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乡村中国

  下载全书

几次来南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调整的过程,我时时提醒自己,首先要适应乡村思维和乡村习惯做事情,一般不要在无谓的细节上撼动乡村习惯。但是说到底,我们做的事情与乡村思维大相径庭,那么至少要先找到一种更容易贴近乡村话语的形式。

在天鹏面前,我主动或者被动地扮演了一个了解农村的指导者的角色。但对我来说,我也有一个老师,是云标,他会用语言、行动,用他身处其中的事实来说服或者教育我,帮助我了解乡村中国。

合作社是如何化解“小母牛”危机的?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疑团。当时看到云标的短信,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能够看到他在那个特殊的当口涉险过关;忧的是,如果他只是借地震转移乡亲们的注意力,那岂不又是埋下了一个新的危机?后来到合作社后,参加社区里的会议,看到互助组的墙上贴着“小母牛项目12条基石”,在乡亲说的快板和唱的歌词里,经常会有“爱心传递、分享与关心”等“小母牛”项目里倡导的内容,也有老乡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小母牛资金支援四川灾区”一类的话,当时我想:云标不会是在蒙大家吧,那样麻烦可就大啦。

后来预培训完成后,我和云标都放松下来,专门聊到“小母牛”的事情。

得到“小母牛”办公室正式发来的电话通知已经是在“5·12”地震之后了,云标与核心成员沟通后,合作社委派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专门去了一趟合肥,与“小母牛”安徽办公室正式接洽,这是两个机构之间的正式合作,执行或者中止都应该有一个正式的途径。

说到取消项目的原因,“小母牛”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地震和金融危机,“小母牛”筹资困难、预算缩减,主要保证投向四川灾区救援资金,南塘项目取消。两位合作社代表直接问到了:“有没有政府不支持的原因?”对方给出的答案是“也有这样的因素”。合作社骨干回到社区与乡亲们交流,大家对此前与“小母牛”合作过程中有关部门的阻挠已经有所耳闻,也能想象项目中止的原因远非说出来的那么简单,那个放在最后的“政府不支持”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乡亲们还是接受了“小母牛”方面的解释。后来,乡亲们看着电视里无家可归的灾民,不仅没有为失去项目懊恼,还要捐款帮助地震灾区,每个互助组都发动大家捐了钱。项目不翼而飞的危机转化成了凝聚大家的力量。

让云标和合作社再一次绝处逢生的,不是智慧,不是权术,是中国农民天性中的纯朴与善良。


预培训,议事规则进村第一仗附:本次南塘调研重大成果:合作社会议制度十三条(第一稿)

一言难尽乡村中国|第二部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 寇延丁、袁天鹏|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