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内部文件”与信息保密制度

  下载全书

本章前面两段引言谈的是前苏联解体之前的社会状况,但这些在苏联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在目前的中国却依然还是现实。中国人至今还习惯性地依靠种种小道消息来揣测政治形势,尤其是高层人事变动与权力斗争等处于黑箱操作状态的情况。诸如国家领导人的健康状况、社会贫困、公共政策、政府官员的腐败、灾害、事故等一切被当局认为对国家形象不利的,统统属于保密范围;而被允许公布的消息,往往让人真假莫辨。

公共信息不可靠,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观察的准确度。美国、欧洲、日本等民主国家的学者,通常不会将“小道消息”(人们口头传播的消息)作为自己研判本国政治经济形势的依据。但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学者,一遇到中国问题,通常就喜欢将听来的“小道消息”作为研判形势的依据,而且,“小道消息”传递者的政治身份,更往往成为人们判断“小道消息”可靠度的先决条件。笔者到日本,一些学者就向我介绍他刚刚听到来自某渠道的中国某要人的一段关于中日关系的讲话,并据此判断只要某人当政,中日关系就不会再纠缠于战争情结。

这当然不能责怪这些学者热衷于“小道消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其根源在于中国是个严格控制各种信息的国家。许多在民主国家公开的信息,在中国均被列入“国家机密”;而且“国家机密”是个可以被任意解释且无限宽广的概念,于是中国自90年代始,因“泄露国家机密罪”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被判刑的人士越来越多。

一、无所不包的“国家机密”

二、剥夺民众知情权的“内部(秘密)文件制度”

三、作为政治特权的“内部新闻”


三、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看中国当代传媒的处境一、无所不包的“国家机密”

第四章 “内部文件”与信息保密制度|雾锁中国:中国大陆控制媒体策略大揭秘 - 何清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