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
生年:1943
现职:清华大学EMBA项目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主要著作:《经济学是什么》《我说》《我谈》《我看》《黑板上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书生议事》
梁小民的书单
《经济学》,[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经济学》,[英]帕金著,梁小民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杨敬年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魏埙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通往奴役之路》,[英]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经济发展理论》,[美]熊彼特著,何畏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
《以自由看待发展》,[印]阿马蒂亚·森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卖桔者言》,张五常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自由选择》,[美]弗里德曼夫妇著,胡骑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
《生活中的经济学》,[美]贝克等著,薛迪安译,华夏出版社,2000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美]克鲁格曼著,朱文晖、王玉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基业长青》,[美]柯林斯、波拉斯著,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2
《差距:中国一流企业距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姜汝祥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自传》,[美]沃尔顿、休伊著,沈志彦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水煮三国》,成君忆著,中信出版社,2003
《竞争战略》,[美]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
《国家竞争优势》,[美]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
《竞争优势》,[美]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著,缪哲译,花城出版社,1998
《金钱》,[法]左拉著,金满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胡雪岩》,高阳著,三联书店,2006
《张之洞》,唐浩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红楼梦》,曹雪芹、高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我原来是以经济学为专业的,但这些年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自1994年从美国回来后就深感不敢言经济学了,只能以经济学的“票友”自居。其实无论是做专家也好,票友也好,都有一个专与博的问题。记得上大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要在专业上有造诣,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话正合乎我喜欢杂乱无章地读书的想法,于是就奉为圭臬,只要有兴趣,什么书都看。至今也没有改掉这个毛病。从读书中,我也体会到,这种学法恐怕是攀不上经济学顶峰、拿诺奖的。但对一个“才不过中人”的人来说,这种学法的确受益无穷。
当然,一个人的兴趣无论多杂,总是有主线的。我读书围绕的主线还离不了经济学。学经济学应该打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读好的教科书。当年初入经济学门的时候读过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如今常读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后两本书的中文本是我译的,读得当然甚为仔细。读教科书让初学者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读好了终身受益无穷。一些人讲话写文章犯常识性错误,还是教科书没读好。
教科书只是入门的,要学好还必须读经典。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经典,没有几本经典垫底,做学问就底气不足。我一直放在桌上经常读的经济学经典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前一段还在读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经典是一个学科里程碑式的著作,常读常新,总会给你以启发。从大学到现在,《国富论》不知读了多少遍,仍觉得没读够,经济学的经典也不少,我曾选出了50本,每个人全认真读过不容易,但总应该选几本读。我敢以经济学“票友”自居,靠的还是读过几本经典。
在我刚入经济学门时,读的都是一些严肃的著作,读得人“满脸旧社会”。以后读过一些大师写的通俗经济学读物,方知原来经济学还可以这样写、这样讲。最早读的这类读物是张五常先生的《卖桔者言》。书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又蕴含了经济学的道理,真让人爱不释手。在国外的这类学者我喜欢弗里德曼、贝克尔和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贝克尔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都是我常读的。在华人经济学家中,香港林行止、台湾熊秉元、澳大利亚黄有光、内地周其仁的经济散文、随笔也写得极为出色。他们的书,我都买,也都读。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学着写经济学散文、随笔类的文章,好不好要由读者说了算,对我则是寓工作于享受之中。
这几年给企业家上课较多,也读了一些企业管理类的书。其实企业管理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它可以加深对一些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并把经济学学活。我给一些学校的EMBA讲授“管理经济学”,说起来这是一门经济学的课,但没有企业管理知识也讲不好。我读的企业管理类书帮助我把原本严肃的“管理经济学”讲活了。这类书包括《基业长青》《差距》,包括《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自传》这样的传记,也包括成君忆先生《水煮三国》这样的畅销书。当然,理论性强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这三本迈克尔·波特的书更是必读的。这类书现在相当多,我得到了就先泛读一下,从中选出自己认为好的再精读。有时也靠书评和朋友的介绍选书。
年轻时我也是文学青年,写过不成功的小说和诗。以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当作家的梦没了,但留下了爱读文学书的习惯。无论是名著、畅销书,有争议的,还是挨批的,只要能找到就读。进了经济学这行以后,又自觉不自觉地戴上经济学的有色眼镜去读这些书,偶尔也从经济学角度评小说。文学与经济学是相通的。文学是人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思想。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左拉的《金钱》、高阳的《胡雪岩》、唐浩明的《张之洞》等都值得经济学发烧友一读。我还从《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得到不少经济学启示。
古人云:开卷有益。的确不错,只要有心,读什么书都可以帮助学经济学。前一段读了一本中国陶瓷史的书,从官窑出精品联想到计划经济,还写过一篇小文。读中国国画的历史,总感到我们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别看那些你不懂的现代美术流派不可理解,其实那是在创新,创新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马克思曾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不仅是谋生手段,还是一种享受。在这一点上我达到了共产主义:读书、讲书、写书,是我的谋生手段,也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
(200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