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礼第四
【题解】
古代诸侯之乡有乡学,学制三年,学成者推荐给诸侯。为此,每隔三年的正月,乡大夫都要作为主人举行乡饮酒礼,招待乡中的贤能之士和年高德劭者。乡大夫和乡先生从学成者中选择最贤能者一人作为宾,其次者一人为介,又次者三人为众宾,与他们共饮,然后举荐给诸侯。乡饮酒礼的主要仪节有: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乐以及宾返拜等。乡饮酒礼在各州每年春秋习射时,以及各党每年十二月蜡祭序齿位时也使用,但仪节不尽相同。
乡饮酒之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¹。主人戒宾²,宾拜辱³,主人答拜,乃请宾⁴。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辱。介亦如之。
【注释】
¹ 主人:乡大夫。先生:乡学的教师,一般由退休还乡的官员担任,若是大夫,则称为父师,若是士则称为少师,因熟知乡中学子情况,所以乡大夫与他们商定宾、介的人选。介:副,此指辅佐宾的陪客。
² 戒:告知。
³ 宾拜辱:主人是乡大夫,宾是处士,主人以尊临卑,故宾拜谢主人自为屈辱。
⁴ 请:告知来此的目的。
【译文】
乡饮酒之礼。乡大夫作为仪式的主人,到乡学的先生处商定宾和介的人选。一经选定,主人亲往宾的家中通告,宾拜谢主人屈尊光临,主人答拜后,说明来此请宾的目的。宾谦辞一次后表示接受。主人行再拜之礼,以示为国求贤的郑重,宾答拜。主人告退,宾行拜礼,并再次感谢他屈尊而来。通知介的仪节与此相同。
(以上为谋宾、戒宾。):
乃席宾、主人、介¹。众宾之席皆不属焉²。尊两壶于房户间³,斯禁⁴ ;有玄酒,在西。设篚于禁南,东肆⁵,加二勺于两壶。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
【注释】
¹ 席:指铺席。宾的席位在室的窗前,面朝南;主人的席位在阼阶之上,面朝西;介的席位在西阶之上,面朝东。
² 众宾:指三位众宾之长,其席位在宾席之西,面朝南。不属:不相连接,意即各自独坐。
³ 两壶:酒与玄酒各一壶。
⁴ 斯禁:一名极,一种无足的器具,承放酒尊用。
⁵ 肆:陈放。东肆,器首在西,往西陈放。
【译文】
于是铺设宾、主人、介的席位。众宾的席位不相连接。在东房之西与室户之东的地方,陈放酒和玄酒各一壶,壶下有器座;玄酒放在酒的西侧。篚放在器座之南,其首在西,尾朝东,两把壶上各放一把勺。洗放在阼阶的东南,洗与堂的南北间距约等于堂的纵深,东西方向的位置则大致与东端的屋翼对齐;水放在洗的东侧,洗的西侧也放有一篚,篚首在北,尾朝南。
(以上为陈设席位。)
羹定¹,主人速宾²,宾拜辱;主人答拜,还;宾拜辱。介亦如之。宾及众宾皆从之³。主人一相迎于门外⁴。再拜宾,宾答拜;拜介,介答拜;揖众宾⁵。主人揖,先入。宾厌介⁶,入门左;介厌众宾,入;众宾皆入门左;北上。主人与宾三揖⁷,至于阶。三让,主人升,宾升。主人阼阶上当楣北面再拜⁸,宾西阶上当楣北面答拜。
【注释】
¹ 羹:煮成浓汤的食品,此指肉羹。定:成,煮熟。
² 速:即“宿”,邀请并催促。
³ 从:跟随。众宾散居四方,主人不能一一催请,只能在行礼之日聚于某处,主人速宾后便一齐随往,介亦在其中,此处有省略。
⁴ 一相:一位相礼者,由主人之吏充任。
⁵ “再拜”五句:相礼者拜介,揖众宾时,都是面朝西南。
⁶ 厌(yì):长揖。古代拱手礼有两种:拱手向外伸,称为揖;拱手向内引及于胸,称为厌。
⁷ 三揖:主宾进门后,主人面朝西、宾面朝东,相向而立。介和众宾都进门后,主宾相揖,然后各自转身,分别向堂前走去。主东行至阼阶前的砖路,宾西行至西阶前的砖路,各自转身相揖,又望阶而行走到庭中三分之二处,再相向而揖。总共三次相揖。
⁸ 楣:堂的前梁。
【译文】
肉羹煮熟后,主人亲往宾的家中召请,希望他尽快前往,宾拜谢主人屈尊光临,主人答拜还礼,然后离开。主人到介的家中催请,仪节与此相同。主人邀请宾、介完毕后,宾、介和众宾都跟随主人前往乡学庠。主人的一位相礼者在庠门前迎候。主人向宾行再拜之礼,宾答拜还礼;又向介行一拜之礼,介答拜还礼;又向众宾拱手行礼。主人揖请宾入门,然后自己先入门,为宾引路,入门后,在门右面西而立。宾向介长揖后入门,站在门左,面朝东;介向众宾长揖后入门,众宾也都跟随而入,都站在门的左侧,而以站在北首者为尊。主人与宾三次相互拱手行礼后来到阶前。双方又三次相互谦让后,主人先登上阼阶,接着宾登上西阶。主人在阼阶上、堂的前梁下,面朝北行再拜之礼,宾在西阶上、堂的前梁下,面朝北答拜还礼。
(以上为邀请和迎接宾。)
主人坐取爵于篚¹,降洗。宾降²。主人坐奠爵于阶前,辞³。宾对。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⁴ ;盥洗⁵。宾进,东北面,辞洗。主人坐奠爵于篚,兴对。宾复位,当西序⁶,东面。主人坐取爵,沃洗者西北面⁷。卒洗,主人壹揖、壹让,升。宾拜洗。主人坐奠爵,遂拜,降盥⁸。宾降,主人辞;宾对,复位,当西序。卒盥,揖让升。宾西阶上疑立⁹,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¹⁰,西北面献宾。宾西阶上拜,主人少退¹¹。宾进受爵,以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爵,宾少退。荐脯醢。宾升席,自西方。乃设折俎。主人阼阶东疑立。宾坐,左执爵,祭脯醢;奠爵于荐西,兴;右手取肺,却左手执本¹²,坐,弗缭¹³,右绝末以祭¹⁴ ;尚左手¹⁵,哜之,兴,加于俎。坐捝手¹⁶,遂祭酒;兴,席末坐¹⁷,啐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¹⁸,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
【注释】
¹ 坐:古人席地陈设器物,故取爵,奠爵时必跪坐。
² 降:走下西阶。主人下阼阶为宾洗爵,宾下西阶是表示自己不敢在堂上安座。
³ 辞:辞谢宾降西阶。表示不敢劳宾下堂。
⁴ 篚下:篚的前面。
⁵ 盥洗:盥手、洗爵。洗爵前先洗手是表示洁净。
⁶ 序:正堂东西隔室的墙。当西序,对着西序的地方。
⁷ 沃洗:浇水洗濯。沃洗者一般由执事的小吏担任。
⁸ 降盥:因方才拜时手掌着地沾灰,因将为宾酌酒,故再次洗手,以示洁净。
⁹ 疑立:立定。表示庄敬。
¹⁰ 实:往爵中酌酒。
¹¹ 少退:稍稍向后退避。主人手中拿着爵,无法回礼,所以只能稍稍后退以示意。
¹² 却:退、缩。右手取肺,所以伸着;左手不伸而执本,所以称“却”。本:肺上部厚而大的一端。
¹³ 弗:举。缭:拗折。
¹⁴ 绝末:扯断肺的下端。这里用的祭肺,是所谓“离肺”,肺用刀划成块,但底部仍连着。祭时左手抓住它的上端,使之下垂,再拗折之,用右手扯断肺的下端,用以祭祀。
¹⁵ 尚:上。
¹⁶ 捝(shuì):擦、拭。
¹⁷ 席末:席的西端。
¹⁸ 告旨:旨,甘美;告谢主人以美酒款待。
【译文】
主人坐于席,起身从篚中取出酒爵,走下阼阶准备洗濯。宾随之走下西阶。主人在临阼阶处坐下,放下酒爵,起身辞谢宾下堂。宾以辞答对说,自己理应下堂。主人又坐下拿起酒爵,起身,走到洗的北侧面朝南坐下,把酒爵放在篚之南,起身盥手,准备洗爵。宾从堂下正对西序处走到洗前,面朝东北,劝阻主人洗爵,表示不敢当。主人坐下,将酒爵放进篚内,起身回答宾。宾回到原来的位置,在堂下对着西序的地方,面朝东而立。主人又坐下取出酒爵,冲冼酒爵的执事面朝西北而立。洗濯完毕,主人拱手行礼,请宾先登上堂,双方谦让一次后,先后登阶。宾拜谢主人亲自下堂为自己洗濯酒爵。主人在堂上坐下。放好酒爵,向宾回拜,又走下阼阶准备洗手,以便为宾酌酒。宾随之走下西阶,表示不敢独自在堂上安坐。主人向宾辞谢,宾作答并回到原来的位置。主人洗完手,双方拱手谦让后登阶。宾在西阼之上正立。主人坐下取出洗净的酒爵,酌满酒,在宾的席位前面朝西北献给宾。宾在西阶上拜谢,主人持爵稍稍后退,以示谦避。宾进至席前接过酒爵,回到西阶上。主人在阼阶上拜送受爵者,宾持爵稍稍后退,表示谦避。有司将干肉和肉酱进于宾的席前。宾从西方即席。于是摆上盛着节折的牲体的小案。主人在阼阶之东正立。宾坐在席上,左手执爵,右手取干肉和肉酱而祭;然后将酒爵放在席的西侧,起身,伸右手取祭肺,左手缩着抓住肺的厚而大的一端,使之下垂,然后坐下,拗折祭肺,右手将其下端扯断,用以祭祀;左手在上,尝一口祭肺,然后起身,将祭肺放在小案上。宾又坐下,擦干净手,再行祭酒。宾起身,到席的西端坐下,尝一口酒,接着离席,再坐下放好酒爵,然后拜谢主人,称赞酒的甘美,并执爵起身。主人在阼阶上答拜。宾到西阶之上面朝北而坐,将爵中的酒饮尽,起身,再坐下,放好爵,遂拜谢主人,然后执爵起身。主人在阼阶上答拜还礼。
(以上为主人献宾。)
宾降洗¹,主人降²。宾坐奠爵,兴辞,主人对。宾坐取爵,适洗南,北面。主人阼阶东,南面辞洗。宾坐奠爵于篚,兴对。主人复阼阶东,西面。宾东北面盥³,坐取爵,卒洗,揖让如初,升。主人拜洗。宾答拜,兴,降盥,如主人礼。宾实爵主人之席前,东南面酢主人。主人阼阶上拜,宾少退。主人进受爵,复位,宾西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主人升席自北方。设折俎。祭如宾礼,不告旨。自席前适阼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宾西阶上答拜。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阶上北面再拜崇酒⁴,宾西阶上答拜。
【注释】
¹ 宾降洗:上节记“献”,即主人向宾敬酒。本节记“酢”,即宾取酒爵到主人席还敬。
² 降:降立于阼阶之东,面朝西而立。
³ 宾东北面盥:宾的位置在洗之南,沃洗的小吏在其右侧,为了盥洗时的方便,所以宾面朝东北而斜对着他。
⁴ 崇:重、看重。再拜崇酒是谦语。意为拜谢宾看重自己的酒,不嫌其薄而饮之。
【译文】
宾持酒爵,走下西阶,准备为主人洗爵,主人随之走下阼阶,表示不敢独自在堂上安坐。宾坐下放好酒爵,起身辞谢主人下堂,主人以辞答对。宾坐下取爵,然后走到洗之南,面朝北而立。主人在阼阶之东,面朝南劝阻宾洗爵。宾坐下,将爵放入篚内,起身作答。主人恢复到阼阶东、面朝西的位置。宾面朝东北洗手,接着坐下,从篚内取出爵,洗濯完毕,宾主像先前那样拱手谦让后,先后登堂。主人拜谢宾亲自下堂为自己洗濯酒爵。宾答拜还礼,然后起身,走下西阶洗手,准备为主人酌酒,其间的仪节和刚才主人为宾做的一样。宾取爵酌满酒,在主人的席前面朝东南还敬主人。主人在阼阶上拜谢,宾持酒爵稍稍后退,以示谦避。主人上前接爵,回到原先的位置,宾在西阶上拜送受爵者。有司将干肉和肉酱进于主人席前。主人从北方入席。于是摆上盛有节折的牲体的小案。祭荐俎和祭酒的仪节,与刚才宾做的一样,只是最后不必告谢酒的旨美。主人从席前走到阼阶上,面朝北坐下,将爵中的酒饮毕,起身,再坐下放好爵,于是拜谢宾,执爵起身。宾在西阶上答拜还礼。主人坐下,将酒爵放在东序的南端,在阼阶上面朝北再拜,感谢宾不嫌弃自己的薄酒而饮之,宾在西阶上答拜还礼。
(以上为宾还敬主人。)
主人坐取觯于篚¹,降洗。宾降,主人辞降。宾不辞洗²,立当西序,东面。卒洗,揖让升。宾西阶上疑立。主人实觯酬宾³,阼阶上北面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西阶上答拜。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西阶上答拜。主人降洗,宾降辞,如献礼⁴,升,不拜洗⁵。宾西阶上立;主人实觯宾之席前,北面;宾西阶上拜;主人少退,卒拜进,坐奠觯于荐西;宾辞,坐取觯,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宾北面坐奠觯于荐东,复位。
【注释】
¹ 主人坐取觯:这一节记“酬”。“献”、“酢”、“酬”,总称为“一献”之礼。酬的酒器用觯不用爵,含有更新示敬之意。
² 宾不辞洗:主人洗觯是准备自饮,所以宾不必像前面那样辞谢。
³ 酬:劝酒,即主人执酒觯,先自饮,再劝宾饮。
⁴ 如献礼:如主人向宾献酒时,主人降阶洗爵至升堂之间的仪节。
⁵ 不拜洗:酬酒的礼数比献酒低,献酒的仪节中共有四次拜,酬酒则只拜三次,故此处不拜。
【译文】
主人坐于席,起身从篚内取出觯,走下阼阶,准备洗濯。宾随之走下西阶,表示不敢独自在堂上安坐,主人辞谢宾下堂。宾不必像献酒仪节中那样劝阻主人洗濯,只要在正对堂的西序处,面朝东而立。洗濯完毕,宾主拱手谦让后登堂。宾在西阶上正立。主人在觯中注酒,准备酬宾,接着在阼阶上面朝北而坐,放好觯,拜宾,请他饮酒,接着执觯起身。宾在西阶上拜谢主人。于是,主人坐下祭干肉、肉酱等,祭毕饮酒,将觯中的酒喝完,起身;宾再坐下放好觯,拜谢主人,然后执觯起身。宾在西阶上答拜还礼。主人再次走下阼阶洗濯,宾辞谢主人下堂,其间的仪节和献酒时一样。洗濯完毕,主宾先后登堂,此时不必拜谢主人亲自洗濯。宾站在西阶之上,主人持觯注酒,然后在宾的席前面朝北捧觯;宾在西阶之上拜谢主人,主人执觯稍稍后退,以示谦避,拜毕行至席上坐下,将觯放在荐席之西;宾辞谢之后,坐下取觯,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主人在阼阶上拜送宾。宾面朝北而坐,将觯放在荐席之东,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以上是主人酬宾。)
主人揖,降¹ ;宾降²,立于阶西,当序,东面。主人以介揖让升拜如宾礼³。主人坐取爵于东序端,降洗;介降,主人辞降;介辞洗,如宾礼,升,不拜洗⁴。介西阶上立。主人实爵介之席前,西南面献介。介西阶上北面拜,主人少退。介进,北面受爵,复位。主人介右北面拜送爵,介少退。主人立于西阶东。荐脯醢。介升席自北方,设折俎。祭如宾礼,不哜肺,不啐酒,不告旨⁵ ;自南方降席,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介右答拜⁶。
【注释】
¹ 降:准备向介献酒。
² 宾降:表示不敢独居堂上。
³ 如宾礼:主人与宾入大门后,经三揖、三让后登堂,而介和众宾还在门左站立。主人到门左请介登堂,其间仪节与请宾时一样。
⁴ 不拜洗:向介献酒的礼数比宾低,所以较命略。此处可以不拜洗。
⁵ 不哜肺、不啐酒、不告旨:都是表示其礼数低于宾。
⁶ 介右:介的右侧。介之位在西阶西北面,主人在西阶东,凡面北者以东为右,所以说主人在介右。
【译文】
主人向宾拱手行礼,示意将下堂与介为礼,然后走下阼阶;宾随之下堂,立于西阶下正对着堂西序的地方,面朝东。主人与介揖让、登堂、相拜的仪节,与迎宾时一样。主人坐下,从东序的端头取爵,下堂洗濯;介随之下堂,主人辞谢,介则劝阻主人洗爵,其间的仪节与献宾时一样,但双方升堂后,介不必拜谢主人亲劳洗爵。介在西阶上站立。主人持爵注酒,在介的席位前面朝西南献给介。介在西阶上面朝北拜谢主人,主人持爵稍稍后退,以示谦避。介进至主人前,面朝北接爵,回到原位。主人在介的右侧,面朝北拜送持爵者,介持爵稍稍后退,以示谦避。主人站在西阶之东。有司将干肉和肉酱进于介的席前。介从北方入席,有司摆上盛有节折的牲体的小案。介祭祀的内容和方式与宾一样,只是不尝肺,不尝酒,也不必向主人告谢酒的旨美,祭毕,从南方离席,接着面朝北坐下,将爵中的酒饮完,起身;又坐下放好爵,拜谢主人,再执爵起身。主人在介的右侧答拜还礼。
(以上为主人向介献酒。)
介降洗¹,主人复阼阶²,降辞如初³。卒洗,主人盥⁴,介揖让升,授主人爵于两楹之间⁵。介西阶上立。主人实爵,酢于西阶上,介右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介答拜。主人坐祭,遂饮,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介答拜。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介答拜。
【注释】
¹ 介降洗:这一节记主人自酢。按礼,凡自酢者都要自行洗爵和酌酒,但乡饮酒礼中主人与介的献、酢为特例,介的身份较低,没有资格酢主人,但又不敢劳主人亲自洗爵,所以降阶洗爵后授主人。
² 复:返回。
³ 如初:如宾酢时主人降阶至卒洗的礼节。
⁴ 主人盥:为给介酌酒而洗手。
⁵ 授主人爵于两楹之间:介的身份比宾低,所以不能自酌。
【译文】
介走下西阶为主人洗爵,主人回到阼阶上原来的位置,介下堂向主人辞谢等仪节,与刚才宾酢主人时一样。洗爵完毕,主人下堂洗手,准备酌酒。介与主人揖让后登堂,在堂上的东、西楹柱之间,介将爵授给主人。介立在西阶上。主人往爵中酌酒,在西阶上自酢。接着,主人在介的右侧坐下,放好爵,拜介,然后执爵起身。介答拜。主人坐下祭酒,并饮酒,将爵中的酒喝完,起身;接着坐下放爵,再拜介,然后执爵起身。介答拜。主人在西楹柱之南坐下放好爵,在介的右侧再拜,感谢介不嫌酒薄而饮之,介答拜还礼。
(以上为主人自酢。)
主人复阼阶,揖降,介降立于宾南¹。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²,众宾皆答壹拜。主人揖升,坐取爵于西楹下;降洗,升实爵,于西阶上献众宾。众宾之长升拜受者三人³,主人拜送。坐祭,立饮,不拜既爵⁴ ;授主人爵,降复位。众宾献,则不拜受爵⁵,坐祭,立饮。每一人献,则荐诸其席。众宾辩有脯醢⁶。主人以爵降,奠于篚。
【注释】
¹ 介降立于宾南:宾在酢主人后,下堂站在西阶下正对着西序的地方,此时介下堂立在其南侧。
² 三拜众宾:此时众宾仍在门内西侧,面朝东而立,所以主人到后向西南面拜之。又因众宾人数太多,不能一一拜之,故主人以三拜之礼表示遍拜。
³ 众宾之长:众宾中的年长德高者。
⁴ 既爵:即卒爵。献而不拜卒爵,是礼数低的表现。
⁵ 不拜受爵:不拜受爵和下文的立饮,都是因众宾礼数较低,故行礼简略。
⁶ 辩:通“遍”。
【译文】
主人回到阼阶上的原位,向介拱手行礼,示意自己将要与众宾行礼,然后走下阼阶,介随之走下西阶,站在宾的南侧。主人来到大门内侧,面朝西南,向等候在此的众宾行三拜之礼,众宾都答以一拜之礼。到庭中,主人向众宾拱手行礼后登堂,接着在西楹柱下坐下取爵,下堂洗濯后,再上堂酌酒,然后在西阶上献给众宾。三位众宾之长登堂拜而受爵,主人拜而送之。他们坐下祭祀,站着饮酒,爵中的酒喝完后不必拜谢主人,只要将空爵交还主人,然后回到堂下原位。众宾接受主人的献酒,不必拜就可以捧爵,然后坐下祭祀,站着饮酒。众宾之长的每一位接受献酒时,有司要将食品进于他的席位前。众宾接受献酒时都有干肉和肉酱进于其位。主人拿着空爵,下阼阶,放入庭中的篚内,不再使用。
(以上为主人献众宾。)
揖让升¹。宾厌介升,介厌众宾升,众宾序升²,即席。一人洗³,升,举觯于宾⁴ ;实觯,西阶上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席末答拜。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答拜。降洗,升实觯,立于西阶上;宾拜。进坐奠觯于荐西。宾辞,坐受以兴⁵。举觯者西阶上拜送,宾坐奠觯于其所⁶。举觯者降。
【注释】
¹ 揖让升:指主人与宾揖让后,主人先升堂。
² 序:次序。
³ 一人:指主人的赞礼者。
⁴ 举觯:表示旅酬开始。
⁵ “宾辞”二句:依古礼,地位相当的双方才能授受爵觯,地位卑者对于尊者,只能“奠觯(爵)”,不敢亲授。此时如果尊者辞谢,则卑者可以亲授。这里因赞礼者身份太低,所以始终不敢亲授,宾也只能坐而受之。
⁶ 所:指荐西。
【译文】
主人与宾拱手礼让后登堂。宾向介长揖后接着登堂,介向众宾长揖后也随之登堂,最后,众宾依次登堂,并一一即席。赞礼者在庭中洗觯,然后上堂,代表主人向宾举觯;接着往觯中酌酒,再在西阶上坐下放好爵,拜宾,然后执觯起身;宾在席末答拜还礼。赞礼者坐下祭祀,然后,将觯中的酒饮完,起身;又坐下放好觯,拜宾,接着执觯起身;宾答拜还礼。赞礼者下堂洗濯自己刚用过的觯,再上堂往觯中酌上酒,站立在西阶之上;宾拜谢准备受觯。赞礼者在宾席西坐下,把觯放在脯醢西边,表示不敢亲授于尊者。宾谦辞后,坐着接觯并起身。举觯的赞礼者在西阶上拜送宾,宾又坐下,将觯放在席的西端。赞礼者下堂。
(以上为赞礼者举觯。)
设席于堂廉¹,东上。工四人,二瑟,瑟先²。相者二人³,皆左何瑟⁴,后首⁵,挎越⁶,内弦⁷,右手相⁸。乐正先升⁹,立于西阶东。工入,升自西阶。北面坐。相者东面坐,遂授瑟,乃降。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¹⁰。卒歌,主人献工。工左瑟,一人拜¹¹,不兴、受爵。主人阼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使人相祭。工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众工则不拜、受爵,祭饮;辩有脯醢,不祭。大师¹²,则为之洗。宾、介降,主人辞降。工不辞洗。
【注释】
¹ 设席:为乐工铺席,位置在西阶东。堂廉:堂的侧边。
² 瑟先:入场时鼓瑟者在先。
³ 相者:扶乐工行走的人。古代乐工一般由盲人担任,故需有人扶持。
⁴ 何:通“荷”。
⁵ 后首:瑟之首在后。
⁶ 挎越:左手持瑟的方法,拇指托住瑟的下部,另外三指钩入瑟底的孔中。越,瑟底的孔。
⁷ 内弦:瑟弦朝内,靠着身。
⁸ 相:扶助。
⁹ 乐正:乐官之长。
¹⁰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诗经·小雅》中的篇章。这三首诗宣扬君臣之和平忠信,被称作“官其始”者,是入大学者首先要学习的,所以乡饮酒礼首奏之。
¹¹ 一人:乐正。
¹² 大师:君赐以爵位的乐正。
【译文】
在西阶东、靠近堂南侧的地方为乐工铺席,以东面的位置为尊。乐工共四人,二人鼓瑟,二人歌唱,入场时鼓瑟者在前。两位搀扶鼓瑟者的人,都是荷瑟于左肩,左手持瑟,瑟首朝后,手指钩入瑟底的孔中,瑟弦朝内,右手扶着鼓瑟者。乐工之长最先登堂,站在西阶之东。乐工入场时,从西阶上堂,面朝北而坐。搀扶者在其旁面朝东坐下,把瑟递给他,然后下堂。乐工歌唱《鹿鸣》、《四牡》和《皇皇者华》三章。歌毕,主人向乐工献酒。乐工左瑟而避,乐工之长拜谢主人,不起身而受爵。主人在阼阶上拜送受爵者。有司为乐工进上干肉和肉酱。主人命人赞助乐工祭祀。乐工饮酒,饮毕不必拜谢,只要将酒爵授给主人。众工则不必拜谢主人就可受爵,祭酒之后方可饮。每人都备有干肉和肉酱,但不必祭祀。如果是向大师献酒,则主人先要为他洗爵。宾和介下堂时,主人要辞谢。工则不必下堂辞谢。
(以上为升歌及向乐工献酒。)
笙入¹,堂下磬南²,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³。主人献之于西阶上。一人拜⁴,尽阶⁵,不升堂,受爵;主人拜送爵。阶前坐祭,立饮,不拜既爵,升授主人爵。众笙则不拜、受爵⁶,坐祭,立饮;辩有脯醢⁷,不祭。
【注释】
¹ 笙:吹笙者。用笙吹奏诗篇的乐章。堂下之乐以笙为主,此外有磬。
² 磬南:阼阶西南。
³ 《南陔》、《白华》、《华黍》:相传为《诗经·小雅》的篇章,今已亡佚。
⁴ 一人:吹笙者共四人,一人指其中的长者。
⁵ 尽阶:受爵后在阶上稍立,主人拜后即降阶。
⁶ 众笙:除“一人”外的其余三位吹笙者。
⁷ 辩:通“遍”。
【译文】
吹笙者入场,在堂下设磬之处的南面就位,面朝北而立,吹奏的乐曲是《南陔》、《白华》和《华黍》。主人在西阶上向奏乐者献酒。吹笙者中的一位年长者拜谢主人,走上最高一级台阶但不登堂,从主人手中接过爵;主人拜送受爵者。长者下阶,在阶前坐下祭酒,站着饮酒,饮毕不必拜谢主人,但要登阶将酒爵奉还主人。其余的吹笙者则不必拜谢主人就可以受爵,在阶前坐下祭酒,站着饮酒,每人都备有干肉和肉酱,但不必祭它。
(以上为笙奏和向吹笙者献酒。)
乃间歌《鱼丽》¹,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
【注释】
¹ 间歌:堂上鼓瑟唱一歌,堂下吹笙一曲,两者交替进行。《鱼丽》及以下的《由庚》、《南有嘉鱼》、《崇丘》、《南山有台》、《由仪》,均为《诗经·小雅》篇名,其中《由庚》、《崇丘》、《由仪》三篇已亡佚。
【译文】
堂上、堂下交替演奏乐歌:堂上鼓瑟唱《鱼丽》之歌,堂下则笙奏《由庚》之曲;堂上鼓瑟唱《南有嘉鱼》之歌,堂下则笙奏《崇丘》之曲;堂上鼓瑟唱《南山有台》之歌,堂下则笙奏《由仪》之曲。
(以上为曲。)
乃合乐¹ :《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 》²。工告于乐正曰:“正歌备³。”乐正告于宾,乃降。
【注释】
¹ 合乐:歌乐与器乐合起。
² 《周南·关雎》:《周南》及《召南》是《诗经》国风之名。《关雎》及《葛覃》、《卷耳》是《周南》的篇名;《鹊巢》、《采蘩》、《采 》是《召南》的篇名。
³ 正歌:献酬时用的指定乐歌。备:歌而合乐为备。
【译文】
接着,歌乐与器乐合起,奏《周南》中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中的《鹊巢》、《采蘩》、《采 》。奏毕,乐工报告乐正:“规定的乐曲都已演奏完毕。”乐正又向宾报告,然后下堂。
(以上为合乐。)
主人降席自南方,侧降¹ ;作相为司正²。司正礼辞,许诺。主人拜,司正答拜。主人升,复席。司正洗觯,升自西阶;阼阶上北面受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安于宾³。”司正告于宾,宾礼辞,许。司正告于主人。主人阼阶上再拜,宾西阶上答拜。司正立于楹间以相拜,皆揖,复席。
【注释】
¹ 侧降:主人降阶而宾介不随之降阶。
² 作:使。相:即此前在门口迎宾的相。司正:正宾主之礼的官,饮酒时临时设立。
³ 安:止。乐宾已毕,宾准备离去,主人挽留之,请安坐。
【译文】
主人从南方离席,独自下堂,命令原先在门口迎宾的相担任监礼的司正。司正推辞一次后,表示同意。主人拜而谢之,司正以礼答拜。主人登堂,回到原来的席位上。为挽留宾,司正预先洗觯作准备,然后从西阶上堂;在阼阶上面朝北听命于主人。主人对司正说:“请宾继续安坐。”司正向宾转达主人的意思,宾推辞一次后同意。司正又转告主人。主人在阼阶上行再拜之礼,感谢宾的留坐,宾在西阶上答拜还礼。司正在堂上东、西楹柱之间赞助宾主行拜礼,礼毕,宾主互相拱手行礼,分别回席。
(以上为司正安宾。)
司正实觯,降自西阶,阶间北面坐奠觯¹,退共²,少立³ ;坐取觯,不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盥洗;北面坐奠觯于其所,退立于觯南。
【注释】
¹ 阶间:堂下阼阶与西阶之间,实指中庭。
² 共:通“拱”,拱手。
³ 少立:司正先自正慎其位,以提醒宾主勿生懈怠之意。
【译文】
司正在觯中酌酒后,从西阶下堂,在东西两阶之间往南的地方坐下,放好觯,退而拱手,并自正其位;接着坐下取觯,不祭酒即饮,饮毕起身,再坐下放好觯,拜谢主人;然后执觯起身,盥手洗觯;再回到原位面朝北而坐,将洗净的觯放在奠觯之所,退而立在它的南侧。
(以上为司正表位。)
宾北面坐取俎西之觯¹,阼阶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于宾东。宾坐奠觯,遂拜;执觯兴,主人答拜。不祭,立饮;不拜,卒觯,不洗;实觯,东南面授主人。主人阼阶上拜,宾少退。主人受觯,宾拜送于主人之西。宾揖,复席。
【注释】
¹ 宾北面坐:本节起“旅酬”。其顺序是,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再由众宾按年齿依次相酬。仪节较为简约,皆拜而不祭,立饮。
【译文】
宾面朝北而坐,取过方才司正所放的觯,到阼阶之上,面朝北酬主人。主人离席,站在宾的东侧。宾坐下放好觯,向主人行拜礼,接着执觯起身,主人答拜还礼。宾不必祭酒,站着饮酒,也不必拜主人,饮毕不必洗觯;然后再往觯中酌酒,返回原位,面朝东南授给主人。主人在阼阶之上拜谢,宾转稍稍后退,以示谦避。主人从宾手中接过觯,宾在主人的西侧拜而送之。宾向主人拱手行礼后回到自己的席位。
(以上为宾酬主人。)
主人西阶上酬介¹,介降席自南方,立于主人之西,如宾酬主人之礼。主人揖,复席。
【注释】
¹ 酬介:主人酬介的觯,即此前宾授给主人的觯。
【译文】
主人在西阶之上酬介。介从南方离席,站在主人的西侧。主人酬介的仪节与宾酬主人相同。酬毕,主人拱手行礼,回到自己的席位。
(以上为主人酬介。)
司正升相旅¹,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司正退立于序端,东面。受酬者自介右,众受酬者受自左,拜、兴、饮,皆如宾酬主人之礼。辩,卒受者以觯降,坐奠于篚。司正降,复位²。
【注释】
¹ 旅:顺序。
² 位:指觯南之位。
【译文】
司正上堂,监督旅酬之礼进行。司正按年齿的长幼顺序招呼:“某子前来接受酬酒。”被点名者立即离席上堂。司正退立于西的端头,面朝东方而立,以便为上下的众宾让道。受到介酬酒的众宾从介的右侧走过,其余的接受酬酒者从介的左侧走过,他们的拜、起身:饮酒等仪节,都和宾酬主人时一样。酬酒遍及于堂下的每位众宾。最后一位接受酬酒的人,要拿着觯下堂,坐下将觯放入庭中的篚内。然后司正下堂,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
(以上为介酬众宾。)
使二人举觯于宾、介¹,洗,升实觯于西阶上,皆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介席末答拜。皆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介席末答拜。逆降²,洗;升实觯,皆立于西阶上;宾、介皆拜。皆进,荐西奠之,宾辞,坐取觯以兴。介则荐南奠之;介坐受以兴。退,皆拜送,降。宾、介奠于其所。
【注释】
¹ 使:司正根据主人之意而发命。二人:主人的小吏。二人举觯,表示“无算爵”开始。这一节和下一节记“无算爵、乐”。宾主频频举爵饮酒,不计其数量,至醉方休,即“无算爵”;乐工则频频奏乐和歌唱,也不计其数,务求尽兴,即“无算乐”。
² 逆降:二位小吏降阶时的顺序与升阶时相反,即先升者后降,后升者先降。
【译文】
司正命二位小吏举觯向宾、介进酬酒,先下堂洗手、洗觯,然后升堂,往觯中酌酒,两人都在西阶之上坐下,将觯放在地上,向宾、介行拜礼,接着执觯起身,宾、介在席的末端答拜还礼。二位小吏都坐下祭酒,接着将觯中的酒饮完,起身;再坐下放好觯,向宾、介行拜礼,然后执觯起身,宾、介在席的末端再次答拜还礼。二位小吏下堂洗觯,下堂的顺序与上堂时正相反,升堂后往觯中酌酒,都是站在西阶上进行;宾、介拜而谢之。二位小吏走上前,将宾的觯放在席前、酺醢之西,宾辞谢后,坐下取觯,起身。介的觯则放在席前、酺醢之南,介也是坐下接觯,再起身。二位小吏退回西阶时,要拜送,然后下堂。宾、介要将觯放在原处。
(以上是二位小吏向宾、介举觯。)
司正升自西阶,受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坐于宾¹。”宾辞以俎²。主人请彻俎³,宾许。司正降阶前⁴,命弟子俟彻俎⁵。司正升,立于序端。宾降席,北面。主人降席,阼阶上北面。介降席,西阶上北面。遵者降席⁶,席东南面。宾取俎,还授司正;司正以降,宾从之。主人取俎,还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阶,主人降自阼阶。介取俎,还授弟子;弟子以降,介从之。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众宾皆降。
【注释】
¹ 请坐于宾:在此之前,宾都是站着行礼,而且历时颇久,此时当已疲乏,故请燕坐。
² 宾辞以俎:宾以堂上有俎为理由而辞谢。俎只有在隆重的正式场合才使用,而燕坐较随便。当俎而燕坐有不敬之嫌,宾不敢自尊,故辞之。
³ 主人请彻俎:主人不敢因为是燕坐而将俎撤走,为表示对宾的尊敬,所以请问宾是否撤俎,以便按宾的意见行事。
⁴ 阶前:西阶前。
⁵ 弟子:来宾中较年轻的人。俎本来是主人之吏陈设的,让弟子撤走,是表示这是宾的意见。
⁶ 遵者:本乡中出仕为大夫的人,主人邀请其与会乐宾,是因为其仪表足以令人遵循、效法,故称。
【译文】
司正从西阶登堂,请主人发命。主人说:“请宾坐下。”司正转告宾,宾推辞说,有俎在堂,不敢坐下。司正转告主人。主人询问宾,是否将俎撤走,宾表示同意。于是司正到西阶前,命来宾中较年轻的几位准备撤俎。司正又上堂,站在西序的端头。宾离席,面朝北而立。主人离席,在阼阶上面朝北而立。介离席,在西阶上面朝北而立。应邀观礼的大夫离席,在席的旁边面朝东南而立。宾捧起俎,交还司正,司正捧着俎下堂,宾跟着下去。主人取过俎,授给年轻的弟子,弟子捧着俎从西阶下堂,主人从阼阶下堂。介取过俎,授给弟子,弟子捧着俎下堂,介跟着下去。如果有诸公和大夫在场,则派人接过他们撤下的俎,其余的礼节与撤宾的俎一样。众宾都下堂。
(以上为撤俎。)
说屦¹,揖让如初²,升,坐。乃羞³。无算爵⁴。无算乐⁵。
【注释】
¹ 说:通“脱”。因宾在主人之左,主人在宾之右,所以,脱鞋时,主人先左脚,宾先右脚。
² 揖让如初:揖让入席的顺序与先前升堂时一样,主人与宾揖让后先入席,接着宾向介长揖后入席,然后是介向众宾长揖后入席。
³ 羞:进食品。此时所进为狗肉及肉酱。
⁴ 无算爵:算,计数。举爵饮酒不计次数,随意劝饮,醉而后止。
⁵ 无算乐:奏乐不再按献酬之节,或用间歌,或用合乐,不限次数,兴尽而止。
【译文】
于是,在堂下脱鞋,主人、宾、介、众宾按先前登堂的顺序,揖让、登堂,就席。有司进上菜肴。由宾、介起,用两觯交错进酬酒,不限次数,一醉方休。堂上堂下的音乐或间或合,歌奏不已,尽欢而止。
(以上为燕饮、无算爵、乐。)
宾出,奏《陔》¹。主人送于门外²,再拜。
【注释】
¹ 《陔》:古乐章名。《周礼·春官·钟师》有“九夏”,《陔》即《陔夏》,为“九夏”之一。
² 主人送于门外:此时主人在门东面朝西之位。
【译文】
宾出门时,奏《陔》的乐曲。主人要送到门外,行再拜之礼。
(以上为宾出。)
宾若有遵者,诸公、大夫则既一人举觯¹,乃入。席于宾东,公三重,大夫再重。公如大夫入²,主人降,宾、介降,众宾皆降,复初位³。主人迎,揖让升。公升如宾礼,辞一席⁴,使一人去之。大夫则如介礼⁵,有诸公,则辞加席,委于席端⁶,主人不彻⁷ ;无诸公,则大夫辞加席,主人对⁸,不去加席。
【注释】
¹ 诸公、大夫:指公卿、国君或食邑大夫等。遵者入门的礼节较简约,在一人举觯之后即可一起进入。
² 如:若、或。
³ 初位:即门内之左,面朝东之位。
⁴ 辞一席:请求减去一重席。意思是自己只能用大夫重席的规格,不敢当三重席之礼。
⁵ 如介礼:入门、登堂、献酢等仪节都和介一样,礼数低于宾。
⁶ 委:卷曲。席端:席的北端。
⁷ 不彻:不把卷起来的席撤走。
⁸ 对:对答的主旨是不同意大夫的辞谢。
【译文】
来宾中如果有遵者,即诸公、大夫,则到门口后不必依缛礼行事,在一举觯时就可一起进入。遵者的席位安排在宾的东侧,公的席有三重,大夫的席为二重。公或大夫进门时,主人先下堂,宾、介跟着下堂,众宾也都要下堂,大家都回到迎宾入门时在门口站的位置。主人迎遵者入门,彼此揖让后登堂。公上堂时的礼节和宾一样,公入席前请主人将三重席撤去一重,于是主人命人撤去一重。大夫登堂的礼节与介一样,如果有诸公在场,则要请主人将二重席撤去一重,将这一重席卷起来放在席的北端,但主人不许将席撤走;如果没有诸公在场,则大夫请求撤去一重席时,主人要表示不同意,也不让人卷去上面的一重席。
(以上为遵者入室、登堂之礼。)
明日,宾服乡服以拜赐¹,主人如宾服以拜辱。主人释服²,乃息司正³。无介⁴,不杀⁵,荐脯醢,羞唯所有⁶。征唯所欲⁷,以告于先生、君子可也⁸。宾、介不与。乡乐唯欲⁹。
【注释】
¹ 乡服:昨日与乡大夫饮酒时穿的朝服。
² 释服:脱去朝服,换上私见时穿的玄端之服。
³ 息:劳而止息,慰劳。
⁴ 无介:没有陪客。慰劳司正的礼仪较简略,仅以司正为宾。
⁵ 不杀:不专门为之杀牲,即不设俎。
⁶ 羞唯所有:荐脯醢所用的食品,视家中现有的进之。
⁷ 征:召。征唯所欲,昨天乡饮酒礼,亲友不得参加。今日则依主人所欲,召请亲友。
⁸ 先生:已致仕的卿大夫。君子:未致仕的卿大夫。乡饮酒礼之日,诸公大夫未必都到,其未到者可加“息司正”的仪式,故通报之。
⁹ 乡乐唯欲:喜欢的乡乐,可以随便点奏,不再按昨日的顺序。乡乐,《诗经》中的《国风》诸篇,主要是《周南》,《召南》中的六篇。
【译文】
次日,宾身着乡饮酒礼时穿的朝服,前来拜谢主人昨天赐予的款待。主人穿着和宾一样的服装迎见,拜谢宾屈尊光临。会见结束后,主人脱去朝服,换上便服,接着慰劳司正等。慰劳的仪节比较随便,以司正为宾,不设陪客,也不设俎,所荐干肉和肉酱没有严格的规定,以家中现有的进奉就行。对于昨天无法邀请的亲友,今天可以随意邀请,对于乡中已退休或在职的卿、大夫,只要向他们通报一下,来不来都可以。宾和介都不参加今天的活动。宴饮时,《周南》、《召南》中的六首乐章可以随意点奏。
(以上为宾拜谢主人以及主人慰劳司正。)
记
乡朝服而谋宾、介¹,皆使能²,不宿戒³。
【注释】
¹ 乡:乡大夫。
² 使能:兴举贤能之士。
³ 不宿戒:不在行礼的前一天再请。据《士冠礼》,行礼前三天戒宾,提醒宾;前一天宿宾,催请宾;乡饮酒礼则没有这两个过程。
【译文】
记
乡大夫身穿朝服与乡先生选定宾、介,都是要拜举贤能。人选确定后,行礼的前一天不必再往邀请。
(以上记乡服、释不宿戒。)
蒲筵¹,缁布纯²。尊,绤幂³,宾至,彻之。其牲,狗也,亨于堂东北⁴。献用爵,其他用觯。荐脯,五挺⁵,横祭于其上,出自左房⁶。俎由东壁,自西阶升。宾俎⁷,脊、胁、肩、肺⁸。主人俎,脊、胁、臂、肺。介俎,脊、胁、肫、胳、肺⁹。肺皆离。皆右体,进腠¹⁰。
【注释】
¹ 筵:席。
² 纯:边缘。
³ 绤(xì):粗葛布。幂:覆盖酒尊的巾。
⁴ 亨:通烹。堂东北:堂东夹室的东北,灶设于此,故就近烹狗。
⁵ 挺:或作“艇”,量词。挺本是直的意思,脯干则挺直。
⁶ 左房:东房。
⁷ 宾俎:以下记俎的等差。俎上之物以骨为主,骨又以正骨为贵。脊是正骨,胁是肩的前骨,臂是肩的下骨,胳是后胫骨。
⁸ 胁:自腋下至肋骨尽头的部分。
⁹ 肫(chún):牲后体股骨的一部分。胳:牲的后胫骨的一部分。
¹⁰ 进腠:肉皮向上。
【译文】
行礼时使用的蒲席,用黑布缀边。酒尊要用粗葛布覆盖,宾到来时再撤去。所进的牲,要用狗,在堂东夹的东北烹煮。只有献酒时用爵,其余场合用觯。进荐的干肉有五条,另有一条横置于其上,从东房端出。狗肉烹熟后放在俎上,从东壁端进来,再从西阶端上堂。端给宾的俎上有脊骨、胁骨、肩、肺。端给主人的俎上有脊骨、胁骨、臂、肺。端给介的俎上有脊骨、胁骨、后股骨、后胫骨、肺。三俎的肺都用刀划成块,但不割断。肉都用狗牲右侧那一半的,肉皮要朝上。
(以上记器具牲羞等。)
以爵拜者不徒作¹。坐卒爵者拜既爵²,立卒爵者不拜既爵。凡奠者于左;将举,于右。众宾之长一人辞洗³,如宾礼。立者东面北上⁴ ;若有北面者则东上⁵。乐正与立者,皆荐以齿⁶。凡举爵,三作而不徒爵⁷。乐作,大夫不入⁸。献工与笙,取爵于上篚;既献,奠于下篚。其笙,则献诸西阶上。磬,阶间缩霤⁹,北面鼓之。主人、介,凡升席自北方,降自南方。司正,既举觯而荐诸其位。凡旅,不洗。不洗者,不祭。既旅,士不入¹⁰。彻俎:宾、介、遵者之俎,受者以降,遂出授从者¹¹ ;主人之俎,以东¹²。乐正命奏《陔》;宾出,至于阶,《陔》作。若有诸公,则大夫于主人之北,西面。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不与¹³ ;无算爵,然后与。
【注释】
¹ 以爵拜:拜毕即执爵起身。不徒作:不空起,起必有事。
² 坐卒爵者拜既爵:乐工不在此例。乐工的身份较低,本应立卒爵,因其是盲者,故允许其坐卒爵,但不得行拜既爵之礼。
³ 众宾之长一人辞洗:众宾之长有三人,主人只洗一次爵,三人中只需一人上前与主人行礼,其余二人在原地不动。
⁴ 立者:在堂下站立的众宾。东面北上:以靠堂的位置为尊。
⁵ 若有北面者则东上:宾的人数较多,如果面朝东并排而立仍站不完,可以折而向东延伸,这里的宾都面朝北,其位置当以西头的为尊。此句中的“东”字当是“西”字之误。
⁶ 荐:肴馔,有肴馔必饮酒,故借指饮酒。
⁷ 三作:三次执爵或觯起身。不徒爵:不空执爵,一定在爵中注酒。
⁸ 大夫:指前来助主人乐贤的大夫。乐曲已起而不入,是表示尊贤。
⁹ 缩霤(liù):靠近屋檐的滴水处。缩,当作“蹙”,近。
¹⁰ 既旅,士不入:士是来观礼的,既旅表示正礼已毕,燕饮即将开始,所以不必入内。
¹¹ 从者:宾、介、遵者的随行人员。
¹² 以东:藏于东方。
¹³ 不与:不及,即不献酒。
【译文】
凡是饮尽献酒后拜主人,不随便起立,起必酢主人。凡是坐着喝完爵中酒的要对他行拜礼,对站着喝完爵中酒的则不必拜。凡是接受酬酒而不饮,爵觯应放在席前酺醢的左边;凡是要举起的爵觯,都应放在右侧,以就近右手。主人向众宾之长献酒时,只为其中年长的一人洗爵,他可以辞谢主人为他洗爵,其间的仪节与宾一样。站在堂下的众来宾,在西阶之西面朝东排列,以最北端紧靠堂的位置为尊,如果人数多而排不下,则可折而向东排列,但要面朝北而立,以西端的位置为尊。乐正与堂下站立的众宾一起,按年齿长幼的顺序饮酒。主人从篚中取爵之后,有三次执爵起身,每次都要往爵中注酒,而不能空爵。乐曲开始演奏后,前来助兴的大夫就不要入内了,以示对贤者的尊重。向乐工和吹笙者献酒,要从堂上的篚中取爵;献酒毕,要将空爵放入堂下的篚内。对吹笙者,是在西阶上献酒。磬陈放在两阶之间靠近堂南屋檐滴水的地方,击磬者站在磬南面朝北敲击。主人和介,凡是入席要从北方,离席则从南方。司正是主人的助手,所以不向他献酒,但在他举觯时要将肴馔送到他的席位前。凡是向众宾旅酬,礼数都要降低,不再洗爵,因为这酒不用于祭祀。旅酬完毕,燕饮开始,前来观礼的士就不再入内。撤去俎的顺序:宾、介和遵者的俎,由受俎者捧下堂,出门后再交给各自的随从;主人的俎则要在堂的东方敛藏。宾要退席时,乐正命令乐工奏《陔》的乐曲;当宾走到西阶时,《陔》的乐声正好起来。行礼时,堂上如果有诸公在,则大夫之席要在主人的北侧,席面朝西。主人的赞礼者都面朝西而立,以北首为尊,不参与主人献酒及旅酬时的饮酒;燕饮开始,不再计算喝酒的爵数时,才能饮酒。
(以上记礼乐仪节的各种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