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释“修身、齐家”

【题解】

本章传文阐述“修身”与“齐家”的关系,提出“修身”是“齐家”的前提。《大学》所设计的人生进修阶梯,是由内逐步向外生发的。在“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是向内的修养,为的是修身,也就是“明明德”的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是向外的生发,是修身的扩展,也就是由“明明德”扩展为“新民”的过程;故修身一环节,正处于由向内修养到向外生发的过渡点上,只有完成了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修身”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正是经文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命意所在。本章提出的“修身齐家”论,正是依据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说明要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就必须先“修身”,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

全章用主观上的好恶不同而容易导致偏见为例,说明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和家庭,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的身心,从而论证了修身是齐家之前提的道理。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1],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2],之其所敖惰而辟焉[3]。故好而知其恶[4],恶而知其美者[5],天下鲜矣[6]!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7]。”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1]辟(pì):偏激,偏见。

[2]哀矜(jīn):同情,怜悯。

[3]敖(ào):通“傲”,骄傲,傲慢。惰:懈怠。

[4]好(hào):喜爱。恶(è):缺点,坏处。

[5]恶(wù):厌恶,讨厌。

[6]鲜(xiǎn):少。

[7]硕(shuò):壮,大;这里指禾苗茁壮。

【译文】

经文所说的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和家庭,在于首先修养好自身的品德,这是因为,普通的人,对于自己所亲近或怜爱的人,往往会过分地亲近怜爱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偏爱;而对于自己所鄙视和厌恶的人,往往会因心有成见而过分地鄙视厌恶他,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偏恶;对于自己所畏服恭敬的人,往往会过分地畏服恭敬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偏敬;对于自己所怜悯同情的人,往往会过分地怜悯同情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偏护;对于自己所傲视和怠慢的人,往往会过分地傲视怠慢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偏轻。所以说,喜欢一个人而同时又能认识到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同时又能认识到他的优点,能够这样中正公平地看待事物、处理事物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所以民间谚语里有这样的说法:“(溺爱子女的)人往往难于知道自己孩子的坏毛病,(贪得无厌的农夫)永远不会认为自己田里的禾苗是长得茁壮的。”这就是说,自身的品德没有修养好,就不可能整治好自己的家族和家庭。


第七章 释“正心、修身”第九章 释“齐家、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