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宋元明讲唱文学 - 叶德钧 >
-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歌谣资料汇录
引言 -
中国文学遗产是异常丰富的。
中国人民口头创作的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历代人民,首先是劳动人民,创造了无限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歌曲(小曲)、地方戏曲等等。这些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由于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和记录的不全面,确实散佚了一部分,但是并没有全部散佚。过去和现在,一些人们曾经有这样看法:古代的口头创作早已全部在现在人民口头上消失了。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恰当的。事实说明,古代人民的口头文学,有一些仍然保存在现在人民的口碑上,和“九九”谚语、“灰娘”型的故事之类还继续地流传着。今后如果能够从人民口头上大量发掘,将要证明这一事实。另一种看法是:古代人民口头创作虽然异常丰富,但由于记载得不全面,现在能够发掘出的数量是非常微弱
13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的。我们承认,古代人民口头文学确实散佚了不少,但保存在文献中的资料,并不是很贫乏的。问题是如何发掘这类古代人民的口头文学。
从下面一些不完全的材料中,我们也会看出:在我们的古代文献中确有不少古代人民的口头文学。
《山海经》《离骚》《天问》《九歌》《淮南子》中保存许多美丽的、想象力丰富的古代神话、传说。这早已是人所周知的事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文中,也保存不少民间故事。如郭氏《玄中记》中的“天鹅处女”故事、《搜神记》中的洪水传说、《搜神后记》中“田螺女郎”故事(以上六朝小说),《酉阳杂俎》的“灰娘”故事、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的“天鹅处女”故事(以上唐人小说)等等。就是清代的《聊斋志异》等书,也或多或少保存着民间流传的传说和故事。在各种地志书籍,如《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以及各种府、州、县志中,都有不少地方传说,像关于山川、建筑物、物产、动植物传说等等。
人民口头创作的谚语,在文献中也保存着丰富的资料。从汉代崔实《四民月令》起,到近人辑录的《中华谚海》《农谚》等为止,共有数十种之多。
人民口头创造的歌谣,保存在文献中更是丰富的。且不说《诗经》《乐府诗集》中的歌谣和史书中许多“童谣”,单是宋、明以来歌谣的记录和汇集,也提供我们不少的有用资料。这类书籍,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类:
(一)从书籍中辑出的古、今歌谣和“童谣”。它们虽不是直接从人民口头上采集的,但提供一部分资料。这汇集的工作,也有它的价值和用处。这类至少有三部:
《古今风谣》一卷,明杨慎辑。有嘉靖二十二年(1543)原刻本、万历刊本、崇祯刊本、《函海》本、《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覆排《函海》本六种。又有清史梦兰注释的《古今风谣补注》一卷,收在《止园丛书》中。
《古今风谣拾遗》四卷,清史梦兰辑。《止园丛书》本。这是增补杨慎原书之缺的一部书。
《古谣谚》一百卷,清杜文澜辑。收在《曼陀罗花室全集》中。这书辑录的范围比较广阔,歌谣只是其中一部分。
此外在古诗歌总集(如明冯惟讷《古诗纪》等)和记载语言的书籍(如明郭子章《六语》)等书还保存一些古代歌谣。
(二)直接从人民口头采集的。这类专书,明清两代共有四部。
《山歌》十卷,明冯梦龙辑。有明代原刻本(郑西谛藏)和1935年上海传经堂排印标点本(覆排明刊本)两种。另有选辑本。这书主要部分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农村流行的情歌,也有一部分是城市小市民和文人模拟作品,又附《桐城歌》一卷。
《粤风续九》四卷,清吴淇辑。原书未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百著录。清人诗话、笔记中转录、摘录这书的很多。后来李调元把吴淇的劳动成果据为已有,改名《粤风》,用他编辑的名义刊行,收在自编的《函海》丛书中。现在所见的就是这个《函海》本(有乾隆原刊本、嘉庆重刊本和道光印本、光绪刊本几种)和《丛书集成》覆排本。以前钟敬文曾经重编一次,有朴社排印标点本。其中郎、僮两族的情歌,另由刘乾初译为汉语,由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印行。《粤风续九》是吴淇在广西浔州(今桂平)时,搜集当地汉族
13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民歌)和当地①兄弟民族的瑶、僮、郎、疍各族人民的歌谣共111首(数字据今本《粤风》)。
《天籁集》一卷,清郑扶曦辑。这书是郑氏在康熙间②搜集的浙江歌谣48首。当有康熙原刊本,今未见传本。
《广天籁集》一卷,清悟痴生辑。这书共记录浙江流行的歌谣23首。现在所见的本子都是两种合在一起印的,有同治元年(1862)芝秀轩刻大本、同治八年(1869)浙江书局印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活字小本、1929年上海中原书局覆排(据光绪本)标点本(上海悲增标点)四种。
此外清范寅《越谚孩语孺歌之谚》第十七,也收有浙江绍兴流行的儿歌32首。
(三)清代坊间印行的长篇叙事山歌。长篇山歌和长篇叙事山歌,在明冯梦龙《山歌》和明代戏曲、小说中已经有了,并且当时还有单行本,如《刘二姐》山歌(见崇祯十三年西湖渔隐著的小说第九回)。这类叙事山歌,在清代更加发达。它们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由苏州书坊印行的,其中至少一部分是民间职业歌手的创作,和一
①见《池北偶谈》卷十六等书及近人乐嗣炳《粤风之地理的考察》(《文学》第
二卷第六号《中国文学研究专号》)。
② 这书不是道光、咸丰或晚清时辑录,而是清初康熙间所辑。清吕善报《六红诗话》卷二说:“康熙初钱塘郑扶曦、旭旦撰《天籁集》,计诗四十八首。……余细读之,词虽鄙俚,饶有兴趣。”又清商嘉言《萍亭诗草》卷十有“八月五日风雨舟中读郑扶曦先生(天籁集)题后”一诗,说:“两间自天籁,千古乃童谣。”都是指这部48首歌谣的《天籁集》。又清张潮编的《昭代丛书》卷四十五收《牌谱》一卷,题“古歙郑旭旦扶曦著”。书后心斋主人(张潮)跋文说:“郑子扶曦逸才绝世,不独工制义,而诗、赋、词、曲莫不优为之。”可证郑氏和张潮同是康熙间的人,吕善报说《天籁集》辑于康熙初,是正确的。他和张潮是同时人,籍贯也相同,张潮说他是徽州人,也不会是捏造。由此可知,他原籍是徽州,寄居杭州,所以《天籁集》题“钱塘郑旭旦辑”。
般山歌有所不同。同治《江苏省例》记载同治七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小本淫词唱片目》111种中,有8种叙事山歌:
《采茶山歌》(月正皎)
《杨邱大山歌》 《赵胜关山歌》
《手巾山歌》 《如何山歌》
《小红郎“娘”山歌》《沈七哥山歌》
《小翟冈山歌》
曾经见过苏州恒志书社一两种印本,证明它们在人民间还继续流行,并没有被封建统治阶级的查禁所压倒。这类叙事山歌是山歌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般山歌不同。它和弹词也有所不同:它至多只有两卷,没有弹词那样长,只能叙述较简单的故事;而且它是纯韵文的,和散文、韵文夹用的讲唱弹词显然两样。由于两者形式相近,又同是流行于南方江、浙两省,很容易被人误会为短篇弹词或弹词形式的一种。
(四)散见于宋代以来各种诗集、诗话、方志、地方文献、笔记、杂著、小说、戏曲中的歌谣。这类书籍从宋代起逐渐增多,取材也较为广泛,因而也记载一些歌谣和歌谣史料。到了明清时,数量更增加了。虽然这些记载不够完整、不全面,又经过各种主观的选择以及从搜奇猎怪的动机出发,这就影响了搜集的效果;甚至于还有互相抄袭和歪曲解释的现象。然而,这些记录究竟保存了一部分人民口头作品,而搜集人的劳绩也是不能一笔抹煞的。由于这些资料分散在各种不同的书籍中,搜集工作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这本小册子所收的歌谣都是从这类书籍中辑录的,只是这项工作的起点,挂漏之处自然是免不了的。
14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上面的事实有力地证明:在我们祖国文献中确实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歌谣、谚语、神话、传说、故事等。这些口头文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反映各个时代的客观现实,而且代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种种愿望。
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歌谣,不仅产量丰富,而且质量也是优良的。
由于实际的生活斗争,广大劳动人民不但熟悉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熟悉各种社会生活。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饱经生活苦痛,受尽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过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岁月。他们在歌谣中唱出自己的生活,唱出在严重剥削、压迫下的苦痛心声。如反映巡更夫子苦痛生活的歌谣说:
巡更夫子苦难当,满身露水一头霜。(《还带记》)
他们是在“星斗无光月弗子个明,夜寒如水欲成冰”的情况下,要“手不停敲到五更”(《十五贯》)。他们的生活和统治阶级生活对比,相差有天渊之别。
船夫的生活更为恶劣,他们自己说“水面生涯最是难”(《西楼记》),具体情况是:
纤板、麻绳是我个伙计,簑衣、翦帽是我个本钱;早晨头擦辣辣个浓霜说弗得个冷,夜来头湿搭搭个舺艖拿来当席眠。如此痛苦生活,结果还是“一生一世衣身本分也到底弗连牵”!平时的遭遇是:乘船客人对他“来迟去慢多夥埋冤”;而各处船马头上恶霸借口收马头费,严重地剥削他们,歌谣中说:“撞着子个虎伤样
个埠头扣除得介尽情了绝意”(以上并见《运甓记》)。这样,他们的生活就永远苦痛着。歌谣深刻地反映出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和剥削人、压迫人的统治阶级的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用徭役名义奴役人民,使他们做种种劳役。每一次较大的徭役,不知道要直接、间接逼死了多多少少的人民。这在《刘汉卿白蛇传》两首山歌中,反映出筑城墙的劳役对人民迫害的具体情况:
筑城池,筑城池,可怜黎庶受孤凄!东村筑死张家子,西村囚杀李家妻;场中多少饥寒死,墙边尽是哭啼啼!(宁为太平狗,莫作产〔暴〕秦人!)妻子望得肝肠断,想起家中转痛悲!想起家中转痛悲!几时能勾转回归!几时能勾转回归!
又一首说:
筑城墙,筑城墙,可怜黎庶受灾殃!家下撇下妻和子,堂上别了老爹娘;也有夫死城墙里,也有妻子没长江。受苦如山无数处,可怜筑死范杞梁!杞梁有个贤妻子,可怜千里送衣裳,寻夫不见墙哭倒,谁人怜念范杞梁!谁人怜念范杞梁!几时能勾转回乡!几时能勾转回乡!
这部传奇虽是以秦代筑长城为背景,然而确实反映了明代修理边塞长城的真实情况。在这项浩大的工程中,也和其他封建王朝各
14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种劳役一样,逼死了无数人民,拆散了无数家庭。民间流行的以孟姜女故事为题材的山歌、小曲,它们所以能够长期盛行在人民的口头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奴役人民的徭役繁重,迫害了无数人民;人民通过这个故事控诉这类奴役人民的徭役。他们同情孟姜女,悲悼被劳役迫害而死的范杞梁。范杞梁的命运,就是在封建徭役制度下广大人民的共同命运,他们如何能够不悲悼!这两首山歌的意义也就在此。
封建社会的矛盾,主要是农民和地主两个阶级的矛盾。这在歌谣中也有反映。首先是农民的勤劳生活:
九夏恹恹日正长,锄田当午至流浆;田广阔时难栽种,那有工夫去乘凉!(《刘汉卿白蛇记》)
而反映阶级的尖锐矛盾的是《水浒传》中的一首: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由于农民和地主的敌对矛盾,农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当他们连最低的生活都不能维持时,对地主阶级和地主政权,就要采用革命斗争的方式。农民革命的对象,首先是对剥削他们、压迫他们的地主和贪官污吏,这在《水浒传》的歌谣中表现得最清楚,他们要求的是:
先斩何涛巡检首。 酷吏赃官都杀尽。
这不仅是当时农民的要求,也是所有的人民的最低的共同要求,共同愿望。
在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情况下,人民口头创造的“民谣”更是经常地反映具体的政治黑暗和人民愿望,它是人民揭露黑暗的政治的匕首。当北宋末蔡京、童贯擅权时,人民的要求是:
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能改斋漫录》)
当女真族统治者侵占了中原广大北方土地时,偏安在南方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既不能抵抗侵略,又不能振作,只图苟安一时。而领军将帅只是以招降为务,不去抵抗女真人的侵略,所以民谣说: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鸡肋编》)
在蒙古统治阶级压迫、奴役下的汉族人民的苦痛,比元代以前的任何时期都更痛苦,因为那时政治的黑暗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当时的人民,饱受贪官污吏的严重剥削和压迫的苦痛,他们愤恨地说:
官人与贼不争多。(《草木子》)
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辍耕录》)
14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这是通过官吏们的贪污现象,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最后,中原的红巾终于起来了。民谣说:“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多变。”(《草木子》)这更明白地表示出人民对于统治阶级的怨恨和人民的期待。
此外,歌谣还反映其他的一些社会现象,如封建社会中人的自私和无情(《石点头》),前娘儿女对继母的看法(《水东日记》),妇女的生活情况(《菽园杂记》)。在情歌中表现出了男女真挚的爱情(《西游补》)和勇敢的、坚强的意志(《三借庐笔谈》),这和封建的礼教思想、意识毫无共同之点。
三
歌谣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在这本小册子所收的歌谣中也同样可以看出。
第一是继承《诗经》的传统表现手法的“比”和“兴”。起句用比的如:
树头挂网枉求虾,泥里无金空拨沙;刺潦树边栽狗橘,几时开得牡丹花?(《西湖游览志余》)
又如“夜合花开香满台”(《徐氏笔精》),“竹叶落,竹叶飞”,“柚子批皮瓤有心”(《广东新语》)等,都是用比的。用兴的如:
南山头上鹧鸪啼,见说亲爷娶晚妻,爷娶晚妻爷心喜,前娘儿女好孤悽!(《水东日记》)
又有“比而又兴”的,如“南下脚下一缸油”(《菽园杂记》)。
第二是继承六朝乐府的《子夜歌》《读曲歌》的谐音手法,如:
奴空想隔年桃核旧时仁(人)。(《西湖游览志余》)
想晴(情)只在暗中丝(思)。(《粤风》)
又如“莲”谐音“连”,“炭”谐音“叹”,“茴香”谐音“回乡”,“金星戥”谐音“静心等”等。用这种表现方法的,几乎都是情歌。
第三是歌谣中常用的对比。对比是把两个对立面的事、物对照着,借以阐明矛盾。像前面所引的《水浒传》的那一首,是把辛勤的农民的痛苦和不劳而获的王孙公子对比;《义侠记》的一首,是以更夫和都监、团练做对比,阐明阶级矛盾。又如:
寒风飒飒雪漫漫,地狱天堂在眼前:锦帐绣衾交颈睡,石头砖枕露天眠。(《鲛绡记》)
同样是把两个对立的阶级的苦乐悬殊做对比的。
以上是择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方法来说。
下面略谈关于本书的两件事。
这书是辑录前人著述中的歌谣资料。前人搜集歌谣各有不同的目的,他们有自己对歌谣的看法和说明。这些目的和看法,显然有不恰当或错误的。例如为了搜奇猎怪的目的而搜集歌谣(如《峒溪纤志志余》),误歌谣为采诗(《公余日录》),错误的解释(《菽园杂记》),对儿歌的错误看法和说明(《两般秋雨盦随笔》)等等,都是由于前人世界观或思想方法的局限性所致。但他们为我们保留
14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大批歌谣资料的功迹,仍然应该肯定的。
我开始辑录歌谣资料,已经记不得在什么时候了。成为现在的样式,大约是1948年以前。近两年又略有增补和改订,特别是戏曲中的歌谣和民谣。这是辑录本书的简单经过。由于主要工作不在这方面,它只是一种副产品,因此挂一漏万也就难于避免,希望以后有机会随时增补修订。
1955年6月30日,编者识凡
例
一、本书是为研究中国口头文学史提供一些歌谣资料,以免别人检书之劳。这书是宋代以来歌谣资料汇录,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整理时按著作先后排列,凡相同的歌谣,只录较早的著作中所搜集的,而在按语中简要地说明互见之处及其异同。
二、这书分上、下两辑:上辑是从宋代以来的笔记、诗话、地方文献和通俗小说等书辑出;下辑是从元、明、清的南戏、传奇中辑出。
三、这书辑录的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的愿望的“民谣”和“歌谣”为主。由于搜罗不广,在歌谣一方面所录的以反映人民生活的“生活歌”和反映男女恋爱生活的“情歌”较多。
四、纯粹乐歌的“小曲”和徒歌的“歌谣”,它们不仅是音乐和形式有差别,而且是各不相同的两种东西,不能混而为一。因为歌谣一般都是劳动人民的创作,而小曲主要是市民的东西(自然也有一定成就)。所以,这书所收以歌谣为限,元、明、清的各种小曲概不收入。如《古城记》的《闹更歌》、《稜噔歌》都是小曲,不应放在歌谣之内。又如《辍耕录》的《醉太平》小令虽然反映出元代政治黑暗和人民希望,但放在歌谣范围之内还是不妥当的。至于《鸣凤记》的《苏州歌》和《高文举珍珠记》的《赛苏州歌》名称虽然和吴歌相同,但具体情况确是小曲。这些都不收入。
五、儿童们所唱的“儿歌”,文献中也有不少的记载,如明吕坤《演小儿语》、刘侗《帝京景物略》,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褚人获《坚瓠一集》等。这类记载儿歌的资料暂不收入。至于记载一般歌谣而偶然附有一两首儿歌的,为了辑录原文也不删削(如书中所录《两般秋雨盦随笔》及《竹间十日话》两例)。各种仪式歌暂时也不收入。
六、笔记中所录的歌谣,有直接从人民口头采集的,如《水东日记》《菽园杂记》《西湖游览志余》《思益堂日札》《三借庐笔记》等
书。但也有一部分笔记是间接转录的,如《池北偶谈》《渔洋诗话》
《峒溪纤志志余》等书就是从吴淇《粤风续九》摘录的。《静志居诗话》、《坚瓠集》、《两般秋雨盦随笔》也都是间接的钞录,甚至于辗转钞间接材料。当笔记的作者钞录时,还有钞错的(如《静志居诗话》)或按照主观意见改动的(《峒溪纤志志余》)。这些资料的价值是远不及直接的采集。如果是歌谣选集自然不能容纳这些间接的、甚至于有错误的材料;但这资料汇录却不妨把这些间接材料附在每一项原始资料后面,这样可以看出互相钞录的具体情况。其中有错误的,在按语中略加说明。
七、困难的是戏曲中歌谣取舍的标准。戏曲中插入的“吴歌”、“山歌”之类,一方面是为了反映现实,另一方面是用山歌的
14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声调来调剂规律严格的南北曲,增加“山声野调”的气氛。其中一部分是直接采用人民的口头创作;而另一部分是封建士大夫们的加工再创作或仿效的作品,因而,不可避免有庸俗的甚至歪曲劳动人民的东西。但再创作和模仿作品两类,又不能一概不收,只能根据各种具体情况斟酌取舍。合于下列的四项原则的一概不收:(1)只是采取山歌形式而表现封建士大夫思想意识的模仿作品,如《狮吼记》第十五出的“阿谁载酒来寻乐,赢得青蚨入醉乡”;《绣襦记》第二十出第五首的“人生离合命安排”之类。其中甚至于有利用唐宋人的诗、词而加以山歌之名,如《牡丹亭》第三十出用唐李昌符诗,《千金记》第四十折用唐刘禹锡《竹枝词》,《四贤记》第十四出用朱熹诗等。(2)庸俗和不健康的作品。如《水浒记》第十四出《吴歌》二首及《红梅记》第七出两首对于酒的歌颂。甚至有猥亵的性爱描写,如《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二十三折一首,《袁文正还魂记》第八出三首。此外又有嘲弄的,如《投笔记》第十出的一首。更有以语言、文字游戏的东西,如《还带记》第十六出、《春芜记》第十五出、《草庐记》第四十五折的山歌都是集曲牌名的游戏作品。(3)和戏曲本事有关的长篇山歌,离开戏曲意义便不明白,这也是仿效的作品。这类如《精忠记》第九出、《灌园记》第二十六出、《玉丸记》第二十四出各首。(4)歪曲的作品。这如《五伦全备记》第十七出颂扬官府的山歌六首,蒋士铨《一片石》第四出劝农民安分守己的秧歌六首,这明是袭取山歌等形式而内容和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完全相反的歪曲作品。这书虽是资料汇辑,但遇到这些情况,仍然要有所选择。因此,对于戏曲中歌谣的取舍、甄别就要严格些,在150首中只能选出40多首。选录的可能还有问题,大体上是以能反映现实为主,也有一些只能当作加工再创作的作品来看。至于删去的95首,为了研究者的查考方便,另附《戏曲中之歌谣存目》一篇。惟部分传奇中保存的歌谣(如《雪中人》中《思想妹》等十首、《旗亭记》中《月子弯弯照九州》等两首、《虎囊弹》中《九里山前作战场》一首),与上辑《池北偶谈》等书所录重复,不在下辑摘录,仅在上辑相同歌谣的按语中作简要说明。
八、上辑分为两项:第一项是反映封建社会政治黑暗和当时人民的苦痛和愿望的民谣。按照它们产生的时代和文献的先后排列。第二项是一般歌谣,大体是按照文献先后排列。至于间接和辗转钞录的资料附于原始资料后面,以免读者前后翻阅之劳。但这类不详细罗列细目。同是间接资料,则以成书前后排列。又如《池北偶谈》等书虽是转录吴淇《粤风续九》,但本书不收单行歌谣集,只在每首后面注出来源;另附《粤风及清人杂记征引浔州歌谣对照表》,以便参考。各书所记除歌谣外,还有一些说明、评论之类,对研究歌谣多少有些参考价值,因此按文献排列,惟转引部分,无需重复,整理时不录。本书下辑所录都是一般歌谣,按照戏曲产生的先后排列。
九、其中记载广西浔州少数民族的歌谣,原书都用侮辱的名称,现在一律改为瑶族、僮族……引用的书籍一律注明卷数、出数,以备查考。所注“吴歌”、“山歌”都根据原文;原文未说明的只注一“歌”字,不妄加说明。但也有少数流传地域是编者根据实际情况注明的,如《人境庐诗草》题“粤歌”。遇有必要也略加按语,用〔〕号表明。
一O、从书籍中辑录歌谣的工作,近30年来已有好几位同仁开始做了,如容肇祖《歌谣零拾》(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第八期)、钱
15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南扬《明传奇中之山歌》(杭州《民俗周刊》第四十八、四十九期)、
赵景深《读曲随笔》、何鹏《南曲民谣录》(刊物名称记不清楚),少则五六首,多则有十多首。编者在辑录时,也曾参考,但尽可能据原书征引。编者见闻不广,书籍又有极大限制;完备的辑本尚有待于将来的共同努力。书籍中秧歌的资料特别丰富,可以辑成厚厚的一册。近人黄芝岗、徐筱汀都有专文,本书暂不收录。
目 录 上
辑
打破筒,泼了菜(北宋末民谣)(《能改斋漫录》)仕途捷径无过贼(南宋民谣)(《鸡肋编》)
欲得官(南宋民谣)(《鸡肋编》)
张家寨里没来由(南宋民谣)(《鸡肋编》)天雨线,民起怨(元元统民谣)(《草木子》)解贼一金并一鼓(元末民谣)(《草木子》)丞相造假钞(元至正民谣)(《草木子》)
满城都是火(元至正松江民谣)(《辍耕录》)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元至正江西民谣)(《辍耕录》)官吏黑漆皮灯笼(元至正江西民谣)(《辍耕录》)可怜夏桂洲(明嘉靖京师民谣)(《花当阁丛谈》)可笑严介溪(明嘉靖京师民谣)(《花当阁丛谈》)
职方贱如狗(明弘光南京民谣)(《明史·马士英传》)你辈见侬底欢喜(山歌)(《湘山野录》)
月子弯弯照几州(吴歌摘句)(《云麓漫钞》)
小娘子,叶底花(辰、沅、靖州歌)(《老学庵笔记》)九里山前作战场(歌)(《水浒传》)
你在东时我在西(嘲歌)(《水浒传》)赤日炎炎似火烧(山歌)(《水浒传》)打鱼一世蓼儿洼(嘲歌)(《水浒传》)老爷生长石碣村(歌)(《水浒传》)
老爷生长在江边(湖州歌)(《水浒传》)生来不会读诗书(山歌)(《水浒传》)乾坤生我泼皮身(山歌)(《水浒传》)
双手招郎郎不来(嘲歌摘句)(《刎颈鸳鸯会》),又(嘲歌)(《警世通言》)
附:《吴下谚联》一首
南山头上鹁鸪啼(山歌)(《水东日记》)南山脚下一缸油(山歌)(《菽园杂记》)
塘下戴,好种菜(童谣)(《两般秋雨盦随笔》)牵郎郎,拽弟弟(儿歌)(《两般秋雨盦随笔》)吴山脚下唱山歌(《两般秋雨盒随笔》)
与郎相期月上来(歌)(《公余日录》)
附:约郎约到月上时(吴歌)(《艺苑卮言》)
等郎等到月上时(秧歌)(《竹间十日话》)送郎八月到扬州(吴歌)(《西湖游览志余》)
15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画里看人假当真(吴歌)(《西湖游览志余》)树头挂网枉求虾(吴歌)(《西湖游览志余》)夜合花开香满台(吴歌)(《徐氏笔精》)
老龙山下有狂风(粤歌)(《徐氏笔精》)采莲阿姐斗梳妆(吴歌)(《古今小说》)十里荷花九里红(吴歌)(《古今小说》)做天莫做四月天(吴歌)(《醒世恒言》)
大小个生涯没虽弗子个同(吴歌)(《石点头》)姐儿半夜里打被头(吴歌)(《西游补》)
二月采茶茶发芽(潮州采茶歌)(《岭南杂记》)三月采茶是清明(潮州采茶歌)(《岭南杂记》)四月采茶茶叶黄(潮州采茶歌)(《岭南杂记》)妹相思(粤西民歌)(《池北偶谈》)
思想妹(粤西民歌)(《池北偶谈》)
娘在一岸也无远(粤西民歌)(《池北偶谈》)妹娇娥(粤西民歌)(《池北偶谈》)
嫩鸭行游塘栅上(粤西民歌)(《池北偶谈》)妹相思(粤西民歌)(《池北偶谈》)
科举秀才取红豆(粤西民歌)(《池北偶谈》)思娘猛(瑶歌)(《池北偶谈》)
白马儿(瑶歌)(《池北偶谈》)
邓娘同行江边路(瑶歌)(《池北偶谈》)
黄峰细小螯人痛(瑶歌摘句)(《池北偶谈》)六吞六(郎歌摘句)(《池北偶谈》)
望东西南北(郎歌摘句)(《池北偶谈》)旧钱便好使(郎歌摘句)(《池北偶谈》)
望北斗超生(郎歌摘句)(《池北偶谈》)各想心各愁(郎歌摘句)(《池北偶谈》)条条腊真力(郎歌摘句)(《池北偶谈》)口三六四里(僮歌摘句)(《池北偶谈》)错畔行过苏行巷(疍歌)(《池北偶谈》)疍船起离三江口(疍歌)(《池北偶谈》)鹿在高山吃嫩草(疍歌)(《池北偶谈》)比万两千金(郎人扇歌)(《池北偶谈》)比火帝龙师(郎人扇歌)(《池北偶谈》)
谁说高山不种田(民歌)(《峒溪纤志志余》)妹同庚(民歌)(《峒溪纤志志余》)
妹珍珠(民歌)(《峒溪纤志志余》)妹金龙(民歌)(《峒溪纤志志余》)石头大(瑶歌)(《峒溪纤志志余》)要娘记(瑶歌)(《峒溪纤志志余》)
艮尔留相遇(郎歌)(《峒溪纤志志余》)艮尔留度立(郎歌)(《峒溪纤志志余》)流幼扶放城(僮歌)(《峒溪纤志志余》)
皮送柄坡扇(郎人扇歌)(《峒溪纤志志余》)送条闲肺榕(郎人担歌)(《峒溪纤志志余》)意着尔(布刀歌)(《峒溪纤志志余》)
莫采广宁圆岭笋(粤歌摘句)(《广东新语》)中间日出四边雨(粤歌摘句)(《广东新语》)一树石榴全着雨(粤歌摘句)(《广东新语》)
15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灯心点着两头火(粤歌摘句)(《广东新语》)妹相思(粤歌)(《广东新语》)
天旱蜘蛛结夜网(粤歌摘句)(《广东新语》)妹相思(粤歌)(《广东新语》)
竹叶落(粤歌)(《广东新语》)
素馨棚下梳横髻(粤歌)(《广东新语》)大姐姐(粤歌)(《广东新语》)
官人骑马到林池(粤歌)(《广东新语》)一更鸡啼鸡拍翼(粤歌)(《广东新语》)岁晚天寒郎不回(粤歌)(《广东新语》)柚子批皮瓤有心(粤语)(《广东新语》)大头竹笋作三桠(粤歌)(《广东新语》)清河绾髻春意闹(疍歌?)(《广东新语》)二月南风莫怕寒(粤歌)(《小豆棚》)芭蕉取丝不呷果(粤歌)(《小豆棚》)
大船行来一条龙(长沙山歌)(《思益堂日札》)姊妹过江去采茶(长沙采茶歌)(《思益堂日札》)南山烧火北山烟(长沙采茶歌)(《思益堂日札》)好马不吃回头草(长沙山歌)(《思益堂日札》)十里长亭赶送郎(长沙山歌)(《思益堂日札》)家花不及野花香(长沙山歌)(《思益堂日札》)不曾见灯花会结果(长沙山歌)(《思益堂日札》)月光光(儿歌)(《竹间十日话》)
春风三月暖洋洋(山歌)(《三借庐笔谈》)郎提篙儿姐放船(山歌)(《三借庐笔谈》)自煮莲羹切藕丝(粤歌)(《人境庐诗草》)
人人要结后生缘(粤歌)(《人境庐诗草》)买梨莫买蜂咬梨(粤歌)(《人境庐诗草》)送人出门鸡乱啼(粤歌)(《人境庐诗草》)
邻家带得书信归(粤歌)(《人境庐诗草》)一家女儿做新娘(粤歌)(《人境庐诗草》)
嫁郎已嫁十三年(粤歌)(《人境庐诗草》)自剪青丝打作条(粤歌)(《人境庐诗草》)第一香橼第二莲(粤歌)(《人境庐诗草》)阿嫂笑郎学精灵(粤歌)(《人境庐诗草》)做月要做十五月(粤歌)(《人境庐诗草》)送郎送到牛角山(粤歌)(《人境庐诗草》)见郎消瘦可人怜(粤歌)(《人境庐诗草》)人人曾做少年来(粤歌)(《人境庐诗草》)
人道风吹花落地(粤歌)(《人境庐诗草》)(以上歌谣)下
辑
采桑忙来采桑忙(《钟离春智勇定齐》)
天上的娑婆什么人栽(对山歌)(《牧羊记》)天上的娑婆李太白栽(对山歌)(《牧羊记》)高高山上一庙堂(山歌)(《牧羊记》)
教场里打鼓摸黄旗(山歌)(《九宫大成谱》引《牧羊记》)手把征衣自剪裁(山歌)(《投笔记》)
种田道业不为低(歌)(《千金记》)
15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巡更夫子最难当(山歌)(《还带记》)我做船家爱清奇(山歌)(《绣襦记》)大小孤山列两边(歌)(《精忠记》)
溪上桃花夹岸开(采茶歌)(《武陵春》)溪水清清桃正浓(采茶歌)(《武陵春》)高山头上一枝梅(歌)(《明珠记》)
南高峰相对北高峰(吴歌儿)(《玉玦记》)湖上花船日日来(吴歌儿)(《玉玦记》)我劝世人没要横撑船(山歌)(《虎符记》)若嫌笑时那敢笑(山歌)(《修文记》)
孟州城里人家忒煞闲(山歌)(《义侠记》)朝朝暮暮泊淮河(歌)(《彩舟记》)
情郎好像驾车个牛(吴歌)(《玉合记》)月子虽明光未圆(歌)(《琴心记》)
荷叶团图秋里亮(歌)(《琴心记》)桃叶渡头桃花红(歌)(《投梭记》)江东门,江东门(吴歌)(《投梭记》)村村歌吹奏春声(吴歌)(《锦笺记》)风打船头雨欲来(嘲歌)(《玉簪记》)漫天风舞叶声干(梢歌)(《玉簪记》)
我里今夜小阿姐好像莺莺出烧香(吴歌)(《蕉帕记》)张家里蜜蜂飞过李家墙(吴歌)(《蕉帕记》)
江水上一对鸳鸯弗走开(吴歌)(《蕉帕记》)标致姐姐俊俏哥(划船歌)(《蕉帕记》)
铁衣只怕五更头(山歌)(《蕉帕记》)岁岁捞鱼无本钱(山歌)(《鲛绡记》)
寒风飒飒雪漫漫(山歌)(《鲛绡记》)
朝也忙来暮也忙(山歌)(《刘汉卿白蛇记》)上山砍柴刀对刀(山歌)(《刘汉卿白蛇记》)村北村南笑嘻嘻(山歌)(《刘汉卿白蛇记》)九夏恹恹日正长(山歌)(《刘汉卿白蛇记》)筑城池,筑城池(山歌)(《刘汉卿白记蛇》)筑城墙,筑城墙(山歌)(《刘汉卿白蛇记》)日向西流水向东(歌)(《飞丸记》)
自古英雄几个得到头(歌)(《怡春锦》引《歌风记》)两个姐儿做一场(山歌)(《袁文正还魂记》)
我劝世人没要学撑船(吴歌)(《运甓记》)水面生涯最是难(山歌)(《西楼记》)
行不得哥哥(北京煤子歌)(《死里逃生》)
星斗无光月弗子个明(山歌)(《缀白裘》引《十五贯》)
附录(一)戏曲中之歌谣存目(49种,93首)
附录(二)《粤风及清人杂记征引浔州歌谣对照表》附录(三)其他相同歌谣索引
15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上 辑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打破筒,泼了菜》】童贯自崇宁二年(1103)始以入内,内侍者东头供奉官。奉旨差往江南等路计置景灵宫材料,续差往杭州制造御前生活,又差委制造修盖集禧观斋殿、本命殿、火德真君观,缘此进用被宠。继西边用兵,又以功进。于是,缙绅无耻者皆出其门。而士论始沸腾矣,至以蔡京为比。当时天下谚曰: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而朝廷曾不悟也!二人卒乱天下。
(按:谚语和民谣常被人混为一谈,这儿的谚也是民谣之误。此谣又见周辉《清波别志》卷上。)
【宋庄绰《鸡肋编》卷中】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之事者,如: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
又云: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著行在卖酒醋。
【又卷下】车驾渡江,韩、刘诸军皆征戍在外,独张浚一军常从行在,择卒之少壮长大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谓之花腿。京师旧日浮浪辈以此为夸。今既效之,又不使之逃于他军,用为验也。然既苦处,又有费用,人皆怨之。加之营第宅房廊,作酒肆名太平楼,搬运花石,皆役军兵。众卒谣曰:
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明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上集《克谨篇》】元统二年(1334)春正月朔,雨血于汴梁,着衣皆赤。三月,彰德路天雨毛,如线而绿。民谣云:
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多变。
【又卷四上集《谈薮篇》】……(元)廉访司官分巡州县,每岁例用巡尉司弓兵、旗帜,金鼓迎送,其音节则二声鼓、一声锣。起解杀人强盗,亦用巡尉司金鼓,则用一声鼓、一声锣。后来风纪之司,贪污狼藉。有轻薄子为诗嘲之曰:
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及元之将乱,上下诸司,其滥愈甚。又有无名子为诗嘲之曰:
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16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于此观之,民风国势于是乎可知矣!(按:这两首是当时民谣。)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谣言》】至正丙申(十六年,1354)正月,常熟州陷。松江府印造官号,给散吏、兵佩带,以防奸伪。号之制作,画为圆圈,绕圈皆火焰,圈之内一“府”字,以府印印“府”字上,圈之外四角府官花押。民间谣曰:
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不二月城破,悉如所言。
【又卷十九《阑驾上书》】至正乙酉(五年,1345)冬,朝廷遣官奉使宣抚诸道,问民疾苦,然而政迹昭著者十不二三。明年秋江右儒人黄如征邀驾上书,指数散散、王士宏等罪状,且及国家利害。斧钺在前,有所不避。……其书略曰:……江西、福建一道,地处蛮方,去京师万里外,传闻奉使之来,皆若大旱之望云霓,赤子之仰慈母。而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惊扬虎噬,雷厉风飞;声色以淫吾中,贿赂以缄吾口。上下交征,公私朘剥。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闾阎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
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按:疑是诗人之作。〕
又歌曰:
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又歌曰:
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如此怨谣,未能枚举,皆万姓不平之气郁结于怀而发诸声者然也。……
【明徐复祚《花当阁丛谈》卷二《夏阁老》】(记夏言妻父苏纲)与御史艾朴通贿作奸,为众所嫉。分宜〔严嵩〕遂发其〔夏言〕阴事,致大辟焉。……京师人为之语曰:
可怜夏桂洲,晴干不肯走,直待雨淋头!既死,严氏益横。京师人又为之语曰:
可笑严介溪,金银如山堆,刀锯信手施。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八十“奸臣”《马士英传》】(记弘光时南都事)……诸白丁、隶役输重赂,立跻大帅。
都人为语日:
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16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其刑赏倒乱如此!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开平元年(907)梁太祖即位,封钱武肃镠为吴越王……拜受之。……是年省茔垅,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为牛酒,大陈乡饮。别张蜀锦为广幄,以饮乡妇。凡男女八十已上,金樽;百岁已上,玉樽,时黄发饮玉者尚不减十余人。镠起执爵,于席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曰:“三节还乡兮挂锦衣,吴越一王驷马归,临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爱日辉,父老远近来相随,家山乡眷兮会时稀,斗牛光起兮天无欺。”止。时父老虽闻歌进酒,都不之晓。武肃觉其欢意不甚浃洽,再酌酒,高揭吴喉唱山歌以见意。词曰:
你辈见侬底欢喜(吴人谓侬为我),别是一般滋味子(呼味为寐),永在我侬心子里。
止。歌阕,合声赓赞,叫笑振席,欢感闾里。今山民尚有能歌者。
(按:这首不论是否人民的口头创作,但它是最早见于记录的山歌,所以仍然收录。)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彭祭酒学校驰声,善破经义,每有难题,人多请破之,无不曲当。后有两省同僚尝戏之,请破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彭停思久之,云:“运于上者无远近之殊,形于下者有悲欢之异。”人益叹服。此两句乃吴中舟师之歌,每于更阑月夜,操舟荡桨,抑遏其词而歌之,声甚悽怨。唐人有诗云:“徙倚仙居凭翠楼,分明宫漏静兼秋。长安一夜家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感行于时,具载《辇下岁时记》,与此意同。
(按:《月子弯弯照几州》流传颇广,小说戏曲及明清笔记中常见之,唯文字稍有差异,今附表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与作品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名称
宋人话本《冯
月子弯弯照
几家欢乐几
几家夫妇同
几家飘散在 玉梅团圆》
几州 家愁
罗帐
他州 明冯梦龙《山
~ ~
~ 歌》卷五
冯梦龙《警世 通言》卷十二
~ ~
~
~ 辑宋话本《冯
玉梅团圆》 明叶盛《水东
多少漂零在 ~
“帐”作“幛” ~
日记》卷五
他州 明王世贞《艺
~照九州
~
几人夫妇~
几人飘散~ 苑卮言》卷六
16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续表 作者与作品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名称
明顾玄晖《泾
几人欢乐几 ~照九州
几人夫妇~
几人飘散~ 林续记》
家愁 明田汝成《西
几人欢乐几
几人高楼行 湖游览志余》
~照几州
几人飘蓬~ 人愁
好酒 卷二十五
明董说《西游
几人在玉坠
几个潇湘夜 ~
几家~ 补》第十二回
金钩帐
雨舟 明郑之文《旗
几家欢乐几
几人夫妇同
几人抛散在 亭记》第三十
~照九州 家子愁
罗帐
他子介州 六出
清程锡路《黄 嬭余话》卷八、
引《水东日 清褚人获《坚
记》,歌词 瓠二集》卷三
皆同。 《山歌》
清梁绍壬《两 般秋雨盦随
几家欢乐几
几个飘零在 ~照九州
几家夫妇~ 笔》卷四《山
家愁
外头 歌》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辰沅靖州蛮……男女聚而踏歌……其歌有曰:
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盖《竹枝》之类也。
【一百回本《水浒传》第四回】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唱道: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按:此歌又见于清邱园《虎囊弹》传奇《山门》出,全首作吴歌:九里山
前作战子个场,牧童里个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里个水,好似虞姬别霸子个王。)
【又第六回】一个道人(丘小乙)……口里嘲歌着。唱道:
你在东时我在西,你无男子我无妻。我无妻时犹闲可,你无夫时好孤悽!
(按: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卷三吴歌亦录此歌,末句为“你无男子好孤悽!”余同。)
【又第十六回】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白胜),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岗子来。唱道:
16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按:清褚人获《坚瓠二集》卷三《山歌》曾引此歌,言“与杜荀鹤《雪诗》”“拥抱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同意。)
【又第十九回】行不到五六里水面,只听得芦苇中间,有人(阮小五)嘲歌。众人且住了船听时,那歌道: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船头上立着一个人(阮小七),头戴青箬帽,身披绿蓑衣,手里撚着条笔管枪,口里也唱着道: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又第三十七回】只见那梢公摇着橹,口里唱起湖州歌来。唱道:
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
【又第六十一回】(小船)前面的人,横定篙,口里唱着山歌道:生来不会读诗书,且就梁山泊内居。准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又一只小船)前面横定篙,口里也唱山歌道:
乾坤生我泼皮身,赋性从来要杀人。万两黄金浑不爱,一心要捉玉麒麟。
(按:下面另有山歌一首,即吴用写的藏头诗,不录。)
【秋山《刎颈鸳鸯会》】楼外乃是河,舟船歇泊之处。将及二更,忽闻梢人嘲歌声,隐约记得后两句曰:
有朝一日花容退,双手招郎郎不来。
(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十八卷辑此篇,但在这两句前还有两句:
“二十去了廿一来,不做私情也是呆。”
冯氏所辑《山歌》卷一《做人情》就是这首,文字与《通言》略同。
又: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双手招郎郎不来》条注:“此吴歌也:三十过,四十来,双手招郎郎不来。””)
【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五】(《纪录汇编》所收《摘钞》本列卷二)吴人耕作或舟行之劳,多作讴歌以自遣,名曰唱山歌。中亦多可为警劝者,谩记一二:
16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南山头上鹁鸪啼,见说亲爷娶晚妻,爷娶晚妻爷心喜,前娘儿女好孤悽!
(按: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载录,文字略有出入。首句作“高山顶上”,次句“见”字作“闻”,第三句“爷心喜”作“犹自可”,末句“儿女”作“儿子”,“悽”作“妻”。
清程锡路《黄嬭余话》卷八亦录,本《水东日记》。
清褚人获《坚瓠二集》卷三《山歌》亦本《水东日记》,惟第三句作“爷娶晚妻犹自可”,余同。)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一】吴中乡村唱山歌,大率多道男女情致而已。惟一歌云:
南山脚下一缸油,姊妹两个合梳头:大个梳做盘龙髻,小个梳做杨篮头。
不知何意。朱廷评树芝尝以问予,予思之,翼日报云:“此歌得非人言之所业本同厥初,惟其心之趋向稍异,则其成就遂有大不同者,作如是观可乎?”树芝云:“君之颖悟过我矣。作如是观,此山歌第一曲也。”
(按:褚人获《坚瓠十集》卷三《山歌》第一亦载此歌及上述文字,惟后三句略有不同:“……姑嫂两个赌梳头,姑娘梳做盘龙髻,嫂嫂梳做羊兰头。”
又: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卷四《山歌》第三、四句微有差异,“大个”“小个”均作“大的”“小的”,“梳做”作“梳个”,“杨兰头”作“杨烂头”。)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山歌》】·····台州塘下戴氏将败,童谣云:
塘下戴,好种菜;菜开花,好种茶;茶结子,好种柿;柿蒂乌,摘了大姑摘小姑。
音节真如古乐府。又儿童扯衣裙相戏曰:
牵郎郎,拽弟弟,踏碎瓦片不着地。
《诲初录》曰:“此祝生男也。踏碎瓦,禳之以弄璋;牵衣裙,禳之以衣裳;不着地,禳之以寝床。上二句祝多男,下一句祝其不生女,寥寥三语,赅括斯干。”后二节诗甚奇。吴斧仙名峻,杭府人,作山歌云:“吴山脚下唱山歌,山色弯环双黛螺。天上月儿糖饼样,中间不信有姮娥。”痴语亦有致。
【明汤沐《公余日录使臣采樵妇吟》】(《说郛续》卷十四、《粟香丛书》本均不分卷)成化初,遣官分采实录,有某进士者当往某处,有司汇集诗文以上,彼独取《樵妇吟》一首,云:
与郎相期月上来,及至月上郎不来,妾在平地见月蚤,郎在深山见月迟。
盖得古体也。今读之宛然怨而不怒之意。闻之金陵姚大章,今失其士之姓名及使地云。
(按:《与郎相期月上来》或作《约郎约到月上时》,见于以下各书。
17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明王世贞《艺苑巵言》亦录此及《月子弯弯照九州》二篇,并盛赞云:“即使子建、太白降为俚谈,恐亦不能过也。然此田畯作劳之歌,长年樵青,山泽相和,入城市间愧汗塞吻矣。”但文字出入很大:
“约郎约到月上时,只见月上东方不见渠[音其],不知奴处山低月上早?又不知郎处山高月上迟?”
明冯梦龙辑《山歌》卷一《月上》篇,郑之文《旗亭记》传奇第三十六出吴歌均与《艺苑卮言》所录约略相同。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载也和《艺苑》相近,惟第二句作“看看等到月蹉西”,第三四句中“月上”均作“月出”,“又不知”作“还是”,更近口语。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卷三吴歌曾转录之。
清郭柏苍《竹间十日话》卷五引村农插秧歌云:
“等郎等到月上时,月今上了郎未来[叶音黎。《诗》:“牛羊下来。”《王母白云谣》:“尚复能来。”]莫是奴屋山低月出早?莫是郎屋山高月出迟?不是出早与出迟,大半是郎没意来。记得当初未娶嫂,三十无月暗也来。”
词虽鄙亵,往复再三,亦文人才士托兴彤管也。)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吴歌惟苏州为佳,杭人近有作者,往往得诗人之体……如云:
送郎八月到扬州,长夜孤眠在画楼;“女”“子”拆开不成“好”,“秋”“心”合着却成“愁”。
此亦赋体也。而黄山谷之词先有之:“你共人“女'边着'子',争知我“门'里挑“心'”是也。
(按:清褚人获《坚瓠十集》卷三吴歌转录此首,惟第三句“拆”作“离”字,余同。)
·····又云:
画里看人假当真,攀桃接李强为亲。郎做了三月杨花随处滚,奴空想隔年桃核旧时仁。
如云:
树头挂网枉求虾,泥里无金空拨沙;刺潦树边栽枸橘,几时开得牡丹花?
此比体也,有守一而终之意。
(按:《坚瓠十集》也转录了《树头挂网枉求虾》,惟改“枸”作“狗”。)【明徐燉《徐氏笔精》卷五】吴歌云:
夜合开花香满台,夜夜期郎郎不来。当初只道夜合花开夜夜合,那知夜合花开夜夜开!
(按:明冯梦龙辑《山歌》卷六《夜合花》和此首略同。)
【明徐渤《徐氏笔精》卷五】粤东俗淫(?),有蛮歌云:
老龙山下有狂风,老龙山上月朦胧。槟榔劝郎郎不醉,辜负奴唇一点红。
(按:清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六《蛮歌》及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
17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二十四《广东歌堂词》俱录此歌,除《静志居诗话》以“姑”代“辜”字外,余文皆同。)
【明冯梦龙辑《古今小说》第十二卷】(此卷明人作)吴歌云:
采莲阿姐斗梳妆,好似红莲搭个白莲争:红莲自道颜色好,白莲自道粉花香。粉花香,粉花香,贪花人一见便来抢。红个也忒贵,白个也弗强。当面下手弗得,和你私下商量,好像荷叶遮身无人见,下头成藕带丝长。
……一只吴歌题于壁上。歌云:
十里荷花九里红,中间一朵白松松。白莲则好摸藕吃,红莲则好结莲蓬。结莲蓬,结莲蓬,莲蓬生得忒玲珑,肚里一团清趣,外头包裹重重。有人吃着滋味,一时劈破难容。只图口甜,那得知我心里苦—开花结子一场空。
这首吴歌流传吴下,至今有人唱之。
【明冯梦龙辑《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此卷明人作)江南有谣云:
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
(按:这首吴歌又见于清蔡云《吴歈百绝》第二十五首注,第一句“莫做”作“难做”,第三句作“种菜歌儿要落雨”,余同。)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六】(吴歌一首)
大小个生涯没虽弗子个同,只弗要朝朝困到日头红。有
个没弗来顾你个无个苦,阿呀!各人自己巴个镬底热烘烘。【明董说《西游补》第十二回】(吴歌)
姐儿半夜里打被头,为何郎去你吤勿留留?若是明夜三更郎勿见,剪碎鸳鸯浪锦裘!
【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上】潮州灯节,有鱼龙之戏。又每夕各坊市扮唱秧歌,与京师无异。而采茶歌尤妙丽。饰姣童为采茶女,每队十二人或八人,手挈花篮,迭进而歌,俯仰抑扬,备极妖妍。又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擎绿灯,缀以扶桑、茉莉诸花。采女进退行止,皆视队首。至各衙门或巨室歌唱,赍以银钱酒果。自十三日□至十八夕而止。余录其歌三首,有曰:
二月采茶茶发芽,姊妹双双去采茶,大姊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
三月采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朵,中间绣出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黄,三角田里使牛忙;手挈花篮寻嫩采,采□茶来苗叶香。
颇有《前溪》《子夜》之遗。
17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按:以上三首又见于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粤》歌,第一首中“姊”字《新语》均作“姐”;第二首“间”字《新语》作“央”;第三首第二句“田里”作“田中”,第三四句作“使得牛来茶已老,采得茶来身又黄”。余相同。)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六《粤风续九》】粤西风淫佚(?),其地有:民歌、瑶歌、郎歌、僮歌、蜑人歌、郎人扇歌、布刀歌、僮人舞桃叶等歌,种种不一,大抵皆男女相谑之词。相传唐神龙中,有刘三妹者,居贵县之水南村,善歌,与邕州白鹤秀才登西山高台为三日歌。秀才歌《芝房》之曲,三妹答以《紫凤》之歌;秀才复歌《桐生南岳》,三妹以《蝶飞秋草》和之;秀才忽作双调曰《朗陵花》,词甚哀切,三妹歌《南山白石》,益悲激,若不任其声者。观者皆叹欷。复和歌,竟七日夜,两人皆化为石,在七星岩上,下有七星塘。至今风月清夜,犹仿佛闻歌声焉。同年睢阳吴冉渠淇,为浔州推官,采录其歌,为《粤风续九》。虽侏漓之音;时与乐府《子夜》《读曲》相近,因录数篇。民歌曰:
妹相思,不作风流待几时?只见风吹花落地,不见风吹花上枝。(《相思曲》)〔《粤风》第二首〕
(按:《相思曲》原载清吴淇《粤风续九》,各书多转录之,唯歌辞略有出入,见附表。)
《粤风续九》
几时,只 书名
妹相思,不作待
见风吹花 不见
风吹花上枝 风流
落地, 清陆次云《峒溪纤志
志余》《昭代丛书》丙
到
不见 集卷二十七
清屈大均《广东新
到
那见 语》卷十二《粤歌》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
待
不见 话》卷二十四
清褚人获《坚瓠八
到
不见 集》卷四《溪侗歌谣》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
到
那见 盦随笔》卷六《粤歌》
清师范《滇系》十二
到
不见 之一《杂载》
清蒋士铨《雪中人》 传奇第十三出《赏
到
不见 石》
17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思想妹,蝴蝶思想也为花,蝴蝶思花不思草,兄思情妹不思家。(《蝴蝶思花》)〔《粤风》第一首〕
(按:《蝴蝶思花》原载清吴淇《粤风续九》,清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下录其第三、四句;《峒溪纤志志余》、《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滇系》十二之—《杂载》、《雪中人》传奇第十三出《赏石》亦曾转录,惟《赏石》中末句“兄”字作“我”。)
娘在一岸也无远,弟在一岸也无遥,两岸人烟相对出,独隔青龙水一条。(《隔水曲》)〔《粤风》第九首〕
(按:《隔水曲》原载《粤风续九》,《渔洋诗话》卷下及《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仅录第三、四句,“独隔”作“只隔”,《峒溪纤志志余》《雪中人赏石》《滇系·杂载》均全录,“人烟”俱作“火烟”,《杂载》首句并以“姐”代“娘”字。)
妹娇娥,怜兄一个莫怜多;已娘莫学鲤鱼子,那河又过别条河。(《妹同庚》〔《粤风》第十八首〕)
(按:《妹娇娥》原载《粤风续九》,《渔洋诗话》卷下及《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仅录第三、四句;《峒溪纤志志余》《雪中人赏石》《滇系·杂载》全录,《赏石》中第三句作“劝娘·····”)
嫩鸭行游塘栅上,娇娥尚细不曾知。天旱蜘蛛结夜网,想晴只在暗中丝。(《塘上》〔《粤风》第二十首])
(按:《塘上》一首,《渔洋诗话》卷下、《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广东新语》卷十二及《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粤歌》均录其第三、四句。)
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妹相思》)〔《粤风》第二十八首〕
(按:《妹相思》一首,《渔洋诗话》卷下、《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广东新语》卷十二仅录其第三、四句;《峒溪纤志志余》、《坚瓠八集》卷四、《雪中人》传奇《赏石》、《滇系》十二之一皆录全文,唯《坚瓠八集》卷四第二句“也”作“亦”字,余同。)
科举秀才取红豆,相思及早办前程。黄菊花开九月九,枝枝叶叶有娘名。(《黄菊花》)〔《粤风》第三十一首〕
(按:《黄菊花》一首,《渔洋诗话》卷下、《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转录,与此全同。以上各首,《峒溪纤志志余》误作“苗歌”,《坚瓠八集》卷四转录《志余》,亦误作“苗歌”。)
瑶歌云:
思娘猛,行路也思睡也思:行路思娘留半路,睡也思娘留半床。〔按:《渔洋诗话》引修和惟克甫原本注释云:“其韵想能自叶”。〕〔《粤风》瑶歌第五首〕
17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按:《思娘猛》一首,《峒溪纤志志余》《雪中人·赏石》皆全录之,《广东新语》卷十二及《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俱录其后两句。)
白马儿,白马端止也难骑,娘骑马头表马尾,马头尖尖妹陷比。(陷比,即怎骑。)〔《粤风》瑶歌第六首〕
邓娘同行江边路,却滴江水中娘身,滴水一身娘未怪,表凭江水作媒人。(邓,与也。)〔《粤风》瑶歌第十二首〕
(按:《邓娘同行江边路》一首,《广东新语》卷二十、《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转录之,首句“邓”皆作“与”,第二句“中”作“上”;第四句“表”作“要”。余文同。)
黄蜂细小螫人痛,油麻细小炒仁香,鸭儿细小着水面,表绿细小爱怜娘。〔《粤风》瑶歌第二十首末四句〕
(按:《黄蜂细小螫人痛》一首,此处缺第一、二句,《渔洋诗话》卷下及《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转录,“炒”字作“煼”,末句“表绿”作“表因”;《广东新语》卷十二及《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则仅录“黄蜂细小螫人痛,油麻细小炒仁香”二句。)
郎歌:
六吞六,齐度菊口笼。(六,鸟也。吞,见也。齐度,大家也。菊,飞入也。口笼,山中也。)大路无数岔,江河无数曲。〔《粤风》郎歌第五首第一、二、五、六句〕望东西南北,花色一般红。〔《粤风》郎歌第九首末二句〕
(按:这是《粤风十六管国六》中的一部分歌辞。)
又:
旧钱便好使,旧米好做糍。〔《粤风》郎歌第十二首第五、六句〕
(按:这是《粤风·妹知弟不知》中的一部分歌辞。)
望北斗超生,望有彭照顾。(彭谓所私。)〔《粤风》郎歌第十三首第五、六句〕
(按:这是《粤风·皮论力巡苦》中的一部分歌辞。)
各想心各愁,心头如马践。[《粤风》郎歌第十八首五、六句〕
(按:这是《粤风·贯住苟双孟》中的一部分歌辞。)
条条腊真力,百色尽齐眉。(腊,担也。真力,重也。)三十六图羊,四十只图鸡。(言采礼之多,盛称夫家,与《罗敷行》同意。)〔《粤风》郎歌第二十首五至八句〕
(按:这是《粤风·扶沉苟笼梯》中的一部分歌辞。)僮歌:
18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口三六四里,踏得耳花桃。花脉淋了好,花桃淋了密;淋了细丝丝,淋了离乙乙。养勒佛排潖,养勒花排菲,里样对鸳鸯,里样梁山伯,山伯祝英台。(此进山踏歌之词。口,入也。脉,瓣也。淋,谛视也。离,陆离之意。乙,犹亚也。五六句承四五句,言桃花附萼之秾艳。以下五句,专赋踏歌之人。勒,儿也。潖,整齐也。菲,美丽也。男女相悦,言男如佛,女如花
耳。鸳鸯比之于鸟,梁祝比之于人。)〔《粤风》僮歌第一首〕疍歌(疍有三种:蠔疍、木疍、鱼疍,此鱼疍也);
错畔行过苏行巷,鱼通水透到花街。木樨花发香十里,蝴蝶闻香水面来。〔《粤风》疍歌第一首〕
(按:这首也载录于《粤风》、《渔洋诗话》卷下、《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一、《峒溪纤志志余》等书,《粤风》及《志余》作“苏兴巷”;《渔洋诗话》所录第二句作“鱼穿水透····.”)
疍船起离三江口,只为无风浪来迟。月明今网船头撒,情人水面结相思。(今,拏也。三江,黔江、郁江、浔江。)〔《粤风》疍歌第二首〕
鹿在高上吃嫩草,相思水面缉麻纱。纹藤将来作马疋,问娘鞍落在谁家?(麻纱,网也。鱼疍浮家泛宅,故所赋不离江上也。)〔《粤风》疍歌第三首〕
郎人扇歌者,书于扇,字如蝇头,一面则花鸟。其词有云:
比万两千金,眉心又眉意。〔《粤风》郎人扇歌第四首五、六句〕
(按:这是《粤风·便住齐滕皮》中的一部分歌辞。)
比火帝龙师,结夫妻卦世。(火帝、龙师,二人名。卦,过也。)〔《粤风》郎人扇歌第五首五、六句〕
(按:这是《粤风·便方齐滕皮》中的一部分歌辞。又:以下还有几句对担歌、布刀歌等名词的解释,因与后面的资料重复,又缺乏具体材料,所以删略了。)
【清陆次云《峒溪纤志志余》】(《昭代丛书》丙集卷二十七)溪峒歌谣数种,约数百篇,兹各取其一二,以概其余。次云得之王大司成阮亭先生者。先生题其简端曰:余旧闻粤西僮、瑶之俗,以歌自择匹偶,然不知其歌词为何等语也。顷宋牧仲郎中贻《粤风续九》一〔四〕卷,凡粤西及郎、僮、瑶人之歌悉备。其词淫,其诗荡,其语乃古艳,与乐府歌辞差近,亦删《诗》不废郑、卫之意也。此书为浔州司理睢阳吴湛〔淇〕冉渠所辑,其云“修和惟克甫”者,托名子虚也。先生之言如此。噫!微先生好奇领异,云何以得全《纤志》一书!谨志其缘,俾天下闻所未闻者知所自也。
声歌原始
诸溪峒初不知歌,善歌自刘三妹始也。三妹不知何时人,游戏
18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得道于山谷,侏离之音所过无不通晓,皆依其馨、就其韵而作歌与之,以为谐婚跳月之辞。其人各奉之以为式。苗歌有云“读诗便是刘三妹”,则非惟歌之,而且读之,以为识字通文之藉矣。其时有白鹤秀才者亦善歌,与三妹登粤西七星岩绝顶相倡酬,音如鸾凤。听之者数千人皆忘返。留连往复,已而歌声寂然,见两人亭亭相对,则已化为石矣。至今月白风清之夜,犹隐隐闻玲珑宛转之音。诸苗、瑶、郎、僮之属遂祀刘于洞中勿替。后有作歌者必先陈祀于刘,始得传唱。其南山之南别有刘三妹洞,闻游人遥呼三妹,妹辄应云。
(按:《志余》中各种歌谣,多有与《池北偶谈》所录相同者,此处不作重复,至于歌辞同异,请参看《偶谈》各首歌谣后面的按语。)
苗歌
(按:《粤风》及《池北偶谈》作“民歌”,此误。)《高山种田》
谁说高山不种田,谁说路远不偷莲?高山种田食白米,路远偷莲花正鲜。〔《粤风》第八首〕
(按:此歌《雪中人》传奇《赏石》《滇系·杂载》中都曾转录,《赏石》中“高山”作“山高”,“食”作“吃”;《杂载》中“路远”作“路边”,余皆同。)《妹同庚》
妹同庚,同弟一年一月生,同弟一年一个月,大门同出路同行。〔《粤风》第十三首〕
又
妹珍珠,偷莲在世要同居,妹有真心兄有意,结成东海一双鱼。〔《粤风》第十七首〕
又
妹金龙,日思夜想路难通,寄歌又没亲人送,寄书又怕人开封。〔《粤风》第十九首〕
(按:此三首又见《雪中人》传奇《赏石》《滇系·杂载》,文字均同。)瑶歌(注释皆修和惟克甫原本)
歌
石头大,牛大陷到石头边,牛大陷到石头面,念娘不到娘身边。(瑶人呼鱼为牛。石大,大字如字;牛大,大字解作牛〔游〕字。陷是不言。己虽相念之切,不得到身边,犹鱼之游只在水中,不得到石边也。)〔《粤风》瑶歌第一首〕
又
要娘记,要娘把笔写行书,写书便写因巨叶,思著万看巨叶书。要娘记,要娘把笔写行书,写书便写因衫背,思著万看
18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衫背书。〔《粤风》瑶歌第十九首,不知《粤风续九》是否二首。〕
此书为浔州司理睢阳吴淇冉渠所辑,修和惟克甫其别称也。能解所不解,使人闻所未闻。欣赏奇文,敢没其所自乎!
朗歌 唱
艮尔留相遇,如水还到江。(艮尔是今日。留是我。)艮尔留度让,如贫双品巴。(度让是厮撞见。贫是成。郎人呼蝴蝶为品巴。)日往月又移,同厘幼闾住?(同是同年。厘是好。幼闾是何处。别你久了,你好?在何处住?)平南、藤、贵县,斗吞妹王还。(平南县,贵县隶浔州府,藤县隶梧州府,三县接壤。斗是来。吞是见。王还犹云风流。)〔《粤风》郎歌第三首〕
此首当是久别忽于途中相遇之词。艮尔二句以比女家,以水自比。水是乱流不定的,便伏下平南二句意;江是有定所的,虽未讯及女之近居,然女子无远行,家必不远矣。如贫句言已前如水之流不得见你;今既见你就如一对蝴蝶再永不离矣,盖喜极之词。日往二句,言天时既变,人事亦改。别你许多时,你今可好?在何处居住?平南二句,言我只为妹的风流,那处寻你不到;今日恰遇在此,安得不喜!
和
艮尔留度立,如个录逢春。(立是遇。个录是个竹。)艮尔留相逢,如恳吞笼斗!(如恳吞笼斗,犹云如从天上掉下你来了。)咳当临他流,咳秋临他笃!(咳是挨至。当是门。临是眼。他是泪。秋是柱头。笃是流得更多。)扶台使断派,扶在使度辛!(扶台是那个死了。断派是丢开。度辛是相见。)〔《粤风》郎歌第四首〕
竹亦是有定所、有节操的,春是有去有来的。春比郎,竹自比。首四句亦答前四句之意。咳当二句,喜极而转悲也。当是邀其到家之意,言我邀郎到我家,挨到我门前,不觉眼泪流出来;进门挨到柱头,愈不觉泪流更多了。末句当其进屋自明心事之词,意自明白。
僮歌 歌
流幼扶放城,里放城驴落;流幼扶放落,里放落驴阑;里放驴老观。花伦剪花保,花除剪伦落!劳有各失雷,不食骑了有。〔《粤风》僮歌第八首〕
此歌多未详,大意谓:我知道你在这个城里,得到城里,又不知你在哪个村里;及知道你在这个村里,得到村里,又不知你在哪个门里;及知道你的门里,又不知你在哪个屋里。相见如此之难,怕因寻失对,不得相伴作夫妻也。花伦二句,说路上有花,开时何等热闹,落后自然冷落,比人当及时,以起下文也。
18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疍歌
(按:下录《错畔行过苏兴巷》一首,已见《池北偶谈》,此处不再重复。)扇歌
扇歌书于扇,赠所私者。白扇一面花鸟,一面歌字如蝇头。其词借扇及扇面花鸟寓意;相连百十首,前后起止皆有章法;有创作,有套本词。多不能悉载,姑取其佳者数首云(按:这是引吴淇原文,下面只引一首)。
皮送柄坡扇,许旧面坡林。(皮是兄。郎人呼扇曰坡。许是看。林是风。言兄送这扇与你,此扇有风,便要看旧日情面。)也不内不兄,许名今匹召。(内是小。兄是大。许是与。名是同。今是拿。匹召是一世。言这扇不大不小,可拿一世。)往杜晚批瑶,也厘除方便。(往是妹。批是去。晚是墟。瑶是村。厘是好。除是得。言妹去墟、去村,拿着方便又好看。)艮便放苟等,江陷放苟去。(艮是日里。江是夜里。等是手。去是床。苟是头。言白日拿在手头,夜间放在床头,欲其须臾不离之意。)〔《粤风》郎歌第二十三首扇歌〕
担歌
杜少陵曰:夔俗坐男、使女。今粤俗亦然。故侗人多用木担聘女,或以赠所私者。式如常,以五采齘作方段,齘处文如鼎彝然,歌与花鸟相间,字亦如蝇头。文多,姑存其一,以备一体云。
送条闲肺榕,许名同过照。(郎人呼担曰闲,木曰肺,闲肺榕者,取榕木作木担也。许是与。名同是情人。过照是表配。言送一条榕木担与情人作表记。)雷眉么好妙,送年少便厘。(雷眉是没有。厘是好。言木担无甚好处,只是人好,犹彤管美人之意。)正江花厘陋,双苟又有龙;(正江是中间,厘是好。陋是满。双苟是两头。言中间画的花好,又满面都是,而两头又画龙也。)送许同立价,定旧话百春!(花鸟如此之好,又作歌上面送与同年,定做风流话柄百年耳。)〔《粤风》郎歌第二十九首担歌〕
布刀歌
布刀者,峒人〔按《粤风》应作瑶,下文同〕织具也。峒人不用高机,无箸、无枝,以布刀兼之。刀用山木,形如刀,长于布之阔,锐其两端,背厚而椭,如弓之弧,刃如弦而薄。刳其背之腹以纳纬,而惌其锐而吐之以当梭;纬既吐,则两手扳其两端以当箸也。峒人书歌于刀上,间以五彩花卉,明漆沐之,以赠相知云。
意着尔,便能缌三意着程,缌三着程陷用峡,娘就意表陷用媒。〔《粤风》瑶歌第二十一首布刀歌〕
此首见瑶人歌中,释详俱未审。观其织作,始得其解。程即布刀。峡,箸也。高机用箸,此以布刀代之,故不用。意着是黏着。言我今日黏着你,就如丝线黏着布刀一般。丝线黏着布刀,自然上紧,故不用箸。你我相黏,又何用媒哉!
玄之又玄之语,能为详译而出,修和惟克其公冶长、李太白乎?真奇人也!
18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按:《龙威秘书》本错误更多,今据《昭代丛书》本录出。)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四《迷坑》】广宁县北五十里有圆岭山,横互十五里,其坑凡九十有九,坑坑相似,失道必三日乃得出。采笋者一一记其处,称曰迷坑。山歌云:
莫采广宁圆岭笋,迷人九十九条坑。
(按: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卷六《迷坑》,也转录了这条。)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粤歌》】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欢乐。以不露题中一字,语多双关,而中有挂折者为善。挂折者,挂一人名于中,字相连而意不相连者也。其歌也,辞不必全雅,平仄不必全叶,以俚言、土音亲贴之,唱一句或延半刻,曼节长声,自回自复,不肯一往而尽;辞必极其艳,情必极其至,使人喜悦悲酸而不能已已,此其为善之大端也。故尝有歌试以第高下,高者受上赏,号为歌伯。
其娶妇而亲迎者,婿必多求数人与已年貌相若,而才思敏给
者,使为伴郎。女家索拦门诗歌,婿或捉笔为之,或使伴郎代草,或文或不文,总以信口而成才华斐美者为贵。至女家不能酬和,女乃出阁。此即唐人催妆之作也。先一夕,男女家行醮,亲友与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堂”。酒罢,则亲戚之尊贵者,亲送新郎入房,名曰“送花”。花必以多子者,亦复唱歌。自后连夕亲友来索糖梅啖食者,名曰“打糖梅”,一〔亦〕皆唱歌,歌美者得糖梅益多矣。
其歌之长调者,如唐人《连昌宫词》《琵琶行》等,至数百言、千言,以三弦合之,每空中弦以起止,盖太簇调也,名曰“摸鱼歌”。或妇女岁时聚会,则使瞽师唱之,如元人弹词曰某记某记者,皆小说也。其事或有或无,大抵孝义贞烈之事为多。竟日始毕一记。可劝可戒,令人感泣沾襟。
其短调踏歌者,不用弦索,往往引物连类,委曲譬喻,多如《子夜》《竹枝》。如曰(按:以下引举歌谣,但整理时仅摘其与前面不相重复的部分):
中间日出四边雨,记得有情人在心。
(按:此歌又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广东歌堂词》及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粤歌》,《新语》与《随笔》都只录了第三、四句,全歌见《诗话》:“采莲去时江水深,采莲归时江树阴。……”但不知此二句来源。)
曰:
一树石榴全着雨,谁怜粒粒泪珠红!
(按:《静志居时话》卷二十四及《两般秋雨盒随笔》卷六同此。)日:
灯心点着两头火,为娘操尽几多心。
(按:《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亦录,文同。并于歌后评述:“天机所触,自然合韵。”)
日:
妹相思,蜘蛛结网恨无丝;花不年年在树上,娘不年年作
19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女儿。〔又见《粤风》第四十一首,但首句作“恨无唱”。〕
(按:《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所录与《新语》同,《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浔州士女相思曲》本《新语》转录,唯末二句作“花不年年长在树,娘不年年伴女儿。”)
《竹叶歌》曰:
竹叶落,竹叶飞,无望翻头再上枝;担伞出门人叫嫂,无望翻头做女时。
《素馨曲》曰:
素馨棚下梳横髻,只为贪花不上头。十月大禾未入米,问娘花浪几时收?
(按:《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只录《素馨曲》,歌辞相同,歌后注释也与《新语》相近。)
凡村落人奴之女,嫁日不敢乘车,女子率自持一伞以自蔽。既嫁,人率称之为嫂。此言女一嫁不能复为处子,犹士一失身,不能复洁白也。梳横髻者,未笄也。宜笄不笄,是犹不肯在花棚上也。十月熟者名大禾,岁晏而米不入,花浪不收,是过时而无实也。此刺淫女,亦以喻士之不及时修德,流荡而至老也。有曰:
大姐姐,分明大姐大三年,担凳井头共姐坐,分明大姐坐头边。
言女嫁失时也,妹自愧先其姊也。有曰:
官人骑马到林池,斩竿筋竹织筲箕。筲箕载绿豆,绿豆喂相思;相思有翼飞开去,只剩空笼挂树枝。
(按:《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所载大致相同,唯第二句“筋竹”作“箭竹”。)
刺负恩也。有曰:
一更鸡啼鸡拍翼,二更鸡啼鸡拍胸,三更鸡啼郎去广,鸡冠沾得泪花红。
有日:
岁晚天寒郎不回,厨中烟冷雪成堆,竹篙烧火长长炭,炭到天明半作灰。
有日:
柚子批皮瓤有心,小时则剧到如今;头发条条梳到尾,鸳鸯怎得不相寻?
有日:
19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大头竹笋作三桠,敢好后生无置家,敢好早禾无入米,敢好攀枝无晾花!
(按:以上四首《两般秋雨盒随笔》都曾转录,唯“大头竹笋作三桠”作“大头竹笋有三桠”,余同。《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广东歌堂词》仅录《岁晚天寒郎不回》一首,其中第三句“长长炭”作“成长炭”。)
敢好者,言如此好也。
其疍女子荡恣,如吴下“唱杨花”者曰“绾髻”,有谣曰:
清河绾髻春意闹,三十不嫁随意乐;江行水宿寄此生,摇橹唱歌桨过滘。
桨者,摇船也,亦双关之意。滘者,觉也。如此类不可枚举,皆以比、兴为工,辞织艳而情深,颇有风人之遗。
而《采茶歌》尤善。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采女,每队十二人,人持花篮,篮中然一宝灯,罩以绛纱。以絙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
(按:下面“二月采茶茶发芽”等三首《采茶歌》,已见于《岭南杂记》卷上,此处从略。)
是三章则几于雅矣。
东莞岁朝贸食妪所唱“歌头曲尾”者,曰“汤水歌”。寻常瞽男女所唱,多用某记,其辞至数千言,有雅有俗,有贞有淫,随主人所命唱之,或以琵琶、纂子为节。
儿童所唱以嬉,则曰山歌,亦曰“歌仔”,多似诗余音调,辞虽细碎,亦绝多妍丽之句。
大抵粤音柔而直,颇近吴越,出于唇舌间,不清以浊,当为羽音。歌则清婉溜亮,纡徐有情,听者亦多感动。而风俗好歌,儿女子天机所触,虽未尝目接诗书,亦解白口唱和,自然合韵。说者谓粤歌始自榜人之女,其原辞不可解,以楚说〔词〕释之,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则绝类《离骚》也。粤固楚之南裔,岂屈宋流风多洽于妇人女子欤?
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者,曰潮州戏。潮音似闽,多有声而无字,有一字而演为二三字。其歌轻婉,闽广相半。中有无其字,而独用声口相授。曹好之以为新调者,亦曰“峚歌”。
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
南雄之俗,岁正月,妇女设茶酒于月下,罩以竹箕,以青帕覆之,以一箸倒插箕上,左右二人链之作书,问事吉凶,又画花样,谓之“踏月”。姊令未嫁幼女,且拜且唱,箕重时,神即来矣,谓之“踏月歌”。长乐妇女中秋夕拜月,曰“椓月姑”,其歌曰“月歌”。
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
黎人会集,则使歌郎开场,每唱一句,以两指上下击鼓,听者齐鸣小锣和之。其鼓如两节竹而腰小,涂五色漆,描金作杂花,以带悬系肩上。歌郎毕唱,歌姬乃徐徐唱,击鼓亦如歌郎。其歌大抵言男女之情,以乐神也。
东西两粤皆尚歌,而西粤土司中尤盛。邝露云:侗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山中,以五丝作同心结及百纽鸳鸯囊带之。以其少好者结为天姬队—天姬者,侗官之女也。—余则三五采芳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子相与踏歌赴之,相得则唱酬终日,解衣结襟带相遗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八月十五。
19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其三月之歌曰“浪花歌”。〔按此段见《赤雅》卷上《浪花歌》,文稍异。〕
赵龙文云:瑶俗最尚歌,男女杂遝,一唱百和。其歌与民歌皆七言而不用韵,或三句,或十余句,专以比、兴为重,而布格命意有迥出民歌之外者。如云:
(按:原著曾引《黄蜂细小螫人痛》、《行路思娘留半路》、《与娘同行江边路》三首歌谣,已见前《池北偶谈》卷十六,此处不重出,仅录有关民歌的风俗习惯等资料。)
瑶语不能尽晓,为笺译之如此。
修和云:郎之俗,幼即习歌,男女皆倚歌自配。女及笄,纵之山野,少年从者且数十,以次而歌,视女歌意所答,而一人留。彼此相遗:男遗女以一扁担,上镌歌词数首,字若蝇头,间以金彩花鸟,沐以漆精使不落;女赠男以锈囊锦带,约为夫妇,乃倩媒以苏木染槟梹定之。婚之日,歌声振于林木矣。其歌每写于扁担上。郎扁担以榕为之,又以五彩断作方段,齘处文如鼎彝,歌与花鸟相间,或两头画龙。
瑶则以布刀写歌。布刀者,织具也。瑶人不用高机,无箸、无枝,以布刀兼之。刀用山木,形如刀,长于布之阔,锐其两端,背厚而椭,如弓之弧,刃如弦而薄。刳其背之腹以纳纬,而惌其锐而吐之以当梭;纬既吐,则两手攀其两端以当箸也。歌每书于刀上,间以五彩花卉,明漆沐之,以赠所欢。
僮歌与郎颇相类,可长可短,或织歌于巾以赠男,或书歌于扇以赠女。其歌亦有《竹枝》。舞则以被覆首,为桃叶舞,有咏者云:“桃叶无成莺睆觊,《竹枝歌》就燕呢喃。”
(按:《广东新语》后来成为禁书,乾隆时李调元辑《南越笔记》,多采《新语》入录,这一条也收在《南越笔记》卷一,题《粤俗好歌》,文字全同,不另录。)
【清曾七如《小豆棚》卷八《阿嫱》】(粤歌二首)
二月南风莫怕寒,阿嫂行上望夫山!云横云断浈江水,情郎贩米下梧关。
芭蕉取丝不呷果,丝丝织作千孔罗,落尽木棉花如锦,一身谷薄好郎摸。
【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二《土谚》】……又山歌云:
大船行来一条龙,小船赶来一阵风,劝他扯篷莫扯满,遇了狂风难落篷。
可为骄盈者戒。此两谣〔按:前引两则是谚语〕一歌出吾乡〔长沙],不见他有记载,故识之。
【又卷四《诗隐语》】(首引古乐府、《峒溪志》、《两般秋雨盦随笔》,略去。)吾乡〔长沙〕土歌有采茶歌、山歌两种。
采茶歌云:
姊妹过江去采茶,江流尽处是郎家;莫到江心起波浪,浪花虽好只空花。
又:
19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南山烧火北山烟,那是蜜烟,哎!那是案烟。青石磨刀不用水,那是清泉,哎!那是清泉。
山歌云:
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客不饮路旁茶,蜜蜂子不采罢园花(罢,犹落也,言园中花之将落者也)。
又云:
十里长亭赶送郎,郎去求名到他乡,郎送姐的金星戥(即等子也,俗书作戥),姐送郎的好茴香(即花椒之类,俗作茴香)。
又云:
家花不及野花香,野花不比家花长;养花莫靠秋露水,露水虽湿不成霜。
又云:
不曾见灯花会结果,不曾见铁树会开花;好马不受两鞍辔,好船不用两桨划,好女不吃两家茶。
隐语双关,古心艳语,宛然汉魏遗音。聊志一二,以存土风。【清郭柏苍《竹间十日话》卷五】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郎。
此福州儿辈曲也,明韩晋之先生载入文集中,谓此古三言诗也。闽无风,此却可当闽风。
【清邹弢《三借庐笔谈》卷十二《山歌》】山歌不知起于何时,乡老皆谓张良所作。然垓下楚歌,乃留侯以计散楚兵者,今即以张良为山歌之祖,亦齐东附会之词耳。虽然,樵牧讴吟,亦有至理。如:
春风三月暖洋洋,杨花落地笋芽长;记得去年同郎别,青草河边泪夕阳。
又云:
郎捉篙儿姐放船,两人结就好姻缘,生来识得风浪恶,不怕江湖行路难。
颇有古乐府意。
【清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一《山歌》】土俗〔嘉应〕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采其能笔于书者得数首:
(一)自煮莲羹切藕丝,待郎归来慰郎饥。为贪别处双双箸,只怕心中忘却匙。
19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二)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
(三)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离。
(四)送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西流不容易,从今不养五更鸡。
(五)邻家带得书信归,书中何字侬不知;等侬亲口问渠去,问他比侬谁瘦肥。
(六)一家女儿作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街头铜鼓声声打,打着中心只说郎。
(七)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头侬自怜。记得初来同食乳,同在阿婆怀里眠。
(八)自剪青丝打作条,亲手送郎将纸包。如果郎心止不住,看侬结发不开交。
(九)第一香橼第二莲,第三槟榔个个圆,第四夫容五枣子,送郎都要得郎怜。
(以上九首见通行本)
(一0)阿嫂笑郎学精灵,阿姊笑侬假至诚(“至诚”后改为“惺惺”)。笑时定要和郎赌(原误为“睹”),谁不脸红谁算赢。
(一一)做月要做十五月,做春要做四时春,做雨要做连绵雨,做人莫做无情人。
(以上二首见手稿本,通行本无。)
(一二)送郎送到牛角山,望郎不见侬自还。今朝重到山头望,恨他牛角弯复弯。
(按:第二句以下后改为:“隔山不见依自还,今朝行过记侬恨,牛角依然弯复弯。”又钞本“自还”作“始还”,“弯复弯”作“弯又弯”。)
(一三)见郎消瘦可人怜,劝郎莫贪欢喜缘。花房蝴蝶抱花睡,看他(后改“可能”)安睡到明年?
(按:末句“看他”,钞本作“如何”。)
(一四)人人曾做少年来,记得郎心那一时。今日郎年不翻少,却夸年少好花枝。
(按:末句“年少”,钞本作“新样”。)
(一五)人道风吹花落地,侬要风吹花上枝;亲将黄蜡粘花去,到老终无花落时。
(以上四首见手稿本及钞本,通行本无。)〔附〕上辑整理补充说明:
(一)《峒溪织志志余》中把《思想妹》《妹相思》《谁说高山不种田》《娘在一岸也无还》《妹同庚》《妹珍珠》《妹娇蛾》《妹金龙》《妹相思》等民歌误
20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作苗歌。《坚瓠八集》卷四《溪侗歌谣》本《志余》转录《妹相思》二首,亦误作苗歌。
(二)《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以《一树石榴全着雨》《灯心点着两头火》《采莲去时江水深》(即《中间日出四边雨》)《岁晚天寒郎不回》《老龙山下有狂风》等五首列为“坐歌堂”的歌,这五首在《新语》中是屈氏所说的短调踏歌,由于朱氏摘录时未看清原文,因而张冠李戴了。
(三)《滇系·杂载》所录《思想妹》《妹相思》《谁说高山不种田》《姐在一岸也无远》《妹同庚》《妹珍珠》《妹娇娥》《妹金龙》《妹相思》等九首山歌,都是广西民歌,大约从广西传入云南,故《滇系》载之。
下辑
【元明无名氏《钟离春智勇定齐》杂剧第二折】
〔诗(?)曰〕:采桑忙来采桑忙,朝朝日日串桑行。织下绫罗和疋段,未知那个着衣裳!
【元无名氏《苏武牧羊记》第三出《过堤》】(清乾隆钞本)
〔《回回曲》〕天上的娑婆什么人栽?九曲的黄河什么人开?什么人把住三关口呀?什么人和和北番的来?
〔前腔〕天上的娑婆李太白栽,九曲的黄河老龙王开。杨六郎把住三关口呀,王昭君和和北番的来。
(按:这两首题《回回曲》,但它的来源当是民间的一问一答的对山歌。这又见后来吹腔戏《小放牛》。)
【又第十八出《望乡》】
〔《回回歌》〕高高山上一庙堂,姑嫂两个去烧香:嫂子烧香求男女,小姑烧香早招郎,早招郎。
(按:这首也是原为山歌。又见《缀白裘》初集卷二。)
【清周祥钰等辑《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六十三引《牧羊记》】
〔《回回舞》〕教场里打鼓摸黄旗,好人好马出征西;好马撇不下槽头料,好男儿撇不下脚头妻。
(按:这首也是山歌。它不见于钞本《苏武牧羊记》。)
(附识:《苏武牧羊记》虽是元代人著的南戏,但它经过明、清人的加工和修改,不一定还是原样,山歌也不一定就是元代人民的口头创作。这儿只是就戏曲著作时代排列于此。)
【明邱濬或华山居士《投笔记》第十出《远征西域》】(魏浣初评本)
〔山歌〕手把征衣自剪裁,寄郎直到望乡台;望乡台上相思处,十月天寒无雁来。
【明沈采《韩信千金记》第四十折】
203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种田道业不为低,年年弗脱弄黄泥。常记得去年稻场头上满口痛,只因为贪嘴吃子团圆落子皮。
(又见《缀白裘》三集卷一)
【明沈采《裴度香山还带记》第九出《裴度还带》】
〔山歌〕巡更夫子最难当,满身露水一头霜。别人家公婆两个呼呼困,困了三四忽也弗知,巡更夫子未得上眠床!
【明徐霖(?)《绣襦记》第二十出《生拆鸳鹣》】
〔山歌〕我做船家爱清奇,满船常挂月明归。今日装了大姐在仓里坐,好像范蠡载西施。
【明无名氏重编《精忠记》第九出《临湖》】
大小孤山列两边,南北高峰透半天。前头就是大佛寺,后头就是小吴山。
(按:这出有短歌二首,“本事山歌”一首,只录一首。这三首用礼重编《岳飞破虏东窗记》第十折中未收。)
【明许潮《武陵春》杂剧(一折)】
〔茶歌声〕溪上桃花夹岸开,溪中流水绕花来。两边花照东流水,好似佳人对镜台。
〔同上〕溪水清清桃正浓,桃花溪水两争雄。桃须让水三分绿,水却输桃一段红。
(按:《茶歌声》或是《采茶歌》。这两首可能是经过加工的。另两首不录。)
【明陆采《明珠记》第三十五出《饮药》】
高山头上一枝梅,含花蕊儿不会开;一朝西风来吹倒,可惜妖娆化作灰。
【明郑若庸《王商忠节癸灵庙玉玦记》第十二折】
〔吴歌儿〕南高峰相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红。水面金银无尽数,不如湖上做梢公!
〔又〕湖上花船日日来,黄金散尽不会回;多少人家倾废去,只有梢公不走开!
【明张凤翼《花将军虎符记》第九折】
〔山歌〕我劝世人没要横撑船,眼前隔板是黄泉;没道是一帆风得使只管使,也要思量去时容易转头难。
【明屠隆《修文记》第三十四出《除妖》】
〔山歌〕若嫌笑时那敢笑,若怪嗔时便勿嗔。爱郎不为人
20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标致,爱郎只为性温存。
【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三十五出《投合》】
〔吴歌〕情郎好像驾车个牛,东山头奔子去西山头;说喊你千万弗要吃车前草,直落得个眼泪一似小水流。
【明孙柚《琴心记》第二十三出《空闺永叹》】
月子虽明光未圆,几家忧闷几家欢?好像高灯台点火偏弗照,则我夹被牵绵苦则单!荷叶团图秋里亮,亮月团图云里埋,镜子团園奴房里照,梅子团園心里歪。
【明徐复祚《投梭记》第十四出《出关》】
〔歌〕桃叶渡头桃花红,桃花红时桃源洞。
可惜一夜无情个催花雨,只见一片西飞一片东。〔吴歌〕江东门,江东门,江东江水忒多情;
自从大姑、小姑跟则个彭郎去,至今流泪弗曾停。【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二出《游杭》】
〔吴歌〕村村歌吹奏春声,浪静风和月以介明。百里水程连夜走,山灵应笑介殷勤。
【明高濂《玉簪记》第二十三出《秋江哭别》】(继志斋刊本)
风打船头雨欲来,漫天雪浪那行〔哼〕叫我把船开?白云阵阵催黄叶,惟有江上芙蓉独自开。
漫天风舞叶声干,远浦林疏日影寒。个些江声是南来北往流不尽个相思泪,只为那别时容易见时难!
(按:第一首原作“歌嘲”(似为嘲歌之倒),第二首作“梢歌”。《六十种曲》本及《缀白裘》二首均题吴歌)。
【明单本《五闹焦帕记》第八出《采真》】
〔吴歌〕我里今夜小阿姐好像莺莺出烧香,身边有我里介一个小红娘,若再有介会跳墙个张生来孛相,大家里昆腔、昆板做介一只北《西厢》。
【又第二十三出《叩仙》】
〔吴歌〕张家里蜜蜂飞过李家墙,飞来飞去只为介点野花香;自家园里鲜滴滴牡丹、芍药倒偏弗采也,弗识介样蛆虫乃亨介备肚肠!
〔吴歌〕江水上一对鸳鸯弗走开,好像梁山伯了祝英台;雌个蛆虫乃亨偏要搭子雄个走也,你逢山逢水也跟子来。
〔划船歌〕标致姐姐俊俏哥,一边打鼓一边锣:你打鼓来哄着我,我打锣来引着他。
207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又第三十一出《巡警》】
〔山歌〕铁衣着〔只〕怕五更头,五更头霜露冷飕飕;我里个娇滴滴家婆嫌脚冷,正唤做:悔教夫婿觅封侯。
【明沈鲸《鲛绡记》第六出《渡江》】(清顺治七年抄本)
〔山歌〕岁岁捞鱼无本钱,一生一世哧绖子几个浪头巅!只落得夫妻两个常相见,高堂大屋弗如我个卖鱼船。
【又第二十三出《擒虏》】
〔山歌〕寒风飒飒雪漫漫,地狱天堂在眼前:锦帐绣衾交颈睡,石头砖枕露天眠。
【郑国轩《刘汉卿白蛇记》第七出《农夫拿蛇》】
〔山歌〕朝也忙来暮也忙,耽饥受难吃风霜;日里耕田并锄地,夜里老婆打到天光。
〔山歌〕上山砍柴刀对刀,河里撑船篙对篙,田里插秧手对手,红罗帐里腰对腰。
〔山歌〕村北村南笑啼啼〔嘻嘻〕,田儿无水怎扶犁?闲时观看洪山口,豆儿苗青麦又齐。
〔山歌〕九夏恹恹日正长,锄田当午至流浆;田广阔时难栽种,那有工夫去乘凉!
【又第三十出《汉贵遇兄》】
〔山歌〕筑城池,筑城池,可怜黎庶受孤悽!东村筑死张家子,西村囚杀李家妻;场中多少饥寒死,墙边尽是哭啼啼!(宁为太平狗,莫作产〔暴〕秦人!)妻子望得肝肠断,想起家中转痛悲,想起家中转痛悲,几时能够转回归!几时能够转回归!
〔山歌〕筑城墙,筑城墙,可怜黎庶受灾殃!家下撇下妻和子,堂上别了老爹娘;也有夫死城墙里,也有妻子没长江。受苦如山无数处,可怜筑死范杞梁!杞良有个贤妻子,可怜千里送衣裳,寻夫不见墙哭倒,谁人怜念范杞良!谁人怜念范杞良!几时能够转回乡!几时能够转回乡!
【明秋郊子《飞丸记》第十四出《故旧存身》】
日向西流水向东,无拘无东只有我个卖渔翁,小舟一叶轻来往,晨昏使尽了一江风。
【明庾生子《歌风记·困羽》出】(录自《怡春锦》卷四)
自古英雄几个得到头?相持鹬蚌战蜗牛。劝君莫学扛鼎、拔山使尽子个力,弗到乌江也弗肯休!
【明欣欣客(?)《袁文正还魂记》第八出《登程》】
209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山歌〕两个姐儿做一场,商商量量去嫁郎。有郎姐儿肥
肥胖,没郎姐儿脸上黄。黄昏后,更漏长,风吹铁马响叮当。【明无名氏《运甓记》第十二出《诸贤渡江》】
〔吴歌〕我劝世人没要学撑船,撑子船来弗得闲。牵板麻绳是我个伙计,蓑衣篛帽是我个本钱;早晨头擦辣辣个浓霜说弗得个冷,夜头来湿搭搭个解艖拿来当席眠;撞着子个虎伤样个埠头扣除得我介尽情了绝意,揽着子个老江湖个主顾算计得我介刻骨样尖酸:残盘汁水也无得落放,来迟去慢有多伙埋冤!我仔细思量着甚来由淘个样兀勃气、来走个样还魂路了?一生一世衣身本分也到底弗连牵。
【明袁于令《西楼记》第十四出《空泊》】
〔山歌〕水面生涯最是难,不遇风来只好看。说甚么“九日滩头坐,一日过九滩”!
【明孟称舜《死里逃生》杂剧第三出】
〔北京西山煤子歌〕行不得哥哥!朝朝夜夜苦奔波:一年三百六十个夜,并无一夜在家中卧。阿呀!天呀!叫一声行不得哥哥,兀的掇赚煞了我!
【清朱雌《十五贯·见都》出】(录自清钱德苍辑《缀白裘》二集卷四)
〔山歌〕星斗无光月弗子个明,夜寒如水欲成冰。人人说道:困没困个冬至子个夜,偏是我里手不停敲到五更!
附录(一)戏曲中歌谣存目
元郑廷玉《楚昭公疏者下船》杂剧第三折嘲歌一首(或为明人所增)
元明无名氏《守贞节孟母三移》杂剧头折牧牛歌四首(四言)明无名氏《奏天命三保下西洋》杂剧第二折嘲歌一首
明无名氏《感天地群仙朝圣》杂剧第二折农歌(?)一首
元明无名氏《白兔记》(《六十种曲》本)卷下第四出《巡更》山歌二首
同上卷下第二十出〔实为十八出〕《私会》山歌一首(又见《缀白裘》第三集卷三)
明温泉子编集《原本王状元荆钗记》第二十五出山歌一首(屠隆评本及《六十种曲》本的歌词稍有出入)
通行本《荆钗记》第二十六出《投江》山歌一首(见屠隆评本及《六十种曲》本,温泉子本第二十八出未收)
明用礼重编《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二十三折山歌一首(见富春堂刊本,《精忠记》第二十一出《赴难》不收)
明无名氏改编《精忠记》第九出《临湖》歌二首(选录一首),又
211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长篇“本事山歌”一首(《岳飞破虏东窗记》不收)
明邱濬(?)《五伦全备忠孝记》第十七出《问民疾苦》山歌六首明邱濬或华山居士《投笔记》第十出《远征西域》山歌二首(选录一首)
明邵璨《五伦传香囊记》第七出《题诗》山歌一首
明沈采《裴度香山还带记》第九出《裴度还带》山歌二首(选录一首)
同上第十六出《米送裴宅》山歌一首
明沈采《韩信千金记》第四十折山歌三首(选录一首)
明徐霖(?)《绣襦记》第二十出《生拆鸳鹣》山歌五首(选录一首)
明许潮《武陵春》杂剧(一折)《茶歌声》(《采茶歌》)四首(选录二首)
明张凤翼《齐世子灌园记》第二十六出《迎立世子》长篇本事山歌一首
明张凤翼《徐孝克孝义祝发记》第十六折《景行路遇阴兵》吴歌一首
明张凤翼《花将军虎符记》第九折山歌二首(选录一首)明屠隆《修文记》第三十四出《除妖》山歌六首(选录一首)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六出《婚走》歌二首
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十三出《望幸》歌三首明沈璟《双鱼记》第十九出《泣岐》吴歌一首
明沈璟《一种情》(《坠钗记》又一名)第二出《叙钗》山歌一首(见康熙二十八年内府抄本)
明沈璟《义侠记》第三十二《挂罗》山歌一首明汪廷讷《彩舟记》第十五出《藏春》歌一首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第十二出《金宫倦绣》吴歌二首(录一首)
明汪道昆《五湖游》杂剧(一折)渔歌二首
明冯梦龙改订《三会亲风流梦》第二十六折《夫妻合梦》吴歌一首(这是《牡丹亭》第二十六出《婚走》歌二首的改作)
明许自昌改订本《水浒记》第十四出《剽劫》吴歌二首
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七出《瞥见》歌三首(无名氏改本《丹桂记》同)
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二出《游杭》吴歌二首(选录一首)续表
附录(二) 粤风及清人杂记征引浔州歌谣对照表
一首
24 二首
《两般秋雨 清人杂记
《池北偶 《雪中人》第
盦随笔》卷
《滇系》十二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静志居诗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两般秋雨
《滇系》十二
十三出 六 之一
粤风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话》卷二十
卷四 盦随笔》卷
之一
五川十
话》卷下 四
六
(10)妹珍珠 (6)妹珍珠
(一)民歌
民歌 (1)思想妹
(1)思想妹
细(-)
(8)妹娇娥 (7)妹娇娥
(1)思想妹 (2)思想妹 (误) (《渔》末二 (1)思想妹
句)
(7)妹金龙 (8)妹金龙
(2)妹相思 (1)妹相思 (2)妹相思 (4)妹相思 (1)妹相思 (1)妹相思 (2)妹相思 (3)妹相思 (2)妹相思
(《渔》无)
(4)天旱蜘 (8)谁说高
(3)谁说高 (3)谁说山
(3)谁说高
蛛结夜网 山不种田
山不种田 高不种田
山不种田
(二句) (9)娘在一
(3)娘在一
(4)娘在一 (4)娘在一
(4)姐在一
岸也无远 岸也无远
岸也无远 岸也无远
岸也无远
(9)妹相思 (9)妹相思
(《渔》末二 句)
(13)妹同庚 (5)妹同庚
(5)妹同庚 (5)妹同庚
29 同上第十二出《醉春》记西湖游赏的长篇山歌一首
明高濂《节孝记》卷之上《赋归记》第八出《挂官弃职》歌一首明王钹《春芜记》第十五出《阻遇》山歌一首
明沈鲸《鲛绡记》第六出《渡江》山歌三首(选录一首)(见清顺治七年抄本)
明朱期《奇遇玉丸记》第二十四出《归赴三山》长篇本事山歌明杨之炯《蓝桥玉杵记》第二十三出《倚棹酬吟》吴歌一首
明杨之炯《天台奇遇》杂剧(一折)吴歌一首
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三十五出《投合》吴歌二首(选录一首)明汪廷讷《狮吼记》第十五出《赤壁》歌一首
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十九出《计定》山歌一首(陈与郊改本《麒麟周》第二十四出《命子设伏》不收)
同上第四十二出《行游》山歌一首(改本《麒麟罽》第四十三出《西湖赏雪》不收)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明陆华甫《双凤齐鸣记》第十五折山歌二首
明苏汉英《吕真人黄粱梦境记》第十出《仇隙》吴歌一首明童养中(?)《胭脂记》第三十一出伏虎《晋瞽歌》一首明董应翰(?)《易鞋记》第五出《归隐》歌二首
明心一山人《何文秀玉钗记》第三十六出山歌一首
明欣欣客(?)《袁文正还魂记》第八出《登程》山歌四首(选录一首)
明秦淮墨客(纪振伦)校正《西湖记》第七出《西湖邂逅》长篇山歌一首
明寰宇显圣公《孔夫子周游列国麒麟记》第三十三出《子路问津》歌二首
明无名氏《鸣凤记》第八出《仙游祈梦》山歌一首,歌头曲尾明无名氏《四贤记》第十四出《致归》山歌一首
明无名氏《运甓记》第十三出《牛眠指穴》长篇山歌一首明无名氏《韩湘子九度文公升仙记》第二十五折山歌二首明无名氏《薛平辽金貂记》第三十二折《饮社佯疯》山歌四首明无名氏《三顾草庐记》第四十五折山歌一首
清无名氏《铁冠图·探营》出(《缀白裘》七集卷四)山歌一首清蒋士铨《一片石》杂剧第二出《访墓》秧歌六首
清蒋士铨《采樵图》杂剧第四出《听歌》秧歌二首(即《一片石》所收第三、第五两首,但稍有异文)
续表 续表
清人杂记
《池北偶 清人杂记
《池北偶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静志居诗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两般秋雨
《滇系》十二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静志居诗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两般秋雨
《滇系》十二 清人杂记
《池北偶
粤风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话》卷二十 卷四 十三出
盒随笔》卷
之一 粤风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话》卷二十 卷四 十三出
盒随笔》卷
之一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静志居诗 《坚瓠八集》
话》卷下 四
六 话》卷下
四 六
粤风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话》卷二十
卷四
话》卷下 四
(3)鹿在高
(21)鹿在 (31)科举
(7)科举秀
山吃嫩草 高山吃嫩
秀才取红
才取红豆 (17)妹珍珠
(6)妹珍珠
草(《渔》 豆
(《渔》同)
无) (41)怅无
(7)妹相思
(2)妹相思 (5)妹相思
(18)妹娇娥 (4)妹娇娥 (7)妹娇娥
唱 (首句不同)
(首句不同) (首句不同)
(《渔》末二
(三)瑶歌 (二)瑶歌
瑶歌 句)
(1)石头大 (10)石头大
(二)疍歌 疍歌 (五)疍歌
(19)妹金龙 (8)妹金龙
(1)错畔行 (19)错畔 (16)错畔
(5)思娘猛 (8)思娘猛 (11)思娘
(21)行路 (6)思娘猛
(13)行路思 过苏兴巷
行过苏行
行过苏兴 (20)嫩鸭
(5)嫩鸭行 (5)天旱蜘
(《渔》无) 猛 思娘留半
娘留半路 巷(《渔》
巷 行游塘栅
游塘栅上 蛛结夜网
路(二句) (二句)
同) 上
(《渔》末二 (二句)
句)
(6)白马儿
(9)白马儿 (2)疍船起
(2)疍船起
(《渔》无) 离三江口
离三江口 (28)妹相思
(6)妹相思 (9)妹相思
(6)蜘蛛结 (2)妹相思
(《渔》无) (《渔》末二
网三江口
句) (二句)
续表 续表
清人杂记
《池北偶 续表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静志居诗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两般秋雨
《滇系》十二 清人杂记
清人杂记
《池北偶 《静志居诗
《两般秋雨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话》卷二十 卷四 十三出
盦随笔》卷
之一 《池北偶
《静志居诗 《两般秋雨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话》卷二十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盦随笔》卷 《滇系》十二
粤风 四
六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话》卷二十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盦随笔》卷
《滇系》十二 粤风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四 卷四
十三出 六 之一
话》卷下 粤风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四 卷四
十三出 六 之一
话》卷下
(12)妹知
(14)旧钱 话》卷下
(12)邓娘
(10)邓娘 (22)与娘
(14)与娘同
弟不知 便好使(五、
(三)郎歌 (《渔洋诗
(三)郎歌 同行江边
同行江边 同行江边
行江边路
六句) 话》无以下
路 路(《渔》
路
诸首) 无)
(13)皮论 (15)望北
力巡苦 斗起生(五、
(3)艮尔留 (13)艮尔
(19)要娘记 (12)要娘记
六句) 相遇
留相遇
(4)艮尔留 (14)艮尔
(20)三表
(11)黄蜂 (20)黄蜂
(12)黄蜂细
(18)贯住
(16)各想 度立
留度立 读书治天
细小螯人 细小螫人
小螯人痛
苟双孟 心各愁(五、
地 痛(缺首二
痛(二句) (二句)
六句) (5)六吞六
(12)六吞 句,《渔》
六(一、二、 同)
(20)扶沉
(17)条条腊 五、六句)
苟笼梯 真力(五、六、
瑶人布刀歌 (八)布刀歌
七八句) (9)十六管
(13)望东 意着你
(19)意着尔 国六
西南北(末
二句) 续表
续表
清人杂记
《池北偶 清人杂记
《池北偶 《静志居诗
《两般秋雨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静志居诗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两般秋雨
《滇系》十二 谈》卷十六
《峒溪纤志 《广东新语 话》卷二十 《坚瓠八集》 《雪中人》第 盦随笔》卷 《滇系》十二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话》卷二十 卷四 十三出
盒随笔》卷
之一 粤风
《渔洋诗 志余》 卷》十二
四 卷四
十三出 六 之一
粤风 四
六 话》卷下
话》卷下
(四)僮歌 (四)僮歌
郎人扇歌 郎人扇歌 (六)郎人 扇歌
(1)口三六
(18)口三 (23)皮送
(17)皮送
四里 六四里
柄坡扇 柄坡扇
(26)便住
(22)比万 (8)流幼扶
(15)流幼 齐滕皮
两千金(五、 放城
扶放城 六句)
〔说明〕(一)吴淇《粤风续九》今未见,以李元调《粤风》为根据。(27)便方
(23)比火
齐滕皮 帝龙师(五、
(二)民歌指浔州民歌。六句)
(三)各书标题或有或无,易引起误会,一律改用首句。郎人担歌
(七)郎人 (四)阿拉伯字码表示原书中的次序。
担歌
(29)送条 (18)送条
闲肺榕 闲肺榕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附录(三)其他相同歌谣索引
一更鸡啼鸡拍翼(二首)892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一树石榴全着雨(摘句三首)890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二月采茶茶发芽(二首)876页《岭南杂记》卷上,按语引《广东新语》卷十二。
九里山前作战场(二首)868页《水浒传》第四回,按语引《虎囊弹山门》出。
三月采茶是清明(二首)876页《岭南杂记》卷上,按语引《广东新语》卷十二。
大头竹笋作三桠(二首)892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中间日出四边雨(全歌一首,摘句二首)890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摘句,按语引《静志居诗话》全首、《两般秋雨盦随笔》摘句。
月子弯弯照几州(或作“照九州”)(全歌十首,摘句一首)866页《云麓漫钞》卷九摘句,后附表引举话本《冯玉梅团圆》、《水东日记》卷五、《黄妳余话》卷八、《坚瓠二集》卷三、《艺苑卮言》卷六、《泾林续记》、《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西游补》第十二回、《旗亭记》传奇第三十六出等十种,皆全句。
打破筒(一首)863页《能改斋漫录》卷十二,按语引《清波别志》卷上。
四月采茶茶叶黄(二首)876页《岭南杂记》卷上,按语引《广东新语》卷十二。
老龙山下有狂风(三首)874页《徐氏笔精》卷五,按语引《列朝诗集》闰集六,《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
赤日炎炎似火烧(二首)869页《水浒传》第十六回,按语引《坚瓠二集》卷三。
你在东时我在西(二首)869页《水浒传》第六回,按语引《坚瓠十集》卷三。
官人骑马到林池(二首)892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南山脚下一缸油(三首)871页《菽园杂记》卷一,按语引《坚瓠三集》卷二、《两般秋雨盒随笔》卷四。
南山头上鹁鸪啼(或作“高山顶上”)(四首)871页《水东日记》卷五,按语引《黄妳余话》卷八、《坚瓠二集》卷三、《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
约郎约到月上时(或作“与郎相期月上来”)(六首)872页《公余日录》,按语引《艺苑卮言》卷六、《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坚瓠十集》卷三、《竹间十日话》卷五、《旗亭记》传奇第三十六出。
柚子批皮瓤有心(二首)892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郑郎八月到扬州(二首)873页《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按语引《坚瓠十集》卷三。
素馨棚下梳横髻(二首)891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做天莫做四月天(或作“难做”)(二首)875页《醒世恒言》第
225 下篇 相关研究补编
十八卷,按语引《吴喻百绝》。
莫采广宁圆岭笋(摘句二首)889页《广东新语》卷四,按语引《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岁晚天寒郎不回(三首)892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
树头挂网枉求虾(二首)873页《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按语引《坚瓠十集》卷三。
灯心点着两头火(摘句二首)891页《广东新语》卷十二,按语引《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
双手招郎郎不来(全歌二首,摘句一首)870页《刎颈鸳鸯会》摘句,按语引《警世通言》第三十八卷全首、《吴下谚联》卷三全首。
按:以上除《双手招郎郎不来》一篇因首句不同,篇名采用末句外,其他均以全首或摘句的首句作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