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历代赋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清
王夫之
【作者小传】
(1619—1692) 字而农,号薑斋、夕堂,别号双髻外史、一瓢道人,更名壶。衡阳(今属湖南)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明亡时,曾在衡山举义兵抗清。兵败后退居肇庆,任南明桂王朝行人司行人。从瞿式耜军,瞿殉难后,决心隐遁,辗转于湖南、广东一带,最后居衡阳之石船山,从事著述,学者称船山先生。与顾炎武、黄宗羲被后人称为“清初三大儒”。其学兼精经、史、子,诗、文、词皆工。著作有一百多种,后人合编为《船山遗书》。文诗词后人辑为《王船山诗文集》。
祓禊赋 [1]
王夫之
谓今日兮令辰 [2] ,翔芳皋兮兰津 [3] 。羌有事兮江干 [4] ,畴凭兹兮不欢 [5] 。
思芳春兮迢遥 [6] ,谁与娱兮今朝 [7] ?意不属兮情不生 [8] ,余踌躇兮倚空山而萧清 [9] 。阒山中兮无人 [10] ,蹇谁将兮望春 [11] ?
这是一篇骚体抒情短赋,句式仿屈原《九歌》。从表层意象看,此赋写春日祓禊一事中自己的情思流程。三月三日这一天,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人们都要临水祭祀,以除去不祥,求得一年清泰。这既是祭神又是歌舞娱乐和赏春。但在这篇赋中既没有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更没有歌舞的欢乐,而只是写作者在美好的节日里,在长满兰花的芬芳的水边高地上,孤独寂寞,“意不属,情不生”,心中充满哀愁,看不到半点春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据《船山公年谱》附录潘宗洛《船山传》载,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于衡阳僭号称帝,并请作者作劝进表。作者断然拒绝,逃入深山,写下这篇赋。《船山公行述》也有相同记载。可见,作者并非不盼望芳春的来临,并非不憧憬反清复明的胜利,只是因为吴三桂乃民族叛逆,根本不能对他寄托什么希望,他也不可能充当春天的使者。因而在“祓禊”这样的美好日子里,即使登上兰花芬芳的水边高地,仍然感到悲哀孤独。当然,赋的最后,作者还是深情地呼唤:“蹇谁将兮望春”?船山并未完全绝望,他仍在追求、探索。他期待与志同道合之人共赏春光。这才是《祓禊赋》的深层寄托。
这篇赋在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它以芬芳而又寂寞的环境描写,烘托高洁、孤独、悲哀的作者自我形象,含蓄委婉,意在言外。而赋中隐喻手法的运用,甚得楚骚遗韵,大大增加了这篇抒情赋的含蕴。
(张 兵)
注 释
[1].祓(fú)禊(xì):我国古代于夏历三月上巳日举行的一种仪式,到水滨洗濯,以祓除不祥,祈求得福,亦称修禊。晋以后定三月三日为祓禊日。
[2].今日:三月三祓禊日。令辰:吉利、美好的日子。
[3].翔:行,游。芳皋:花草芳美的水边。兰津:生有兰花的水滨。
[4].羌:发语词。事:指祓禊之事。江干:江边,祓禊需在临水处举行。
[5].畴:通“谁”。凭兹:对着这件事,指祓禊之事。
[6].芳春:芬芳的春天,借指美好的时光、太平盛世。迢遥:遥远。
[7].与:同,犹言同我。今朝:今日,现在。
[8].意:思想。不属:不专注,不中意。情不生:不产生情趣。
[9].踌躇:心意不定,犹豫不前。倚:伴着,守着。萧清:冷落、凄清。
[10].阒(qù):寂静。
[11].蹇(jiǎn):发语词。将:与,共。望春:(与谁)观览春景(而有共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