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古文鉴赏辞典:新一版 - 陈振鹏、章培恒 >
- 两汉
王褒
【作者小传】
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宣帝时为谏大夫。以辞赋著称。其《洞箫赋》为早期的咏物之作,较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洞箫赋
王褒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1] 。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2]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㠧[3] ,诚可悲乎其不安也。弥望傥莽,联延旷荡[4] ,又足乐乎其敞闲也。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吸至精之滋熙兮[5] ,禀苍色之润坚。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6] ,回江流川而溉其山。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7] 。
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秋蜩不食,抱朴[8] 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 猭[9] 。惟详察其素体兮[10] ,宜清静而弗喧。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可谓惠而不费兮[11] ,因天性之自然。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12] 。带以象牙,掍其会合[13] 。锼镂离洒,绛唇错杂[14] ;邻菌缭纠,罗鳞捷猎[15] ;胶致理比,挹抐㩎㩶[16]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暗于白黑之貌形;愤伊郁而酷 ,愍眸子之丧精;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17] 。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18] 。形旖旎以顺吹兮,瞋㖤㗅以纡郁[19] 。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20] 。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21] 。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或漫衍而络绎兮,沛焉竞溢[22] 。惏栗密率,掩以绝灭,㘊霵晔踕,跳然复出[23] 。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啾 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24] 。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烧以婆娑[25] 。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26]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27] 。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28] 。其妙声,则清静厌 ,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29]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30] 。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㥜[31] 。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32] 。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33] 。悲怆怳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34] 。被淋灑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35]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36] 。
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37] ;刚毅强暴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38] 。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39] 。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40] 。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悴[41] 。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42] 。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43] 。愺恅澜漫,亡耦失畴,薄索合沓,罔象相求[44] 。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泪;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45] 。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蝼蚁蝘蜒,蝇蝇翊翊。迁延徙迤,鱼瞰鸡睨,垂喙䖤转,瞪瞢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46] !
乱曰:状若捷武,超腾逾曳,迅漂巧兮[47] 。又似流波,泡溲泛 ,趋巇道兮[48] 。哮呷呟唤,跻踬连绝,淈殄沌兮[49] 。搅搜 捎[50] ,逍遥踊跃,若坏颓兮。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51] 。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52]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53] 。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馀音兮。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54] 。连延络绎,变无穷兮。
〔注〕 [1] 箫:箫竹;干:小竹。江南之丘墟:指江宁县慈母山,该山所生之竹最宜制作箫管。 [2] 洞:通。条:长。标:立,直。敷纷:茎多貌。扶疏:叶密貌。 [3] 旁:通“傍”。岖嵚岿崎:山势险峻貌。倚 (xī戏)迤㠧(mí靡):山势逶迤连绵险峻貌。 [4] 傥莽:宽广貌。联延旷荡:绵延广大貌。 [5] 滋熙:润悦貌。 [6] 径:经过,掠过。末:竹梢。 [7] 礚(kē科)礚:水击石相撞声。澍(zhù注):通“注”。 [8] 抱(fù附):附着。朴:木皮。 [9] 奥庰(bìng并):深蔽。庰,同“屏”。漠泊:竹密貌。 猭(chēnchuán嗔船):相连貌。 [10] 素体:竹之本体。 [11] 惠而不费:给人以好处而自己亦无所耗费。语出《论语·尧曰》:“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12] 般:公输般,墨子所称誉的巧匠。匠:即匠石,古名匠,见《庄子·人间世》和《徐无鬼》。夔:古乐官。《尚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妃:舜妃,即湘君。屈原《九歌·湘君》:“吹参差兮谁思。”王逸注:“参差,洞箫也。”[13] 带:装饰。掍(gǔn滚):同,混合。 [14] 锼镂:雕镂。离洒:雕镂纹饰交错貌。绛唇:箫孔以朱红装饰。 [15] 邻菌缭纠:箫管排列紧密,成一整体。罗鳞:如鱼鳞布列。捷猎:参差。[16] 胶致理比(bì必):箫管排列紧密、有次序貌。挹抐(nì逆)㩎(yè夜)㩶(nié):箫管排列合乎体制貌。 [17] 性昧之宕冥:指盲人。性昧,不察世事。宕冥,过于幽冥。伊郁:抑郁。酷 (nǜ):极忧貌。愍(mǐn悯):忧惜。这几句是说,在这时叫那盲人来吹奏洞箫,盲人天生就失明,不见天地之形体,也不能分辨黑夜和白昼,因而郁愤中结,极度忧伤,哀惜自己眼睛失明。他们因少见世事而无过多的思虑,专意发愤吹奏洞箫,所以能够充分显示出洞箫的音声。[18] “故吻吮”二句:是说盲人吹奏洞箫皆和宫商曲调,音声和美,纷纷扬扬,四散传播。 [19] 旖旎(yǐnǐ椅你):柔美婀娜。此指盲人形体随箫声变换多姿多态。㖤顄,下巴。㗅:咽下垂为㗅。这句是说盲人顺着吹箫的情感起伏,躯体也婀娜多姿,他的下巴、咽喉也随着吹箫上下活动,像是把胸中郁结的愁闷全都借箫声喷发出来。 [20] 旁迕(wǔ午):旁出相逆。逫(jué决)律:气出迟貌。这两句是说吹箫人呼吸换气之间气出迅疾或迟缓皆和音律。[21] 合遝(tà沓):盛多貌。这两句是说箫声吹奏的趋走从容无所乖律,演奏众多乐曲令人奇异。[22] 猎:木折声。枚:木枝。这四句是说箫声有时浑浑沌沌如水清之声,如折木之声,有时箫声又悠扬连绵,丰沛充溢。 [23] 惏栗(línlì林力):寒貌。密率:安静。掩:止息貌。㘊霵(xījí吸辑)晔踕:众声疾貌。这四句是说箫声转而寒颤渐至细微以至无声,继而迅速地复起如跳跃迸出。 [24] 廉:察。咇 (bǐzhì笔制):声出貌。行:且。鍖(chěn)銋(rén人):声音舒缓貌。和啰:声迭荡相杂貌。这四句是说,如果慢慢谛听洞箫的曲律,仔细察视洞箫曲的名目,也将齐声低吟并且会情不自禁地缓缓顺口和歌。 [25] 鸿洞:相连貌。娆娆:柔雅貌。这两句是说,如风吹其声连绵不绝,听来优悠柔雅,音声多姿多彩。 [26] 牢落:稀疏零落貌。这两句是说,音声连绵渐至稀落,漂然尽散,了结旧曲,然后又起新歌。 [27] 要(yāo腰)遮:拦截、阻留。这两句是说,吹奏洞箫要伺候歌者,如同在路上阻留住人一样,洞箫的演奏声要和歌唱的音律相和。[28] “故听”四句:意思是说,听到歌者宏大之声,箫乐应当像慈父抚养儿子那样,给歌声以烘托和合,使其声能广布传远。 [29] 厌 (yì艺):安静深邃。达(tì剃):滑。这四句是说,歌者声音清妙,箫乐就应当清微静远,像儿子侍奉父亲那样小心顺滑其声。 [30] 科条:名目。澎濞(pì譬):大水暴发波浪相击声。这六句是说,洞箫曲目应合乎义理,慷慨激烈之声犹如壮士高歌,优雅温柔之声又如同修养君子低声细吟。 [31] 輘輷(línghōng陵轰):大声。佚豫:声音迅速传播。沸㥜(wèi渭):喧腾貌。 [32] 颽(kǎi凯)风:南风。容与:宽和貌。 [33] 杂遝:众多貌。拔摋(sà萨):分散。这两句是说,箫声或众多音调相合聚以成合声,或分散诸音迅速去掉不必要的音调而以单调独鸣。 [34] 怆怳:失意貌。恻惐(yù域):悲伤貌。绥肆:迟缓貌,一说安纵。这两句是说,箫声有时奏出悲伤失意的音声,有时又奏出使人感到内心恬静淡然而放松的音声。 [35] 被:及。淋灑(lí离):指声音连绵不绝。阳遂:清通貌。这两句是说,及箫声有时细密如缕,有时又如洪水决堤旁出清畅之音。 [36] 悁(yuān冤)悁:忧闷貌。醰(tán潭)醰:情趣深厚含蓄。这两句是说,箫声哀怨令人忧闷萦怀,箫声美好令人感到多情多味。[37] 廉隅:品行端方。怼(duì队):怨恨。 [38] 啴唌(chǎndàn产诞)逸豫:舒缓自纵貌。这两句是说,强暴顽刚之人听了和美的箫声会一反而变为知仁义恩爱之情,行为和缓而警戒自己不要再有过失。 [39] 钟期、牙、旷:钟子期、俞伯牙、师旷,皆是古代善乐知音之人。杞梁之妻:《琴操》曰:“《杞梁妻歌》者,齐邑杞梁殖之妻所作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外无所依,内无所倚,将何以立?吾节岂能更二哉!’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这两句意思是,钟子期、俞伯牙、师旷这些知音乐师们听到美好的洞箫声也怅然惊愕;杞梁妻虽然痛苦多感,听到美好的洞箫声也不会再感慨动气而痛不欲生。[40] 师襄、严春:皆古之善鼓琴者。窜:措。浸(qīn侵)淫、叔子:皆古之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像师襄、严春这样善鼓琴的人,听到箫声也不敢施展其高妙的技巧,浸淫、叔子这样善解音律的人,听到箫声亦去而远之,不敢相与类比。 [41] 嚚(yín银)、顽:愚顽奸诈。《书·尧典》:“父顽,母嚚。”此指舜之父母。朱、均: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不肖之人。桀:夏朝国君,以荒淫昏暴著称。跖:盗跖。鬻:同育,即夏育,猛勇之人。博:申博,勇侠之人。一说为朱博。儡:羸疾貌。悴:憔悴。这句是说,箫之妙音可以感化愚顽奸诈不肖强暴之徒,使他们恢复聪慧,使他们凶恶之性得到改变。 [42] 参差:洞箫。御:用。 [43] 狡弄:急奏箫曲。这四句是说,时时奏吹箫曲,音声如鸟儿彷徨翱翔于空中,或音声留顿而不远逸,或音声远逸而不留顿。[44] 愺恅(cǎolǎo草老):寂静。澜漫:分散。薄:迫。罔象:虚无。这四句说,箫声在寂静旷空中逐渐消散稀疏,迫求重沓则在虚无缥缈之中,即箫声余音尚袅袅依存。 [45] 惮漫衍凯:欢乐貌。阿那:同“婀娜”。腲腇(wěiněi委馁):舒缓貌。 [46] 蚑(qí奇):慢慢爬行。蝘蜒:蜥蜴。蝇蝇翊翊:游行貌。迁延徙迤:却退貌。䖤(wān蜿)转:盘旋貌。这十句是说,蟋蟀、尺蠖听到箫声徐徐爬行喘息,蝼蚁蜥蜴听到箫声游行爬动,鱼儿鸡子临食退却,垂口盘旋直视,昏然而忘其食。鱼鸟虫类皆受箫声所感,何况秉天地之气的人,人伦风俗怎么能不受箫声所感而转化呢! [47] 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意为:总而言之,箫声如捷巧之人,超腾高空,敏捷而轻巧。 [48] 泡溲:盛多貌。泛 :微小貌。这三句是说,箫声又如流水湍急奔走于险道。 [49] 哮呷呟唤:咆哮呼唤而声大貌。跻踬:上下升降。淈(gǔ骨):乱。殄(tiǎn舔)沌:声杂不分。 [50] 搅搜 (xiào笑)捎:水声。 [51] “优游”三句:是说声音和缓分散,或稽留不散,也都是可耽玩。 [52] “颓唐”三句:是说声音渐微渐无,一点点远去,飘散不还。 [53] “赖蒙”三句:是说托赖君王圣化天下,从山间采得良竹,制成洞箫,从容和乐,中于大道,虽乐而不荒淫。 [54] 漂撇:余响少腾相击之貌。这三句是说,箫声遗响余音仍连绵不绝,随风飘荡。
洞箫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但不同于现代的单管箫。古箫以竹管编排而成,大者二十三管,长三尺四寸,小者十六管,又名籁;一般以蜡密封底,无封底者则为洞箫。洞者,通也。洞箫音声清肃。王褒甚爱洞箫,故作赋以咏之。
《洞箫赋》从制作洞箫的材料——江南江宁县慈母山的竹枝写起,描叙了竹子的生长环境,述说了这种竹子最宜于制作洞箫的原委。继而又描绘了制作洞箫的考究工艺,形容了洞箫和美的音声,论说了洞箫吹奏的技艺,及其乐声陶冶人们情性心灵的巨大作用。刘勰说:“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文心雕龙·诠赋》)细致的描叙铺写,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洞箫这一乐器的熟悉和热爱,使此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令人油然产生对洞箫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可以说,从《洞箫赋》问世以后,赋史上才开始涌现出细致描摹、歌咏器物的作品。自此,从东汉到魏晋,咏物赋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善于铺排是汉赋的共同特色,讲究辞藻夸饰是汉赋的共同风格,而形式僵化,堆砌辞藻,内容单薄又是汉赋的通病。《洞箫赋》独能扬长避短。它词藻华美又生动形象,用语准确而又鲜明,无有堆砌之弊,却极尽精巧之致。如叙江南之竹:“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如写洞箫制作的华美:“带以象牙,掍其会合。锼镂离洒,绛唇错杂”,措辞用语之妙,足以令人叹赏。至于全赋音调和美,句式整饬,虽骈偶而不呆板凝滞,则又可见作者结撰之匠心。如“朝露清泠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 “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暴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读来皆朗朗上口,铿锵有韵。由于王褒在此赋中成功地运用了骈偶铺排,对后世骈俪文体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洞箫赋专咏洞箫一物,从头到尾句句不离洞箫,叙述它的质地材料之由来,描摹它的形体容貌之华美,形容它的音响之美妙动听,陈述它的功能作用之感人,所以尽管全赋长达千余言,但语语落在实处,不显空洞和浮夸,反而使人感到结构紧凑,一气呵成。特别是几个“故”字领头句的运用,使全赋的意境步步深化演进,而结尾又余韵悠扬,使人不能不感叹其妙、其美。
王褒生活在汉赋极盛的时代。刘勰曾言:“繁积于宣(汉宣帝)时,校阅于成(成帝)世。进御之赋,千有馀首。”(《文心雕龙·诠赋》)那时,司马相如、枚皋、东方朔、王褒、扬雄先后以赋名世,他们对汉赋的发展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王褒的《洞箫赋》则是赋史上有名的咏物赋代表作。虽然王褒以前,荀况、贾谊等人已有咏物为题的赋作,但荀况《蚕赋》、《云赋》形式短小,语简意隐,有赋之名而无赋之实;而贾谊《鵩鸟赋》借物寓意,重在阐发议论,亦非意在咏物;只有自王褒的《洞箫赋》出,赋史上才真正出现了名副其实的咏物赋篇。此赋虽然没有什么巨大的思想意义,也没有什么讽谏,但是作为一篇艺术精品,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和陶冶人们情操的美学作用。
(门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