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村民小组会议

  下载全书

我参加过数次村民小组会议,十分有趣。小组会议并无固定场所,或坐或站,三五一群,村民小组长带着征求意见的口气讲本组的事情,参加会议的村民似听非听,有人一直在小声闲聊。逗狗的,抱小孩哭的,稀里哗啦。有人玩笑开大了,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并引起哄笑。小组长连声说“严肃点严肃点”,会议真是最好的休闲。人民公社时期会多,想来应该也有休闲的价值,可惜现在有的经济学家一心要否定人民公社,不会将此休闲价值计入公社社员的收益之中。

休闲的会议一到关键时候自然就严肃起来。一个在全组有着众多关系和威望的村民小组长可以主导严肃话题的讨论,有村民不很同意村民小组长关于组务的判断,这种不同意或写在脸上,或藏在心中,一般不公开反对这个有威望的组长。组长知道他的判断对谁有益对谁有害,他便有一个“补丁”方案出来,将不同意见抚平。这样的村民小组会议欢喜而散,关于组内事务决策多快好省,组内公共物品的提供有些保证。

还有一些严肃起来的小组会议,其紧张在会前的休闲中就已透出痕迹。那边站在一起的三五人的眼神明显与村民小组长有了距离,有些阴谋诡计的迹象。这边坐在一起的三五个也是满腹狐疑:来主持会议的村支书说,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是想选举村民小组长,我看现任组长工作勤勤恳恳,大家是否同意让他连任?支书的意思是不用投票,征求一下意见就算选举了。有村民说,是不是经过一下手续好些?有村民附和说,经过一个形式还是好些,一定三年,谁会不投组长的票呢!那就投票。背后的较量就开始了。投票唱票,现任组长落了选,一个新人被选出来,现任组长连同村支书的脸色都很难看,现场的气氛也很尴尬。新当选的村民小组长的妻子站出来说不同意自己丈夫当选,有人出来打圆场,夫妻吵闹起来,新当选的组长一锤定音:现在都是什么社会了,还不能自己做主!她越不让我当,我越是要当,这个组长我当定了。

这样当定的组长,日子很不好过,因为村民小组内部的裂痕已经产生,脸皮渐被撕破,事事多了一些反对派。开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共同生产费分摊的问题,会前的休闲气氛有所下降,手中揣有条据的村民诉说抗旱请动力抽水支付的费用应该在共同生产费中报销;有村民反对,但他不直说,而是说他某次也曾抽过水,条据也应该报销;再有村民说,既然他们抽水的条据应该报销,我们蓄住水而节省下来的抽水费也该报销。为报销标准的争论没有结果,事情不了了之。组长越是缺乏权威,这种暗中较量越多;暗中较量越多,组长越是支撑不住小组会议的局面,小组会议也就越是解决不了组内问题,小组会议就开得越少。

小组会议开不下去,组内的事情不能不做,原本希望通过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决策的事情便由村民小组长自作主张。一个公正的村民小组长会用统一标准决定是否在共同生产费中报销村民抗旱抽水的钱,或在收取提留时决定减免某些农户实实在在受到的灾害损失。村民小组长还可以减免最困难农户的农业税。如果村民小组长是公正的,他当然知道本组最困难的是哪几户人家。问题是有些村民小组长公正做得不好,还有一些村民小组长的权威不高。做得不公正的村民小组长优亲厚友,权威不高的村民小组长向强势人物让步过多。这些村民小组长做得不能服众,他就会处处受到村民不配合之苦,原本关系很好的邻里也陌生起来,搞得村民小组长灰头土脸,垂头丧气。若这些村民小组长不顾邻里怀有敌意的眼光,或直接就是一些地痞当上的村民小组长,他也勉强可以将事情做下去,只是村民小组的治理会越来越糟,公共物品提供得越来越少。

那些凭良心办事,或稍有私心讲一点关系办事的村民小组长,人正不怕影子歪,在村民小组会议讨论不清的问题,会后他会大刀阔斧自作决定摆摆平。也有村民有意见,认为村民小组长处理不公平,但这些村民只是少数,多数村民并不反对村民小组长的决定,事情便做下去了,村民小组的治理也就可以延续。村民小组长的自作主张有时好过小组会议的民主讨论。

问题是村民小组长的公正和权威源自何处。选举是一个将公正而有威信的村民推为村民小组长的好办法。当现任村民小组长不能做到公正或不敢向组中权势人物抗争时,村民可以将他选下去,将公正而有威信的新组长选出来。但是,村民小组只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十数户至数十户人家,每一个选下去的村民小组长不仅是村民小组中扎扎实实的一户,而且他多少还是有一些组内关系的,这些关系有的是他的兄弟,有的是他当组长时的受惠者。新选出的村民小组长必须有足够安抚落选村民小组长的办法,不然,这个落选村民小组长及他的支持者可以在任何一次小组会议上挑起事端。有了别有用心者挑起的事端,又有村民为公正标准产生的争执,小组会议看来是难以讨论出什么有用的成果了。

村民小组会议是一个观察农民生活及他们公平感的窗口,也是一个观察农村民主政治的窗口,还是一个观察乡村治理基础的窗口。特别是作为乡村治理(村组治理)的办法,小组会议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问题是当我们以现代民主的理念来设计和想象小组会议时,会给作为治理方式的小组会议带来什么后果。

2001年11月30日

修订关键词 凝聚共识

村民小组是真正的熟人社会,是农民生产、生活和人情往来的基本单元,正是通过村民小组而让在村庄生活的每个人都联系到村庄这个网络上面。村民小组是生产村庄价值的场所,是凝聚共识的场所。鄂西有一个村支书说,只要他能理解国家政策,并向村民组长讲清是国家政策,村民组长就一定有办法向农户讲清楚国家的政策。正是通过村民小组会议,村庄中形成了最基本、最扎实的共识,国家与农民完成了最基础、最细微的对接。

村民小组会议是中国最基层也是最基本、最基础的社会动员单位。一旦将动员深入到村民小组,则国家能力就极强,什么事情都好办。

无论是国家向农村渗透,还是需要动员农民建设农村、做好共同生产事务,都需要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国家政权的积极性;二是农民的积极性,缺少了哪个积极性都无法完成任务。绕开了农民本身的积极性,国家既无法完全渗透进乡村社会,更不能完成国家政权建设和改造、建设乡村的任务。调动农民积极性最基础的单位是村民小组,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式是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国家通过村民小组会议将任务布置下去,将精神传达下去,同时也将村民的需求偏好表达上来,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局面。

同时,村民小组会议也是调动村民参与小组事务、献计献策的最佳方式。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激发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对小组的责任感,从而形塑村民主体性,为村民小组的建设和完成共同事务积聚力量,也更容易在村民小组范围内凝聚共识,达成妥协和一致。

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的村民小组长被取消,村民小组会议的召开缺少了组织者。而没有取消村民小组长的地方,村民小组会议也难得召开了。这种情况既与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由熟人社会变为半熟人社会有关,也与国家对村民小组会议作用的认识不足有关。村民小组会议不召开了,村庄事务也就与村民无关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大为降低,国家在农村的动员能力急剧下降。一旦缺少了村民这一个积极性,农村的诸多事务也很难搞好。

2013年1月13日下午


六 村治的难题八 村民小组的治理

七 村民小组会议|第二篇 村治格局|新乡土中国 - 贺雪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