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使第二十四

  下载全书

【题解】

禁使,即限制和驱使。篇题只是取首句中的两个字而成,本篇除了重复依靠赏罚限制和利用民众外,主要讲述君主如何借助外力(即所谓的“势”)和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即所谓的“数”)的问题。文章指出,现在君主需要的外力不是官吏众多,如果官吏有相同的利益,就不可能相互监督,君主需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官吏和民众相互制约。

【原文】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赏罚也。赏随功,罚随罪。故论功察罪,不可不审也。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凡知道者,势、数也¹。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不恃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²,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³,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今夫幽夜,山陵之大,而离娄不见。清朝日⁴,则上别飞鸟,下察秋豪。故目之见也,托日之势也。得势之至,不参官而洁⁵,陈数而物当⁶。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⁷。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故恃丞、监而治者,仅存之治也。通数者不然也。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故先王贵势。

【注释】

¹势:客观形势。数:方法手段。

²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

³仞:测量深度的单位,一仞约合八尺。

⁴(tuān):明亮。

⁵参:多。

⁶当:治。

⁷丞、监:应是负责监察监督的官吏。

【译文】

国君用来调动和制止臣下的手段,是赏赐和刑罚。赏赐依据功劳,刑罚根据罪行。所以评定功劳、判定罪行不能不审慎。赏功罚罪,但国君不确知其中的道理,那有法度等于没有法度。凡是懂得法度,就是懂得客观形势和统治方法。所以古代帝王不倚仗他的强悍,而是倚仗客观形势;不仗恃他的忠信,而是倚仗统治方法。就像飞蓬遭遇旋风而飘越千里,是因为凭借风势啊;测量深潭的人能够知道八千尺的深度,是因为运用了悬绳测量的方法。所以依凭客观形势的,即使道路遥远也一定能到达;掌握了方法,即使非常深也一定能测出来。假如现在是黑夜,即使有一座高山之大,离娄也看不见。而在清晨阳光明亮,他上能够辨别天上的飞鸟,下能辨别地上的毫毛。所以眼睛能看见东西,是依靠了太阳这一客观条件。善于利用客观形势的君主,不需多设官吏而有廉洁的效果,运用合适的方法政事就会得到治理。现在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中设立监察的丞和监。设立丞和监,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但丞和监也会想谋私利,那么怎么去禁止他们呢?因此依靠丞和监治理,国家仅免于危亡。通晓治国方法的国君不会这样。分析其客观形势,使谋私之道有障碍。所以说:客观形势难以隐瞒其私利之时,即使是盗跖也不敢做坏事。所以古代帝王重视对客观形势的运用。

【原文】

或曰:“人主执虚后以应¹,则物应稽验²,稽验则奸得。”臣以为不然。夫吏专制决事于千里之外³,十二月而计书以定⁴。事以一岁别计⁵,而主以一听,见所疑焉,不可蔽⁶,员不足⁷。夫物至,则目不得不见;言薄⁸,则耳不得不闻。故物至则变⁹,言至则论。故治国之制,民不得避罪,如目不能以所见遁心。今乱国不然,恃多官众吏。吏虽众,事同体一也。夫事同体一者,相监不可。且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¹⁰。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上与吏也,事合而利异者也。今夫驺虞¹¹,以相监不可,事合而利同者也。若使马焉能言,则驺虞无所逃其恶矣,利异也。利合而恶同者,父不能以问子,君不能以问臣。吏之与吏,利合而恶同也。夫事合而利异者,先王之所以为保也。民之蔽主,而不害于监,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注释】

¹虚:道家术语,指排除主观意念。后:道家术语,退守。

²稽验:核查。

³专制:独立行事。

⁴计书:向国君呈报的文书,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⁵计:核算。

⁶蔽:断。

⁷员:物数。

⁸薄:迫近。

⁹变:通“辨”,明。

¹⁰保:连坐。

¹¹驺虞:本指豢养鸟兽之官,此指养马指人。

【译文】

有人说:“君主以虚心、退守的态度对待一切,就能使事物得到核查校验,经过核查校验就能发现奸邪。”我认为不是这样。官吏在千里之外的地方独立决断政务,十二个月按时将地方的大小事情登在簿书上。各类事情以一年为单位分别核算,而君主只处理一次,即使有所怀疑,也不能断定,因为物证不足。但是东西在眼前出现,眼睛就不会看不到;声音在耳边响起,就不会听不见。所以东西在眼前就分辨清楚,言语出现才能讨论决定。所以治理清明的国家的法度,人民不能隐藏他们的罪恶,就像眼睛不能使见到的逃出心的审视一般。今天政治昏乱的国家不是这样,只凭官吏众多。官吏虽多,利益一致。利益一致,不可能互相监督。而利害不同,才是古代君主实行连坐的根据。所以好的政治,夫妻、朋友都不能互相包庇掩盖罪恶,但并不妨害亲情,而是周围的民众不容他们隐瞒。君主与官吏,就是事务相关而利益不同的关系。如果让马夫和马夫互相监督就不行,因为他们事务相关而利益一致。假如马什么时候会说话,马夫的罪恶就无处隐藏了,因为马和马夫的利益是不同的。利益一致、罪恶相同的人,父亲不能追究儿子,君主不能追究臣下。官吏与官吏,就是利益相同而罪恶也相同。只有事务相关而利益不同,才是帝王建立连保的根据。人民蒙蔽君主,而不受监督的妨碍,这样贤者不能增加,不贤之人不能减少。所以冷落贤人屏除智者,是政治清明的方法。


君臣第二十三慎法第二十五

禁使第二十四|商君书 - 石磊译注|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