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颍水 洧水 潩水 潧水 渠沙水
【题解】
卷二十二记载了五条河流。颍水即今颍河,至今仍是淮河的最大支流之一,独流入淮。《水经》说它“又东南至慎县东,南入于淮”。三国魏慎县属南郡,在今安徽颍上以北。《注》文说:“颍水又东南迳蜩蟟郭东,俗谓之郑城矣。又东南入于淮。”这个郑城,就在今安徽颍上附近。
这一卷的另外三水,即洧水、潩水和潧水。其中潩水和洧水都是颍水的支流,而潧水则是洧水的支流。洧水即今河南的双洎河,在彭店以东注入贾鲁河,但从洧川到彭店一段,雨季有水,干季枯水,形成一种季节河的现象。潩水今称潩河,在安徽境内的逍遥镇附近汇合清流河而成为颍河的一支。潧水是条很小的支流,由于历史上这个地区河流泛滥袭夺现象频繁,现在已找不到这条河流。其实,《水经注》的《经》文和《注》文对此河说法就不相同,以后的郦学家如清全祖望等,也都弄不清这条河流。
渠是淮河的另一条支流,这条河流很有一些问题。武英殿本《水经注》在卷首目录中只用一个“渠”字,但在卷二十二标题中,“渠”字下又用小一号字加“沙水”二字。总目录与分卷目录不统一,殿本仅此一处。赵一清《水经注释》称为“渠水”。朱谋㙔《水经注笺》总目录和分卷标题都没有此水名称,但卷内紧接潧水之后仍叙此水并无缺漏。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的总目录和分卷标题都作“沙渠水”。从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武英殿本《水经注》在总目录和分卷标题之间的差异来看,说明这条河流比较复杂。有人认为殿本总目录作“渠”,这是受《水经》的影响,因为《水经》第一句就作“渠出荥阳北河,东南过中牟县之北”,并无“渠水”或“沙渠水”字样。但有人则认为《经》文原为“蒗荡(亦作狼汤,殿本作蒗)渠出荥阳北河”,传钞时脱去“蒗荡”二字。《水经注释》作“渠水”,是因为郦道元在《注》文中使用此名。《注》文开头在引用了《风俗通》的“渠者,水所居也”以后,接着就称,“渠水自河与济乱流”,此后一直称“渠水”,不称“渠”。武英殿本《水经注》卷二十二标题在“渠”字下用小一号字加上“沙水”二字,则是因为在《经》文“又东至浚仪县”下,《注》文在最后提出了“沙水”这个名称,《注》文说:“新沟又东北流迳牛首乡北,谓之牛建城。又东北注渠,即沙水也。”从此以后,《注》文再不提渠水,只说沙水,直到最后说:“沙水东流注于淮,谓之沙汭。”由于这条河流名称多,历来变化也多,所以比较复杂。此河实为古代鸿沟,后称蒗荡渠,又称沙水,又称蔡水,总之是古代沟通黄河和淮河之间的一片水系。现在河道变迁,已经找不到这些河流了。因多本均作《渠沙水》,故此本不从武英殿本《水经注》,而作《渠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