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式“微腐败”如何产生?
0字 下载全书
基层执法人员为不法分子充当“保护伞”,搞钱权交易,相信大家都听过、见过。不过,你们听说过一起事件“撂倒”122名公职人员吗?
黑龙江哈尔滨就发生了这么一起事件。在哈尔滨,大货车给人的印象常是肆无忌惮地疯狂违章——超载、超速、超限、闯红灯,甚至造成交通事故致行人死亡。而这些“疯狂大货车”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就是因为有基层执法人员做“保护伞”。
哈尔滨纪委、监委发布的通报中,就公布了122名充当“保护伞”的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查处情况。
从已有信息来看,绝大多数涉案人员的涉案金额并不多,每次受贿一般为500~1000元不等,是典型的“微腐败”。与那些典型的“巨贪”相比,“微腐败”更难查处。
在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已经形成高压态势的情况下,仍然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腐败现象,一方面说明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另一方面也说明,与那些典型的“巨贪”相比,“微腐败”可能更为复杂、更难查处。
为什么会产生“微腐败”?如何透视和遏制这种现象?笔者对此做过长期调研,发现“微腐败”有其独特的发生机制,亟须引起重视。以下是笔者的专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