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卷五

桂香散

治脾胃虚弱,并妇人脾血久冷。

高良姜剉,炒香熟。 草豆蔻去壳炒。 甘草 白术 缩砂仁 厚朴去粗皮,剉。各一两。 青橘皮去瓤,炒黄。 诃子肉各半两。 肉桂一分。 生姜切。 枣肉各一两。二味同厚朴一处,用水一碗,煮令干,同杵为团,焙干用。

右同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空心服。此药偏疗腹痛。天台吕使君自来有腹痛,遇疾发即闷绝,连日不差。有一道士点此散饮之,一服遂定。自后每发,即饮数服,痛如失去。予得之,累与人服,莫不神验。治冷泻尤妙,腹痛最难得药。此方只是温脾药耳,特工止痛,理不可知。

引气丹

理一切滞气。

硃砂研。 安息香研。 麝香研。各一分。 白芥子三百六十粒。炒。 大戟末一钱匕。 牛黄半钱。研入。 牵牛末一钱匕。 五灵脂研入。 乳香研入。 没药研入。各一钱。 班猫二十七个。去翅、头、足,研入。 巴豆十七粒(1)。研出油,不出油,助使快。

右件都研令匀,用红米饭为丸如麻子大,临时汤下之。太医潘璟带囊中常贮此药,仓猝疾多用之。

沉麝丸

治一切气痛不可忍。端午日午时合。

没药 辰砂 血竭 麝香 沉香各一两。 木香半两。

右皆生用。银磁器熬生甘草膏,为丸皂荚子大。姜、盐汤送下。血气,醋汤嚼下。松滋令万君拟宝此药。妇人血痛不可忍者,只一丸。万君神秘之,每有人病,止肯与半丸,往往亦瘥。

礞石丸

治诸气。

硇砂一两。米醋三升化。 巴豆霜二两半。以上先煮。 青礞石半两。研。 三棱一两。醋浸一宿,煨。以上次煮。 大黄一两半。分三分煨炒。又次煎。 木香 槟榔 肉豆蔻 猪牙皂角去皮,炒,一云“炙”。 肉桂 干姜炮。 丁香 蓬莪术各一两。 芫花醋浸一宿。炒微有烟。 青橘皮 白豆蔻 墨烧八分过。各半两。 胡椒 粉霜研。各一分。 面二两,酒半斤化。又次煎。

以硇砂、醋合巴豆煮两食久,投礞石、三棱,又投酒面,又投大黄,相去皆半食久,乃入众药。熬圆绿豆大。每服三五圆,酒饮杂下。凡症积饮食所伤、气凝、谷食不化,皆能愈。

褐丸

消食化气,止泄泻、腹中诸冷疾。

乌头炮,去皮。 桂 香附子微炒。 干姜炮。 陈橘皮微炒。

右先用川巴豆取肉,麻油内慢火煎。自旦及午,候巴豆如皂子色即止。净拭,冷水中浸两日,日再换水。又拭干,研如油极细,须研一日方可用。以铁匙刮起,薄摊新瓦上,如一重纸厚。候一伏时,以铁匙刮下,再研极细。每巴豆霜一两,即诸药各五两为细末,水调成膏(2),与巴豆同研千万匝,再用绢罗过。更研令匀,用陈米一升半为细末,水调成膏,直候微酸臭,即煮为硬糊。细研,令无块硬处,乃与众药一处为丸,如巴豆大(3)。每服五七丸,随汤使下。此只是食药,然食药方至多,无如此方者,能和脾、消气、进食、止泻、去积。凡食物壅隘,服之即消。腹中不平,脾胃诸疾,服之莫不康泰。苏州有人卖一硃砂丸食药,无所不治,其效如神,以此致巨富。服其药者遍天下,人无有得其真方者。后有亲人窃得,乃与此一同,但加硃砂为衣耳。人家宜常合,长少皆可服,的的可赖。

神圣香薷散(4)

治胃气虚、霍乱吐泻、转筋腹痛。【原注】出吴兢《五脏论》。

香薷穗经霜者。一两半。 新厚朴取心。 川黄连各二两。 白扁豆一两。焙。

右先用姜汁四两,一处杵黄连、厚朴二味,令细,炒成黑色。入香薷、扁豆二味,都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酒一盏,共煎至一盏,入磁瓶内,蜡纸封,沉入井底,候极冷,一并服。二服,至死者亦活。京师有人卖此药,一服三百钱。

治腹中气块方

大黄 荜拨等分。生用。

右蜜丸梧子大,麝香水下二三十丸,空心服,日三服。贵州守李承议得岚瘴,夫妇、儿女数人相继而死。有二子归岭北,皆病腹中有块如瓜,瘦若欲死。陈应之与此方,服及三十服,气块皆消。应之云:“此寒热相杂所致,当以寒热二物攻之。”

栀子汤

治胸痺切痛。

栀子二两。 附子一两。炮。

右每服三钱。水一大盏、薤白三寸,同煎至五分,温服。泗州有人病岁余,百方不效,服此二服顿愈。

苏合香丸

治肺痿、客忤、鬼气、传尸、伏连、殗殜等疾,卒得心痛、霍乱、吐痢、时气、诸疟、瘀血、月闭、痃癖、丁肿、惊痫、邪气、狐媚、瘴疠等疾。

苏合香 白术 硃砂 沉香 诃子肉 丁香 木香 香附子 白檀香 乳香 荜拨 乌犀屑 安息香各一两。 麝香 龙脑各半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温酒嚼下,人参汤亦得。此方人家皆有,恐未知其神验耳。本出《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后人编入《外台》《千金》等方,真宗朝尝出苏合香酒赐近臣,又赐苏合香丸,自此方盛行于世。此药大能安气血,却外邪。凡疾自内作、不晓其名者,服此往往得效。惟治气疰、气厥、气逆、气不和、吐痢、荣卫阻塞尤有神功。予所亲见者,尝有淮南监司官谢执方,因呕血甚久,遂奄奄而绝,羸败已甚,手足都冷,鼻息皆绝,计无所出。惟研苏合香丸灌之,尽半两遂苏。又有某船工病伤寒,日久而死,但心窝尚暖,不忍弃而不救,试与苏合香丸灌之,四丸乃省,遂瘥。又友人为两浙提点刑狱,尝病大泻,目视天地皆转,神思不理,诸药不效。服苏合香至两丸许,顿觉轻爽,腹泻亦止。予目睹救人于将绝者不可胜计。人家不可无此药,以备急难,瘟疫时服之尤验。仓猝求人参不得,只白汤亦佳,勿用酒。古方虽云用酒下,多不效,切宜记之。东阳刘使君少时尝病瘵,日渐羸削,至于骨立,肌热、盗汗不止(5)。人有劝服此药,凡服八九两,所苦都瘥。一方有牛黄半两,古方无之,乃后人加也。

明月丹

治诸痨。

兔屎四十九枚。 硇砂如兔屎相类大者四十九枚。

右用生蜜为丸,以生甘草半两,碎,浸一夜。取汁,五更初下七丸,勿令病人知之。药下后,频看,若有虫,急打杀,以桑火油煎使焦,弃恶水中。三日不下,更服,须月三日以后,望前服之。忌见丧服、色衣、妇人、猫、犬之类。后服治痨补气药,取瘥。威愍孙元规藏此方,数能活人。江阴万融病痨,四体如焚,垂困。一夜梦神腹拥一月,大如盘,明烂不可正视,逼人心骨皆寒。已而悸寤,俄有人扣关,乃威愍使人遗之药,服之遂瘥。问其名,则“明月丹”也,始悟向之所梦。大抵此药最治热痨,又云伤寒、烦燥、骨热皆治。

火角法

治久冷痰咳嗽及多年痨嗽服药无效者。

雄黄通明不夹石者。一两。 雌黄不夹石者。半两。二味同研极细。 蜡三两(6)。右先镕蜡令汁,下药末搅匀,候凝刮下。用纸三五段,每段阔五寸、长一尺,镕药蜡,涂其一面令厚。以竹箭卷成筒子,令有药在里,干令相著,乃拔去箭。临卧,熨斗内盛火,燃筒子一头令有烟,乃就筒子长引气吸取烟,陈米饮送下。又吸,每三吸为一节,当大咳,咯出冷涎,即以衣覆卧,良久汗出。若病三五年者,二三节即瘥(7)。十年已上,瘦甚、咳声不绝、胸中常有冷痰、服药寒温补泻俱无效者,日一为之,不过五七日良愈。先君户部病痰嗽,胸中常如冰雪,三年而伯父继感嗽,又六年羸瘵殆困,百方治之皆莫愈。用此二三为之,皆瘥。

九宝散

治积年肺气。

大腹并皮。 肉桂 甘草炙。 干紫苏(8)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各一两。 麻黄去根。 陈橘皮炒。 干薄荷各二两(9)。

右捣为粗末,每服一钱匕(10),用水一大盏、童子小便半盏、乌梅二个、姜钱五片,同煎至一中盏,滤去滓。食后临卧服。两浙张大夫病喘二十年,每至秋冬辄剧,不可坐卧,百方不瘥。后得临平僧法本方,服之遂瘥。法本凡病喘三十年,服此药半年乃愈,永不复发。凡服此药,须久乃效。

何首乌散

治脚气、流疰、头目昏重、肢节痛、手足冷、重热、拘挛、浮肿、麻痺、目生黑花。出《灵苑》。

何首乌水浸一日,切厚半寸,黑豆水拌匀,令湿。何首乌重重相间,蒸豆烂,去豆,阴干。 仙灵脾叶 牛膝以上各酒浸一宿。 乌头水浸七日,入盐二两半,炒黄色。以上各半斤。

右每服二钱,酒下,或粥饮调下,日三服,空心食前。久患者半月效。先君同官王绰礼部有女子病足挛痛二岁,得此方半月愈。予老姨亦病手足骨髓中痛,不能堪,久治不瘥,亦得此愈。

经效阿胶方

治嗽,并嗽血、唾血。

阿胶剉碎,微炒。 卷柏去尘土。 生干地黄熟者不用。 干山药 大蓟独根者更佳。日影干。 五味子净。各一两。 柏子别研。 茯苓 百部 远志去心。各五钱。 人参 鸡苏 麦门冬 防风净。各半两(11)。

右十四味(12),并择好药材,依方修制,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不拘时候,浓煎小麦并麦门冬汤嚼下半丸,加至一丸。若觉气虚,空心不用服。

灸咳逆法

予族中有病霍乱,吐痢垂困,忽发咳逆,半日之间,遂至危殆。有一客云有灸咳逆法,凡伤寒久疾得咳逆,皆为恶候,投药皆不效者,灸之必愈。予遂令灸之,火至肌,咳逆已定。元丰中,予为鄜延经略使,有幕官张平序病伤寒已困,一日官属会饮,通判延州陈平裕忽言张平序已属纩,求往见之。予问:“何遽至此?”云:“咳逆甚,气已不属。”予忽记灸法,试令灸之。未食顷,平裕复来,喜笑曰:“一灸遂瘥。”其法: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妇人即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艾炷如小豆许,灸三壮。男灸左,女灸右,只一处,火到肌即瘥。若不瘥,则多不救矣。

羌活散

止咳逆。【原案】《三因方》有丁香一两(13)。

羌活 附子炮。 茴香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去土。各一两(14)。

右每服二钱,水一盏、盐一捻同煎一二十沸,带热服,一服止。

治肺喘方

蒲颓叶微似棠叶,尤柔厚。背白似熟羊皮,经冬不凋。花正如丁香,蒂极细如丝,倒悬之,风吹则摇摇然。冬末生花,至春乃敷实,一如山茱萸,味酸可啖,与麦齐熟。其木甚大,吴人名半含,江南名棠,京师名纸钱球(15),襄汉名黄婆妳。

右一物为末,每服二钱,或温水调下,发时服。有患喘三十年者,服之皆愈。疾甚者服后胸上生小瘾疹痒者,其疾即瘥。一方用人参等分服。

硃砂膏

镇心安神、解热及损嗽血等疾。

硃砂别细研。 生犀 玳瑁 真珠末 苏合香用油和药亦可。 钱液粉各一分(16)。 牛黄 麝香 生脑子 硼砂 琥珀别研。 羚羊角 安息香酒蒸,去沙石,别研入药。各半两。 金末一分。用箔子,研。 新罗人参 甘草微炒。各一两 远志去心。 茯苓各半两。参以下四味同捣。

右都为细末,拌和炼蜜、破苏合油剂诸药为小锭子,更以金箔裹之,磁器内密封。每用一皂子大,食后含丸(17)。卫尉叶丞得效,并阿胶丸相杂服。此药治血安神,更胜至宝丹。

蕊珠丹

镇心空膈、去入邪气及妇人血攻寒热等疾,但惊忧成病皆主之。

辰砂一两二分(18)。凤尾草一握,水研汁,煮砂一食久,水洗干,研。 桃仁四十九枚,生。 牛黄一分。 附子一分半。纸裹煨。 安息香一分。蜜一分、酒少许煮成膏。 麝香二钱。 阿魏薄切,微焙。 木香各半两。

右丸如豆大,五匕至十圆。妇人桃仁醋汤下(19),丈夫桃仁盐汤下。侍郎郎简之妻,因悲忧病,腹中有两块,皆如拳,每相冲击,则闷绝,坚不可破,卧岁余。服此药,两块皆失所在。

至宝丹

本池州医郑感庆历中为予处此方,以其屡效,遂编入《灵苑》。

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硃砂 雄黄各一两。 牛黄 龙脑 麝香各一分。 安息香一两半。酒浸,重汤煮令化,滤去滓,约取一两净。 金箔五十片。

右丸如皂角子大,人参汤下一丸,小儿量减。旧说主疾甚多,此丸专疗心热血凝、心胆虚弱、喜惊多涎、眠中惊魇、小儿惊热、女子忧劳、血滞血厥,产后心虚怔忪尤效。血病,生姜、小便化下。


(1) 十七粒:《知》本作“二十七粒,去皮”,《知》本案:馆本“二七粒”。

(2) 水调成膏:《知》本无。

(3) 巴豆:《知》本作“绿豆”。

(4) 《知》本案:程本作“香茸散”。方中“香薷”及制法内入“香薷”俱作“香茸”,疑误,今遵馆本。

(5) 不止:《知》本作“劳状皆俱”。

(6) 三两:《知》本作“二两”。《知》本案:馆本“三两”。

(7) 节:原本作“吸”,据《知》本改。

(8) 干:《知》本作“甘”。

(9) 二:《知》本作“三”,《知》本案:馆本“各二两”。

(10) 一:《知》本作“十”。

(11) 按:“人参、鸡苏、麦门冬、防风”四味,原本无,据《知》本补。

(12) 十四味:原本无,据《知》本补。

(13) 《三因方》有丁香一两:《知》本作“出《灵苑》”。

(14) 各一两:《知》本作“各枣许”。

(15) 纸钱球:《知》本作“纸钱棠球”。

(16) 钱液:原本作“铢艳”;“各一分”,原本作“各一两”,俱据《知》本改。

(17) 丸:《知》本作“化”。

(18) 二:《知》本作“一”。

(19) 桃仁:《知》本作“桃心”。《知》本案:馆本“桃仁”。下同。


苏沈良方卷四苏沈良方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