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缘续作者许宗彦、梁德绳夫妇年谱

  下载全书

一、前言

《再生缘》弹词一书,相传为乾隆间陈端生作,未成而卒;后许宗彦、梁德绳夫妇足成之。近人蒋瑞藻《小说考证续编》卷一引王弢《闺媛丛谈》云:

相传泉唐陈勾山(按:勾山名兆卷)太仆之女孙端生女士,适范氏。婿以科场事,为人牵累谪戍。女士谢膏沐,撰《再生缘》弹词。托名有元代女子孟丽君,男装应试,更名郦君玉,号明堂,及第为宰相,与夫同朝而不合并,以寄别凤离鸾之感。曰:“婿不归,此书无完成之日也。”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女士卒。许周生驾部与配梁楚生恭人足成之,称全璧。吾国旧时妇女之略识之无者,无不读此书焉。楚生名德绳,晚号古春老

人。驾部卒后,遗集皆其手定。二女云林、云姜皆能诗。

按《闺媛丛谈》此条本陈文述《西泠闺咏》卷十五《古春轩咏梁

楚生夫人》《华藏室咏许因姜云姜》《绘影阁咏家口口》三首诗注,

7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混合而成。末一首原文云:

□□名□□,勾山太仆女孙也。适范氏,婿诸生,以科场事,为人牵累谪戍。因屏谢膏沐,撰《再生缘》南词。托名女子郦明堂,男装应试,及第为宰相,与夫同朝而不合并,以寄别凤离鸾之感。曰:“婿不归,此书无完全之日也。”婿遇赦归,未至家而口口死。许周生梁楚生夫妇为足成之,称全璧焉。“南《花》北《梦》,江西《九种》”——梁溪杨蓉裳农部语也。南《花》谓《天雨花》,北《梦》谓《红楼梦》,谓二书可与蒋清容《九种曲》并传。《天雨花》亦南词也,相传亦女子所作,与《再生缘》并称,闺阁中咸喜观之。

又诗云:

红楼一抹水西流,别绪年年怅女牛;金镜月昏鸾掩夜,玉关天远雁横秋。苦将夏簟冬红怨,细写南《花》北《梦》愁。从古才人易沦谪,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书凡端生名处均缺,未知何故。按陈兆卷(1700—1771)号勾山,钱塘人,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官至通政使。子二人:长玉万,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山东齐阳知县;次玉敦,亦乾隆十五年举人,山东登州府同知(见陈兆卷《紫竹山房诗文集》首顾光撰《墓志铭》及陈玉绳《年谱》等)。敦有二女:一为长生,字秋谷,适吴兴叶琴柯(绍楂),著有《绘声阁集》(亦见《西泠闺咏》卷十五)。一即端生,著有《绘影阁集》。端生之《绘影阁集》,今未见,不知其中有无涉及《再生缘》之处。长生之《绘声阁集》及选录其诗之《纤云楼合集》《南薪遗草》二集亦未得见,不知有涉及端生及《再生缘》之事否?至《香咳集》录长生诗31 首,《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所录15首,均不涉及端生也。《西泠闺咏》作者陈文述(1771—1843)为嘉庆道光间人,与端生时代相近,且又为族人,所说当必有据。然以《再生缘》本书考之,文中显亦有误。陈氏谓因婿谪戍而撰《再生缘》,不知此书六十六回以前乃其未适人前之作,以每卷首末自叙所记之节季考之,至少乃历四年而成者。若第三十三回(原书卷九,今通行本卷七)云:

家父近将司马任,束装迢递下登州。蝉鸣丛树关河岸,月挂轻帆旅客舟。…………行船人杂仍无续,起岸匆匆出德州。陆道艰难身转乏,官程跋涉笔何搜。连朝耽阁出东省,到任之时已仲秋。今日清闲官舍住,新词九集再重修。

按《紫竹山房诗文集》首陈玉绳撰,兆卷《年谱》记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事云:“八月,先生次子玉敦以中书改官山东登州府同知。”上文“赴司马任”即指登州同知任。盖是年由京之德州,再经陆路赴任也。自此回起,乃作于登州,其时尚未适范生也。第六十六回至六十八回则为十五年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春二月至冬末之作。六十六回自叙云:

搔首呼天欲问天,问天天道可能还!尽尝世上酸辛味,追忆闺中幼稚年。姊妹聊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侍父宦游游且壮,蒙亲垂爱爱偏拳。风前柳絮才难及,盘上椒花

7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颂未便。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也知出岫云无意,犹伴穿窗月可怜。写几回离合悲欢奇际会,写几回忠奸贵贱险波澜,义夫节妇情何极!死别生离志最坚。慈母解颐 频指教,痴儿说梦更缠绵。自从憔悴萱堂后,遂使芸缃纤笔捐。…………由来早觉禅机悟,可奈于归俗累牵。幸赖翁姑怜弱质,更忻夫婿是儒冠。挑灯伴读茶声沸,刻烛催诗笑语联;锦瑟喜同心好合,明珠蚤向掌中悬。亨衢顺境殊安乐,利锁名缰

却挂牵。一曲惊弦弦顿绝,半轮破镜镜难圆。失群征雁斜阳外,羁旅愁人绝塞边。从此心伤魂杳渺,年来肠断意忧煎。未酬夫子情难已,强抚双儿志由坚。日坐愁城凝血泪,神飞万里阻风烟。送归射柳联姻后,好事多磨几许年!岂是蚤为今日谶,因而题作《再生缘》?日中镜影都成验,曙后孤星信果然。惟是此书知者久,浙江一省偏相传。髫年戏笔殊堪笑,反胜那沦落文章不值钱。闺阁知音频赏玩,庭帏尊长尽开颜,谆谆更嘱全终始,必欲使凤友鸾交续旧弦。…………造物不须相忌我,我正是:断肠人恨不团圆。重翻旧稿增新稿,再理长篇续短篇。几次甲辰春二月,芸窗仍写《再生缘》。悠悠十二年来事,尽在明堂一醉间。

其自叙层次井然,首述闺中之事,次述于归以后,复述夫婿谪戍绝塞,故“日坐愁城”,亦不能续书也。嗣因尊长之嘱,遂于甲辰年二月自六十六回续作。文中明谓“髫年戏笔殊堪笑”,时尚在闺中可知。书中叙皇甫少华孟丽君离合姻缘,少华因奸人播弄与丽君分散,亦如端生与范氏,故有“出岫云无意”,“岂是蚤为今日谶”之语。据此可证《再生缘》大部分均作于未出阁以前,非因夫婿谪戍而始作也。至端生撰书之经过及其“别凤离鸾之感”,于此亦可考见焉。又梁德绳续作之第八十回末云:

《再生缘》,接续前书《玉钏缘》,业已词登十四卷,未曾了结这前缘;虽续前缘缘未了,空题名目《再生缘》!可怪某氏贤闺秀,笔下遗留未了缘。后知薄命方成谶,半路分离各一乔(天);天涯归客期何晚,结果惊悲再世缘!…………有感《再生缘》作者,半途而废了生前。

以上引两文与《西泠闺咏》参看,知陈文述之说有征。惜资料不足,此《再生缘》之作者陈端生生平事略,今所知者亦止此而已。

至《再生缘》续成者为许宗彦、梁德绳夫妇,虽《鉴止水斋集》、《古春轩诗钞》二书无可考见,然不足证明非许、梁之作。盖此类俗书,人常以游戏笔墨视之,故前人每讳为己作;况许氏以经学著名当世,于此“小技”虽或会涉笔必掩饰之不暇,安能于集中大书特书?兹以陈文述与许梁之关系考之,其言亦必可信也。按陈氏之媳汪端(1793—1838)乃梁瑶绳之女、德绳之女甥也。瑶绳适于汪,早卒。端幼即育于宗彦、德绳之家,并从德绳学诗。陈文述《孝慧汪宜人传》云:“宜人受抚于姨母梁楚生夫人,嘉庆己未进士兵部员外许君周生室也,爱宜人如所生。”(附《自然好学斋诗钞》首)阮元《梁恭人传》云:“恭人有女兄适于汪,早卒,遗女端,恭人鞠养之,授以诗。”(附《古春轩诗钞》首)又汪端《自然好学斋诗钞》中与德绳倡和之作甚多,如《古春轩咏物二首和楚生姨母》《落叶和楚生姨母》《辛未春日返棹武林赋呈楚生姨母即用赐题明湖饮饯图原韵》(均见卷二)等,可证两家关系之密切。则《再生

8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缘》之作汪端知之,故文述亦得备书之。两家之谊如此,其言当可信也。

如上所述,《再生缘》之续成于许、梁夫妇之手,已无疑问。然则许、梁之续作始于何卷?兹述之如次:此书初无刻本,流传者均为钞本,至道光元年(1821)始由侯香叶(芝)夫人刊行于世,侯之原序云:

近改四种,《锦上花》业已梓行。若《再生缘》传钞收(数)十载,尚无镌本,因惜作者发思,删繁撮要…………故改而付梓,不没作者之意。

按此乃初刻本,时梁德绳续书尚未成。侯芝于原书改订必多,而《再生缘》之本来面目亦因此隐晦。然以今本观之,其中亦非完全无可考见者,而原作与续作间之差别,尤显而易见。据前引之八十回末所云:“业已词登十四卷,未曾了结这前缘”,则许梁之续作当始于十四卷以下。然《中国俗文学史》下册谓:“陈端生写到第十七卷便绝了笔;以下三卷是梁德绳续成的。”(三七二页)此两种不同之异说,究以何者为是?鄙意以为与其谓许梁夫妇续书始自何卷,不如谓始自第几回较妥也。盖上举两说卷帙虽不相同,而所指回数并无歧异;其所不同者乃因分卷之异而生,故仅举卷帙易生葛藤。按今本全书计二十卷、八十回。据目录所载每卷各四回;而书内则每卷五回,四十回以下则又自乱其体例,或三回为一卷,或四回为一卷,殊不一律。此当为后人修改时重订卷帙而生之差异也。然即以今本为据,尚约略可见陈端生原书之次第。就今本之第四、九、十六、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六、四十五、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二、五十六、六十一诸回之首或末作者自叙考之,每卷当为四回。兹略举两例说明之:第十六回末云:“往谈相国夫妻话,四卷之末略略行。”又五十二回末云:“要知以后如何事,再将那十四之中细细描。”以每卷四回计之,十六回适为四卷之末,五十二回则为十三卷之末也。考陈书绝笔于第六十八回,许、梁续书始自第六十九回。以陈氏原本每卷四回计之,则第六十八回乃第十七卷(今通行本则为十六卷)之末回;以后人改订本之每卷五回计之,则第六十八回为十四卷之第三回,全卷尚未完毕也。故前引书末“业已词登十四卷”之说,乃就每卷五回计之;《俗文学史》十七卷之说,则以原本每卷四回计之。其所指之卷帙虽异,然谓许、梁夫妇自六十九回续起则无不同也。又今本第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五十、六十诸回之末,亦自云一卷,显与陈氏自叙矛盾,此当出后来改订者之手,与陈书无涉,或即侯香叶所增,亦未可知。许、梁所续亦如陈书原例,每卷计四回,六十九至七十二回为第十八卷,第七十三至七十六回为第十九卷,第七十七至八十回为第二十卷。故七十三回首云“十八卷成登十九”,七十六回云“两卷新词草续成”,八十回末云“十九卷中业已结”,“二十卷中缘分定”。至若七十六回所谓“十五卷成登十六”,八十回谓“业已词登十四卷”,均与每卷四回不合,亦当为后来改订者所增也。

卷帙之关系既明,请进言续书始自六十九回之故。按陈书于六十六回详叙其身世后,至六十八回末复云“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时心”,至此遂尔绝笔。则其下之六十九回当为许、梁之作。七十六回末云“两卷新词草续成”,以每卷四回计,自七十六回上溯八回,亦适为六十九回也。更就六十九回首之作者

8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自叙观之,其为许、梁之作尤显而易见。原文云:

功夺天孙锦作心,独弹古调抚瑶琴;欲观全豹情犹切,漫试雕虫趣亦深。续更自应惭短绠,习勤聊付惜分阴。丹铅销此何长夜,灯烛频挑月影沉。传阅缘再生一部,词登前篇未完成,好比那无尾神龙姿出没,引得人依样葫芦续写临。须要知设身处世为难事;我姑且逢场作戏续余音。

至于续作之年代及与许宗彦之关系两事,以资料不足,难于详考,兹姑就所知者述之。按原书第七十六回末云:“嗟我年近将花甲,二十年来未抱孙。”据此则《再生缘》为50余岁时之作。然此语为何人所述,不得不详论之。考许宗彦卒于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年51岁(详下《年谱》)。自不得谓“年近将花甲”,则此语与许氏无涉也。德绳虽享年77岁(详后),然据阮元《梁恭人传》所载有孙十人、曾孙七人,与“二十年来未抱孙”之说亦不合。按《古春轩诗钞》卷下《静兰忌日奠醊感而赋之》之四有“十年提抱胜诸孙”语,《哭外孙女静兰》十四首之八注亦有“上月从坤孙索钞旧读《古诗十九首》”语,此二诗列于道光十一年(1831)之作后,十四年(1834)《甲午仲春赴邵武舆中口占》前,当为道光十二三年间(1832—1833)之作,时年六十二三岁也。或谓阮元所作之传乃撰于梁氏卒后,其中虽有孙十人之记载乃记其后来之事,或60 岁以前尚未有孙。然据上引道光十二三年所作之诗已有“十年提抱胜诸孙”语,则德绳于道光二三年已得孙矣,时则五十二三岁也。按德绳有子六人,唯四儿延敬,六儿延珏为其所生,余均庶出。彼所谓“二十年来未抱孙”者非真无孙,仅谓延敬、延珏尚未生子,故云“未抱孙”也。兹以其长子延敬事迹考之。按延敬生于嘉庆十年乙丑(1805),卒于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年三十,遗有一子善长(详后)。德绳于道光十五年(1835)作《哭四媳》诗有“老泪啼干对藐孤”,“他年倘得孤儿立”(见《诗钞》卷下)之语,则其时善长幼小可知。今知善长生于道光三年(1823),见善长撰《碧声吟馆谈尘》卷四《归舟安稳图》。时德绳 53 岁也。然则《再生缘》第七十六回当作于善长未出生之前,德绳50岁以后,即道光元年至三年(1821—1823)德绳 51 至 53 岁时。此方与 50余岁无孙之事合。《再生缘》续书颇多暮年衰废之语,如第七十二回末云:“怎轻那老去名心渐渐淡,更心兼夜来劳顿不成眠。再编下卷写岁月,未卜何年或次年。”又第八十回末云:“我亦缘悭甘茹苦,悠悠梦寐悟前言。

有子承欢万事定,心无挂碍写尘缘。”均可证为衰年倦笔时所作。其中“有子承欢”一语,如指四儿延敬,则当作于道光十四年(1834)延敬去世以前。盖续作十二回亦历多年而成者。如上所述,第七十六回既作于道光元年至三年,乃许宗彦卒后之第四年至六年,与《西泠闺咏》所述“夫妇为足成之”之说不合。按此书后十二回自叙之词,显为妇女口吻。而自第七十二回又为德绳之语,乃作于宗彦下世以后至道光十四年之前。此显然与宗彦无涉也。意者续作草创之初宗彦或参与其事,或曾润饰一二,然执笔与否固非重要也。陈文述记述简略,遂以为十二回全为许、梁夫妇合撰。不知续作之执笔者为德绳,亦不知自第七十二回以下乃撰于宗彦去世以后也。

8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二、家事及传略

许宗彦家世

许宗彦远祖名柔,字叔刚,始居德清。七世祖名松,生子五,长孚远,为宗彦六世祖。

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谨按家谱:许氏自宋绍兴时扈跸南渡。明初名柔字叔刚者,始居德清县德清山之阳。德清山又名乌巾山,号乌山许氏。第六世〔按此就宗彦父家驹言之,下同。〕名松者,生子五:长孚远,前明南都兵部右侍郎,谥恭简,载《明史·儒林传》;少子绍远始居城中,号县东许氏。”(一叶)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先世自明初居湖州德清县之乌巾山,号乌山许氏。六世祖孚远,南京兵部侍郎,谥恭简,载《明史儒林传》。少弟绍远始居城东,号县东许氏。”(附《鉴止水斋集》首)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明史·儒林传》许孚远之后。”(同上)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君远祖讳柔者,明初居德清之乌巾山,号乌山许氏。第六世讳松,生子五:长孚远,明南京兵部侍郎,谥恭简,详见《明史·儒林传》;季绍远,始移居城中,君其后也。”(同上)

案:许氏原文措词颇含糊,不易断定为孚远或绍远之后,故陈氏志铭,阮蔡二传虽同本《行状》而说各不同。陈阮二氏均以为孚远之后,而蔡独以为绍远。案许善长《碧声吟馆谈麈》卷一《述祖德诗》引善衍诗明说为孚远后。又云孚远后,镇之前尚有:大受、元钊、伟三世。

高祖煌甲,国学生,赠中宪大夫。

《先考方伯府君行状》:“曾祖煌甲,皇朝国学生,赠中宪大

夫,她赠通奉大夫。”(一叶)

曾祖镇,康熙壬辰(五十一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南昌府知府,刑部贵州司主事。

《先考方伯府君行状》:“祖镇,皇朝康熙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江西南昌府知府,刑部贵州司主事,累赠通奉大夫。”(一叶)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曾祖镇,康熙壬辰翰林院编修,江西南昌府知府。”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曾祖讳镇,康熙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

陈寿棋《周生许君墓志铭》:“曾大父镇,康熙壬辰翰林,江西南昌府知府。”

8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祖家驹,字骏仲,乾隆丁卯(十二年)举人,甲戌(十九年)明通,西安学教谕。祖妣蔡氏。

《先考方伯府君行状》:“考家驹,皇朝乾隆丁卯举人,甲戌明通,西安学教谕,累赠通奉大夫。妣蔡氏诰封太夫人。”(一叶)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祖家驹,乾隆丁卯举人,西安学教谕。”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祖讳家驹,甲戌明通,西安县学教谕。”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大父家驹,乾隆丁卯举人,甲戌明通,西安学教谕。”

潘素心《古春轩诗钞序》:“驾部许周生先生,骏仲先生文孙,方伯春岩先生哲嗣也。”

父祖京,字依之,一字春岩,行四。乾隆乙酉(三十年)拔贡,戊子(三十三年)解元,已丑(三十四年)进士。由内阁中书历官云南驿盐道、云南按察使、广东布政使。著有《书经述》八卷、诗四卷、《许氏族谱》二卷。妣胡氏,封夫人。

《先考方伯府君行状》:“讳祖京,字依之,一字春岩。先府君伯仲行居四。…………三十年乙酉以选拔贡成均,廷试不用。三十三年戊子乡试,领解。己丑会试…………遂置第五。…………授内阁中书。…………充四川乡试正考官,既复命,高庙垂询甚悉。

旋擢云南驿盐道。…………明年夏摄臬篆。…………明年就擢按察使。…………五十年擢广东布政使。…………所著《书经述》八卷、诗四卷、《许氏族谱》二卷。配胡夫人…………”(一至九叶)

又同卷《先妣胡夫人事略》云:“以府君官,封至夫人。”

(九叶)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父祖京,已丑进士,内阁中书,广东布政使。母胡氏。”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父讳祖京,乾隆戊子解元,已丑进士,由内阁历任广东布政使。”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考祖京,乾隆乙酉拔贡,戊子

省元,已丑进士,由内阁中书历官广东布政使。妣胡夫人。”

宗彦兄弟三人:长翼宗(字晓岑,见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次宗彦、燮宗;姊妹二人;慈、敏。

《先妣胡夫人事略》:“生子女五:子燮宗、女慈殇,翼宗早卒;惟适山阴王氏女敏及宗彦存。”(十叶)

《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子二:长翼宗,国学生,早卒,先府君命以不孝宗彦之延恩为之后;次即不孝宗彦,嘉庆己未(四年)姚文田榜进士,兵部车驾司额外主事。女一,适山阴王思钧。”(九叶)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妣胡夫人生子二,君其仲也。”

配梁德绳;侧室吴氏、陈氏、崔氏。

8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妻梁氏。”

《梁恭人传》:“恭人姓梁氏,名德绳,号楚生,兵部车驾司主事德清周生许君宗彦配也。”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夫人梁氏…………敦书公女…………

篷吴氏先卒…………陈氏生子延润…………篷崔氏生女一。”

子六人:长兆奎〔延恩〕,道光辛巳(元年)举人,国子监助教,嗣翼宗,早卒;次延寀,宛平县齐家庄巡检;次延泽,两淮临兴场大使,出嗣燮宗,早卒(三人均吴氏生);次延敬(梁氏生),邵武知县;次延润(陈氏生),道光己亥(十九年)科举人,候选教谕;次延珏(梁氏生),候选训导。女四:长延鳌,早殇;次延礽(因姜);适徽州陈承勋;次延锦(云姜),适阮元子福(三人均梁氏出);次延口(崔氏生),适胡琮。孙十人,曾孙七人。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夫人梁氏…………敦书公女,生

子延敬,延珏;篷吴氏先卒,生子兆奎1,延寀,延泽;陈氏生子延润。女三②:梁夫人出者二:长适原任监察御史孙名球公子承勋;次适现任两广总督阮名元公子福;篷崔氏,生女一,字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胡名敬公子琮。”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子六:兆奎、延寀、延泽、延敬、

延润、延珏。女子子三:延锦适元之子福。”

① 兆奎亦名延恩,即出嗣翼宗者,见上引《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又《阮元梁恭人传》云:“侧室子孟与叔,早出继。”孟即兆奎,叔即延泽,未言续谁之嗣,以宗彦兄弟考之,当为燮宗。

② 梁氏长女延鳌早殇(见《鉴止水斋集》卷三十,四五叶),故未列入。

又《梁恭人传》:“所生女娶为予五子妇。…………侧室子孟与叔早出继。…………延敬屡踬于场屋,援例以府同知赴闽…………庶长子兆奎,先登辛巳科贤书;延润则由钱塘籍以己亥科举于乡;延珏及善长(按延敬子)并占仁和籍为学官弟子。…………恭人生子二:延敬先卒,延珏,今候选训导。女三:长殇;次适海阳孙氏;三即予五子妇。庶生子四:长兆奎,国子监助教,先卒;次延寀,前宛平县齐家庄巡检;次延泽,两淮临兴场大使,先卒;次延润,今候选教谕。女一,适同里胡氏。孙十人,曾孙七人。”

陈文述《西泠闺咏》卷十五:“许因姜、云姜,皆许周生驾部女。因姜名延礽,适徽州孙氏;云姜名延锦,适扬州阮氏。”

梁德绳家世

梁德绳六世祖名万钟。高祖国仪。曾祖文濂,诸暨训导。祖诗正,东阁大学士,谥文庄;祖母孙氏,继包氏、徐氏。父敦书,字冲泉,工部侍郎。伯父同书,字元颖,号山舟,与其父并包氏出。

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十七《学士梁公家传》:“公讳同书,字元颖,钱塘人。…………因称山舟先生。高祖〔按指同书之高祖〕讳万钟。曾祖讳国仪。祖,诸暨训导,讳文濂。并以文庄相国贵,赠如其官。训导公有三子:长翰林院编修讳启心;次赠太傅谥文庄东阁大学士讳诗正;次癸酉科举人知蠡县事

9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讳梦善。文庄生二子:长即公;次少司空冲泉先生讳敦书。编修公无子,嗣公为后。文庄公元配孙氏,继包,继徐;公与少司空并包夫人出。”(六至七叶)

德绳兄弟玉绳、履绳、宝绳;玉绳出嗣同书。姊瑶绳。

《学士梁公家传》:“玉绳,仁和县增贡生,少司空长子,嗣为公后。”(十一叶)

陈文述《孝慈汪宜人传》:“工部侍郎讳敦书字冲泉者,宜人之外祖也。乾隆戊申举人讳履绳,著《清白居士集》,后学称处素先生及官广西太平府知府讳宝绳字接山者,宜人之母舅也。”(附《自然好学斋诗钞首》)

陈文述《西泠闺咏》卷十五:“梁夫人名瑶绳,相国文庄公孙女,冲泉司空女,处士汪天潜室,子妇汪端母也。”

又:“梁楚生,相国文庄公孙女,冲泉司空次女。”据此则瑶绳当为长女,即德绳姊也。

总结上文,作许、梁两家世系表如次: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许宗彦传略

左为许氏世系

女二人

燮 宗(叔

(骏仲)(春岩)

(晓岑)

松!孚远!睡

延润(陈氏生一

祖煌甲1祖镇1祖 家驹1父祖京

翼 宗(叔)

延泽(吴氏生出嗣變宗)

蔡氏

胡氏

(周生)(仲)

宗彦

〔延恩〕延案(吴氏生)

兆奎(吴氏生出嗣翼宗)

延敬(梁氏生一善长)

延珏(梁氏生

德绳瑶绳

(云姜)

延锦(梁氏生活阮)

延釐(梁氏生)

(冲泉)

(因姜)

祖诗 正

父敦书

一楚生(女适汪)

(处素)玉

延礽(梁氏生适孙)

万钟i搞国仪!贈文濂

包氏

(元颖)

(出嗣同书)

延口(崔氏生适胡)

伯同书

(接山)

右为梁氏世系

梦 善

出嗣启心

宗彦原名庆宗,字积卿,一字周生,浙江德清人,寓杭州如

松坊。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君讳宗彦,榜名庆宗,后改今

名,字积卿,一字周生。浙江德清人,寓杭州如松坊。”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许君名宗彦,字积卿,又字周

生。浙江德清人。”

少多疾。

《鉴止水斋集》卷十一《本草经疏辑要序》中云:“余自少

至长,多底滞之病,恒治药饵,遂留意于医。”(七叶)

又卷十四《鉴止水斋记》:“少便多病。”(二十一叶)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君少多病。”

性孝友和易,人有急必周之。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君性孝友,偶以礼部试离亲左

右,即泣不忍别;随父任,先意承志,曲尽孝力。事兄事女兄皆

悌爱肫挚。虽性情和平,神理澄淡,然见者皆肃然敬之。”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君孝友过人,伯兄晓岑遗女仅 三龄,幼育长嫁,抚之不啻所生。姊适王氏居郡城,君闻其病,冒风雪走百里外,躬视医药,姊病赖以痊。性和易,虽卑幼奴隶,未尝轻加呵谴。平居不苟言笑,不轻然诺。人有急必周之,尤加意寒士。凡有义举,捐输恒倍他人;梁宜人有同志,每助之施。”

恬淡无宦情,中年既两遭大故,体益弱,更无意进取,杜门读书垂二十年。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君自入兵部后,两月即以亲老引病归,丁母忧复丁父忧,既免丧,犹恋恋然。恶衣疏食,恬淡无宦性,遂不复仕。居杭州,杜门以读书为事。”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君念伯兄早世,膝下乏人,亲政两月,即假归,日偕妇梁宜人承欢左右,冀慰亲心。既而胡夫人及方伯相继辞世,君素羸,两遭变故,悲哀过情,体气弥弱,遂无意进取,颜其室曰止水,以见志。杜门著书垂二十年。”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通籍后,念亲老兄亡,不敢违养而仕,就官一月,遽引疾归。亲殁,卒不出。此其仁孝而遗荣利也。”

8

《鉴止水斋集》卷十四《鉴止水斋记》:“少便多病,四十以外,遂同衰暮,既畏日寒,复怯风,怔忪间作。…………”(二十一叶)

所与游者有黎简、林浚、孙尔准、严元照、徐养原等。

9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蔡之定《许君周生传》:“慎交友,所与游者,粤中则黎简、林浚、金匮孙尔准、归安严元照、同邑徐养原昆仲,并学行中人。”

按:《鉴止水斋集》中涉及诸人之作,计有:《孙平叔(尔准)招游花坞遇雨》《九日同黎二樵(简)韩旭亭丈(是升)孙平叔(尔准)林明斋(浚)登粤秀山》《平叔将归二樵以秋林写真赠行并系以诗平叔属仆继作以志友朋惓惓之意》《赠别平叔》《次韵二樵送平叔后作》《次韵二樵怀平叔兼以示仆》《次韵二樵见怀索芙蓉花种兼寄平叔》《次韵二樵见怀》《送候贞友秀才(云松)还金陵兼寄平叔》《即景学二樵体》《寄二樵》《寄平叔》《五月十二日薄莫睡起作寄二樵》《泊芦包去岁平叔泊此以书见寄》〔以上卷一〕《题黎二樵五百四峰草堂诗却寄》〔以上卷三〕《正月十六夜梦送平叔北行作诗四句醒后枕上复作起结四语足之》《将往无锡先寄平叔》《无锡与孙三别》〔以上卷四〕《丁卯中秋同严九能(元照)表弟鉴止水斋夜话》《小饮九能斋中善子侍坐甫离襁褓风度老成他日九能为善子索诗作此以赠》〔以上卷五〕《同徐新田(养原)严九能游慈相院》〔以上卷六〕《送平叔之闽》《奉邀平叔偕严邓两太守至皐亭山看桃花》《次前韵和严九能》〔以上卷七〕《过九能夜话观宝鼎二年甄》《怀九能》《哭严九能》〔以上卷八〕《洞仙歌平叔》《满江红落梅同严九能作》〔以上卷九〕诸首,足征其交游之迹。

早年工于词章,后改治经学。

《鉴止水斋集》卷十《寄答陈恭甫同年书》:“宗彦窃自惟生平思过于学,而学又屡迁:二十以前专务词章,二十以后,始知经学。”(十三叶)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君又工为古文诗词。”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诗古文词,心匠独出。”

其治经染其乡先辈之泽,又与诸尊宿游,益湛深经术。其学务求六经大义,不屑校雠文字,掇拾残经;而持论得汉宋之平。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周生濡染其乡黄太冲、万充宗、季埜、胡渭生、毛大可、朱锡鬯、全绍衣、杭大宗诸先进之泽,又与当时通儒名德程易畴、钱晓征、段若膺、姚姬传、王兰泉诸尊宿游,上下议论,益湛深经术。其学务求六经大义,深观自汉以来二千年治乱得失,究古今儒术隆替,文章真伪;不屑屑校雠文字,辨析偏旁训诂,不乐掇拾零残经说,不惑于百家支离曼衍迂疎寡效之言。”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其学说能持汉宋儒者之平。”

《周庙祧考世室考》能发刘歆等所未能明;《转注说》披抉纰缪,虽大师无以易;《禹贡三江说》证《汉志》与《禹贡》三江无与;《礼论》《治论》诸篇则稽古证今;而尤精于天文,其《日行》诸解辨戴震之误。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讨论经史多精诣。考周五庙二祧……诸经无文武二庙不毁之语,误始于韦元成,而刘歆因之,郑康成又因之。……说《禹贡》三江……以为《汉志》

9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言……与《禹贡》三江无与。……说六书转注……闳辨卓识,披抉纰缪,虽大师魁儒卒无以易之。……君通天算,在岭南尝问西法于富郎济亚……·所著《太阳行度解》,洞彻微妙,皆言天家所未及。”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其《周庙祧考世室考》,叙能发韦元成、刘歆、郑康成、王肃所未能明。……其他如日行诸解,辨王寅旭、戴震之误。《礼论》《治论》诸篇,稽古证今,通达政体。”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尤精于天文,得西洋推步秘法,自制浑天球,别具神解。”

所著有《鉴止水斋文集》十一卷、诗八卷、词一卷,生时锓其半,后由梁德绳手定,梁谏庵编校而成。别有《鉴止水斋藏书目》四卷。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著有《鉴止水斋文集》十一卷、诗八卷、诗余一卷,皆卓卓可传。”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既逝,其孤延敬等赴于闽,且曰:先君子有集二十卷,生时锓其半,方属谏庵舅氏编校。”

陈文述《西泠闺咏》卷十五:“驾部既没,遗集皆夫人手定。”

《文澜学报》第二卷三四期(《浙江文献展览会专号》)三七九面著录《鉴止水斋藏书目》云:“四卷。一册。清德清许宗彦编。排印本。浙馆藏。”解题云:“宗彦字积卿,号周生,嘉庆已未进士,授兵部车驾司主事。好藏书,鉴止水斋中,插驾累累,观此目可见。久侨杭城,马市街旧寓,尚可过访,其斋额则为瑞安林大同所得,林君且以移颜其居,盖林君生前固学宗其乡先哲陈止斋(傅艮)、叶水心(适)之学者云。”

梁德绳传略

梁氏生平传略,仅有《古春轩诗钞》卷首所附阮元《梁恭人传》等,兹分别录之。阮传云:

恭人姓梁氏,名德绳,号楚生,兵部车驾司主事德清周生许君宗彦配也。驾部年十九,与予同举丙午科乡试,予齿长驾部四岁。后十有三年,予副朱文正公典已未科会试,驾部甫成进士;是科得人称最盛,驾部以经学冠其曹。既分部视事,甫三月以亲老乞归,不复仕。家事悉弗问,皆恭人主之;以故驾

部益得覃研经史疑义,兼精天文算法,杜门却扫,优游林泉者,

凡二十载。予于驾部相契深,且素重恭人贤,所生女,娶为予五子妇,因知恭人之贤而才。又最悉恭人为文庄相国女孙,冲泉少司空之女。虽出簪缨贵族,而不骄不侈,能以礼法自持。许氏族亦盛,恭人上事姑嫜,下襄夫子,九族之人无闲言。初恭人侍其舅方伯公粤东任所,重姑蔡太夫人在堂,性严厉,恭人颇得骓心;方伯公与胡夫人尤爱怜之。既而方伯公告养,僦居杭;不十年先后俱弃养,经营丧葬,半出恭人赞襄之力。岁戊寅,驾部又不禄。时侧室子孟与叔早出继,恭人命与仲三人分居于德清旧宅,曰:先人庐墓之所在,子若孙安可违耶?所生子延敬、延珏与侧室子延润均未逮成童,恭人延名师以教

9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之;所与交必通名于恭人,察其有器识文艺者而后命之交,吴薇客太史甫入泮,恭人即决其不凡,招与伴诸子读,又申之以婚姻,恭人之识鉴诚加人一等矣。诸子秉恭人教,咸克自成立。而恭人事事亲操持,如驾部在时,不使纷心于家政。食指日繁,家计渐不给,然恭人综理之井井有条,裕如也。遇义举无不赞成;亲戚有告急者,恒捐簪珥以助之。延敬屡踬于场屋,援例以府同知赴闽,迎恭人就养,未及一载,殁于官;恭人抚遗孤善长挈归杭,复如所以教其子者以教孙。庶长子兆奎,先登辛已科贤书;延润则由钱唐籍以已亥科举于乡;延珏及善长并占仁和籍,为学官弟子:名誉啧啧贤士大夫口。恭人顾之有喜色,督责仍不少宽。恭人处富贵若贫贱,安不忘危;积劳数十年,而心力至是盖交瘁矣。今岁春,延润计偕北上,道出广陵谒予,问恭人起居,犹健饭,未几,骤闻讣。延珏旋寓书于予,乞为传。呜呼!天何不再使恭人见其子若孙掇巍科跻清班!而延珏辈思报庇赖之恩当如何无忝所生,更有以慰恭人于地下也!恭人平生无世俗之好,唯耽吟咏,自幼随宦,身行万里,半天下,且得江山之助,著有《古春轩诗钞》。恭人有女兄适于汪,早卒,遗女端,恭人鞠养之,授以诗;尝选明一代人之诗而评定之,足阐《明史》是非,亦恭人之教也。(下叙生卒及子女略)

旧史氏曰:《诗》云:“厘尔女士,从以孙子。”康成谓女而有士行者,天使生贤知之子孙以随之。予昔闻延敬之官于闽也,初权邵武府同知,继摄邵武县事,会水灾议恤民,延敬请恭人命而后行,同僚皆叹服。延敬爰以勤死,民奉以为神;恭人归,泣而送者数千人。恭人性明敏,有决断,能识大体,往往论古今事必穷其端委,而辞不穷,使听之者每忘疲。若恭人者可谓女之有士行者矣。“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亦知所勉欤?

潘素心《古春轩诗钞序》(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叙其生平云:

……今年春,恭人枉书以所著《古春轩集》介部郎来属为弁言,于是乃得快读恭人之诗,和平温厚,得风人之遗。自幼随尊甫冲泉少空于粤、于闽、于荆楚,又随驾部省方伯公复游粤,晚年就养四公子任,复游闽,山川云物,荡涤性灵,烟墨所染,自成馨逸。……

陈文述《西泠闺咏》卷十五《古春轩咏梁楚生夫人》云:

梁楚生,相国文庄公孙女,冲泉司空次女,德清许周生驾部室,子妇汪端姨母也。博雅能文,《咏紫牡丹》诗有“兰前香染昭容袖,帘外春深宰相袍”句。驾部既没,遗集皆夫人手定。

一函缃帙护灵芸,玉艳花明最出群。宰相门楣苏许国,神仙眷属魏成君。青山驻窗吟春树,绿水停桡倚暮云。闻道玉台亲点笔,浣花笺纸妙香熏。

10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三、年谱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1768

许宗修正月初一日生,1岁。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乾隆戊子年正月初一日子时生。”(附《鉴止水斋集》首)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其生以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日子时。”(同上)

是年父祖京(春岩)妣胡氏均37岁。(雍正十年壬子1732生)

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不孝生时先府君已三十七。”(八叶)

又同卷《先妣胡夫人事略》:“先府君与先妣同邑同岁生,府君以七月,先妣以六月,盖长府君者四十五日。”(九页)

父乡试领解。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三十三年戊子乡试领解。”(同上二叶)

蔡之定《周生许君墓志铭》:“考祖京乾隆乙酉拔贡,戍子省元。”

王昶(兰泉)44岁。(雍正三年乙巳1725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生珪(石君)38岁。(雍正九年辛亥1731生,见朱锡经《朱文正公年谱》)

姚鼐(姬传)38岁。(雍正九年辛亥1731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姚莹《姚先生家传》)

阮元(云台)5岁。(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 1769许宗彦2岁。

父祖京38岁,会试第五名中式,授内阁中书。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己丑会试……遂置第五……授内阁中书。”(二至三叶)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所载同。

是年陈端生在登州撰《再生缘》第三十三回以下。(见上文)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 1770

许宗彦3岁。

友人孙尔准(平叔)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 1771

许宗彦4岁

梁德绳十月初五日生,1岁。

阮元《梁恭人传》:“恭人生于乾隆辛卯年十月初五日卯时。”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 1772

许宗彦5岁,母授以陶诗。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有宿慧,年四五时母胡夫人口授陶诗,辄解其意。”

梁德绳2岁。

乾隆三十八年 癸巳 1773

许宗彦6岁,居京师,母授以魏三祖诗。

10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鉴止水斋集》卷五:诗有《宗彦六岁侍先大夫都邸母夫人手录魏氏三祖诗于灯下教之》……(二二叶)

梁德绳3岁。

表弟严元照(九能)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乾隆四十年 乙未 1775

许宗彦8岁,父擢内阁侍读学士。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四十年内阁缺侍读……遂以先府君拟正,得擢用。”(三叶)

梁德绳5岁。

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 1776

许宗彦9岁,已能属文。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君生有异质,九岁能读经史,善属文。时中书君主刘文正公家,文正公见君甚器之。”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君幼有神童目,当代名公宿儒咸器重之:刘文正公谓他日必为名儒;费文恪公、谭古愚中丞以为异常儿。……九岁能属文。”

梁德绳6岁。

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 1777

许宗彦10岁,能自学。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君十岁即不从师,经史文章皆自习之。”

《鉴止水斋集》卷六诗有《十龄尝诵陶诗今四十三岁矣灯下展诵感于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聊赋此章》(三叶)

案:诗作为嘉庆十五年庚午43岁之作。十龄诵陶诗,可证阮传自习之说有据。

是年五月父祖京充四川乡试正考官。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四十二年……五月充四川乡试正考官。”(三叶)

梁德绳7岁。

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 1778

许宗彦11岁。父祖京擢云南驿盐道,携之任。王昶作《积卿字说》赠之。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四十二年……·五月充四川乡试正考官,既复命,高庙垂询甚悉。旋擢云南驿盐道。”(三叶)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青浦王公昶爱其才,作《积卿字说》,载《春融堂集》。”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王兰泉司寇作《积卿说》以赠。—积卿君初字也。”

王昶《春融堂集》卷三十五《许积卿字说》:“许子庆宗性聪颖,异于常人,年十一则已能通《五经》、《史》、《汉》及韩柳欧苏文,放笔为诗与论皆文从字顺,骎骎窥作者户牖。岁戊戌正月,其尊甫春岩观察将携以赴滇,抠衣肃襟来而请曰:原有以字也。于是字之曰积卿。……春岩观察天下善士也,告以斯言,必将辟耳而诏有以进积卿也夫!”(光绪刊本十三叶)

梁德绳8岁。

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 1781

许宗彦14岁。父祖京摄云南臬司。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四十五年总督婪贿事发……明年夏摄臬篆。”(四叶)

10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梁德绳11岁。

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 1782

许宗彦15岁。父祖京擢云南按察使。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明年就擢按察使。”(四叶)

梁德绳12岁。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1784

许宗彦17岁。父由云南入觐。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四十九年入觐。”(五叶)

梁德绳14岁。

是年陈端生续《再生缘》第六十六回至六十八回,至此遂绝笔。(见上)

乾隆五十年 乙巳 1785

许宗彦18岁。父祖京任广东布政使,随之任。交蔡之定。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五十年擢广东布政使。”(五叶)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岁乙巳余薄游岭南,始识君于藩署,一见心契,引为忘年交。”

梁德绳15岁。

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 1786

许宗彦19岁,由粤至京,举丙午顺天乡试。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丙午举于乡。”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乾隆丙午举顺天乡试。”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举乾隆五十一年乡试。”

梁德绳16岁。

是年阮元23岁,亦中乡试。(见阮元《梁恭人传》)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 1787

许宗彦20岁。

梁德绳17岁。

是年举行丁未科会试。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1789许宗彦22岁。 梁德绳19岁。

是年预行正科会试。阮元中进士。(见《揅经室文集》二集)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 1790

许宗彦23岁。 梁德绳20岁。

是年举行恩科会试。 乾隆五十六年 辛亥 1791

许宗彦24岁。九月在粤游粤秀山,有诗。

《鉴止水斋集》卷八《轮韩旭亭先生》诗注云:“乾隆辛亥,先生在粤,尝于九日招宗彦及二樵、哲侯、平叔诸人,为粤秀山之会。”(十四叶)

又卷一《九日同黎二樵(简)韩旭亭丈(是升)孙平叔(尔准)林明斋(浚)登粤秀山》(五至六叶),当作于是年。

梁德绳21岁。

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 1792

许宗彦25岁,仍在粤东。

《鉴止水斋集》卷十七《杭太史别传》:“乾隆辛亥壬子间,先君

10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子藩粤东,太史子宾仁携《道古堂诗文集》至,为刊之,因得见太史它所撰著。今二十岁年矣。”(四叶)

梁德绳22岁。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 1793

许宗彦26岁,应会试落第。始读梅氏算学书。

《鉴止水斋集》卷十—《经书天文考序》:“宗彦少时未知有历算之学,癸丑春闱被放,于燕市买得《梅氏丛书》读之,不能尽晓。”梁德绳23岁。

是年汪端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 1794

许宗彦27岁。父祖京乞养归里。作《六月二十四日侍大人自粤东归留别杂诗》20首。(卷三)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五十九年以蔡夫人年高,乞养归田。”(六叶)

梁德绳24岁。

案阮元《梁恭人传》所云:“初恭人待其舅方伯公粤东任所。”当为五十九年离任以前事,今不知在何年,姑附记于此。又许氏夫妇结褵何年,《鉴止水斋集》《古春轩诗钞》两书中均无可考见,然以年推之,当更在其前也。

是年阮元由山东学政调浙江学政。(见李元度《先正事略》卷二十一)

乾隆六十年 乙卯 1795许宗修28岁。 梁德绳25岁。 是年举行恩科会试。

嘉庆元年 丙辰 1796

许宗彦29岁。祖母蔡氏卒。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嘉庆元年丁蔡夫人忧。”(六叶)

是年举行丙辰恩科会试。

案《鉴止水斋集》卷十四《鉴止水斋记》云:“志奢才狭,屡踬场屋。”(二十一叶)又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云:“不孝十九岁外,以礼部试,往来都中,不恒在侧。”(八叶)又卷—《乘月夜行晨至黄洞过峡山巳三十里诗》云:“七年八过清远峡”(十六叶),《云封寺张曲江祠》诗亦有“七度往来成熟客”(十八叶)句。疑乾隆丁未、已酉、庚戌、乙卯及嘉庆丙辰等科,宗彦均应试落第(癸丑试而未售已有明文),上列二诗,似亦前数次应试途中往返时之作也。梁德绳26岁。

嘉庆四年 己未 1799

许宗彦32岁,成进士,授兵部车驾司主事,三月即告归。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子二;……次即不孝宗彦,嘉庆己未姚文田榜进士,兵部车驾司额外主事。”(九叶)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嘉庆已未成进士,授兵部车驾司主事。是科得人最盛。朱文正公(珪)曰:经学则有张惠言等,小学则有王引之等,词章则有吴鼒等,兼之者宗彦乎?……君自入兵部,后两月即以亲老引病归。……元与君同举于乡,已未会试元副朱文正公,为君座主。”

又《梁恭人传》:“后十有三年,予副朱文正公典已未科会试,驾部甫成进士。是科得人称最盛,驾部以经学冠其曹。既分部视事,甫三月,以亲老乞归,不复仕。”

10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嘉庆已未成进士。是科得人极盛,总裁朱文正公尤重君,尝曰:经学则有张惠言,小学则有王引之,词章则有吴鼒等,兼之者其许某乎?释褐分兵部,时方伯告养在籍,奉母太夫人蔡居杭城〔案宗彦祖母蔡氏已于嘉庆元年卒,此处有误〕。君念伯兄早世,膝下乏人,观政两月即假归。”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嘉庆己未虽未试鸿博,然是科进士人才之盛,论者谓不在康熙乾隆两大科下,其中卓犖兼赅众长者,莫如武进张皋文与德清许周生。……嘉庆四年进士,兵部车驾司主事。”

梁德绳29岁,作《闻夫子捷南宫诗》。(《古春轩诗钞》卷上十一叶)

名纸传来一骑飞,知君柳色上春衣,十年璞在思徒切,九转丹成愿未违。长路才看舒骏足,寸心终合恋兰晖;团图最是中秋月,更数金钱卜早归!

是年十月阮元任浙江巡抚。(见《揅经室二集》卷一《显考湘圃府君行状》)

嘉庆六年 辛酉 1801

许宗彦34岁,二月妣胡氏卒,年70。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妣胡夫人事略》:“先妣殁四年又丧我先府君,府君卒年七十四,先妣年七十。……夫人卒于嘉庆六年二月初六日,是年十一月葬于武康十七都春冈岭下。”(九至十叶)

又《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先府君配胡夫人先四年卒。”(九叶)

案祖京卒于嘉庆十年乙丑,故云“先四年卒”。梁德绳31岁。

嘉庆七年

壬戌

1802 许宗彦35岁。 梁德绳32岁。

同年张惠言(皋文)卒,年42。(乾隆二十六年,1761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嘉庆八年 癸亥 1803许宗彦36岁。

是年王昶年80,作王少司寇八十寿序(卷十一)文云:“岁纪癸亥,公寿跻八秩……·公不以宗彦不文,命之使序。”(十叶)是应王氏之命而作。

九月作《重修孝慈庵碑记》(卷十二)。梁德绳33岁。

嘉庆九年 甲子 1804

许宗彦37岁,构《鉴止水斋》。阅岁乃成。

《鉴止水斋集》卷十四《鉴止水斋记》:“嘉庆甲子岁始构书舍于杭城如松坊宅之东偏。……阅岁乃毕。”(二十至二十一叶)

三月作《五行大义序》(见卷十一)。梁德绳34岁。

嘉庆十年 乙丑 1805

许宗彦38岁,鉴止水齐落成。二月父祖京卒,年74,作《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及《先妣胡夫人事略》(卷十九)。

《鉴止水斋集》卷十九《先考方伯府君行状》:“嘉庆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卯时卒于仁和如松坊第。……谨就苫次追忆闻见,撰序为状。”(六至九叶)

又同卷《先妣胡夫人事略》:“府君卒年七十四……嘉庆十年某

11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月日不孝宗彦将奉先府君柩合葬。……附于《先府君行状》之后。”(九至十叶)

梁德绳35岁。四儿延敬生。作《新屋落成月下置酒书以志喜》(卷下)。

《古春轩诗钞》卷下《哭四儿》十二首之二注云:“先夫子捐馆,儿年十四,即能主持家政,茕茕母子相依,于今又十七年矣。”(十二叶)

《鉴止水斋集》卷六《夏日杂诗》第二首云:“阿定才七龄。”(十叶)

案:许宗彦卒于嘉庆二十三年庚寅,以其时延敬年十四推之,其生年乃在嘉庆十年也。又《夏日杂诗》作于嘉庆十六年辛酉,其时阿定年七龄,上溯六年亦为嘉庆十年。故知阿定即四儿延敬之乳名。

是年六月阮元丁父忧去官。(见《先正事略》卷二十一)嘉庆十一年 丙寅 1806

许宗彦39岁。作《吴台卿哀辞》(卷十九)、《丙寅季冬五日》四首(卷四)。

梁德绳36岁。

是年十一月五日座主朱珪(石君)卒,年76。(生于雍正九年辛亥,见朱锡经《朱文正公年谱》)

嘉庆十二年 丁卯 1807

许宗彦40岁,作《丁卯中秋同严九能表弟元照鉴止水斋夜话九能旧要予作香修诗予托胡晋卿缙代作四章九能意颇不满晋卿今已下世诗宜还之别作八章章中事多隐括九能口说也》(卷五)、《梁山舟侍讲重宴鹿鸣恩进学士诵德抒怀敬呈长律七十韵》(卷五)。

案:《鉴止水斋集》卷十七《学士梁公家传》云:“嘉庆十二年丁卯科浙抚清安泰奏公宜重宴鹿鸣,奉命与宴。”可定《重宴鹿鸣》诗为是年作。

梁德绳37岁。

是年王昶(兰泉)卒,年83。(生于雍正三年乙巳1725,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阮元再抚浙江。(见《先正事略》卷二十一)嘉庆十四年 己巳 1809

许宗彦42岁,作《己巳元日早至天竺集诗牌二咏》一首(卷五)、《己巳九月自杭至嘉禾道中默记战国策因成七首》(卷五)、《族侄妇戴宜人事略》(卷十七)。

梁德绳39岁。

是年阮元罢浙江巡抚。(见《先正事略》卷二十一)

友人洪亮吉(稚存)卒,年64。(乾隆十一年1746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嘉庆十五年 庚午 1810

许宗彦43岁,作《十龄尝诵陶诗今四十三岁矣灯下展诵感于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聊赋此章》二首(卷六)。

梁德绳40岁。

嘉庆十六年 辛未 1811

许宗彦44岁,作《夏日杂诗》21首(卷六),首有小序云:“辛未长夏,酷暑无俚,昼卧小簟,时复有作;非一日所有,不可次序。聊复存之,题曰《杂诗》。”

梁德绳41岁,汪端至杭州,与之倡和。(见《自然好学斋诗钞》卷二《辛未春日返棹武林赋呈楚生姨母即用赐题明湖饮饯图原

11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韵》)

嘉庆十七年 壬申 1812

许宗彦45岁,冬为汪端《自然好学斋诗钞》作序(见原书首),作《寿梁山舟学士九十》诗(卷六)。

案:《鉴止水斋集》卷十七《学士梁公家传》云:“至二十年七月十五日卒,年九十三。”(九叶)从二十年上溯四年,为十七年,是年梁氏九十,此诗亦当作于十七年。

梁德绳42岁。

嘉庆十九年 甲戌 1814

许宗彦47岁,是年阮元年50,作《阮云台师五十寿诗》四首(卷六)。

梁德绳44岁。

嘉庆二十年 乙亥 1815

许宗彦48岁,作《祭学士梁公文》(卷十九)、《挽梁山舟学士》诗四首(卷八)、《挽姚姬传先生》诗二首(卷八)。

案:《鉴止水斋集》卷十七《学士梁公家传》云:“至二十年七月十五日卒,年九十三。”(九叶)则祭文挽诗亦当作于是年。

梁德绳45岁。

是年姚鼐(姬传)卒,年85。(生于雍正九年辛亥,见姚莹《姚先生家传》,《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嘉庆二十一年 丙子 1816

许宗彦49岁,作《丙子冬夜追记粤东市舶诗》(卷八)。是年蔡之定回里,时至杭州,过从甚密。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丙子夏,余告归,每之武林,君必虚榻以待。”

梁德绳46岁。

是年阮元任两广总督。(见《先正事略》卷二十一)嘉庆二十三年戊寅 1818

许宗彦51岁,作《哭严九能》诗二首(卷八)。冬患喘逆病剧,至腊月已不能谷食,病中犹作《三文学合传》(卷十七)。

《古春轩诗钞》卷下云:“戊寅冬先夫子病革时,前一月即厌烟火食,惟日食果品。”(九叶)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先是君以葬亲择地,隆冬周历深山,中风寒,浸渍久,患肺嗽疾不时作。戊寅冬,喘逆益剧。至腊月不能谷食,日食瓜果饮清水;然神明始终不乱,犹为汪家禧、杨凤苞、严元照作《三文学合传》。”

易箦前一日作《阑干》《绝笔》各一首(卷八)。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易箦前一日作诗词,意惝怳若有所见,终篇有“峡中只觉森沉甚,雷雨宵来未可寻'之语。《绝笔》诗云:“一枝柱杖沿山远,流水孤云酿雪初。””

阑干 易箦前一日作

一曲阑干映碧浔,推门瞥见落花深;玲珑只解藏疏影,宛转还宜惜碎金。竟体神光归小立,一痕衫影足诗心;峡中只觉阴沉甚,雷雨宵来未可寻。

绝笔

闲坐春风五十一,不堪归去落花无;一枝柱杖沿山远,流水孤云酿雪初。

十二月二十二日卒。

阮元《浙儒许君积卿传》:“君以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卒于杭州,年五十有一。”

11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蔡之定《许君周生家传》:“延至二十有二日而逝,年五十一。”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二十三年十二月廿二日卒。”

梁德绳四十八岁,作《戊寅八月九日三女随口赴粤书此付之》四首(《古春轩诗钞》卷下)、《三女濒行再成一律示之》(卷下)。

是年表弟严元照(九能)卒,年四十六岁。(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生,见《鉴止水斋集》卷十七《三文学合传》及《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道光元年 辛巳 1821

许宗彦卒后之第四年。梁德绳51岁。

是年侯香叶改本《再生缘》刊行。(见原书卷首《自序》)庶长子兆奎是年乡试中式。

阮元《梁恭人传》:“庶长子兆奎,先登辛已科贤书。”道光三年 癸未 1823

许宗彦卒后之第六年,十月葬于杭州留下花家山。

陈寿祺《周生许君墓志铭》:“君卒后六年为道光三年,以十月二十日葬于留下之花家山。”

梁德绳53岁。

是年延敬之子善长生。

许善长《碧声吟馆谈麈》卷四《归舟安稳图》条云:“余生于道光癸未。”

道光十一年 辛卯 1831

许宗彦卒后之第14年。

梁德绳61岁,有诗一首,题云:“戊寅冬先夫子病革时,前一月即厌烟火食,惟日餐果品。有食剩蒲桃核遗于寝室庭前,殁后抽蔓一枝,日渐成荫,青葱可爱,未死人视之尤增感悼。曾默祝云:幼子中倘有成立者,此枝结子。今十四年矣,居然结子三枝。其后或有成立者,以应此兆,预为相报少慰吾心耶!因成断句一章,以志悲怀兼勖儿辈。”(《诗钞》卷下九叶)

道光十二年 任辰 1832

许宗彦卒后之第15年。梁德绳62岁。

是年许氏知友孙尔准(平叔)卒,年63。(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道光十三年 癸巳 1933

许宗彦卒后之第16年。

梁德绳63岁。

道光十四年 甲午 1834

许宗彦卒后之第17年。

梁德绳64岁。四儿延敬权邵武同知,继署邵武知县。仲春迎养至闽,作《甲午仲春赴邵武舆中口占》一首(《诗钞》卷下)。

阮元《梁恭人传》:“予昔闻延敬之官于闽也,初权邵武同知,继摄邵武县事。会水灾议邮民,延敬请恭人命而后行,同僚皆叹服。”

《乙未纪事》(附《古春轩诗钞》后)云:“余四儿延敬幼颖悟,弱冠入泮,屡赴乡举不第,为菽水计就官福建同知,摄邵武县事,迎余就养署中。”

《古春轩诗钞》下《哭四儿》第四首注云:“儿抵闽后,颇荷上游器重,未三月即委署邵武同知,旋摄邵武县篆。”(十二叶)

又第五首注云:“卸同知事时,邵武水灾,杨令暴卒,绅民合词禀请上宪,留摄县篆。”(十三叶)

11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秋九月延敬卒于任所,年30(嘉庆十年乙丑生)。十一月归里,作《哭四儿》诗12首(《诗钞》卷下)。

《碧声吟馆谈麈》卷一《述哀》:“先君司马公……未一月而薨。……时在道光甲午年九月十八日,享年三十。十一月奉丧归。”《哭四儿诗》第五首句云:“披星触暑不辞辛,二竖为灾仅浃旬。”(十三叶)又第二首注云:“先夫子捐馆,儿年十四,即能主持家政,茕茕母子相依,于今又十七年矣。”(十二叶)

案以嘉庆二十三年十四岁推之,则道光十四年为三十岁。《乙未纪事》云:“儿没,余归里。”

道光十五年 乙未 1835

许宗彦卒后之第18年。

梁德绳65岁。是年四儿媳亦卒。作《哭四媳》四首(卷下)。《乙未纪事》云“次年,儿媳病,见儿来,遂卒。”

道光十八年 戊戌 1838

许宗彦卒后之第21年。梁德绳68岁。

是年汪端卒,年46岁。(乾隆五十八年,1793生,见《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道光十九年 己亥 1839

许宗彦卒后之第22年。

梁德绳69岁。重辑园亭,复聊觞咏(见《碧声吟馆谈麈》卷四)。是年延润乡试中式。

阮元《梁恭人传》:“延润则由钱唐籍以已亥科举于乡。”道光二十年 庚子 1840

许宗彦卒后之第23年。

梁德绳70岁,作《七十生辰》诗(卷下)。

堪笑劳劳年七十,世情变幻若浮云;有朝撒手归山去,惜我曾无警世文。

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 1841

许宗彦卒后之第24年。

梁德绳71岁。是年英人陷定海,杭垣惊恐,避居德清。作《辛丑九月三日避居德清感而作此》(《诗钞》卷下)。

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 1845

许宗彦卒后之第28年。

梁德绳75岁。冬葬延敬夫妇于玉泉山,作《乙巳冬葬四儿夫妇于玉泉山麓诗以哭之》(卷下)。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 1846

许宗彦卒后之第29年。

梁德绳76岁。作诗一首,题云:“窗外葡萄十六年前结实三枝,其兆已应。嗣后日就萎,予惴然惧焉。忽今春根边怒芽奋发二三枝,蟠于老干,垂架扶疏,居然旧时光景,喜而记之。”(卷下)

案:《古春轩诗钞》卷下有“……今十四年矣,居然结子三枝……”(九叶)一诗,前考订为道光十一年之作,此云十六年前,则此诗当作于道光十一年后之第十五年,即道光二十六年也。其以十六年计者,盖又道光十一年并计在内也。

是年夏潘素心为《古春轩诗钞》作序(载原书首),《诗钞》所录至乙巳年止,似为是年所编定。

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 1847

许宗彦卒后之第30年。

梁德绳77岁。是年三月初八日卒。十月二十二日,祔葬于花

11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家山。

阮元《梁恭人传》:“卒于道光丁未年三月初八日子时,年七十有七。以其年十月二十二日,祔葬于留下花家山驾部之茔;距驾部下世已三十载矣。”

是年阮元为之作传。

《梁恭人传》云:“今岁春,延润计偕北上,道出广陵谒余,问恭人起居犹健饭。未几,骤闻讣。延珏旋寓书于予,乞为传。”

道光三十年 庚戌 1850 三益堂刊《再生缘》参考书目

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咸丰二年重刊本梁德绳:《古春轩诗钞》(附《诗钞》)同上陈文述:《西泠闺咏》排印本

许善长:《碧声吟馆谈麈》

汪端:《自然好学斋诗钞》同治十一年重刊本王昶:《春融堂集》光绪刊本

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森宝斋刊本阮元:《揅经室文集》《四部丛刊》本

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商务排印本蒋瑞藻:《小说考证续编拾遗》合刊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谭正璧:《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

附记:文方草成,又得周梦坡《两浙词人小传》中《梁德绳传》(卷十三闺阁)一则,附录如次:

梁德绳字楚生,钱塘人,相国文庄公孙女,冲泉司空次女,

德清许宗彦室。工诗词,有《古春轩诗词钞》,伉俪唱和,如秦嘉之于徐淑。宗彦尝有所惑,德绳作《苍梧谣》十解戏之(按诗见《古春轩词钞》),雅谑生春,足称佳话。宗彦殁时自作挽词云:“月白风清其有意,斗量车载已无名。”(按句见《鉴止水斋集》卷八)德绳因谱《乳燕飞》词纪之(按词见《古春轩词钞》),词绝哀痛。

又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十四有许周生事略并及梁德绳,然不出阮元、陈寿祺、蔡之定三传之外,殊无可采之处。


双渐苏卿诸宫调的作者弹词女作家小记

再生缘续作者许宗彦、梁德绳夫妇年谱|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宋元明讲唱文学 - 叶德钧|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