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释“止于至善”
【题解】
本章传文旨在阐发“三纲领”中的第三项“止于至善”的涵义。“止于至善”是《大学》所设想的在政治上所应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我们做人,首先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既要确立事业上的目标,更要确立道德修养的目标。然而对于负有政治责任的统治者来说,必须以使普天下之民都能达到“至善”之境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故传文首先引用《诗经》的《玄鸟》《绵蛮》之诗,意在说明“止于至善”的必要性,强调一个人必须有所“止”,且应“止于至善”之处;接着又引《诗经·文王》之诗,意在举出“止于至善”的具体内容,使人有所遵循而加以实行;然后引用《诗经·淇奥》之诗,目的在于说明达到“至善”的修养功夫,鼓励人们能够切实践履;最后引用《诗经·烈文》之句,咏叹前王至善至美,使民不断革新的功劳,后世之人永不相忘,意在表彰“止于至善”的成效。
【原文】
《诗》云[1]:“邦畿千里[2],惟民所止[3]。”《诗》云[4]:“缗蛮黄鸟[5],止于丘隅[6]。”子曰[7]:“于止[8],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9]:“穆穆文王[10],於缉熙敬止[11]。”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12]:“瞻彼淇澳,菉竹猗猗[13]。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4]。瑟兮兮,赫兮喧兮[15]。有斐君子,终不可兮[16]。”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栗也[17];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18]:“於戏!前王不忘[19]。”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20],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21],此以没世不忘也[22]。
【注释】
[1]《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商颂·玄鸟》篇。
[2]邦畿(jī)千里:指王畿的广大地区。周朝实行封建制,先在天子所居的都城周围划定纵横千里的区域作为直属于天子管辖的地区,称为“王畿”,然后把其他的土地分封为诸侯。
[3]惟:为。所止:所居住的地方。止,停留,居住。
[4]《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篇。
[5]缗蛮(mín mán):黄鸟的叫声。缗,《诗经》原文作“绵”。
[6]止:指鸟儿栖息。丘隅(yú):山边弯曲之处。
[7]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大学》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
[8]于止:在鸟要停止的时候。
[9]《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大雅·文王》篇,这是一篇歌颂周文王的诗。
[10]穆穆:庄重深远的样子。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原为周国之君,其子周武王代商后追谥为“文王”。
[11]於(wū):表示赞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啊”。缉(jī):继续。熙(xī):光明。敬止:能端庄恭敬而安于所止之地;一说,止,语气助词。
[12]《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卫风·淇奥》篇,这是一篇赞美卫国国君卫武公的诗。
[13]“瞻彼”两句:瞻,远望。淇,淇水,是卫国境内的河流,在今河南省北部。澳(yù),河岸转弯处,《诗经》原文作“奥”。菉(lù),《诗经》原文作“绿”。猗猗(yī),形容植物长得光泽而茂盛的样子。
[14]“有斐(fěi)君子”三句:斐,文质彬彬、才华丰茂的样子。切,用刀截断,这里指把骨头切削成各种器物。磋(cuō),用锉锉平,这里指把象牙磋制成各种器物。琢,用刀雕刻。磨,用沙石磨光。这里“琢”和“磨”都是指把玉石制作成各种艺术品的过程。以上两句是用切、磋、琢、磨的功夫来比喻君子修身治学的精益求精。
[15]“瑟(sè)兮(xiàn)兮”两句:瑟,严肃庄重的样子。(xiàn),威武刚毅的样子。赫,显耀,盛大。喧,通“煊”,显著,光明。
[16](xuān):忘记。
[17]恂栗(xún lì):诚惶诚恐的样子,这里引申为恭敬而谨慎的意思。
[18]《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周颂·烈文》篇。
[19]“於戏(wū hū)”两句:於戏,同“呜呼”,感叹词。前王,原诗主要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一般也可泛指前代的贤王。
[20]贤其贤:第一个“贤”字是动词,尊重、以之为贤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有德才的贤人。亲其亲:第一个“亲”字是动词,亲近,与之相亲的意思;第二个“亲”字是名词,指亲人。
[21]小人:在儒学中有二义:一是从道德上说,指品德卑劣的人;二是从政治地位而言,指平民。两义按所在的文义各有所指,必须细加辨别,不宜相混。这里用的是第二义,指平民。
[22]此以:因此。没(mò)世:终身,一辈子,这里指永远的意思。
【译文】
《诗经·商颂·玄鸟》篇说:“天子管辖的广大地区,方圆千里,是民众所向往的居住地方。”《诗经·小雅·绵蛮》篇说:“那‘绵蛮’地歌唱着的黄色鸟儿,栖息在山丘边那茂盛的树林之中。”孔子读了这两句诗后,深有感触地说:“啊!在栖息的时候,黄鸟儿都知道挑选那最适合于自己栖息的地方,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么可以连鸟儿的见识还不如呢?”
《诗经·大雅·文王》篇说:“端庄严肃、德行深远的周文王啊!他在不断地发扬着正大光明的美德,随时能恭敬地安居于所止的至善境界。”所以说,凡是当君主的,要竭尽一片仁爱之心来对待臣民;做人臣的,要竭尽一片恭敬之心来对待君主;做子女的,要竭尽一片孝顺之心来对待父母;做父母的,要竭尽一片慈爱之心来对待子女;与国人结交来往,要竭尽一片忠诚之心、坚守信义来对待朋友。
《诗经·卫风·淇奥》篇说:“看那淇水弯曲的地方,绿竹生长得多么光泽而茂盛。有位文质彬彬的君子,好像精心制作骨角那样,既已切好,还要磋平;又好像精心雕刻玉石那样,既已雕琢,还要磨光。他的内心多么端庄而又刚毅啊,他的形象多么盛大而又光明啊!这样文质彬彬的君子,终究令人难以忘怀啊。”诗中所谓“好像精心制作骨角那样,既已切好,还要磋平”,是说他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所谓“好像精心雕刻玉石那样,既已雕琢,还要磨光”,是说他追求至善的自我修养的功夫;所谓“性格多么端庄而又刚毅”,是说他具有严肃而谨慎的意志;所谓“形象多么盛大而又光明”,是说他具有威武而爽朗的仪表;所谓“这样文质彬彬的君子,终究令人难以忘怀啊”,是说他道德修养达到了盛大而至善的最高境界,使人民永久铭刻在心而无法忘记他。
《诗经·周颂·烈文》篇说:“啊!从前圣王的恩泽永远不会被人忘怀。”这是说,后世的君子得惠于从前圣王遗留下来的淳美教化,因而推崇他们所推崇的贤德,亲爱他们所亲爱的人;后世的百姓也能得惠于从前圣王遗留下来的恩泽,享受他们所创造的安乐,享受他们所遗留的利益。因此,从前的圣王虽然早已去世,但是人们永远也不会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