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道
一段时间内出了好几起高校教师行为失范的事件 , 让同为教师的我不禁有许多的感想 。
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老师 。小学作文长大了想干什么 ,我好像从来没有写过想当科学家 , 也没有写过想当领导 , 只写过想当老师 。
那时常常引用一句老套的诗词来拔高主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后来才知道 , 这描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 , 用来歌颂老师 , 似乎不太合适 。
从小到大 , 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 , 有的严厉 , 有的温和 , 但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让我厌恶教师职业的老师 。
相反 , 大部分老师都对我照顾有加 , 这越来越坚定我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 。
我们常说天道酬勤 , 但事实上 , 人生的许多成就 , 个人的努力虽然重要 , 但自己所能决定的其实很少 。有许多重要的关头 , 许多的贵人相助其实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只能以感恩的心来接受 , 并希望在自己有能力和有机会时也能够去 祝福他人 。
中学时 , 我的班主任是历史老师 , 他对我帮助很大 , 让我到如今都酷爱历史 。大学时也有很多老师的言行影响了我的 “三观 ”。大一教授文学概论的老师 , 开启了我对文学真正的热爱 , 并让我第一次思考与永恒有关的话题 。本科期间 , “唯二 ”两篇认真写的论文就有一篇是文学概论的结课论文 (还有一篇则是大四的毕业论文 )。
另一位老师教授民法 , 带有浓浓的湘音 。很多同学听不懂他的发音 , 但是我能听懂 。从他身上 , 我学习到有些人真的能够为了信念而不计利害得失 , 很多时候行动比语言更加重要 。
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导师也让我感恩在心 。
当年报考博士 , 成绩公布后我很开心 , 专业课和面试都是第一名 。我给导师打电话 , 他说那就没问题了 。所以 , 我把找到的工作辞掉 , 安心等待入学 。结果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我很纳闷 , 去问学校的教务 。教务老师告诉我 , 今年政策有变 , 一个导师只能带一个学生 , 你所报考的导师已经带了一个保送的学生 。所以很遗憾 , 你被淘汰了 。
我去找导师 , 导师感到非常意外 , 觉得政策不合理 。所以 , 他写了一封信 , 让我拿着信去找当时负责的领导 。信上只有几句话 , 其中一句是 “我觉得这样做对学生不公平 ”。
领导看完信后对我说 : “好吧 , 那就来读吧 !”
过了几天 , 学校让我去领录取通知书 。
其实导师完全可以不帮我 , 对此我只有心存感恩 。
2003年 , 我博士二年级 , 去找导师 。因为毕业要发表两篇 “核心 ”。我发表无门 , 所以找导师帮忙 。记得当时在老师办公室 , 他脸色乌黑 , 状态很不好 。我和老师提及发文之事 , 他说没问题 , “你好好写 ”, 写完之后他会推荐 。当时他对我说 : “罗翔 , 你现在觉得发文章很重要 。但是你到我这个年纪 , 你会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比这更重要 。比如 , 家庭的幸福 。”我当时没有听懂老师的话中之意 , 根本没有想到他身患重病 。当时的我甚至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 , 因为他已经功成名就 , 而我还一文不名 。
一个多月后 , 文章就见刊了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 ,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老师 , 几个月后他就离开人世 , 终年 46岁 。
我连老师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 , 想想真是难过 , 最后一次见老师 , 居然还是找他帮忙发文 。
我时常想起我的老师 , 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 也让我知道生命中有比学术和事业更重要的价值 。
我后来分配给另外一位导师 。这位导师要求很严 。当年我写博士论文时 , 他不时电话督工 , 有时一个电话能打两个小时 。每次我打电话请教问题 , 他都要挂掉 , 然后给我回拨 过来 , 他的理由是学生话费有限 。有一年大年初二 , 我在朋友家喝酒聚会 , 酒兴正浓 , 结果导师打来电话 , 说今天已经初二了 , 年也过得差不多了 , 该收心写论文了 。
这位导师对学术有种孩童般的天真烂漫 , 经常能够为一个问题和我争得面红耳赤 , 我有时也毫不客气 , 一点也不顾忌导师的颜面 。现在想想自己还是有点过分 。要是我现在的学生用当年我的态度对待本人 , 我一定会勃然大怒 。
毕业之后 , 导师还时常给我打电话 , 有时一个问题也要和我讨论很久 。当然 , 他现在不再挂电话回拨 , 理由是我不再是穷学生了 。听说我毕业之初兼职律师 , 他时常给我介绍案源 , 想让我赶快发家致富 , 安心学术 。
至于我的硕导 , 对我帮助也非常之大 。能够来大学任教 , 很大程度是因为硕导的帮助 。有时去导师家提着百十元的小礼物 , 导师都要回赠价值数倍的礼品送给我家长辈 。直到现在 , 老师还经常和我讨论学术问题 , 鼓励我多写多思考 。看着头发花白的老师仍然勤于笔耕 , 让身为学生的我怎能懈怠 ?
很多时候 , 人只能学会感恩地去接受祝福 , 并把祝福传递给他人 。
我时常在想 , 我能否成为一位传递祝福的老师呢 ?
最近 , 南北两所高校都有大学教师的负面报道 。一位好 友兼同事给我发来这样一段文字 :
“对任何国家和社会来说 , 教师都是重要的职业 。可是 ,作为教师 , 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 , 那必须包含他对自己身份 , 能力 , 职责的清醒认识 。然而 , 有时候我会很怀疑我大学时代遇到过的一些老师 , 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 。他们大多比我们年长二三十岁 , 有的颇为儒雅 , 有的一脸精明 , 有的似乎仍有 ‘愤青 ’ 气质 , 容易得到年轻人的信任 。虽然各自面目不同 , 他们里面的一些人却都有一种未经反省或者拒绝反省的自恋 。那是入戏很深 、真真假假的一帮人 ——他们借着名校的光环 , 充当 ‘精神资本家 ’, 给年轻人和社会公众放债 , 拿着实际的好处 , 剥削欺凌他人的时候面不改色 。”
这让我陷入深深的反省 ——其实我远比自己想象的自恋和道貌岸然 。
马丁 ·路德 ·金说 : 我们每个人都在修造圣殿 。但无论你是谁 , 你的生命中都会有一场内心的斗争 , 每当你想行善 , 就有一种力量牵扯着你 , 让你作恶 。就像斯蒂文森的小说 《化身博士 》里所写的 ,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恶的 “海德先生 ”和一个善的 “杰基尔博士 ”。人性充满了矛盾 , 每当我们有梦想 , 要建造自己的殿堂 , 就必须承认这一点 。
每当想到自己内心的幽暗 , 我就在设想 : 如果我也拥 有涉事教师那样的权力 、资源和环境 , 我又会如何对待这些学生呢 ? 我心中的 “海德先生 ”是否会把 “杰基尔博士 ”杀死 ?
人性的幽暗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制约 , 还需要内在的德行约束 , 更需要信念的源力 。
不要轻易去相信人性 , 因为人性就像柏拉图所说 , 好比一辆两匹马拉的战车 , 每匹马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奔跑 。所以我们需要光明的牵引 , 行在光中 , 在阳光的照耀下 , 让人性的黑暗无处可藏 。
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 , 我也跌倒 , 所修筑的圣殿倒塌 ,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再次爬起 , 重新开始 , 朝着光明前行 ,向着标杆直跑 。
我的外公也是一位教师 , 他离开这个世界快 8年了 。他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纸遗嘱 , 没有多少财产的分配 , 主要是一些人生建议 , 其中第一条就是 : 你当自卑视己 , 切勿狂妄自大 。
每当我看到自己内心的幽暗 , 我就想起外公的教导 , 他能让我从虚荣的空中重回大地 , 也让我意识到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并不是自己所配的 , 白白得来的祝福也应白白地传给他人 。
[1]. [英] 保罗·约翰逊: 《知识分子》, 杨正润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256页。
[2]. [英] 保罗·约翰逊: 《知识分子》, 杨正润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287页。
[3]. [英] 保罗·约翰逊: 《知识分子》, 杨正润等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287页。
[4]. [美]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自传》, 克莱伯恩·卡森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321~322页。
[5]. [美]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自传》, 克莱伯恩·卡森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321~322页。
[6]. [美]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自传》, 克莱伯恩·卡森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321页。
[7]. [美]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自传》, 克莱伯恩·卡森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181~184页。
[8]. 《路加福音》第十章25—37节。
[9]. [美]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自传》, 克莱伯恩·卡森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326~3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