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古文鉴赏辞典:新一版 - 陈振鹏、章培恒 >
- 两汉
扬雄
【作者小传】
(前53—后18)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为人口吃,不能剧谈,以文章名世。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长于辞赋,多摹拟司马相如之作,其意多在讽谏。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编有《训纂篇》。明人辑有《扬子云集》。
解嘲
扬雄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1] ,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2] 。析人之珪[3] ,儋[4] 人之爵,怀人之符[5] ,分人之禄;纡青拖紫[6] ,朱丹其毂。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7] ;历金门[8] ,上玉堂[9] ,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10] ,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11] ,一纵一横,论者莫当[12] 。顾默而作《太玄》[13] 五千文,枝叶扶疏[14] ,独说数十馀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15] 。然而位不过侍郎[16] ,擢才给事黄门[17] 。意者玄得无尚白乎[18] ?何为官之拓落[19] 也!”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20] !往昔周网解结,群鹿争逸[21] ,离为十二[22] ,合为六七[23] ,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矫翼厉翮,恣意所存[24] 。故士或自盛以橐[25] ,或凿坏以遁[26] 。是故邹衍以颉颃[27] 而取世资,孟轲虽连蹇[28] ,犹为万乘师。
“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29] ,前番禺,后椒涂[30]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31] 。徽以纠墨,制以锧 [32] ;散以礼乐,风以诗书[33] ;旷以岁月,结以倚庐[34] 。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35] ,咸营于八区。家家自以为稷、契[36] ,人人自以为皋陶[37] ,戴縰垂缨而谈者[38] ,皆拟于阿衡[39] ,五尺童子,羞比晏婴与夷吾[40] 。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41] ,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42] 。
“昔三仁[43] 去而殷墟,二老[44] 归而周炽;子胥[45] 死而吴亡,种、蠡[46] 存而越霸,五羖[47] 入而秦喜,乐毅[48] 出而燕惧;范雎以折摺而危穰侯[49] ,蔡泽以噤吟而笑唐举[50] 。故当其有事[51] 也,非萧、曹、子房、平、勃、樊、霍则不能安[52] ;当其无事也,章句之徒[53] ,相与坐而守之,亦无所患。故世乱则圣哲驰鹜而不足,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馀。
“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54] ,或释褐而傅[55] ;或倚夷门而笑[56] ,或横江潭而渔[57] ;或七十说而不遇[58] ,或立谈而封侯[59] ;或枉千乘于陋巷[60] ,或拥篲而先驱[61] 。是以士颇得信其舌[62] 而奋其笔,窒隙蹈瑕[63] 而无所诎也。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64] 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65] 。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迹[66] 。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世,策非甲科[67] ,行非孝廉,举非方正[68] ,独可抗疏[69] ,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70] ,又安得青紫[71] ?
“且吾闻之:炎炎[72] 者灭,隆隆[73] 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74] 。攫拏[75] 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76] ;爰清爰静,游神之庭[77] ;惟寂惟漠,守德之宅。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78] 我易时,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鸱枭而笑风皇,执蝘蜓而嘲龟龙[79] ,不亦病乎!子之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病甚,不遇俞跗与扁鹊[80] 也,悲夫!”
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81] ! ”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肋摺髂[82] ,免于徽索,翕肩[83] 蹈背,扶服[84] 入橐。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扺穰侯而代之[85] ,当也。蔡泽,山东[86] 之匹夫也,顉颐折頞,涕唾流沫[87] ,西揖强秦之相,搤其咽而亢其气,拊其背而夺其位[88] ,时也。天下已定,金革[89] 已平,都于洛阳;娄敬[90] 委辂脱挽,掉[91] 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也。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92] 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吕刑靡敝[93] ,秦法酷烈,圣汉权制[94] ,而萧何造律,宜也。故有造萧何之律于唐、虞之世,则悂[95] 矣;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乖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96] 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随,留侯[97] 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 [98] ,虽其人之赡[99] 智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若夫蔺生[100] 收功于章台,四皓[101] 采荣于南山,公孙[102] 创业于金马,骠骑[103] 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104] ,东方朔割炙于细君[105] :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故默然守吾《太玄》。
〔注〕 [1] 人纲人纪:指为人取法的准则。 [2]“生必”二句:尊、荣,意为使人君受到尊崇,使父母得到荣耀。 [3] 析人之珪:谓分享人君赐给的玉器。人,指人君,下三句同此。[4] 儋(dān丹):同“担”,此指接受。 [5]符:符信,古代官员执行朝廷命令的凭信。 [6] 纡青拖紫:谓身佩青色、紫色的印绶。汉制,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御史大夫皆银印青绶。 [7] 行(háng杭):行列。 [8] 金门:即金马门。被征召之士在公车门待诏,优异者在金马门待诏。[9] 玉堂:汉宫殿名,文士待诏之处。 [10] 奇:奇计。 [11] “目如”二句:形容论辩时,目光有神如星闪耀,口才敏捷如电迅疾。 [12] 当:抵敌。 [13] 顾:反而。《太玄》:即《太玄经》,是扬雄模仿《周易》所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14] 扶疏:枝叶茂密分披貌。这里比喻《太玄》的言辞丰盛。 [15] “深者”四句:形容《太玄经》的博大精深。 [16] 侍郎:地位较低的侍卫官。 [17] 给事黄门:汉官名,比一般的侍郎官地位稍高。 [18] “意者”句:双关语。语面是说想来黑色的莫非成了白色,语意为扬雄作《太玄》空无所得。 [19] 拓落:失意貌。 [20] “不知”句:跌,失足。赤族:诛灭全族。 [21] “往昔”二句:比喻周朝政权崩溃,诸侯纷争。 [22] 十二:指十二诸侯国,即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 [23] 六七:指战国争雄的七国,即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及秦。 [24] “矫翼”二句:谓士人游说君主如鸟儿自由飞翔,任意止息。 [25] 自盛以橐:指范雎入秦时曾藏于橐中。此指忍辱求仕。 [26] 凿坏(péi培)以遁:《淮南子·齐俗训》载,鲁君派人持币往聘颜阖为相,颜阖凿后墙而逃。此指拒不出仕。坏:屋的后墙。[27] 邹衍:战国齐人,名重诸侯,为燕王师。颉颃:傲慢貌。 [28] “孟轲”二句:连蹇,形容处境艰难。 [29] “今大汉”二句:左,指东方。渠搜:古西戎国名,在今新疆北部及中亚部分地方。右:指西方。 [30] “前番”二句:番禺,今广东广州市。椒涂,李善注引应劭说:“渔阳之北界。”约当今北京市以东、天津市以北及长城以南一带。前、后,指南、北方。 [31] 尉:指汉代所设的都尉府。候:边境守望之所。 [32] “徽以”二句:意谓对于罪犯,轻则捆绑,重则死刑。徽,束缚。纠墨,指绳索。 [33] 散:指宣传。风:感化。 [34] “旷以”二句:意谓让人民用长时间修建学舍去求学。旷,耗费。倚庐,指学舍。 [35] “雷动”二句:形容天下之士如雷动之群起,如云合之相聚,如鱼鳞之众多。 [36] 稷契:指周始祖后稷、商始祖契。 [37] 皋陶(yáo姚):相传舜时贤臣。 [38] “戴縰”句:指士大夫。縰(xǐ洗),束发的帛。 [39] 阿衡:代称伊尹。商伊尹曾任阿衡官职。 [40] 晏婴:晏子,春秋齐景公相。夷吾:即管仲,春秋齐桓公相。 [41] 渤澥(xiè谢):古代称东海的一部分,即渤海。 [42] “乘雁”二句:比喻朝廷人才众多,加几个不显多,少几个也不觉少。乘(shèng胜),古计量以四为乘。 [43] 三仁:指商纣王时三贤微子、箕子、比干。《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44] 二老:指伯夷和姜尚。据《孟子·离娄上》,伯夷和姜尚得知周文王善养老者,于是避开纣王而归之。 [45] 子胥:姓伍,名员(yún云),春秋吴国大臣。曾佐吴王阖闾伐楚破郢,吴王夫差即位后,听信谗言,赐剑迫子胥自杀。九年后吴被越所灭。 [46] 种、蠡:指春秋越国大夫文种、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47] 五羖(gǔ古):指百里奚。《史记·秦本纪》: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做了俘虏,作为陪嫁的臣子送入秦国。后逃亡至楚,秦穆公知其贤,用五张羖(黑公羊)皮把他赎回,与他谈论国事,非常高兴,并授以国政。 [48] 乐毅:《史记·乐毅列传》载,乐毅为燕将,率兵伐齐,攻城七十多。燕昭王死,惠王即位,心疑乐毅,乐毅惧诛而投奔赵国,赵封为望诸君,以威胁燕、齐,于是惠王感到恐惧。 [49] “范雎”句:范雎,《史记·范雎列传》载,范雎是战国魏人,初随须贾出使齐国,被须贾所疑,归国后被打得折肋断齿。后化名张禄逃亡秦国,游说秦昭王驱逐秦相穰侯魏冉而代之。折摺(lā拉),指折肋断齿。摺,打断。[50] “蔡泽”句:蔡泽,《史记·蔡泽列传》载,蔡泽为战国燕人,初说诸侯失败,便请魏国相士唐举看相,唐举见他相貌丑陋,便笑他说:听说圣人没有好的相貌,大概指的就是你吧。后在唐举的启发下,蔡泽入秦游说,取代范雎而做了秦相。噤吟,下巴上曲貌。 [51] 其:指天下。事:指乱事。 [52] “非萧”句:萧,萧何,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为丞相。曹,曹参,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子房,张良,字子房,佐刘邦定天下,封留侯。平,陈平,汉朝开国功臣,曾与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变。勃,周勃,汉开国功臣。樊,樊哙,佐刘邦定天下,曾任左丞相。霍,霍光,汉昭帝时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因其淫乱而废去,更立宣帝。 [53] 章句之徒:只会诵读经文的庸陋小儒。 [54] 解缚而相:《左传·庄公九年》载,管仲事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后小白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归齐,鲍叔牙亲解其缚,并推荐他做了齐桓公的相。 [55] 释褐而傅:相传傅说(yuè悦)曾在傅岩筑墙,殷武丁访得,任为相。释褐,脱去布衣换官服,指做官。 [56] 倚夷门而笑:《史记·魏公子列传》载,秦攻赵,赵求救于魏,魏王畏秦而观望不前,信陵君欲入秦军拼死,往辞夷门(大梁城东门)守卫者侯嬴,侯嬴不表示意见。信陵君行至半路折回,侯嬴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信陵君问他原由,他就为信陵君出计,窃符救赵。 [57] 横江潭而渔:《楚辞·渔父》载,屈原放逐江南,渔父劝他随波逐流,全身远祸。 [58] “七十”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莫能用。”[59] 立谈封侯:《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游说赵孝成王,一见而得黄金白璧,二见而拜为上卿。 [60] “或枉”句:《吕氏春秋·下贤》载,齐桓公曾一日三次来到小臣稷家,都未得见,从者劝止,齐桓公仍坚持要见到他。 [61] 拥篲(huì会)先驱:《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子)如燕,昭王拥篲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篲,扫帚。驺子,即驺(一作邹)衍,战国末哲学家。 [62] 信其舌:指发挥其口才。信,通“伸”。 [63] 窒(zhì制)隙蹈瑕:意为乘机会、钻空子。 [64] 俛:同“俯”。 [65] 辟:罪。 [66] “欲谈”两句:意思是士人不敢说话,也不敢有所作为,只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拟,模仿。 [67] 策非甲科:策,汉代考试取士,将政事、经义等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考者对答,称为“策问”,简称“策”。策问分为射策和对策。甲科,汉科举考试分为甲乙丙三科,甲科最上,入选者为郎中。 [68] “行非”二句:孝廉、方正,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名。以孝敬廉洁著称的人可举为孝廉,以品行端方、正直贤良著称的人可举为贤良方正。 [69] 抗疏:向皇帝上疏直言。 [70] 下触闻罢:谓次一等的触犯皇上,便通知罢而不用。 [71] 青紫:指汉代高官佩印的青绶和紫绶,参见注[6]。此代指高官。 [72] 炎炎:火光炽盛。 [73] 隆隆:雷声巨大。 [74] “高明”二句:谓富贵者,将有鬼神窥伺其覆灭。高明,指富贵者。以上八句是阐发《周易》“丰”卦的盛衰倚伏之理。“丰”卦卦画为下离上震。震为雷,离为闪电。《周易·丰》:“象曰:雷电皆至,丰。”[75] 攫拏(juéná决拿):争夺。 [76] “知玄”二句:谓懂得沉静无为之理是守道的最高标准。李善注引《淮南子》:“天道玄默,无容无则。”[77] “爰清”二句:谓淡泊无欲可以神游物外。李善注引《老子》:“知清知静,为天下正。”[78] 彼:指上世之士。 [79] “今子”二句:鸱枭、蝘蜓,猫头鹰、壁虎,比喻愚者。凤皇、龟龙,比喻贤者,此自喻。二句用《荀子·赋篇·佹诗》“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皇”语意。[80] 俞跗(fù付):上古黄帝时良医。扁鹊:战国时良医。 [81] “范蔡”二句:谓范雎、蔡泽以来的文士靠游说取得功名,似不必用玄理吧![82] 髂(qià恰):腰骨。 [83] 翕(xì细)肩:收缩肩膀。 [84] 扶服:通“匍匐”。 [85] “激卬”二句:意谓范雎人秦激怒秦昭王,离间他同泾阳君、穰侯的关系,而做了秦相。卬,同“昂”。介,指离间。抵(zhǐ纸),攻击。 [86] 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 [87] “顉颐”二句:谓蔡泽相貌丑恶,下巴上曲,鼻梁陷塌,涕唾满面。顉(qīn亲)颐,下巴上曲。頞(è饿),鼻梁。 [88] “西揖”四句:意思是说蔡泽见了秦相范雎,以利害恐吓要挟,取而代之。搤咽亢气,指用言语进行要挟威胁。搤(è恶),同“扼”。 [89] 金革:犹言甲兵,代指战争。 [90] 娄敬:即刘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娄敬拉着车子去陇西服役,经过洛阳,卸下车子,向刘邦建议建都长安,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赐以刘姓。 [91] 掉:指鼓动。[92] 叔孙通:本为秦博士,在刘邦夺天下时归汉。刘邦定天下后,他招集儒生制定了君臣之间的礼仪,使贵贱有差别,尊卑有等级。 [93] 吕刑:泛指周代刑法。《尚书·吕刑篇》:周穆王命司寇吕侯制定刑法。靡敝:败坏。 [94] 权制:制定法典。 [95] 悂(pī批):谬误。 [96] 金张:指金日 (mīdī密低)、张安世。二人汉宣帝时与大将军霍光同执国政,显贵一时,后以“金张”代称显宦。许:指汉宣帝皇后许氏之父许广汉。史:指汉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史恭及其长子史高。后以“许史”代称外戚。 [97] 留侯:指张良。 [98] 响:指声誉。坻 :岩石崩倒。此以山崩巨响喻声誉远扬。 [99] 赡:充足。 [100] 蔺生:蔺相如。章台:秦国宫殿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昭王想用十五城换取赵国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奉璧入秦,在章台献给秦王。蔺相如见秦王无换城之意,便用巧计完璧归赵。 [101] 四皓:指秦汉之际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lù路)里先生等四隐士,四人须发皆白,故称四皓。汉初刘邦召之不出,后刘邦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佐太子,刘邦遂取消废太子的打算,四人因此尊荣。 [102] 公孙:即公孙弘。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征召贤才,公孙弘被录取为第一名,待诏金马门。 [103] 骠骑:指骠骑将军霍去病。曾率兵击匈奴,深入祁连山,杀敌甚多。 [104] “司马”句: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娶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卓王孙终分财产给他。赀(zī资),指财物。卓氏,指卓文君之父卓王孙。 [105] “东方朔”句:《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赐肉群臣,近日暮,主持分肉的大臣未至,东方朔独自割肉而去。次日汉武帝责问他,他自责说:“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东方朔之妻),又何仁也!”武帝笑而宽恕了他。
扬雄曾有过入仕的积极追求,汉成帝时他以文学侍从的身分,屡次作赋讽谏。“欲谏则非时,欲默则不已”的强烈政治欲望,促使他援笔写就了传世杰作《甘泉》、《羽猎》、《河东》、《长杨》四赋。然而“赋劝不止”的现实,迫使他辍笔不为,转而“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埋头著书,成《太玄》、《法言》、《训纂》等煌煌巨著。扬雄这种“用心于内,不求于外”的人生观,与世俗格格不入,不为时人所理解,时而遭到嘲笑。《汉书·扬雄传》说:“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丽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就连敬慕扬雄的刘歆也很不理解,“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为回击别人的嘲笑,扬雄写了这篇赋作。
解嘲,即对别人的嘲笑进行解释辩驳。作者不是立足于自身经历的正面叙述,而是有意避开自我,从古今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作侧面的提示。作为社会普通一员的士人,其命运是取决于社会,取决于时代的,那么从整个社会的命运来看自我的遭遇,个人身世中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则能得到透彻而深刻的解答。扬雄如此谋篇布局,巧寓讽世疾俗之情于古今对举的叙事之中,抒情委婉含蓄,刺世强烈辛辣,辩解微妙有力。所以他的这篇《解嘲》,前承东方朔的《答客难》而较之深刻,后启韩愈的《进学解》而较之深广。全文二嘲二解,自然构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揭示不能得志的社会原因,后一部分主要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首先,客嘲笑扬雄潜心作《太玄》,论理可谓深、高、大、细,臻于完备,然而不免“为官拓落”,这不是违背了做“人纲人纪”的士君子的准则吗?客一下子将扬雄推到“明盛之世”、“不讳之朝”的社会对立面,突现了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究竟是自我对立于社会,还是社会抛开了自我?这是一个难以说清,也是不便说明的人生难题。作者巧妙地将自我与社会的矛盾,放到现实与历史相违背的现象中来解答,这样,便可以毫无顾忌地列述史实,将“往昔”与“今大汉”逐层对比:先是士人不同命运的对比。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称雄逞霸,“得士者富,失士者贫”,历史的潮流将士人推向政治舞台的最前列,入国事君,自由选择;而汉代一统天下,思想一尊,随着政治竞争的消失,人才的多寡无损于大汉帝业,因而“青云”、“沟渠”之殊,“卿相”、“匹夫”之别,变在旦夕。这里的对比有力地说明了社会决定着士人的命运,暗示了“位不过侍郎”不是个人的遭遇,而是一代士人的悲剧。命运的不同,其作用必然不同。接着从士人不同作用来对比。汉以前的时代,士人的得失、存亡决定了国家兴衰成败的命运,殷墟周炽,吴亡越霸,秦喜燕惧,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汉代社会太平,天下无患,连“庸夫高枕而有馀”,士人自然无须发挥其才干了。这层对比说明士人作用的发挥也全不由己,都是“世乱”、“世治”的时代需求所决定的,处在欲竭尽智力而不得的时代,个人的政治才华是无法发挥的。最后是士人不同地位的对比。春秋战国时代,囚徒为相者有之,奴隶得举者有之,或立谈封官,或枉驾君主,士人都能伸张其志而“无所诎”;当今大汉,士人面临“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的险恶处境,只能“卷舌”附和,“拟足”随从,而不能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三层古今对比,清楚地表明时代不同,士人的命运、作用、地位绝然悬殊,生当汉世,士人的才华无须发挥,也无法发挥,更不能发挥,从而有力地反驳了客子对扬子处朝日久而“不能画一奇,出一策”的嘲笑,进而讥讽客子无知“自守者身全”之理,以愚笑贤。这一段的嘲笑与反驳,实为无情地嘲弄社会,讥刺时政,交待了无以得志的客观原因。
上文从社会对待士人的角度来辩解的,那么士人如何对待社会呢?这正是客子嘲笑扬子的第二个问题:著《太玄》是成名的唯一途径吗?下文正是从这个问题入手来谈个人的困境。作者一连列举了自春秋以来士人成名的宽广之路:范雎为相,蔡泽夺位,娄敬定都,叔孙制礼,萧何造律,张良画策,陈平奇计,他们都能各逞其志,这并不是他们特别有智慧,而是“会其时之可为也”。那么作者是处在“可为之时”还是“不可为之时”呢?扬雄则从同他人的对比中委婉地作了回答。蔺相如、四皓、公孙弘、霍去病、司马相如、东方朔,他们处于“可为之时”,因而成名立业;相比之下,“仆诚不能与此数子并”,这暗示了自己处于“不可为”的时代,所以不能从仕途上取得功名,留给自己成名的唯一道路只有“默然独守吾《太玄》”了。这一段的辩解,表明了作者自己身处困境而不愿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表达了有志无时的愤懑之情。
本文的语言排比纵横,偶句连起,形成了犀利明快、深刻有力的风格特征。“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这两组偶句,前者从上下空间的云沟喻明仕途升沉之悬殊,后者从旦夕时间的短暂来形容士人得失之迅变,由此有力地突现了士人不幸的遭遇,尖锐地揭露了时政摧残人才的罪恶。“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作者连用四个否定排比句,当权者自下而上无人任用人才的恶习暴露无遗,世道如此,仕途哪有文人立足之地呢!如此锋芒毕露的语言,在汉赋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文如其人,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扬雄“简易佚荡”的性格、“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本文富有哲理的论断、讥讽嘲弄的反语时见,语言又显得深沉委婉。“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这是历史的沉痛告诫,也是扬雄生不逢时的深沉悲叹,呼喊出了旧时代士人共同的沉郁心声。“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这是反语,辛辣地讽刺了朝政的腐败。士大夫们以贤圣自我标榜的丑恶灵魂,在“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皋陶”的称美中现出了原形。
(章沧授)
逐贫赋
扬雄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1] 乞儿,终贫且窭[2]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3] ,投弃荒遐。好为庸卒,刑戮相加。匪惟幼稚,嬉戏土沙。居非近邻,接屋连家[4] 。恩轻毛羽,义薄轻罗[5] 。进不由德,退不受呵[6] 。久为滞客,其意谓何?人皆文绣,余褐不完[7] ;人皆稻粱,我独藜飧。贫无宝玩,何以接欢?宗室之燕,为乐不槃[8] 。徒行负笈,出处易衣[9] 。身服百役,手足胼胝[10] 。或耘或耔[11] ,沾体露肌。朋友道绝,进官凌迟[12] 。厥咎安在?职[13] 汝为之!舍汝远窜,昆仑之颠;尔复我随,翰飞戾天[14] 。舍尔登山,岩穴隐藏;尔复我随,陟彼高冈。舍尔入海,泛彼柏舟[15] ;尔复我随,载沉载浮[16] 。我行尔动,我静尔休。岂无他人,从我何求?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土阶茅茨,匪雕匪饰[17] 。爰及季世,纵其昏惑。饕餮[18] 之群,贪富苟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骄。瑶台琼榭,室屋崇高;流酒为池,积肉为崤[19] 。是用鹄逝,不践其朝。三省吾身[20] ,谓予无諐[21] 。处君之家,福禄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22] ,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23] ,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24] ! ”言辞既罄[25] ,色厉目张,摄齐而兴,降阶下堂。“誓将去汝[26] ,适彼首阳。孤竹二子[27] ,与我连行。”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28] :“请不贰过[29] ,闻义则服。长与汝居,终无厌极。”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注〕 [1] 邻垣:指邻居。 [2] 窭(jù具):贫且简陋。此句语出《诗·邶风·北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3] 六极:谓六种极凶恶的事,贫为其四。《尚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4] 接屋连家:谓贫与己相傍不离。[5]“恩轻”二句:意谓贫待人薄恩少义。 [6] 呵:大声斥责。 [7] 褐:粗布衣。 [8] 槃(pán盘):快乐。 [9]“徒行”二句:负笈(jí及):背着书箱。出处易衣:谓生活穷困,在家穿破衣,外出换衣装。 [10] 胼胝(piánzhī骈支):指手掌、足底所生的老茧。这里形容辛勤劳苦。[11] “或耘”句:耔:培土。这句语出《诗·小雅·甫田》:“适彼南亩,或耘或耔。”[12] 凌迟:指晋升的希望逐渐衰微。 [13] 职:主要。 [14] “翰飞”二句:翰,高(飞)。戾,至。“翰飞”句语出《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二句意谓贫困像鸟儿高飞上天一样紧随自己。[15] “泛彼”句:泛,泛游。此句语出《诗·鄘风·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16] “载沉”句:载,又。此句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17] “土阶”二句:意谓住的房屋非常简陋。 [18] 饕(tāo滔)餮(tiè):传说中的一种贪食恶兽。此喻贪婪的奸邪之人。[19] 崤(xiáo淆):山名,在今河南洛阳洛宁县北。这里指山。 [20] 三省(xǐng醒)吾身:谓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语出《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21] 諐(qiān千):同“愆”,过失。[22] 忒(tè特):差错。 [23] 重蔽:重重遮蔽。此指深宫幽院。 [24] 虞:忧虑。 [25] 罄(qìng庆):尽。 [26] 誓将去汝:这句语出《诗·魏风·硕鼠》:“誓将去女,适彼乐土。”[27] 孤竹二子:指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相传商灭亡后他们不食周食,隐居首阳山(即今山西永济市南的雷首山)。 [28] 不直:不止。 [29] 贰过:重犯上次所犯的过失。语出《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
《逐贫赋》是扬雄晚年的作品,近人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定为王莽新始建国四年(12)所作。是年扬雄六十五岁。
此赋是一篇以自我为素材的寓言赋,通篇用“扬子”与“贫”主客对答的形式。主客对答是汉代叙事、抒情赋的基本结构,而主客双方所代表的对象各有不同。大体说来,叙事赋中的主客双方是对立的:一方是作者的代言人,处于主动地位;另一方作为讽谏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如枚乘的《七发》、孔臧的《谏格虎赋》、扬雄的《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等。而抒情赋中的主客双方则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始见于东方朔的《答客难》。《逐贫赋》继承了东方朔的手法,以“扬子”自称,把概念的“贫”人格化,构成主客对答,形成了两个深层的抒情结构。“扬子”为作者的外我形象,是现实中的自我,在这个形象上体现了作者不幸的遭遇和愤懑的情感。“贫”是作者的内我形象,是超脱中的自我,在这个形象中表现出作者守贫乐道的美好志趣和高尚节操。因此,这主客的激烈交锋,实际上是现实与理想对立矛盾的形象反映,是作者内心痛苦、愤激之情的强烈表露。同时,作者安排内我取胜的结局,正反映了旧时代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人生之路。
本文由主客的一辩一答构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主人的怒斥,展现出外我的形象。扬雄历仕汉成、哀、平三帝,到头来却“离俗独处”, “惆怅失志”。他愤恨这贫困的境遇,于是对“贫”进行寻根列罪的控诉。扬子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艰难处境,根源在贫。贫本是六凶之一,谁沾上了它,必然遇到“好为庸卒,刑戮相加”的悲惨命运,正因为自己与贫“久为滞客”,而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幸:生活贫寒,衣食不继,“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劳形苦身,仕途困窘,“身服百役,手足胼胝”, “朋友道绝,进官凌迟”;精神孤寂,有悲无欢,“贫无宝玩,何以接欢?宗室之燕,为乐不槃”。这里对贫的怒斥,实际上是在倾诉自己不幸的身世,控诉社会对他的不公平的待遇。我们结合作者的身世则不难看出这种用心。《汉书·扬雄传》载,扬雄历仕三帝,却“三世不徙官”,始终做个小小的“给事黄门”郎官;王莽新政后又“投阁几死”,终老“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这官场的失意,生活的贫寒,门庭的冷落,与赋文所叙完全吻合。扬雄正视过贫困命运的挑战,设法摆脱它。赋篇接着写扬子的“远窜”、“登山”、“入海”,千方百计地避开“贫”的跟随,然而“贫”始终“尔复我随”。扬子的努力无济于事,怒斥无效,避开不能,便严厉地对“贫”下了驱逐令,由此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不甘贫困的抗争精神,深刻地说明士人的贫困乃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不幸。
扬雄不甘于贫困,又无法摆脱贫困,更不去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富贵,于是就守贫自洁,以贫为乐,在内我的精神世界中寄托着人生的志趣。赋的后半部分以“贫”的反驳曲尽其情。“贫”在遭受主人严厉的责骂、驱逐之后,没有退让,而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地申辩。主人责他为祸根,他却列举先祖的功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凡是抛开“贫”的君主无不骄侈淫逸,灭国亡身。主人指责他的罪状,他却一一视为美德:因贫而平生无祸,“福禄如山”;因贫而能耐寒暑,“等寿神仙”;因贫而奸邪无犯,持美保洁。主人下令驱逐,“贫”毫无惭愧,毅然“誓将去汝,适彼首阳”,隐遁自洁。这里以“贫”的有力辩解,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守贫乐道的平生志趣和精神追求,确有孔子不慕富贵、颜回“不改其乐”的遗风。这正像《汉书》本传所描述的扬雄形象:“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无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贤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诗经》的四言体在汉代诗歌中失去生气而被五言所代替,而在汉代赋作中却重放异彩,出现了不少完整的四言佳作,无论是咏物还是抒情都各尽其妙。刘胜的《文木赋》以精彩的比喻取胜,贾谊的《鵩鸟赋》以深刻的哲理感人,扬雄的《酒赋》以深远的寓意流芳,而这篇《逐贫赋》以特有的诙谐风趣别具一格。全文构思奇异,作者假设抽象概念的“贫”与人对答辩驳,雅谑相间,庄谐相生,颇有戏剧性的情趣:写扬子严肃庄重,他牢骚满腹,怨集于贫,怒言责骂,愤然喝令;写“贫”玩世不恭,始为平心静气,继而冤情大作,以至“色厉目张”,誓将决裂;最后以主人自悔、谅解,与贫重新和好。如此构造的寓言故事首尾完整,情节颇为生动,寓言人物的个性也十分鲜明突出,寓意隽永而耐人寻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清人浦铣在《复小斋赋话》中所说:“扬子云《逐贫赋》,昌黎《送穷文》所本也。至宋、明而《斥穷》、《驱戆》、《礼贫》之作纷纷矣。”
(章沧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