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
论语说叙录
《论语说》作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据苏轼《与王定国书(一一)》《黄州上文潞公书》和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在黄州即完成了《易传》和《论语说》两部。其《黄州上文潞公书》说:“到黄州……因先子(洵)之学,作《易传》九卷,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穷苦多难,寿命不可期,恐此书一旦复沦没不传,意欲写数本留人间。念新以文字得罪,人必以为凶衰不祥之书,莫肯收藏。又自非一代伟人,不足托以必传者,莫若献之明公。而《易传》文多,未有力装写,独致《论语说》五卷。”他在黄州不仅完成了《论语说》五卷的写作,还钞正一本送与文彦博。另据苏辙《论语拾遗引》所言,苏辙少年时也曾作《论语略解》,苏轼贬官赴黄州时,“尽取以往”,《略解》许多观点即被苏轼采纳,“今见于(轼)书者十二三也”。可见,《论语说》也包含了苏辙的观点。既而绍圣绍述,苏轼贬惠州,再迁儋州,期间苏轼还对《易传》《论语说》有所修改,《论语说》最后定稿应在海南。其《答李端叔(三)》云:“所喜者,海南了得《易》《书》《论语》传数十卷。”即指此而言。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渡海北归,他在《书合浦舟行》中写道:“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将至虔州,修书《答苏伯固(四)》说:“《论语说》,得暇当录呈。”后辗转至常州,一病不起,苏轼把三书托付于好友钱济明:“某前在海外了得《易》《书》《论语》三书,今尽以付子。”(1)
苏轼对包括《论语说》在内的三部学术著作很珍视,在《答苏伯固(三)》中有“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之说。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也说他“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从南宋朱熹至金元诸儒,后人对《论语说》的引用和称道,更是不绝于书。
是书卷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一上、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均作“《东坡论语解》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亦作“十卷”,书名作《东坡论语传》;尤袤《遂初堂书目》作《苏文忠论语传》,不载卷数;《宋史·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卷二一三作《论语解》“四卷”;明人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九一作“五卷”;《国史经籍志》又作“十卷”。但是,据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又自以意作《论语说》五卷。”则书名当以《论语说》为正,卷数当以“五卷”为准。其作“十卷”,或为南宋以来流传版本分卷不同;而“四卷”之本,当为后来有所残缺。
明朝前期修《文渊阁书目》著录“《论语东坡解》一部二册”,傅维麟《明书·经籍志》亦有著录,作“二册”。《文渊阁书目》,杨士奇等编于正统六年(1441),是清点当时明皇室内阁藏书的记录,其时苏轼《论语说》尚存。同时的叶盛《菉竹堂书目》卷一著录:“《论语东坡解》二册。”反映的都是明朝前期情况。后此一百五十六年当万历二十五年(1597),焦竑刻《两苏经解》时,已不见有《论语说》了。焦氏《两苏经解序》称:“子瞻《论语解》卒佚不传。”可见此书在明万历时期已经难觅了,因此《两苏经解》中没有苏轼《论语说》。
清初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卷一载有“《东坡论语拾遗》一卷,钞”,不知是苏轼《论语说》辑本,还是误苏辙《论语拾遗》为东坡《论语说》,已无法详考。不过,《论语》注称《拾遗》者乃苏辙所著,《文渊阁书目》等书目都在苏轼《论语说》外,著录苏辙《论语拾遗》一册(或一卷)。钱曾书目只有《东坡论语拾遗》,而无苏辙《论语拾遗》。钱谦益《绛云楼书目》等又只有《苏子由论语拾遗》一卷,而无题名为《东坡论语拾遗》的书。因此我们怀疑钱曾著录的《东坡论语拾遗》乃苏辙《论语拾遗》之误,大概是因为苏辙《论语拾遗》所拾的乃是东坡《论语说》之“遗”。朱彝尊著《经义考》也称《论语解》“未见”,表明明末清初学人已经看不到苏轼《论语说》原稿了。
清末张佩纶《涧于日记》丁亥卷载:“东坡先生说《论语》已佚,今从《栾城集·论语拾遗》辑三条,《朱子集注》辑九条,宋余允文《尊孟续辨》中有‘辨坡《论语说》’八条(自注: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有《孟子辨惑》一卷,云:‘苏氏解《论语》与《孟子》辨者八,其论差胜,亦皆失其本旨。’即余所辨之八条也),益以文集所载,如《刚说》《思堂记》之类,略见一斑矣。”可见张氏曾有《论语说》辑本,但这个辑本不见于诸家书目,也许并未流传下来。
20世纪90年代初,四川大学卿三祥、马德富两位先生分别对苏轼《论语说》有辑佚补苴工作,卿氏《苏轼〈论语说〉钩沉》辑得八十七条,载于《孔子研究》1992年第2期。马氏《苏轼〈论语说〉钩沉》辑得五十条,载于《四川大学学报》同年第4期。两种辑本是目前可见苏轼《论语说》佚文最集中的辑录。
此次整理,系在卿、马二氏辑本基础上,复广稽宋金文献,得苏轼《论语》之说四十余条,加卿、马二氏所辑,已达一百三十余条,每条或注明“卿辑”,或注明“马有”或“马辑”,本人新得遗说则注明“舒补”,以示区别。近有青年学人谷建、许家星续有补辑(2),兹一并予以采录,各著姓氏,以不没其善。此外,本书据阮元校刊《十三经注疏》本《论语》,收录《论语》原文,将辑得的苏轼《论语》说散于各条之下,以便查考阅读。
(1) “某前在海外了得《易》《书》《论语》三书”二句:语出何薳《春渚纪闻》卷六。
(2) 按,此指谷建作《苏轼〈论语说〉辑佚补正》,载《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许家星作《苏轼〈论语说〉拾遗》,载《兰台世界》2012年5月。二书对上述辑佚成果有所补充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