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 寇延丁、袁天鹏
内容简介 · · · · · ·
南塘村的意义超过乌坎,越过小岗村,它昭示着中国真正民主时代的来临。
自五四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至今,九十多年过去了,“民主”作为口号深入人心,但实际操作起来仍困难重重。大家好像都很懂民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罗伯特议事规则规定了民主制衡的程序细节,体现的正是权利、法治和民主的精神。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总之,它提供了一种可以让“民主”付诸行动、拥有可操作的策略与程序的可能性。
但在中国,议事规则的精英特质和中国农村的草根现实相去甚远,因此,议事规则能够最终走进基层,并在基层决策过程中起到作用,尽管它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能让民主真正由口号变为解决争端和分歧的有效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无权威状态下的平等自治。南塘实验的最大意义,在于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
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拿来讨论?——动议可行原则
总是“领导说了算”如何应对?——主持中立原则
有人不表态想当“老好人”怎么办?——弃权无效原则
老六(张立宪)、杨利川联袂推荐
精英与草根相结合,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让民主变成可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行为方式。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孙中山(中国翻译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第一人)
中国人要民主要了上百年,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付出了血的代价。假如民主有一天真的来临,我们该如何拥有呢?我们该如何行使手中的民主权利?我们又该如何尽到民主的义务?这个时代不可能截然地分为没有民主的黑夜和拥有民主的白昼,在夜与昼之间,如果我们不进行学习,未经培训,那么民主的曙光也许永远也不会出现。
——老六(张立宪)
人们都承认,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民主可以获得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发乎人情,顺乎常理,本来就在民间。
不过,民主也是技术活,它也需要学习和训练。民主的细节决定民主的真实,没有操作细节的民主往往意味着欺骗,可操作的民主才是民主的真正落实。
南塘合作社的村民们,正在证明着这个道理。
——杨利川
媒体评论 · · · · · ·
从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90年了,民主真的是作为口号深入民心,但也仅只是作为口号深入民心。它为什么可以作为口号存在而不能作为行动存在呢?可能我们需要一个策略,需要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东西……尽管它(议事规则)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可以有一种方法,不只是让我们喊民主,而且是可以践行民主。
——杨云标
程序动议真的是特别了不起的伟大发明,把人类感性的想法、模糊的语言、冲动的情绪、捉摸不定的举动纳入到一套理性、清晰、确定、严谨的系统当中,能够用逻辑、规则和程序帮助人们理清思路、形成决策。
——袁天鹏
议事规则走进基层需要前提,也需要能力,不仅需要精英“向下”能力,也需要草根“向上”的能力。南塘实验的最大意义,在于迈出了跨越的一步。这个过程的意义不仅在于有农村版议事规则若干条这样有形的成果,也许更宝贵的成绩是在过程之中,两个极点在彼此的学习与靠近。跨越现实既有的有形的阻隔,也在跨越我们自己内心的屏障。
——寇延丁
作者简介 · · · · · ·
寇延丁,山东籍,泰山人,自由作家、纪录片独立制片人、民间公益行动者。关注方向为残障人问题和NGO发育,2007年起在本机构使用议事规则并参与推广。
袁天鹏,议事规则专家。美国议事专家协会(NAP)中国首位会员,译著第十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并致力于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北京大学国际MBA客座讲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治理顾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议事规则顾问,万通公益基金会监事,《南风窗》2007年“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研讨会
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寇延丁 袁天鹏 著
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夫议事之学,西人童而习之,至中学程度,则已成为第二之天性矣,所以西人合群团体之力,常超吾人之上也。……自合议制度始于英国,而流布于欧美各国,以至于今,数百年来之经验习惯,可于此书一朝而得之矣。
此书为教吾国人行民权第一步之方法也。倘此第一步能行,行之能稳,则逐步前进,民权之发达必有登峰造极之一日。语曰:“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吾国人既知民权为人类进化之极则,而民国为世界最高尚之国体,而定之以为制度矣,则行第一步之工夫,万不可忽略也。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如是,以我四万万众优秀文明之民族,而握有世界最良美之土地、最博大之富源,若一心一德,以图富强,吾决十年之后,必能驾欧美而上之也。四万万同胞,行哉勉之!
——孙中山(摘自《民权初步》序言)
孙中山为中国翻译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第一人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承认的议事规则典范,其所代表的治理规则与决策流程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组织治理与议事规则的蓝本,于1876年由美国人亨利·罗伯特将军以英美议会议事规则为基础、结合民间需求而推出。一百三十年来,它为美国带来了议事规则的和谐与稳定,成为民主和法治的基础,规则中的理念和原则早已成为美国人民的常识和习惯,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NGO等各种各样的组织。
它也是最著名的政治辩论规则,规定了民主制衡的程序细节,本质上就是会议上的法治,体现的正是权利、法治和民主的精神。它是“在竞争环境中为公正平衡和正当维护参与方的利益而设计的精妙程序”。其核心原则,就是要“谨慎仔细地平衡组织和会议当中人或者人群的权利”。具体而言,“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引自第十版中文版)
议事规则下乡时间表
2008年1月,袁天鹏翻译并出版《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
2008年5月12日,袁天鹏、杨云标、高天、刘湘波、寇延丁,第一次议事规则下乡讨论会;
2008年8月3-6日,袁天鹏、白亚丽、寇延丁,南塘村调研;
2008年9月1-2日,袁天鹏、杨云标、高天、白亚丽,中国人民大学方案讨论会;
2008年10月29日-11月1日,袁天鹏、高天、白亚丽、寇延丁,南塘村培训;
2009年2月17-18日,袁天鹏、寇延丁,南塘村评估。
开篇:南塘村的新鲜事儿
时间:2008年8月
地点:安徽阜阳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兴农合作社的喇叭在响。
8月的南塘村,合作社办公楼头天就挂出了彩旗,一早,人们三三两两从附近十几个小村庄往喇叭响起的方向围拢。
南塘村很平常,跟阜阳其他的村子,跟安徽的甚至是全中国的村子差不多,都归“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驻守,平时几乎看不到年轻人。
在这个没有特色农产品,也没有自办企业的稀松平常的村子里,若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村里的乡亲们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的乡镇干部是周边最文明的。”这种文明不是夸出来的,是被他们逼出来的。
农民上访不是稀奇事儿,聚众上访也不稀奇,特别是1998-1999年,农民负担奇重、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的年份,没人上访倒稀奇了。但是访归访,能扳倒村、镇相关责任人,能让区里、市里、省里成立调查组那就少有了。“这里的农民不好惹”,相关领导换了几拨,基层公务人员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
更稀奇的是,在人民公仆日渐文明的同时,那些上访骨干没有见好就收或者作鸟兽散。2001年的春天,周围六个村庄三十几位上访农民像模像样地向颍州区民政局递交申请材料,要求成立“农民维权协会”。这可是当时全国独一份的新鲜事儿。
申请书交上去就泥牛入海,维权协会该干什么干什么,定出了明确的章程,一班子人各司其职,一直在公开运行。后来这帮人成立了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隔三差五聚在一起排练,还去十里八乡演出、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再后来,还是这帮人,又成立合作社做资金互助、团购化肥农资。他们一边搞活动,一边坚持不懈地向有关部门递交注册申请。他们交上去的申请书一直没见回应,但他们的活动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有关部门也没有前来“依法取缔”。
直到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兴农合作社领到了No.001号合作社注册登记证书。
因为有了这些渊源,南塘村早早名声在外,吸引了国内外各路媒体,还有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既增加了头疼程度,也提高了文明程度。
这一回来南塘的,是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议事规则专家”。这些年来,南塘人见多了专家,中国的外国的都有,民主啊、选举啊这些词也不新鲜,但这回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个新说法。不仅合作社的乡亲们新奇,来捧场的嘉宾也不少。
华师大、社科院、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的志愿者都是老熟人了。警察造访是执行公务,公事公办有礼有节,核查过一众外来人的身份证后很快离开。当地父母官区委书记“下乡调研路过”,大驾光临合作社,这可是头一回,让乡亲们觉得既有些紧张又有点兴奋,尽管他们听不太懂书记为什么一边笑一边说专家是“从美国带了两斤民主回来卖卖”。
这是议事规则这个洋玩意儿走进中国农村的头一回。
这是第一篇第一部分 从两个星球降落到同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