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六处给苏联双面间谍安排的临时住所外面,一个小池塘倒映着东侧窗户和蓝灰色的屋顶,要是开着窗,从早到晚都会听到淙淙流水声,不过这声音很轻,听久了就习惯了,甚至不再留意到。菲利克没什么好做的,每天早早起来,泡茶,俄式茶,加很多香料,在窗边看书,没翻几页就走神了,怔怔地看着溪水里的野鸭。

他没有任何关于瓦西里的消息。罗克韦尔每次来,菲利克都会追问。情报官顾左右而言他,拖延时间。后来,大概是他被送回英国后的第四个月,六处半夜把他带走了,安顿到另一栋房子里,这就是他以后的固定住处了,随房子一起来的还有新名字和新护照。菲利克·奥尔洛夫自此从世界上消失了。

“安德罗索夫前天晚上搭飞机回莫斯科去了。”罗克韦尔告诉他,毫无预兆,菲利克甚至没问起,“我不该告诉你的,但我觉得你有权知道。我们愿意给他政治庇护,前提是拿反间处的信息来换,他拒绝了。我们没有理由留他在这里。”

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菲利克所知晓的最后消息。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分崩离析。

——

菲利克1993年春天回到莫斯科之后,一直住在旅馆里。父亲不愿见他,连门也没打开。对门的公寓是空的,门半开着,家具都不见了,不知道是搬走的还是被抢走的。有人说安德罗索夫一家搬去乡下了,也有人说他们都死了,两种说法都无法证实。

他的签证只有十天,时间不多,菲利克奔波在苏联坍塌后扬起的漫天尘土里,四处挖掘和瓦西里有关的蛛丝马迹。瓦西里的父亲1990年去世了,菲利克去了墓地,抱着能查阅访客登记表的希望,然而墓园只不过是块布满乱石的荒地,围着摇摇欲坠的篱笆,连守墓人都没有。使馆帮不上忙,警察局和法庭人去楼空,大量档案被垂死挣扎的克格勃烧毁了,成千上万人的过去湮灭在火光里。

不过他们忘了销毁后勤记录,借还车辆的登记表,值班记录等等,也许觉得无关紧要。菲利克就在这堆废纸里嗅到了第一个线索,囚车的行程记录,1990年7月,一位名叫“V.N.安德罗索夫”的囚犯从卢比扬卡广场转押到市郊的普通监狱。

后者的记录更完整些,瓦西里·安德罗索夫是在1991年的最后一天出狱的,文件甚至还列出了交还给他的私人物品清单:一套衣物,党证,克格勃的工作证件,零钱,共12卢布,一盒香烟。判决他三十五年监禁的权力已经不复存在,没必要继续关押他了,再说,也没有多余的钱养活囚犯。略带讽刺的是,瓦西里是作为“被迫害者”无罪释放的,没人追究他当克格勃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反正克格勃本身,就像很多其他东西一样,也消失了,像个噩梦,人们不想深究,只想尽快遗忘。

菲利克抱着文件,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他曾经熟悉的那个世界已经不剩多少痕迹了,列宁雕像本该在的地方只剩下空空的台座,公共建筑物上飘扬的是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哪里都没有红旗,自他有记忆以来就挂着的标语也不见了,刻在石墙上的铁锤和镰刀被凿去。一个戴着头巾、裹在厚棉衣里的老太太佝偻着走过,停下,抬手摸了摸凹凸不平的石头,颤颤巍巍地走开了。

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的视线,小雪,从低垂的灰暗天空里飘落。他重新读了一次文件,希望慢慢涌上来,如同注满石头缝隙的清澈泉水。瓦西里还活着,也许同样在寻找菲利克,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呢?不再有围墙和口号,爱不会遭到禁止,没有“主义”,没有边界,人们既不是苏联人也不是外国人,只是人而已。在这样一个劫后余生的新世界里,他们一定会重逢。

菲利克站起来,走在春天来临前的最后一场雪里,脚步轻快。风吹来了更多小冰晶,是灰色的,像旧世界的灰烬,温柔地落在屋顶、长椅和路灯上,在肩膀、头发和衣袖上,在乌鸦的翅膀上,在俄罗斯永恒的土地上。

全文完。

[1] 1967年6月23-26日,时任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和苏联总理阿列克谢·柯西金于新泽西举行峰会。

[2] 匈牙利国家安全局的缩写,匈牙利的情报机关。

[3] Directorate K,反间处的简称

[4] 斯塔西第十司,负责协调国际关系。

[5] 斯塔西第十一司即狱政处,管理东德监狱。和第二十总司负责社会监控。

[6] 11月9日晚,东德召开发布会,原本是要宣布边境次日开放,允许东德人前往西德,但发言稿几小时前才刚修改完毕,发言人君特·沙博夫斯基并不知道新法规什么时候实施,根据措辞推测是当天实施,于是就这么公布了,导致当晚大量东德居民涌往检查站,边防军完全被淹没,紧张之下彻底打开了所有检查站,柏林墙自此再无意义,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逐渐被拆除。

[7] 当时东德和苏联很难买到牛仔裤,需要靠黑市偷运。


31.这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