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释“齐家、治国”

【题解】

本章传文阐述“八条目”中“齐家”与“治国”的关系,说明家国一理,治家和治国的原则相通,所以齐家是治国的前提。

传文着重论述“齐家”对于“治国”的重要性。所谓“家齐而后国治”,就是指用以协调家族内部关系的“孝”“悌”“慈”等根本道德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协调国家中君与臣、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若把这些道德原则从家族内部推广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即把“孝”和“事君”“悌”和“事长”“慈”和“使众”联系起来,就可以使整个国家的各种复杂的政治关系得以协调发展。

“仁”和“让”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在位执政者的家庭兴起仁让之风,才能带动全国兴起仁让之风;如果在位执政者贪婪暴戾,整个国家就会大乱。所以,尧舜身为仁义的表率,天下百姓也从而效法之;而桀纣带头暴戾,国家只有走向灭亡。这就是讲求“治国在齐其家”的契机所在。本章中反复强调的“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正是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基础。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1],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2]。”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注释】

[1]弟(tì):同“悌”,指弟对兄所应有的尊敬态度。

[2]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篇作“若保赤子”,是周武王告诫康叔的话,意思是说保护平民要像母亲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赤子,初生的婴儿。

【译文】

经文所说的治理好国家必须首先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这是因为,如果连自己家族中的人尚且不能教育好,反而能教育好别人,那是没有的事。所以,君子(只要把品德修养好了,家族也整治好了)即使不出家门,也可以向全国人民成功地推行教化。因为在家族中讲求对父母应尽的孝道,在政治上就可以相应地用来侍奉国君;在家族中讲求对兄长应尽的悌道,在政治上就可以相应地用来侍奉尊长;在家族中讲求对子女应有的慈爱,在政治上就可以相应地用来指使民众。

《尚书·康诰》篇说:“保护人民要像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只要内心能够真诚地去力求保护他,那么即使不完全符合要求,也就不会相差太远了。生活中没有见过先学会了养育孩子然后才出嫁的女人(出嫁后之所以能养育好孩子,完全是出于母爱的一片真诚而已)。

【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1],一国兴让;一人贪戾[2],一国作乱。其机如此[3]。此谓一言偾事[4],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5],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6],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7],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8],而能喻诸人者[9],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1]让:谦逊。

[2]戾(lì):专横暴虐。

[3]机:弓弩上的发射机关,这里引申为“关键”。

[4]偾(fèn)事:败坏事业。偾,败坏。

[5]尧:唐尧。舜:虞舜。唐尧和虞舜是传说中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均为远古“五帝”之一,是儒家所最为推崇的两位圣君。帅:率领,统率。

[6]桀(jié):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纣(zhòu):商代最后一位君主。历来均被认为是亡国的暴君。

[7]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8]恕:恕道,是儒家的道德哲学范畴,意为自己不愿意别人做的,也不去对别人做,儒家把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称为“恕”。

[9]喻:明白,这里是使明白的意思。

【译文】

(作为国君,就是一国的榜样)他只要在自己一家中推行仁爱相亲之道,那么一国的臣民也会兴起仁爱相亲的风气;他只要在自己一家中推行谦恭礼让之道,那么一国的臣民也会兴起谦恭礼让的风气;反之,假若他一个人贪婪暴戾,那么一国的民众都会起来犯上作乱。事物的关键就是这样。这就叫作,(国君的)一句话说错了,便有可能败坏事情;一个人向善,整个国家就会安定。

唐尧和虞舜用仁爱之道来统率天下,天下的民众都跟着效法他们;夏桀和商纣用暴虐之政来统率天下,天下的民众也都跟着效法他们。但若国君下达了命令,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却与命令相反,人民是不会听从这样的命令的。因此,道德高尚的君子,首先要自己具有了美德,然后才能要求别人修养美德;自己没有沾染恶习,然后才去责备别人接近恶习。如果自身隐藏着不符合恕道的念头,却能晓谕别人实行恕道,那是从来未曾有过的事。因此说,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在于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

【原文】

《诗》云[1]:“桃之夭夭,其叶蓁蓁[2]。之子于归,宜其家人[3]。”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4]:“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5]:“其仪不忒[6],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1]《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周南·桃夭》篇。

[2]“桃之夭夭(yāo)”两句:夭夭,鲜嫩,艳丽。这里形容鲜艳的桃花。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3]“之子于归”两句:之,代词,这个。子,这里指女子。归,出嫁。宜,和睦,这里是使和睦的意思。

[4]《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小雅·蓼(lù)萧》篇。

[5]《诗》:以下的诗引自《诗经·曹风·鸤鸠(shī jiū)》篇。

[6]仪:仪表,威仪。这里系兼指言行举止而言。忒(tè):差错。

【译文】

《诗经·周南·桃夭》篇说:“桃树长得多么娇嫩美好,它的叶子多么茂盛。这个女子(在这桃花盛开的季节)出嫁了,一定会与全家人和睦相处。”自己家族的人都和睦相处了,然后才可以教化全国的人民。

《诗经·小雅·蓼萧》篇说:“敬重兄长,爱护幼弟。”只有家族内部的兄弟之间和睦团结了,然后才可以教化全国的人民。

《诗经·曹风·鸤鸠》篇说:“他的言行举止没有什么差错,可以作为四方各国的表率。”(作为国君)当他无论处于父亲、子女、兄长、弟弟的位置,都能符合与之相应的道德规范,从而成为整个家族效法的榜样时,然后人民才会效法他。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要想治理好国家,前提就在于首先要整治好自己家族的道理。


第八章 释“修身、齐家”第十章 释“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