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文集叙录

苏文版本与苏诗一样,也有诗文合刻本和苏文单刻本两个系统。诗文合刻本在本书《诗集叙录》中已作详细介绍,兹不重复。这里仅就苏文单刻本略作说明。

最早的苏文单刻本为南宋郎晔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选注东坡文四百九十八篇。晔字晦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师事张九成,以儒学知名。淳熙十四年(1187)以特奏得官,为绍兴嵊县簿,未赴任。此书前两卷为赋,卷三为南省讲三传,卷四至卷一四为论,卷一五至卷二三为进策、策、策问,卷二四为上神宗万言书,卷二五、二六为表,卷二七、二八为启,卷二九至卷三六为奏议,卷三七至卷三九为内外制,卷四〇至卷四七为书状、书,卷四八至卷五四为记,卷五五为碑,卷五六为叙,卷五七为迩英进读、杂说,卷五八为拟作,卷五九为铭、赞,卷六〇为杂著。国家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皆藏有宋刊本,但都不全,国图存三十二卷,台藏本存五十五卷。最全最易得者为四部丛刊本,此本乃上海涵芬楼借吴兴张氏、南海潘氏所藏宋刊本影印。前有宋孝宗《御制文集序》《苏文忠公赠太师制》《东坡先生言行》和《目录》。《四部丛刊书录》云:“《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十册,乌程张氏、南海潘氏合藏宋刊本,宋郎晔注。……原书六十卷,今唯乌程张氏藏上半部,南海潘氏藏下半部,皆宋椠本,两本凑合,尚缺五卷,六十卷末亦缺数叶,然亦仅有之秘本矣。……缺卷以成化本补其白文。”《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〇评此书云:“是书钩稽事实,考核岁月,元元本本,具有条理,可与施元之、王十朋诗注相颉颃。”此书当时虽曾进呈乙览,但并未颁行,故流传不广,宋、元、明历代书录未见著录,清修《四库全书总目》亦未提及。清初《季沧苇书目》始载其名,季氏藏有宋刊残本,连全书卷数亦不可知。直至日本岛田翰购得宋刊全本,并著录于《古文旧书考》卷二,世人始知全书为六十卷。一九一九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此书宋刻本,一九二〇年上海罗振常蟫隐庐仿宋活字本刊印南宋郎晔注、罗振常辑佚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考异四卷,考异补遗一卷,误字记一卷,又辑《经进嘉祐文集事略》一卷、《经进栾城文集事略》一卷。一九二二年《四部丛刊初编》曾收入《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始广泛流传。一九五七年七月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南宋郎晔注、庞石帚校订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一九六〇年台湾世界书局、一九七九年香港中华书局也曾刊印此书。

《三苏先生文粹》七十卷,不详编者,含老泉文十一卷,东坡文三十二卷(卷一二至卷四三),颍滨文二十七卷。南宋坊间刻本,为备场屋考试而编刻,故颇为流行。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有宋绍兴饶州董氏集古堂刊本,残存三卷。其他书目还载有多种宋刊本,如宋绍兴初蜀大字本、宋刊巾箱本、宋淳熙三年巾箱本。明代亦曾多次翻刻,有明刘氏安正书堂刊本、明嘉靖四十三年归仁斋刊本、明嘉靖十二年眉州刊本等。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和《三苏先生文粹》都只是苏文选本,明茅维刊《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则是宋、元以来第一次把苏文单独全部辑集刊行,而且收文较全。其《宋苏文忠公全集叙》云:“昔长公被逮于元丰间,文之秘者,朋游多弃去,家人恐怖而焚之者,殆无算。逮高宗嗜其文,汇集而陈诸左右,逸者不复收矣。迄今遍搜楚、越,并非善本,既嗟所缺,复憾其讹。丐诸秣陵焦太史所藏阁本《外集》。太史公该博而有专嗜,出示手板,甚核。参之《志林》《仇池笔记》等书,增益者十之二三,私加刊次,再历寒燠而付之梓。即未能复南宋禁中之旧,而今之散见于世者,庶无挂漏。为集总七十五卷,各以类从,是称《苏文忠公全集》云。……万历丙午元日,吴兴茅维撰。”此书在明、清两代曾多次刊印,但茅维本脱误较多,印制不精,这是明刊本的通病。

中华书局继一九八二年出版了孔凡礼先生校点、刘尚荣先生任责编的《苏轼诗集》之后,又于一九八六年出版了孔凡礼先生校点、刘尚荣先生任责编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文集》即以明末茅维刊本《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为底本。敢选此书为底本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影响很大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四《东坡全集》提要谓“有七十五卷者,号《东坡先生全集》,载文不载诗,漏略尤甚”即指此本。但孔凡礼先生的《点校说明》认为“底本有其明显的长处”,一是“取材丰富”,他举例说:“以尺牍而论,底本采用的是上面提到的经过整理的本子,约收尺牍一千三百首。此本以人为纬,有多首尺牍者,则大体按写作时间排列。”二是“底本的分类,从大的方面说,是得体的”。总之孔先生认为:“底本瑕瑜相较,瑜远胜瑕。去瑕取瑜,我们应该对底本的编者的搜辑之功,作充分的肯定。《四库提要》卷一五四宁取蔡士英刊本,而批评此本‘漏略’,是很片面的。”

新版《苏轼文集》与新版《苏轼诗集》一样,在校勘上花了很大功夫。刘尚荣《新版〈苏轼文集〉书后》云:“本书的校勘比《苏轼诗集》又有所发展。诗集主要用不同版本对校。文集情况复杂,除采用九种主要校本通校外,还使用了金石碑帖、宋人别集、年谱、笔记等多方面资料以解决个别篇目的疑难问题。文集中的制、奏议、尺牍、题跋、杂记各类,又寻觅了各自的参考校本如《宋大诏令集》《历代名臣奏议》《苏长公二妙集》《东坡志林》等等。总之,点校者将传统的本校、对校、他校、理校诸法综合利用,融汇贯通,从而订正了底本的某些误脱衍倒,录存下大量有参考价值的异文资料,并对部分篇章的写作时间乃至重出疑伪问题做出了简要交代。……由于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校订,《苏轼文集》从文题到字句各方面都优于通行本,可以说已向苏文‘定本’的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当然,该书的校勘并非尽如人意。其校勘体例稍嫌繁琐,某些校记写得不够精练,表达方式也不尽统一。对底本的个别改动以及不影响文义的文言虚词的出校,总令人感到点校者对所谓墨迹刻石资料有所偏爱和偏信。”

新版《苏轼诗集》辑得佚诗二十九首,新版《苏轼文集》竟辑得佚文四百余篇,编成《苏轼佚文汇编》附于全书之后。其《弁言》云:“苏轼之文,见于《苏轼文集》者,凡三千八百余篇,然犹未尽也。……余于校点《苏轼文集》同时,潜心搜辑苏轼佚文。五六年来,自有关总集、别集、笔记、诗话、金石碑帖及题跋、史部、类书乃至苏轼多种版本著作中,得文近四百篇(包括残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学泰同志复示余所不及,复得若干篇,二者都为四百余篇。乃命之曰《苏轼佚文汇编》,厘为七卷,可为研究一代文宗之助。”其所收佚文,某些或有过滥之嫌,如《简例》云:“《侯鲭录》《典洧旧闻》篇首云‘东坡云’‘东坡言’‘东坡曰’者,或见于文集,或不见。其不见者即视以佚文,辑入本编。”其实,“东坡云”“东坡言”“东坡曰”情况颇为复杂,都视为佚文,恐怕未必妥当。但编者还是比较谨慎的,也作了一些限制:“篇首虽有‘东坡云’而其中夹有与引述者问答之语者不收,篇中夹有引述者叙事之语者不收。”对一些传为苏东坡之书而未必可靠者,如《渔樵闲话录》《续杂纂》,编者亦只把它作为附录:“未敢遽定,以其传世已久,又未敢遽弃,今亦入于附录。”刘尚荣《新版〈苏轼文集〉书后》对《苏轼佚文汇编》评价甚高:“由于《汇编》的宗旨是‘期于全而后已’,所以历史上凡传为苏轼作品者,包括零章断句在内,已大体搜罗齐全,庶可省去研究者翻检之劳。这里确实搜集了不少珍品,值得重视。如建中靖国元年六月的《乞致仕状》,诸家年谱均曾言及,正集却未收入。今从《东坡外集》觅得此文,弥足珍贵。又如《与钱穆父书》,正集只存二十八篇,今于《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中发现另外的二十九篇,总数长出一倍有余,这对考查苏、钱交游及东坡思想必将大有裨益。尤其是《西楼帖》保存的几十篇文章,内容比较可靠,更富参考价值。可以预料,《苏轼佚文汇编》对有关专家学者将有更强烈的吸引力,更使人感兴趣。……笔者认为,当个人的校订考辨不足以做出最后案断时,先将它们收入文集,是行之有效的简便措施。而其去伪存真,只能留待各路学者共同承担了。”

《全宋文》中的《苏轼文》亦以茅维刊本《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本书所收苏文,原文文字、编排顺序大体都以《全宋文》为准。唯底本重复收录的篇目,则去其重复;确系他人作品而底本误收者,亦予删除,不做删文存目处理。

文集卷一

文集卷二

文集卷三

文集卷四

文集卷五

文集卷六

文集卷七

文集卷八

文集卷九

文集卷十

文集卷十一

文集卷十二

文集卷十三

文集卷十四

文集卷十五

文集卷十六

文集卷十七

文集卷十八

文集卷十九

文集卷二十

文集卷二十一

文集卷二十二

文集卷二十三

文集卷二十四

文集卷二十五

文集卷二十六

文集卷二十七

文集卷二十八

文集卷二十九

文集卷三十

文集卷三十一

文集卷三十二

文集卷三十三

文集卷三十四

文集卷三十五

文集卷三十六

文集卷三十七

文集卷三十八

文集卷三十九

文集卷四十

文集卷四十一

文集卷四十二

文集卷四十三

文集卷四十四

文集卷四十五

文集卷四十六

文集卷四十七

文集卷四十八

文集卷四十九

文集卷五十

文集卷五十一

文集卷五十二

文集卷五十三

文集卷五十四

文集卷五十五

文集卷五十六

文集卷五十七

文集卷五十八

文集卷五十九

文集卷六十

文集卷六十一

文集卷六十二

文集卷六十三

文集卷六十四

文集卷六十五

文集卷六十六

文集卷六十七

文集卷六十八

文集卷六十九

文集卷七十

文集卷七十一

文集卷七十二

文集卷七十三

文集卷七十四

文集卷七十五

文集卷七十六

文集卷七十七

文集卷七十八

文集卷七十九

文集卷八十

文集卷八十一

文集卷八十二

文集卷八十三

文集卷八十四

文集卷八十五

文集卷八十六

文集卷八十七

文集卷八十八

文集卷八十九

文集卷九十

文集卷九十一

文集卷九十二

文集卷九十三

文集卷九十四

文集卷九十五

文集卷九十六

文集卷九十七

文集卷九十八

文集卷九十九

文集卷一百

文集卷一百一

文集卷一百二

文集卷一百三

文集卷一百四

文集卷一百五

文集卷一百六

文集卷一百七

文集卷一百八

文集卷一百九

文集卷一百一十

文集卷一百一十一

文集卷一百一十二

文集卷一百一十三

文集卷一百一十四

文集卷一百一十五

文集卷一百一十六

文集卷一百一十七

文集卷一百一十八

文集卷一百一十九

文集卷一百二十

文集卷一百二十一

文集卷一百二十二

文集卷一百二十三

文集卷一百二十四

文集卷一百二十五

文集卷一百二十六

文集卷一百二十七

文集卷一百二十八

文集卷一百二十九

文集卷一百三十

文集卷一百三十一

文集卷一百三十二

文集卷一百三十三

文集卷一百三十四

文集卷一百三十五

文集卷一百三十六

文集卷一百三十七

文集卷一百三十八

文集卷一百三十九

文集卷一百四十

文集卷一百四十一

文集卷一百四十二

文集卷一百四十三

文集卷一百四十四

文集卷一百四十五

文集卷一百四十六

文集卷一百四十七

文集卷一百四十八

文集卷一百四十九

文集卷一百五十

文集卷一百五十一

文集卷一百五十二

文集卷一百五十三

文集卷一百五十四

文集卷一百五十五

文集卷一百五十六


词集卷十二文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