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下载全书

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家过年 , 这个时候 , 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 “抢票 ”。对于每一个抢票者 , 他都能体会什么叫作 “秒杀 ”, 几秒钟之内 , 几乎所有的火车票一抢而光 。每年的春运 , 应该都是当年地球上最庞大的人类迁徙 。

过年回家 , 对于中国人而言 , 几乎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对于回家有种近乎宗教执着的情感 。历尽千辛万苦 ,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 , 那就是回家过年 。

我们想念家乡 , 因为我们认为 , 家乡能让我们疲倦的身心得到休息 , 能让漂泊的心灵停泊靠岸 , 能够享受久违的亲情 , 能够重温年少时的单纯美好 。总之 , 家乡是一个美丽温暖的地方 , 是一个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地方 , 在那里 , 有我们美好的记忆 , 有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亲人 。

然而 , 想象中的家乡与现实的家乡并不一样 。当你回到家乡 , 你会发现它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美好 , 无数曾经魂牵梦萦的旧地 , 在你重游之时 , 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 , 美好的感觉不过自欺欺人 。回家本来是想放松休息 、享受亲情 , 无 奈各种人情往来 、聚会应酬 , 各种炫耀攀比 , 甚至与亲人的矛盾冲突 , 都会让你大失所望 。

很多人历经辛劳回到家乡 , 却又希望马上能够离开 。我们带着盼望而去 , 却往往带着遗憾离开 。我们本想家乡能够舒缓我们的压力 , 却不料家乡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

何时 , 我们才能回到真正的家乡 ?

人们对家乡的爱慕也许只是人类对完满期待的一种投射 , 这种完满的期待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我们因着未达完满而有着一种深深的漂泊感 。这种漂泊感让我们一生躁动不安 。每个人都有对无限完满的期待 , 但世上一切都是有限的 , 这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是人生中一个莫大的冲突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每一个未达完满之地的漂泊者都有这种或那种凄苦的体会 , 如浮萍一般 , 没有归宿 。有人会不停地追名逐利 , 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空虚 ; 有人会用爱情来证明人生的意义 , 甚至不停地更换爱的对象 , 换来的却是对爱情的绝望 ; 有人会放下一切 , 试图通过旅游 “暴走 ”、感悟自然来寻找灵魂的归宿 , 但最终发现 ——自己永远在路上 。

只有当你真正经验到某种莫名的完满时刻 , 那种满足与喜乐的充盈会让你心如止水 。

那么 , 如何来叙述这种完满的时刻呢 ? 这似乎是无法言说的 。

查尔斯 ·泰勒在其恢宏巨著 《世俗时代 》中告诉我们 :也许存在这样的时刻 , 当那些看似就要把我们拖垮的深度分歧 、困惑 、担忧和悲伤不知怎么就消解了 , 或达成一致了 ,我们因此感到统一 , 感到向前推进 , 突然变得干劲十足和充满活力 。我们最高远的志向和我们的生活活力以某种方式得以协调一致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我们放弃了对完满之地的向往 , 因为我们愿意在别处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 如 “促进我们日常幸福的事情 , 以各种方式让人充实的事情 , 或者对我们以为是善的事物有所贡献的事情 ”。 [3] 当然 , 最好是三者兼有 , 比如 : 我们努力去和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 同时从事一个令我们感到满意的职业 , 而且这职业明显对人类的福祉有所贡献 。

但是 , 我们依然不满足 , 我们仍然想回家 。因为 , 那种对完满之地的期待如同磁极一样吸引着我们内心的磁针 , 如果不聚焦于斯 , 我们始终会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 , 我们在别处寻找到的意义终会让我们感到一种深深的厌倦 。

甚至是怠惰 ( acedia) , 其表现是 “无所信 , 无所爱 , 无 所恨 , 无所追寻 , 生无所求 , 仍旧活着的原因是因为死亦无所求 ”。 (多萝西 ·塞耶斯语 ) 怠惰是 “空虚灵魂之罪 ”, 它最擅长的形式就是用风风火火的身体行动来自我粉饰 。

我们用忙碌来对抗我们虚无的怠惰 , 虽然我们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 , 忙碌本身就是心死 (心亡 ) 的表现 。


不破楼兰终不还今天是艰难的, 但也是精彩的

我们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怀永恒活在当下|圆圈正义: 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 - 罗翔|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