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四時致日致月法 日月之行軌迹 曆法有歲差
0字 下载全书
馮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注:「冬至,日在牽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東井,景尺五寸。此長短之極。春分日在婁,秋分日在角,而月弦於牽牛、東井。」左氏傳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分同道也,至相過也。」正義云:「春分,朔則日在婁,望則月在角。秋分,朔在角,望在婁。婁、角天之中道,故晝夜等。冬至,朔則日在斗,望則月在井。夏至,朔在井,望在斗。斗、井南北,故晝夜長短極。」冬至,古日在牽牛,今在斗。鄭注與孔疏異,曆法歲差也。
【元圻案】訂義引陸農師禮記解曰:「黄道北至東井,南至牽牛,東至角,西至婁。夏至,日在東井而北近極〔一〕,則晷短,而表景尺五寸。冬至,日在牽牛而南遠極〔二〕,則晷長,而表景丈三尺。春分日在婁,秋分日在角,而中於極星,則晷中,而表景七尺三寸。此四時致日之法也。月之九行,在東西南北,有青白赤黑之道各二,而出於黄道之旁。立春、春分,月循行青道,而春分上弦在東井。立冬、冬至,北旋黑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古之致月,不在立而常在二分,不在二分之望而常在弦者,以月入八日,與不盡八日,得陰陽之正平故也。」
〔一〕「北近極」,原作「北極近」;「南遠極」,原作「南極遠」,皆據四庫本周禮訂義卷四四春官馮相氏校正。
〔二〕「北近極」,原作「北極近」;「南遠極」,原作「南極遠」,皆據四庫本周禮訂義卷四四春官馮相氏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