²¹迦旃(zhān)邻提鸟:海中之鸟,其名意译为实可爱。
²²轮王:见3.2条注³。按,此“上妙之触”乃言三十三天月行天(第二十三天)之异。《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复有第一上妙之触,若身触之,犹如触于迦旃邻提(迦旃邻提,海中之鸟,触之大乐,有轮王出,此鸟则现)。”
²³开合林,开目常见光明:此言三十三天威德焰轮天(第三十二天)之异。《正法念处经》卷三五:“复有一林,名曰开合。处处诸林,开目闭目,常见光明。”
【译文】
三十三天 第一天:有九十九那由他天女。有忆念树,万物随诸天女心之所想而出。有十大莲花池。有千柱殿。有六时林,一天有六时。有千辐轮舆,是天妃舍支所乘坐。〇第三天:衣服没有经纬。〇第四天:命将终者,尘土附身。有速度很快的马车。天帝释乘坐千只鹅拉的千辐四轮七宝舆。〇第五天:天子以金刚带为装饰。〇第六天:有行林,林中金树,随天所至而生。〇第七天:有种鸟是金色胸腹。〇第八天:白象王的化身有一百个头,每头有十牙,牙端有一百浴池。头顶有山,名为界庄严。两个鼻孔化作河流,就像阎牟那河水,飘散世界化作雾气。两胁各有一园,一名喜林,一名乐林。白象王的名字叫作伊罗婆那。〇第九天:有光明林,四边有四棵像镜子一样的如意毗琉璃树。天帝释将和阿修罗作战,天众进入四棵如意树之间,就照见自己的胜败之相。甲胄林,头盔铠甲从树上长出来,刀枪不入。〇第十四天:莲花池的莲花中流出摩偷,摩偷是一种美酒。〇第二十天:修行一千二百善业,就可生在此天。〇第二十三天:最妙之触,犹如眼触迦旃邻提鸟,这种鸟要在转轮王出世才出现。〇第三十二天:有开合林,睁眼闭眼,都能见到光明。
【原文】
夜摩天¹ 住虚空,阎婆风所持也²。〇积崖山³,高三百由旬,有七楞七厢⁴。〇始生天者五相:一光明覆身而无衣,二见物生稀有心,三弱颜,四疑,五怖⁵。〇又退天五相:一近莲池花不开;二近林蜂离树;三听天女歌而生厌离;四近树花萎;五殿不行空⁶。〇又见身光⁷,衣触重如金刚⁸,及照毗琉璃、镜,不见其首⁹。〇天女九退相:一皮缓;二头花散落;三赤花在首变为黄;四风吹无缕衣,如人衣触;五飞行意倦;六触水而浊;七取树花,高不可及;八见天子无媚;九发散粗涩¹⁰。〇又唇动不止¹¹,璎珞花鬘皆重¹²。〇摩尼珠中,有金字偈¹³。〇十二种离垢布施¹⁴,生此天。〇群鸟青影,覆万由旬¹⁵。
【注释】
¹夜摩天:欲界六天之第三重。《正法念处经》卷三六:“于彼三十三天已上,复有一切法胜之堂。法果报胜,光明胜妙,名夜摩天。”夜摩,意译为时分。
²住虚空,阎婆风所持:《正法念处经》卷三六:“彼夜摩天,住于虚空,如虚空中所有云聚,为风所持。如此地根,下有水持,水为风持,名阎婆风。”
³积崖山:在夜摩天第四地积负地。《正法念处经》卷三八:“夜摩天中积负地处……彼处有山,名聚积崖。”聚积崖即此积崖山。
⁴七楞七厢:《正法念处经》卷三八:“如是山中分分地处,彼处一切善分分处,七楞七厢,皆有园林种种间杂。彼善分处,有七种宝,彼七种宝,各为一厢。”其后逐一开列七厢:一厢青宝;第二厢处,皆是颇梨;第三厢处,悉皆是银色及光明;第四厢处,一切皆是阎浮那提真金为体;第五厢处,皆钵头摩真宝之色;第六厢处,皆是金刚真宝之色;第七厢处,皆是七宝种种杂色。七楞,七种珍宝。楞,楞伽,宝石名。
⁵“始生天者五相”六句:《正法念处经》卷三九:“此始生天,有五种相。所谓一者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此是初相。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二之相。所谓见物生希有心,于园林等未曾见来,见则遍看,此第二相。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三之相。谓见天女,弱颜羞惭,心生疑虑,未敢正看,此第三相。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四之相。若见余天,虽前近之,心生疑虑,意志不定,此第四相。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五之相。欲升虚空,心生怖畏,设飞不高,安详不速,去则不远,近地而游,或傍城壁,或依附城,此第五相。”
⁶“又退天五相”六句:《正法念处经》卷三九:“彼欲退天,有相出现。相如有病。所谓相者,彼天若前近莲花池,花则不开,此是初相。又彼退天第二相者,若近林树,若莲花池,蜂则离林,离莲花去,此第二相。又彼退天第三相者。若彼天子,共诸天女游戏之时,闻其歌音,则生厌离,此第三相。又彼退天第四相者,若近树林,彼树之花,一切皆萎,此第四相。又彼退天第五相者,欲在所戏殿舍游行,不能行空,此第五相。如是五种,是夜摩天欲退之相。”
⁷又见身光:《正法念处经》卷三九:“此夜摩天善业尽故,有此诸相,则知其退。彼有十二死之大相。次第见此欲死之相。而彼天子欲退之时,死相即现。所谓彼天,欲出光明,光明不出,还入身中,犹如日没。”
⁸衣触重如金刚:《正法念处经》卷三九:“又退相现,彼天衣触,重如金刚。如是见已,其心则愁。心既愁已,于可爱声味触色香,心则不乐。既如是已,即尔便近无常之火。”
⁹及照毗琉璃、镜,不见其首:《正法念处经》卷三九:“又复更有异退相现,谓于处处,若毗琉璃石等壁中,或于镜中,或于异处,看自身像,则不见头。”按,“又见身光”至此,皆谓夜摩天十二大死相。
¹⁰“天女九退相”十二句:《正法念处经》卷三九:“……即便得见恶道门开,见有天女时至欲退。彼欲退故,先九相现。所谓一者皮缓太软,以其皱故。二者身动,以身动故,头上著花离散堕落。复有第三退相已现,谓著赤花,在头则黄。复有第四退相已现,谓有风来吹其衣服,无缕之衣则如缕成,如人衣触。复有第五退相已现,谓空中飞则生疲倦,地行亦尔。复有第六退相已现,谓身汗水本清今浊。复有第七退相已现,谓至树下取花取果,树枝则举,高不可得,则不能取。复有第八退相已现,谓天子来共行欲者。则见天女色丑无媚。复有第九退相已现,谓有风来散其头发,令不柔软,触则粗涩。”
¹¹又唇动不止:《正法念处经》卷四十:“彼退天女,又复更有退相已现。所谓相者,唇动不住,无语因缘而动不止。”
¹²璎珞花鬘皆重:《正法念处经》卷四十:“彼退天女,又复更有退相已现。所谓相者,身着庄严,若是璎珞,若是钏等,一切皆重。”
¹³摩尼珠中,有金字偈:《正法念处经》卷四十:“曾于过去久远世时,兜率天王下阎浮提……来过此处一切观察山峰之中,以心怜愍夜摩天故,故留一珠。此夜摩天,见珠光明。……时夜摩天见此一珠所有光明,心则离慢,又夜摩天自身所有一切光明,皆悉不现。复观彼珠,其中则有金书文字,字有偈言……”
¹⁴十二种离垢布施:《正法念处经》卷四四:“何等十二布施具足?一者方处具足;二者时节具足;三者功德具足;四者可爱具足,谓所爱物;五者福田具足;六者施饥渴者;七者信心施与;八者不求而施,功德具足;九者有欢喜心,施妻子等;十者简择心所敬重胜富伽罗而施与之;十一者,施于世间不轻贱者;十二者,施不望报。此如是等十二种施,复有持戒功德具足,得生天中……如是十二离垢布施,为转轮王。”离垢,脱离尘垢。布施,以福利施于他者。
¹⁵群鸟青影,覆万由旬:《正法念处经》卷五三:“而复更向毗琉璃宝庄严之山,彼山多有鹅、鸭、鸳鸯,普皆青影,覆万由旬,皆是青影。”
【译文】
夜摩天 住在虚空,为阎婆风所持。〇第四地有积崖山,高三百由旬,有七宝一共七厢。〇始生天者五相:第一相,光明覆被全身,身上没有衣服,心想不能让其他天众见我身体裸露,此念一生,他虽然身上无衣,而其他天众见其有衣;第二相,园中之物皆未曾见过,故而一一看遍;第三相,见到天女,不敢正视,面露羞涩;第四相,见有其余天众,虽然前去接近,而心存疑虑;第五相,将升虚空,心生畏惧,既飞不高,也飞不远。〇又有退天五相:第一相,走近莲花池,莲花不开;第二相,走近树林,蜂则离树飞去;第三相,听天女歌声,生厌离心;第四相,靠近树木,树上的花全都枯萎;第五相,想在殿舍游行,不能行于空中。〇又有十二死相,其中有:光明不出,还入身中,好像日落;衣触重如金刚;又照琉璃壁或镜子,看见自己的影像,但是看不到头部。〇天女九退相:一、皮肤松弛;二、因为身动,头上的花掉落;三、红花戴到头上就变成了黄色;四、风吹无缕衣则丝缕显现,就像常人的衣服;五、空中飞行感觉疲倦;六、身上的汗水由清变浊;七、到树下摘花,树枝向上举起,高不可攀;八、与天子相见,美貌变丑;九、头发被风吹散,摸上去很粗涩。〇天女另有退相:没有说话而嘴唇翕动不停,所戴璎珞、花鬘等饰物,都变得很沉重。〇兜率天王所留的摩尼珠,珠子里面有金字偈。〇做十二种离垢布施者,生于此天。〇毗琉璃宝庄严之山,有鹅、鸭、鸳鸯众鸟,都有青影,覆被一万由旬。
【原文】
四天王天,有十二失坏:常与修罗斗战等¹。〇三十三天,八种失坏,有劣天不为帝释所识等²。〇夜摩天,六失坏:食劣生惭等³。〇兜率陀天⁴,四失坏:不乐鹅王说法声等⁵。〇化乐天⁶,四失坏:天业将尽⁷,其足无影等⁸。〇他化自在天⁹,四失坏:宝翅蜂舍去等¹⁰。
【注释】
¹“四天王天”三句:《正法念处经》卷四六:“彼四天处,有十二种失坏之事。一谓力劣。二谓常与阿修罗斗,彼阿修罗,忽然至入其军中。……四天王处,有如是等十二失坏。”
²“三十三天”三句:《正法念处经》卷四六:“彼见三十三天之中八种失坏。何等为八?……四者,劣天不为天王帝释所识。”劣天,指阿修罗。
³“夜摩天”三句:《正法念处经》卷四六:“夜摩天中,有六失坏。何等为六?一者食时劣者羞惭……”
⁴兜率陀天:欲界六天第四重。
⁵鹅王:因为佛手指、足指中间有缦网交合,有如鹅足,故称佛为“鹅王”。《正法念处经》卷四六:“兜率陀天有四失坏。何等为四?一者劣天兜率陀中闻法之时心不喜乐,不乐鹅王说法之声。”
⁶化乐天:欲界六天第五重。
⁷天业:此指善业。
⁸其足无影:应为“脚则有影”。《正法念处经》卷四六:“观化乐天复见失坏。彼见如是天胜妙乐,犹故而有四种失坏。何等为四?所谓一者善业尽故,脚则有影。”
⁹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第六重。
¹⁰四失坏:宝翅蜂舍去等:《正法念处经》卷四六:“复观他化自在天中四种失坏……天业若尽欲失坏时,彼宝翅蜂,出不美声,舍如是天种种花香,到余处去。”
【译文】
四天王天有十二种失坏:常与阿修罗作战,等等。〇三十三天有八种失坏,劣天不被帝释所识,等等。〇夜摩天有六种失坏:食时劣者心生羞惭,等等。〇兜率陀天有四种失坏:不喜欢佛说法声,等等。〇化乐天有四种失坏:善业将尽时,脚有影子,等等。〇他化自在天有四种失坏:宝翅蜂飞走,等等。
【原文】
色界天下石¹,经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方至地。
【注释】
¹按,本条所载,见于唐释道宣《释迦方志》卷上“封疆篇”:“且如《智度论》,从色界天下一大石,经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方始至地。约此上下方维,名为一佛所王土也。”
【译文】
色界天落下一块大石头,要经过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才到地上。
【原文】
阎浮提¹ 人生三肘半至四肘²,骨四十五³,脉十三⁴。身虫有毛灯、瞋血、禅都摩虫⁵,流行血中。〇善色虫⁶,处粪中,令人安乐。〇起根虫⁷,饱则喜;欢喜虫⁸,能见众梦。〇又有痶痪、瞢等⁹。〇赊婆罗人穿唇,骆驼面人¹⁰。〇有渚,人一足,师子有翼,女人狗面¹¹。有林名吱多迦,罗刹所住,眴目间行百千由旬¹²。洲有赤贝、金地、黑双、五铜、康白等¹³。
【注释】
¹阎浮提:四大部洲之一,即南赡部洲,在须弥山南方。此洲有阎浮树,故以名之。人类所住的世界,就在此洲。
²人生三肘半至四肘:《杂阿毗昙心论·行品第二》:“二十四指量名之为一肘……彼人间肘作身量,阎浮提人长三肘半或四肘。”肘,佛教术语。表长度。
³骨四十五:《正法念处经》卷六四:“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如实观于脊骨……见其脊有四十五骨,胸十四骨,左右胁肋各十二骨。”
⁴脉十三:《正法念处经》卷六四:“或以天眼,见其身中有十三脉……何等十三?一名命流脉,二名随顺流脉,三名水流脉,四名汗流脉,五名尿流脉,六名粪流脉,七名十流脉,八名汁流脉,九名肉流脉,十名脂流脉,十一名骨流脉,十二名髓流脉,十三名精流脉。”
⁵身虫有毛灯、瞋血、禅都摩虫:《正法念处经》卷六四:“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至于肝肺,人则得病,何等为十?……三名禅都摩罗虫……六名毛灯虫。七名瞋血虫。……此诸虫等,其形微细,无足无目,行于血中,痛痒为相。”
⁶善色虫:《正法念处经》卷六五:“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行于屎中,何等为十?……九名善色虫……(善色)虫于身中为作安隐,口中取味,走遍身中,令无病恼,气力增长,断除诸病,住在身中。”
⁷起根虫:《正法念处经》卷六五:“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行于髓中,有行精中,何等为十?……八名起身根虫……十名欢喜虫。……或以天眼,见起根虫住在胞中,若尿满胞,虫则欢喜。既欢喜已,以尿因缘,令身根起。”
⁸欢喜虫:《正法念处经》卷六五:“或以天眼,见忆念欢喜虫……若虫欢喜有力,多见诸梦。”
⁹痶痪(tiǎn huàn):《正法念处经》卷六五:“或以天眼观于骨中,有十种虫。何等为十?……四名赤口臭虫……或以天眼见此臭虫,以食过故,虫则嗔恚,令身重热,或生赤色,黑色痶痪。”瞢(měng):《正法念处经》卷六四、六五:“观十种虫行于阴中。何等为十?……七名和集虫……观和集虫于我身中,作何等业?……以食过故,虫则无力,人亦无力,不能速疾行来往返,睡眠瞢,或多焦渴。”
¹⁰赊(shē)婆罗人穿唇,骆驼面人:均为阎浮提之异人。《正法念处经》卷六七:“复次修行者,初观阎浮提,东方大海,山河国土……复观异人:谓取衣人;赊婆罗人穿其唇口,以珠庄严;骆驼面人。”
¹¹“有渚(zhǔ)”四句:《正法念处经》卷六七:“复次修行者……见有一渚,纵广一百由旬,有一足人,住在此渚,饮食根果,以自存生,寿命五十岁,树叶为衣,不为屋宅,住在树下。于此国中,多有师子猛恶之兽,其师子身,皆有两翼……一切女人,皆如狗面,口出妙音。”渚,水中小洲。师子,狮子。
¹²“有林名吱多迦”三句:《正法念处经》卷六八:“有一大山,名须弥等,纵广五百千由旬。于此山北,有一大林,名吱多迦林,有罗刹,名曰恶梦,住在此林,其行速疾,于眴目顷,能行至于百千由旬,为诸众生,作不利益,作不安乐。”罗刹,恶鬼的总名。
¹³洲有赤贝、金地、黑双、五铜、康白等:此谓阎浮提洲之异胜者。《正法念处经》卷七十:“此阎浮提洲,五百小洲以为围绕。略说胜者。所谓金地洲,次名宝石洲……次名康白洲……次名黑双洲……次名赤贝洲……次名五铜洲……阎浮提界,说如是等最胜小洲。”
【译文】
阎浮提 此洲的人身高三肘半到四肘,脊有四十五骨,体内有十三脉。身内有毛灯虫、瞋血虫、禅都摩虫等,在血液中流行。〇善色虫寄身于粪便中,让人安乐。〇起根虫,膀胱胀满则欢喜;欢喜虫,能见各种梦。〇又有赤口臭虫,可以让人生病,和集虫让人迷糊不醒。〇阎浮提的赊婆罗人在口唇部穿孔,又有面部长得像骆驼的人。〇有洲渚,那里的人只有一只脚,狮子有一对翅膀,女人长着狗脸。有大林名为吱多迦,是罗刹居住地,罗刹一眨眼的工夫能疾行千百由旬。围绕大洲的小洲,其中最为奇异的是赤贝洲、金地洲、黑双洲、五铜洲、康白洲等。
【原文】
郁单越¹ 鸡多迦等大河七十²。〇自在无畏,四天王不如是³。〇鸭音林⁴,麒麟陀树⁵,迦吱多那等二十五鹿名⁶。〇有山,多牛头栴檀,天人与阿修罗斗,伤者于此涂香⁷。〇提罗迦树,花见日光即开;拘尼陀树,花见月光即开;无忧树,女人触之花方开;尸利沙树,足蹈即长⁸。〇又日、龙舌、鹅旋、鼻境界等花⁹。
【注释】
¹郁单越:即四大部洲之北俱卢洲,意译为胜处,以其胜出其他三洲之故。此洲在须弥山北,其土正方,犹如池沼,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像地形,身高三十二肘,寿长一千岁。
²鸡多迦等大河七十:《正法念处经》卷六九:“郁单越国僧迦赊山第四林,名曰温凉……河流具足,谓清凉河,广一由旬,其水甚深。一名清净河,次名无浊河……次名鸡多迦香熏河……是名僧迦赊山第四温凉林,有如是等七十大河。”
³四天王不如是:《正法念处经》卷六九:“郁单越人,远离怖畏,胜四天处。四天王天住高山顶,宫殿而居,犹怀恐畏。郁单越人无有宫宅,无我所心,是故无畏。郁单越人,命终之时,一切上生,是故无畏。四天王天则不如是。”
⁴鸭音林:郁单越第四山白云持山之园林。《正法念处经》卷六九:“白云持山,有诸园林,谓鼓音声林,次名鸭音林,次名忆念林,次名水声林。”
⁵麒麟陀树:《正法念处经》卷七十:“见瞿陀尼国、弗婆提国两洲中间……有一大山,名曰饶山,纵广五百千由旬,多饶树林……次名骐麟陀树……”按,此为饶山之异树名,非鸭音林之鹿名。
⁶迦吱多那等二十五鹿名:《正法念处经》卷六九:“鸭音林,有众宝鹿……次名迦吱多那宝鹿……有如是等二十五种鹿。”
⁷“有山”四句:《正法念处经》卷六九:“见第五山,名曰高山……有五大峰……第二银峰,银树具足,峰中多有牛头栴檀。若诸天众与阿修罗共斗战时,为刀所伤,以此牛头栴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状似牛头,于此峰中生栴檀树,故名牛头。”牛头栴檀,郁单越国第五山第二峰银峰所生之檀香。栴檀,檀香,常绿小乔木,木材极香。
⁸“提罗迦树”八句:说的是郁单越国第六山鬘庄严的种种异树。《正法念处经》卷六九:“或以天眼,见第六山,名鬘庄严,于其山中,有种种庄严,其山朱绿青黄种种色树,所谓杂花林树……复有提罗迦树,若见月光,即便开敷。复有花树,名拘牟陀,无日则开……复有花树,名曰无忧,女人触之,花即为出……复有花树,名尸利沙,得人足蹈,即便增长。”据经文,提罗迦树应是见月花,拘尼陀树是无日则开。
⁹又日、龙舌、鹅旋、鼻境界等花:说的是郁单越国时乐山中六时之异花。《正法念处经》卷六九:“或以天眼,见郁单越有一大山,名曰时乐……六时常鲜,一者孟冬,二者季冬,三者孟春,四者季春,五者孟夏,六者季夏。……有常开树,名不合华……次名日花,是为孟冬寒时十五种花……时乐山中于孟夏时,复有诸花……次名龙舌花……次名鼻境界花……时乐山中于季夏时,复有异花……次名鹅旋花……”
【译文】
郁单越 僧迦赊山第四林有鸡多迦香熏河等七十条大河。〇郁单越人自在无畏,四天王天则不是这样。〇白云持山鸭音林,有迦吱多那等二十五种鹿的名称,饶山有麒麟陀树。〇第五山银峰多产牛头栴檀,天众和阿修罗作战受伤时,在这里涂上栴檀,伤口即刻愈合。〇鬘庄严山,提罗迦树见月光就会开花;拘尼陀树无日光才会开花;无忧树,女人触碰才会开花;尸利沙树,有人踏足就会生长。〇时乐山中有日花、龙舌花、鹅旋花、鼻境界花等六时异花。
【原文】
瞿陀尼¹ 女人三乳。有十亿聚落,一万二千城。大国名伽多支。五大河:月力等²。
【注释】
¹瞿陀尼:四大部洲之一,又名“西牛货洲”,在须弥山之西。
²“女人三乳”六句:《正法念处经》卷七十:“有瞿陀尼,纵广九十由旬,有十亿聚落,一万二千城。……复有大国,名伽多支。……有五大河,一名广河,二名均周师波帝河,三名月力河……或以天眼,见瞿陀尼,多饶牛犊,一切女人,皆有三乳。”
【译文】
瞿陀尼 女人有三个乳房。瞿陀尼有十亿聚落,一万二千座城。有大国名为伽多支。有月力河等五大河。
【原文】
弗婆提¹ 三大林:峪鬘等²。三大城,大者三亿五十万三千五百五十六聚落³。
【注释】
¹弗婆提:四大部洲之一,即东毗提诃洲,或名“东胜身洲”。
²三大林:峪鬘等:《正法念处经》卷七十:“或以天眼,见弗婆提国……有六大山,一名大波赊山……如前所说大波赊山,纵广三千由旬,于此山中,有三大林……一名须弥林,二名流水林,三名峪鬘林。”
³三大城,大者三亿五十万三千五百五十六聚落:《正法念处经》卷七十:“弗婆提国有三大城,一名善门城,二名山乐城,三名普游戏城……中下之城,有六十三……第一最大下城,名一切负,次名大音城,次名旷野孔穴城。有如是等小城之中,第一最大,复有三亿五十万三千五百五十六聚落。”
【译文】
弗婆提 大波赊山有峪鬘等三大林。弗婆提国有三大城,六十三中下之城,最大的下城名为一切负,其中又有三亿五十万三千五百五十六聚落。
【原文】
南洲耳发庄严。北洲眼庄严。西洲顶腹庄严。东洲肩䏶庄严¹。
【注释】
¹“南洲耳发庄严”四句:《正法念处经》卷七十:“阎浮提人耳发庄严,郁单越人眼为庄严,瞿陀尼人项腹庄严,弗婆提人肩髀庄严。”南洲,指南赡部洲,以下北洲、西洲、东洲为四大部洲其他三洲。庄严,这里是美好的意思。䏶(bì),同“髀”,大腿。
【译文】
南赡部洲的人耳朵和头发庄严。北俱卢洲的人眼睛庄严。西牛货洲的人头顶和腹部庄严。东胜身洲的人肩和大腿庄严。
【原文】
生赡部者见白㲲¹。生郁单越者见赤㲲,见母如鹅²。生瞿陀夷,见黄屋,见母如牛³。生弗婆提,见青㲲,见母如马⁴。
【注释】
¹生赡部者见白㲲(dié):《正法念处经》卷三四:“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乐相,见中阴有犹如白㲲,垂垂欲堕,细软白净……是则名曰初中阴有。”按,这里的中阴,即中阴身,指人死之后至投胎再生这一段过渡状态。㲲,细毛布。
²生郁单越者见赤㲲,见母如鹅:《正法念处经》卷三四:“若阎浮提人中命终,生郁单越,则见细软赤㲲可爱之色。……若于郁单越,欲入母胎,从花池出,行于陆地,见于父母染欲和合,因于不净,以颠倒见。见其父身乃是雄鹅,母为雌鹅。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作雄鹅身;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作雌鹅身……是名第二中阴有也。”
³“生瞿陀夷”三句:《正法念处经》卷三四:“若阎浮提中死,生瞿陀尼,则有相现。若临终时,见有屋宅尽作黄色,犹如金色,遍覆如云。见虚空中有黄㲲相……若男子受生,见其父母染爱和合而行不净,自见人身,多有宅舍,见其父相犹如特牛……若女人生瞿陀尼界,自见其身犹若乳牛……是名第三中阴有也。”
⁴“生弗婆提”三句:《正法念处经》卷三四:“若阎浮提人命终,生于弗婆提界,则有相现。见青㲲相,一切皆青,遍覆虚空……命终生于弗婆提国,见中阴身犹如马形,自见其父犹如父马,母如草马……是名第四中阴有也。”
【译文】
托生南赡部洲者,中阴身可见白毛。托生郁单越者,中阴身可见红毛,见其生母之身为鹅。托生瞿陀夷者,见到黄屋,见其生母之身为牛。托生弗婆提者,中阴身可见青毛,见其生母之身为马。
【原文】
阿修罗¹,一鬼摄,魔乃鬼有神通者;二畜摄,在海地下八万四千由旬²。〇酒树;又有树,群蜂流蜜,其色如金;婆罗婆树,其实如瓮³。四彩女如影等,各有十二那由他侍女⁴。〇寿五千岁⁵。〇地名月鬘⁶。不见顶山⁷。〇十三处:鹿迷、蜂旋、赤目鱼、正走、水行、住空、住山窟、爱池、鱼口等⁸。〇黄鬘林,毗罗城⁹。〇战时,手足断而更生,断半身及斩首即死¹⁰。
【注释】
¹阿修罗:又称“阿须罗”、“阿苏罗”,意译为非天,为六道众生之一,也是佛教护法天龙八部之一;又名“无端”,因其容貌甚为丑陋;又名“无酒”,因其国酿酒不成;身大好斗,常与天帝释恶战。国中男丑女美,宫殿在须弥山北,大海之下。另按,所谓“六道”者,佛教认为众生轮回之道有六(即六道),从低到高排列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六道众生不能脱离生死,今世在此道,来世又在彼道,故称“轮回”;至于佛、菩萨等,则已跳出轮回之外,进入四种永存极乐的世界。
²“一鬼摄”四句:《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知大海地下天之怨敌,名阿修罗。略说二种,何等为二?一者鬼道所摄,二者畜生所摄。鬼道摄者,魔身饿鬼,有神通力,畜生所摄阿修罗者,住大海底须弥山侧,在海地下八万四千由旬。”鬼摄,鬼道所摄。鬼道为六道之一,即夜叉、罗刹、饿鬼等所在的境界。畜摄,畜生道所摄。畜生道也是六道之一,众生造畜生业,死后生于此道,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受苦无穷。
³“酒树”六句:罗睺阿修罗王所住城内异树。《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观阿修罗所住城内,种种众宝,以为庄严。……一一林树,有三千种,如愿之树,其树金色,如云如影,其枝柔软,鸟栖其上,众华常敷,香气馚馥,满一由旬,多有群蜂,流蜜充溢……婆那娑树,其果如瓮……或有华树,或有果树,或有酒树。阿修罗王遍行游观,欢娱受乐,与众彩女围绕自娱。”婆那婆树,即婆那娑树。
⁴四彩女如影等,各有十二那由他侍女:罗睺阿修罗王所受之乐。《正法念处经》卷十八:“阿修罗王有四彩女,从忆念生。一名如影,二名诸香,三名妙林,四名胜德。此四彩女,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为眷属。”
⁵寿五千岁:《正法念处经》卷十九:“是人身坏命终堕阿修罗道,受阿修罗身,寿命长远,经五千岁,阿修罗中一日一夜,比于人间经五百岁。如是寿命,满五千岁。”
⁶月鬘:陀摩睺阿修罗王所居之地。《正法念处经》卷十九:“观大海底罗睺阿修罗地……观于地下第二地,有地名月鬘,在罗睺阿修罗下二万一千由旬,有阿修罗名曰陀摩睺阿修罗王,名曰花鬘。彼有大城,名双游戏。”
⁷不见顶山:《正法念处经》卷十九:“双游戏城,住四山中,其山金色,一名欢喜山,二名金焰光山,三名不见顶山,四名可爱光山。”
⁸十三处:鹿迷、蜂旋、赤目鱼、正走、水行、住空、住山窟、爱池、鱼口等:《正法念处经》卷十九:“云何观罗睺阿修罗王第二住处。……所住境界有十三处。何等十三?一名遮迷,二名勇走,三名忆念,四名珠璎,五名蜂旋,六名赤鱼目,七名正走,八名水行,九名住空,十名住山窟,十一名爱池,十二名鱼口,十三名共道。”鹿迷,应即经文中的“遮迷”,形近致误。
⁹毗(hán pí)罗城:《正法念处经》卷十九:“次观第三阿修罗地……城名毗罗……有四大林,以为庄严……何等为四?一名铃鬘,一一林树,皆有宝铃,出妙音声。二名黄鬘,其林皆悉是真金树……”
¹⁰“战时”三句:《正法念处经》卷二一:“时迦留足天,见罗睺阿修罗来,亦走往趣,交军合战……如是斗时,若天被害,斩截手足,寻复还生,无所患害。……唯除斩首及断半身。”
【译文】
阿修罗,一为鬼道所摄,魔身为饿鬼,有神通力;二为畜生道所摄,住在海底八万四千由旬。〇罗睺阿修罗王所住城内有种种异树:酒树;又有金色的如愿树,群蜂酿蜜;婆那娑树的果实有瓮那么大。阿修罗王有四位彩女,名为如影,等等,各有十二那由他侍女。〇堕阿修罗道者,寿长五千岁。〇罗睺阿修罗地下第二地名为月鬘。那里有座大城名双游戏,双游戏城有座不见顶山。〇罗睺阿修罗王第二住处,有遮迷、蜂旋、赤目鱼、正走、水行、住空、住山窟、爱池、鱼口等十三处。〇第三阿修罗地城名毗罗,有黄鬘林。〇天众与阿修罗作战时,手足若被斩断,能够重新长出,如果被斩断半身以及斩首则死。
【原文】
鬼怪,阎浮提下五百由旬¹,有三十六种²:魔罗食鬘鬼,此言九子魔³;遮吒迦鸟,唯得食雨,苏支目佉饿鬼受此身⁴。
【注释】
¹阎浮提下五百由旬:《正法念处经》卷十六:“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饿鬼世界者,住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
²有三十六种:《正法念处经》卷十六:“略观饿鬼三十六种……何等为三十六种?……二者苏支目佉针口饿鬼……十一者摩罗婆叉食鬘饿鬼……”
³九子魔:《正法念处经》卷十六:“观于魔罗食鬘饿鬼(魔罗,魏言鬘,世人所奉九子魔是也)。”
⁴苏支目佉(qū)饿鬼受此身:《正法念处经》卷十六:“观于苏支目佉饿鬼(苏支目佉,魏云针口)……所受之身,口如针孔,腹如大山,常怀忧恼,为饥渴火焚烧其身……生畜生中,于畜生中,受遮吒迦鸟身(此鸟唯食天雨,仰口承天雨水而饮之,不得食余水)。”
【译文】
饿鬼住在阎浮提下五百由旬,共有三十六种:魔罗食鬘鬼,说的是九子魔;遮吒迦鸟,只能仰口接天上的雨水,针口饿鬼托生于畜生中,受遮吒迦鸟身。
【原文】
畜生有三十四亿种¹。〇龙住阎浮提者五十七亿²。龙于瞿陀尼不降浊水,西洲人食浊水则夭³。郁单越人恶冷风,龙不发冷⁴。于弗婆提洲不作雷声,不起电光,东洲恶也⁵。〇其雷声,兜率天作歌呗音,阎浮提作海潮音;其雨,兜率天上雨摩尼,护世城雨美膳,海中注雨不绝如车轴,阿修罗中雨兵仗,阎浮提中雨清净水⁶。
【注释】
¹畜生有三十四亿种:《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观诸畜生种类差别,三十四亿,随心自在,生于五道。”
²龙住阎浮提者五十七亿:《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观一切龙所住宫殿,几许龙众住于海中,几许龙众住于众流。即以闻慧。知阎浮提人不顺法行,无量诸龙住于众流,阎浮提人随顺法行,五十七亿龙住于众流。”
³西洲人食浊水则夭:《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观瞿陀尼,云何顺法龙王护瞿陀尼?瞿陀尼界众生心软,唯有一恶,以水浊因缘,食之夭命。顺法龙王,于彼世界不雨浊水。瞿陀尼人食清水故,得无病恼。”西洲,西牛货洲,又名“瞿陀尼洲”,四大部洲之一。
⁴郁单越人恶冷风,龙不发冷:《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知郁单越人,若遇黑云,冷风所吹,香花不敷。既见花合,心怀忧恼……法行龙王,不以黑云冷风,飘如是四天下。”郁单越,即北俱卢洲。
⁵“于弗婆提洲不作雷声”三句:《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知弗婆提人,若闻雷声,若见电光,以心软故,即得病苦。法行龙王,于彼世界不作雷音,不放电光,令弗婆提人不遭病苦。”弗婆提洲,即东毗提诃洲,又名“东胜身洲”。
⁶“其雷声”九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五:“他化雷震如梵音;化乐天中大鼓音;兜率天上歌唱音……于人道中海潮声。他化自在雨妙香,种种杂华为庄严;化乐天雨多罗华,曼陀罗华及泽香;兜率天上雨摩尼,具足种种宝庄严,髻中宝珠如月光,上妙衣服真金色……护世城中雨美膳,色香味具增长力,亦雨难思众妙宝,悉是龙王之所作。又复于彼大海中,霔雨不断如车轴……阿修罗中雨兵仗,摧伏一切诸怨敌……阎浮提雨清净水,微细悦泽常应时。”歌呗(bài),颂唱。摩尼,珠宝。
【译文】
畜生有三十四亿种。〇住在阎浮提的龙有五十七亿。龙在瞿陀尼不降浊水,因为那里的人饮用浊水就会夭亡。郁单越人不喜冷风,所以龙在那里不吹冷风。龙在弗婆提洲不打雷,也不起闪电,因为那里的人厌恶雷电。〇龙发出的雷声,在兜率天是颂唱佛经的声音,在阎浮提是沧海的潮音。下的雨,在兜率天上下的是珠宝;在护世城下的是美食;海中大雨如注,有如车轴滚滚不停;在阿修罗下的是兵仗;在阎浮提下的是清净水。
【原文】
地狱一百三十六¹。〇三角生死,善、无记也²。团生死,诸天也³。青生死,地狱⁴。黄生死,饿鬼⁵。赤生死,畜生⁶。
【注释】
¹地狱一百三十六:《正法念处经》卷六一:“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地狱、大焦热地狱,乃至阿鼻地狱,及其隔处大地狱等,一百三十六处。”
²三角生死,善、无记也:《正法念处经》卷四:“何者三角?若人行善、不善、无记种种杂业,地狱天人诸处杂生。彼不善业,生地狱中,善业天中,杂业人中。若行三业,于三处生,如是名为三角生死。”
³团生死,诸天也:《正法念处经》卷四:“何者是团?四大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化乐、他化自在,业相似生,于天中退,复生天中,于人中退,复生人中,非难处地,是团生死。”
⁴青生死,地狱:《正法念处经》卷四:“何者是青?不善业摄,地狱之人,入地狱,是青生死。”
⁵黄生死,饿鬼:《正法念处经》卷四:“何者是黄?黄色业摄,生饿鬼中,互相加恶,迭共破坏,如是饿鬼,是黄生死。”
⁶赤生死,畜生:《正法念处经》卷四:“何者是赤?赤业所摄,生畜生中,迭相食血,于血生爱,是赤生死。”
【译文】
地狱共一百三十六处。〇三角生死,行善业生天中,行无记杂业生人中,行不善业生地狱中。团生死,诸天于天中退,复生天中,于人中退,复生人中。青生死,地狱之人入地狱。黄生死,黄色业摄,生饿鬼中。赤生死,赤业所摄,生畜生中。
【原文】
活地狱十六别处¹。〇下天五千年²,此狱一昼夜³。〇金刚虫⁴。瓮热⁵。黄蓝花⁶。心弥泥鱼⁷。排筒⁸。
【注释】
¹活地狱十六别处:《正法念处经》卷五:“有大地狱名活地狱,复有别处,别处有几?名为何等?处有十六。一名屎泥,二名刀轮,三名瓮热,四名多苦,五名冥,六名不喜,七名极苦,八名众病,九名两铁,十名恶杖,十一名为黑色鼠狼,十二名为异异回转,十三名苦逼,十四名为钵头摩鬘,十五名陂池,十六名为空中受苦。此名十六活地狱处。”
²下天:地下天。天有五类,一上界天(色界、无色界),二虚空天(夜摩天以上四天),三地居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四游虚空天(日月星辰),五地下天(龙神、阿修罗、阎摩王等)。五千年:《正法念处经》作“五十年”。见下注。
³此狱一昼夜:《正法念处经》卷五:“彼四天王,若五十年,活大地狱为一日夜。”
⁴金刚虫:《正法念处经》卷五:“生彼地狱(屎泥处),在一分处受种种苦。谓屎泥处烧屎极热,其味甚苦,赤铜和屎,屎中有虫,虫金刚嘴,遍覆屎上。彼诸罪人食如是屎,虫入身内,先食其唇,次食其舌,次食其龂,次食其咽,次食其心,次食其肺,次食其肚,次食其脾,次食其胃,次食小肠,次食大肠,次食熟藏,次食筋脉一切脉分,次食肉血。彼人如是彼地狱中受极苦恼。”
【原文】
⁵瓮热:活地狱第三别处。见注¹。
⁶黄蓝花:《正法念处经》卷五:“观活地狱第四别处,名多苦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业因种子,相似果报,若人种种苦逼众生,然彼众生命犹不尽。……若以筒置粪门中,鼓吹之。……若系其咽,黄蓝花中来去曳之。”
⁷心弥泥鱼:《正法念处经》卷五:“又彼比丘,依禅观察心弥泥鱼,如见弥泥,如弥泥鱼,在于河中。若诸河水,急速乱波,深而流疾,难可得行。能漂无量,种种树木,势力暴疾,不可遮障。山涧河水,峻速急恶,彼弥泥鱼,能入能出,能行能住。心之弥泥,亦复如是,于欲界河急疾波乱,能出能入,能行能住。”
⁸排筒:即注⁶引文中之“筒”。按,金刚虫、瓮热、黄蓝花、排筒,说的是活地狱之种种苦。
【译文】
活地狱有十六别处。〇地下天五十年,相当于活地狱一昼夜。〇活地狱第一别处有金刚虫,进入身体,吃遍全身。第三别处名为瓮热。第四别处之苦:系住咽部,在黄蓝花中来来回回拖曳。心弥泥鱼。将排筒置于肛门中,鼓筒吹气。
【原文】
黑绳地狱¹ 旃荼处、畏鹫处²。
【注释】
¹黑绳地狱:地狱名。见3.1条注⁴。
²旃荼处:《正法念处经》卷六:“观察黑绳之大地狱,复有异处,彼见有处,名曰旃荼黑绳地狱。”畏鹫处:《正法念处经》卷六:“又彼比丘观察黑绳大地狱处,名畏鹫处。”
【译文】
黑绳地狱 有旃荼黑绳地狱、畏鹫黑绳地狱。
【原文】
合地狱¹ 上、中、下苦²:铜汁河中,身洋如苏³。鹫腹火人⁴。〇割刳处⁵。〇坚鞕⁶。炎口夜干⁷。〇朱诛虫⁸,铁蚁⁹。〇泪火处¹⁰,以佉陀罗炭致眼中¹¹。
【注释】
¹合地狱:地狱名。见3.1条注⁴。
²上中下苦:《正法念处经》卷六:“彼见闻知第三地狱,名合地狱……有上、中、下三种苦受。”
³铜汁河中,身洋如苏:《正法念处经》卷六:“彼人生于合大地狱,受大苦恼……彼有大河,名饶铁钩……河中非水,热赤铜汁,漂彼罪人,犹如漂本,流转不停,如是漂烧,受大苦恼。……或有身洋,其身犹如生酥块者。”
⁴鹫腹火人:《正法念处经》卷六:“又复如是合大地狱,彼中有山,名为鹫遍……复有铁鹫,其身极大。彼鹫腹中,悉有火人。来向罪人,到即吞之。彼地狱人,入鹫腹中,即为火人。”
⁵割刳(kū)处:《正法念处经》卷六:“次复观察合大地狱十六别处。何等十六?一名大量受苦恼处,二名割刳处……八名朱诛朱诛处……十名泪火出处……”刳,剖开挖空。
⁶坚鞕(yìng):《正法念处经》卷六:“复有异处名多苦恼,是合地狱第六别处。……于地狱中见本男子,热炎头发,一切身体皆悉热炎,其身坚鞕犹如金刚,来抱其身,既被抱已,一切身分皆悉解散,犹如沙抟。……既到地已,彼地复有炎口野干而啖食之。”鞕,同“硬”。
⁷炎口夜干:见注⁶。夜干,即注⁶引文中之“野干”,或作“射干”,佛典中记载的一种动物,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其声如狼。
⁸朱诛虫:《正法念处经》卷七:“彼处名为朱诛朱诛,是合地狱第八别处。……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朱诛朱诛地狱处生,受大苦恼,所谓铁蚁常所唼食。……常有恶虫朱诛朱诛,在地狱中啖食其肉,复饮其血。既饮血已,次断其筋。既断筋已,次破其骨。既破骨已,次饮其髓。既饮髓已,食大小肠。”
⁹铁蚁:见注⁸。
¹⁰泪火处:合地狱第十别处。见注⁵。
¹¹以佉陀罗炭致眼中:《正法念处经》卷七:“阎魔罗人,劈其眼眶,佉陀罗炭置眼令满。”
【译文】
合地狱 有上、中、下三种苦:罪人在流淌着铜汁的河里漂烧,有人身痒如生酥块。有大铁鹫,吞食罪人入腹,即为火人。〇第二别处名割刳处。〇第六别处名多苦恼处,罪人身体坚硬有如金刚。到地之后有炎口野干吃他的肉。〇第八别处有恶虫朱诛虫,还有铁蚁。〇第十别处名泪火处,拿佉陀罗炭满满塞进眼眶里。
【原文】
号叫地狱¹ 镴汁鼋²。发火流处³。火末虫处,四百四病⁴。火厚二百肘⁵。
【注释】
¹号叫地狱:即叫唤地狱。
²镴(là)汁鼋(yuán):按,此三字原属上条,然此非合地狱之苦,而是叫唤地狱之苦,故移于此。镴,铅和锡的合金,也作锡的别称。《正法念处经》卷七:“次复观察第四叫唤之大地狱……远见清水若陂池等,疾走往赴,既入彼处,以恶业故,即有大鼋,取而沉之热白镴汁,煮令极熟。”
³发火流处:《正法念处经》卷七:“彼见如是叫唤地狱,有十六处。何等十六?一名大吼,二名普声,三名发火流,四名火末虫……十五名火云雾……”
⁴火末虫处,四百四病:《正法念处经》卷八:“堕于恶处叫唤地狱火末虫处,受大苦恼。所谓苦者,四百四病,何等名为四百四病?百一风病,百一黄病,百一冷病,百一杂病。”
⁵火厚二百肘:《正法念处经》卷八:“复有异处名云火雾,是彼地狱第十五处……地狱火满,厚二百肘。”
【译文】
号叫地狱 入此地狱,被大鼋驮进镴水池中,煮得烂熟。此狱有发火流处。有火末虫处,所受苦为四百四病。又有云火雾处,火势高二百肘。
【原文】
大号叫地狱¹ 舌长三居赊,口生确虫²。〇火鬘处,金舒迦色赤树,肉泥色也³。〇鱼腹苦⁴。〇十一炎处:火生十方,及饥渴火也⁵。
【注释】
¹大号叫地狱:即大叫唤地狱。
²舌长三居赊,口生确虫:《正法念处经》卷八:“大地狱中受大苦恼。所谓苦者,其舌甚长,三居赊量……彼地狱人,口中有虫,名曰确虫,而拔其齿。”居赊,长度单位。
³“火鬘处”三句:《正法念处经》卷九:“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火鬘处,是彼地狱第十四处。……阎魔罗人执地狱人,置铁板上,复以铁板置罪人上,努力揩磨,一切身分为血肉泥,其色甚赤,如金舒迦炎色赤树。”
⁴鱼腹苦:《正法念处经》卷九:“彼处名为受无边苦,是彼地狱第十六处。……彼地狱中,复有异处……罪人入中,以恶业故,有摩竭鱼,内外火燃,食彼罪人……若脱鱼口,则入其腹,腹中炎燃,在彼腹中,乃经无量百千亿岁,常被烧燃,气未通畅,或复少气,常被燃煮,受坚鞕苦。”
⁵“十一炎处”三句:底本原属“燋热地狱”条,然此十一炎处为大叫唤地狱第十八别处,故移于此。《正法念处经》卷十:“观大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十一炎,是彼地狱第十八处。……十一炎处有火聚生,十方为十,内饥渴烧是第十一,更复偏重。何者为重?以恶业故,内火饥渴,炎从口出。”
【译文】
大号叫地狱 舌头长三居赊,口中长有确虫。〇在火鬘处,被压为肉泥,鲜红的颜色就如金舒迦色赤树一样。〇在无边苦处,受鱼腹燃烧之苦。〇在十一炎处:火生十方为十火,内饥烧渴,火从口出为第十一火。
【原文】
燋热地狱¹ 生龙口中²。〇弥泥鱼旋³。〇镬量五十由旬⁴,沸沫高半由旬。
【注释】
¹燋(jiāo)热地狱:即焦热地狱。《正法念处经》卷十:“更复有余胜大地狱,于大叫唤之大地狱十倍胜恶……名为焦热。有十六处。何等十六?……三名龙旋,四名赤铜弥泥鱼旋,五名铁镬……”燋,通“焦”。
²生龙口中:《正法念处经》卷十:“复有异处名为龙旋,是彼地狱第三别处……彼地狱人生龙群中……复有生在龙口中者,彼牙毒炎,连急速嚼,有无量到,若百千到,死已复生,生已复嚼,嚼已复死,死已复生。”
³弥泥鱼旋:见注¹。
⁴镬(huò)量五十由旬:《正法念处经》卷九:“彼妄语业,置欢喜镬,随喜镬中。如是镬量五十由旬,热沸铁汁,满彼镬中。彼恶业人,头在下入。”镬,鼎镬,烹人的刑具。
【译文】
燋热地狱 第三别处地狱人生在龙口之中,被龙的毒牙反复咀嚼。〇第四处名为赤铜弥泥鱼旋。〇第五别处有六口大铁锅,有五十由旬高,锅里的沸水溅起的水沫高半由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