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洭水 深水 锺水 耒水 洣水 漉水 浏水 㵋水 赣水 庐江水
【题解】
卷三十九记载了十条河流。其中洭(kuāng)水属于今珠江水系,赣水属于古彭蠡(今鄱阳湖)水系,庐江水为古水道名。其余深、锺、耒(lěi)、洣(mǐ)、漉(lù)、浏、㵋(mì)七水,都是湘水的支流。
洭水即今广东英德西南连江。深水即今潇水。锺水源出今湖南蓝山县南,入舂水。耒水今仍称耒水。洣水今仍称洣水。漉水是《经》文的称谓,《注》文已经指出:“(醴陵)县南临渌水,水出安城乡翁陵山。余谓漉、渌声相近,后人藉便以渌为称。”至今仍称渌水。浏水即今浏阳河。
㵋水是《水经注》湘水支流中尚可讨论的河流。《经》文在此卷中提出了:“㵋水出豫章艾县,西过长沙罗县西,又西至累石山,入于湘水。”《注》文对此无所发挥。按《经》文所说查索,㵋水很可能就是今汨罗江。但在卷三十八《湘水》篇中,《经》文已有“(湘水)又北过罗县西,㵋水从东来流注”一句。在这句《经》文之下,《注》文提到:“湘水又北迳白沙戍西,又北,右会东町口,㵋水也。湘水又左合决湖口,水出西陂,东通湘渚。湘水又北,汨水注之。”从这条《注》文来看,似乎今汨罗江(汨水)在㵋水之北。但《注》文最后又说:“汨水又西迳汨罗戍南,西流注于湘。《春秋》之罗汭矣,世谓之汨罗口。湘水又北,枝分北出,迳汨罗戍西,又北迳磊石山东,又北迳磊石戍西,谓之苟导泾矣,而北合湘水。”这里,《注》文的磊石山,其实就是卷三十九《㵋水》篇中《经》文和《注》文都提及的累石山。所以这样看来,㵋水很可能就是汨罗江入湘时所分成的汊道。现在,由于洞庭湖和湘江下游的水道变迁,汨罗江已经迳注洞庭湖,不再注湘水了。
赣水即今赣江,古今并无大变。
对于庐江水,《水经》只说了一句:“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庐江水与卷四十的渐江水都发源于三天子都,而流向完全不同,渐江水东流入海,而庐江水在彭泽县以西入江。郦道元在《注》文中,除了引《山海经》“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句外,绝不提及庐江水。而《山海经》彭泽与《水经》的彭泽县又大不相同,前者指今鄱阳湖,后者指彭泽县,位于今湖口县东南,即今鄱阳湖东北。在这一带,现在无法找到与《水经》相当的庐江水。郦道元在《注》文中对此水流路不着一字,说明他当时就不知道有此水。由于他足迹未到南方,无法否定,所以《注》文中实际上只写了一大篇庐山的风景和传说等,根本没有涉及这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