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释“诚意”

【题解】

本章传文解释经文“八条目”中的“诚意”之义。从“八条目”的顺序而言,“诚意”上承“格物、致知”两条认识项目,下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五条实践项目,是由认识活动进入实践活动的枢纽;若从人生修养的整体而言,“诚意”又是从事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故朱子称本章“乃诚身之本”,与上章“乃明善之要”同为“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的重要内容。是《大学》全书的关键。

所谓“诚意”就是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其实质就是“毋自欺”。只有做到不自欺,才能做到不欺人。然而,若要做到不自欺,首先应该在“慎独”上下功夫。所以,考验人是否真正“诚意”,就在于看他能否“慎独”。能够做到“慎独”,乃是君子“不自欺”的表现;而不能“慎独”,正是小人“自欺而又欺人”的表现。因此,能否“慎独”,是判断是否“诚意”的试金石;而是否“诚意”,则是界定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全章运用比喻的手法和引用曾子的话阐述“诚意”的必要性,认为“诚意”是修养道德的基础,而只有真心诚意地修养道德,才能使自己达到心胸宽广、安泰舒适的境界。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1],毋自欺也,如恶恶臭[2],如好好色[3],此之谓自谦[4],故君子必慎其独也[5]!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6],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7]:“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

[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诚,使真诚。意,意念,志意。

[2]恶(wù)恶(è)臭(xiù):前一个“恶”字用作动词,厌恶,讨厌;后一个“恶”字是形容词,不好。恶臭,难闻的气味。臭,气味。

[3]好(hào)好(hǎo)色:前一个“好”字用作动词,喜爱;后一个“好”字是形容词,美好。好色,美丽的容貌。

[4]自谦(qiè):自求快意的满足。谦,同“慊”,满足,惬意。

[5]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要谨慎不苟。慎,谨慎,一丝不苟。独,指一人独处的时候。

[6]厌(yā)然:躲藏掩饰的神态。

[7]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晚年的入室弟子,传为《大学》的作者。

【译文】

经文所说的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对于邪恶事物的憎恨,应当像厌恶那难闻的气味一样;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应当像喜爱美丽的容貌一样。如果能这样发自内心地恨其所当恨而爱其所当爱,这就叫作自我满足,心安理得。所以,凡是有道德的君子,在一人独处、别人看不见时,务必要小心谨慎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

然而,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小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干坏事,什么都能干得出来。可是当他们看到道德修养高的君子时,就躲躲闪闪地将自己伪装起来,力图掩盖自己邪恶的行为,特意显现自己善良的行为。可是,人们一眼便看透了他们的邪恶本质,就像看透了他们的心肝肺腑一样。这样看来,那些邪恶小人的伪装又有什么用处呢?这就是说,内在的真实德性,一定会有相应的形象表现出来。所以,凡是有道德的君子,在一人独处、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务必要小心谨慎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

曾子说:“当一个人独处而别人看不见时,要时刻警惕,就好像有许多双眼晴在注视着自己,许多只手在指点着自己,这是多么严密的监督啊!”

当一个人有了充足的财富时,便可以花钱来装饰他的房屋,使之富丽堂皇;当一个人的道德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益于修养身心,使人变得高尚。如果一个人心胸开阔,身体自然会舒适安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第五章 释“格物、致知”第七章 释“正心、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