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諸籍所載天地相間距離 晷儀千里差一寸 西北爲天門東南爲地户 二十八宿周迴直徑之數 人一息中天行八十餘里
三五曆紀:案:唐書藝文志「雜史類」:「徐整三五曆紀二卷。」「天去地九萬里。」見藝文類聚一。淮南子天文訓以爲五億萬里。春秋元命包:「陽極於九,周天「周天」上今本有「故」字。八十一萬里。」洛書甄曜度:本文有「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句,不宜漏引。「一度千九百三十二里。天地相去十七萬八千五百里。」後漢書王符傳注引洛書甄曜度,無「天地相去十七萬八千五百里」十二字。孝經援神契:「周天七衡六閒,相去萬九千里太平御覽無「里」字。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合十一萬九千里。從内衡以至中衡,中衡以至外衡,各五萬九千五據周髀,疑脱一「百」字。里。」見太平御覽一。〇周髀算經:「七衡周而六閒,以當六月節。六月爲百八十二日八分日之五。」君卿注:「節六月者,從冬至至夏至,日百八十二日八分日之五爲半歲。六月節者,謂中氣也,不盡其日也。」又曰:「是故一衡之閒,萬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即爲百步。」君卿注:「此數夏至、冬至相去十一萬九千里,以六閒除之得矣。法與餘分皆半之。」又曰:「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萬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萬九千五百里而冬至。」周髀音義:「七衡者,七規也。謂規爲衡者,取其衡運則生規。規者,正圓之謂也。六閒,兩衡相去之閒也。」關令内傳:「天地南午北子,相去九千萬里;東卯西酉,亦九千萬里。四隅空相去九千萬里。天去地四十千萬里。天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之,各以四海爲脈。」見太平御覽二。論衡説日篇:「天行三百六十五度,積凡七十三萬里。天去地六萬餘里。」靈憲:後漢張衡撰。「自地至天,一億萬六千二百五十里。垂天之晷,薄地之儀,皆千里而差一寸。」後漢天文志注引張衡靈憲曰:「八極之維,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南北則短減千里,東西則廣增千里。自地至天,半於八極,則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則是渾已。將覆其數,用重鉤股。懸天之景,薄地之儀,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與此文不同。王氏所引,蓋據太平御覽。周髀:「天離地八萬里。冬至之日,雖在外衡,常出極下地上二萬里。」周禮疏:「按考靈曜:『從上臨下八萬里,天以圓覆,地以方載。』河圖括地象:『西北爲天門,東南爲地户。天門無上,地户無下。周髀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門。地不滿東南,是地户。」極廣長,南北二億三萬一千今本周禮疏作「三千」。周髀注引括地象亦云「三千」。五百里,東西二億三萬三千里。』周髀注引作「二億二萬三千五百里」。廣雅釋天:『天圜南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東西短,減四步。周六億十萬七百里二十五步。從地至天,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七里半。下度地之厚,與天高等。』天度云:『東方七宿七十五度,南方七宿百一十二度,西方七宿八十度,北方七宿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四方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二十八宿閒相距,積百七萬九百一十三里,徑三十五萬六千九百七十里。』」以上皆周禮大司徒職正義所引之文。〇廣雅「天圜」作「天圍闢」。又案「天圍闢」至「天高等」一段,言天度也。「東方七宿」以下,言宿度也。「天度云」當作「宿度云」,王氏引正義而未正其誤。月令正義:「考靈曜云:『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八。何云:「句讀未詳。」〇程易田云:「某分里之某,句讀甚明白,而義門云『句讀未詳』,蓋不知古人紀數命分之句。」周天百七萬一千里,是天圓周之里數也。以圍三徑一言之,直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二十八宿周迴直徑之數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東西各有萬五千里,是爲四遊之極,謂之四表。周髀曰:「欲知北極樞璿周四極,以夏至夜半時,北極南遊所極;冬至夜半時,北遊所極;冬至日加酉之時,西遊所極。」據四表之内,并星宿内總三十八萬七千里。天之中央上下正半之處,一十九萬三千五百里。地在於中,是地去天之數也。』」安定胡先生周易口義云:「南極入地下三十六度〔一〕,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二〕,狀如倚杵〔三〕,此天形也。晉書天文志上:「吴時,中常侍王蕃傳劉洪乾象曆,依其法而制渾儀,立論考度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覆地上,半覆地下。其二端謂之南極、北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彊。』」一晝一夜之閒,凡行九十餘萬里。人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之閒,天行八十餘里。人之一晝一夜有一萬三千六百餘息,是故一晝一夜而天行九十餘萬里。」安定之説,周易義海撮要、朱子語録釋「天行健」取之。〇元史伯璿論天地云:「胡氏云『一息天行八十里』,則萬三千六百息,當有一百八萬八千里。今但云『天行九十餘萬里』,豈一時計算之未審耶?抑後人傳寫之有誤耶?」致堂胡氏讀史管見謂:「天雖對地而名,未易以智識窺。非地爲何云:「閻校『地』下無『爲』字。」有方所可議之比也〔四〕。」
【元圻案】隋書經籍志「雜傳類」:「關令内傳一卷,鬼谷先生撰。」〇晉書天文志上:「周髀者,即蓋天之説也。其本庖犧氏立周天歷度,其所傳則周公受於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〇四庫全書總目天文算法類:「周髀算經二卷,音義一卷。案隋志『天文類』首列周髀一卷,趙嬰注。又一卷,甄鸞重述。是書内稱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蓋髀者股也,於周地立八尺之表以爲股,其影爲勾,故曰『周髀』。其首章周公與商高問答,實勾股之鼻祖。舊本題云『漢趙君卿注』,其自敘稱爽,蓋即君卿之名。然則隋志之趙嬰,殆即趙爽之訛歟?」〇又小學類:「廣雅十卷,魏張揖撰。揖字稚讓,清河人。太和中官博士。其書因爾雅舊目,博採漢儒箋注及三蒼、説文諸書,以增廣之,於揚雄方言亦備載無遺。隋祕書學士曹憲爲之音釋,避煬帝諱,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並稱,實一書也。」〇宋王偁東都事略:「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以布衣論樂,拜校書郎。嘉祐中遷太子中允,充天章閣侍講。以太常博士致仕。」
〔一〕「極」,元刊本、清嘉慶本作「樞」。
〔二〕「極」,元刊本、清嘉慶本作「樞」。
〔三〕「倚」,原作「依」,據元刊本、清嘉慶本改。
〔四〕「爲」,元刊本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