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跌入漩涡

  1953年,毛泽东提出了当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国家的体制改革与人事安排也提上了日程;接班人问题成为重要话题。然而,这一年,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和矛盾加深,斗争明里暗里,时现时隐,中国政坛可说是风诡云谲。

  高岗到北京参加中央的高层领导工作,虽然没有看到让他参加中央书记处的正式文件,但他实际上确实参加了书记处的会议和日常工作。他在中南海的办公室就在毛泽东办公室的对面。毛泽东不仅可以随时和他谈工作或聊天,还把许多本来不属于他管的工作交给他处理。

  尽管他为自己定下“约法三章”,一心要把自己分内的工作搞好,“搞少不搞多”,但在毛泽东和中央的一些“自由主义者”(这是高岗对某些高级领导人的称呼)的影响下,他原来对刘少奇的意见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更有所发展,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毛刘之间的政治漩涡而不能自拔,最终葬身其中。正如他自己所说,“来北京时,带来了对少奇同志的错觉。”

  那么,他所说的“若干自由主义空气”是什么呢?长期以来,许多书刊文章把高岗的反刘言行说成他的个人行为,即“个人野心”和“反党阴谋”。其实,他的反刘活动,固然有其自己的责任,但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根子在毛泽东。邓小平在1980年3月19日的讲话明确指出:

  高岗敢于那样出来活动,老人家也有责任。老人家解放初就对刘少奇同志、总理有意见,而对高岗抬得比较高……高岗又从毛主席那里探了消息,摸了气候,好像老人家重用他,又有四个大区的支持,因此晕头转向。……他首先得到林彪的支持,也得到了彭德怀同志的支持,才敢于放手这样搞。那时候六个大区,他得到四个大区的支持。东北是他自己。中南是林彪。华东是饶漱石。西北是彭德怀同志。①

注1引自张明远记录的《邓力群传达邓小平讲话》。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53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北京的政治舞台发生了许多事情。

一、暗流涌动

二、自铸大错

三、财经会议

四、一次不寻常的会议

五、南方之行

六、组织会议


三、黯然离岗一、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