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春秋:华国锋下台内幕 - 师东兵
北京红旗出版社
出版前言
师东兵的《短暂的春秋》,一九九七年由北京红旗出版社出版。当时,在图书馆借阅过一次,以后再也找不着了。今年,承蒙一位网友,把他收藏的这本书,扫描以后发给我。也许还有其他网友也想看看这本书,我就不揣冒昧地把这本书发到主人公论坛,供网友们参考。
《短暂的春秋》反映的是:华国锋从一九七六年十月上台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到一九八〇年十二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作出决定),这一段短暂的、不到四年的历史过程。
这四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得上是“翻天覆地”。这一段过程,也可以划分为几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一九七六年十月,华国锋在元老派的主导和推动下,采取非常措施,一举逮捕江张王姚,被元老派和新贵派联合推上了“中共中央主席”的座位。
第二阶段:一九七六年十月至一九七七年五月,在抓纲治国、主要敌人是“帮派体系”的口号下,元老派和新贵派之间,在“四五天安门事件”平反、邓小平恢复全部职务两个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在十届三中全会上,双方达成妥协:
华国锋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当选为副主席。
第三阶段:一九七七年六月至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元老派与新贵派之间,围绕着“两个凡是”、“平反冤假错案”展开了一场新的斗争,在十一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检讨“两个凡是”,宣布为天安门事件、二月逆流、反击右倾翻案风、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问题、彭德怀、陶铸、杨尚昆问题平反。
第四阶段:一九七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八〇年二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央的政治思想主导权逐步完成由华国锋向邓小平转移;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批准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的“辞职请求”,免除他们所担负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标志着新贵派政治集团被瓦解,华国锋只剩下“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三个职务的空壳。
第五阶段:一九八〇年二月至一九八二年六月。
一九八〇年九月十日,华国锋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央政治局连续开了九次会议,华国锋提出要求辞去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和党内的其他职务,并对粉碎“四人帮”以来的根本任务作了一些检查和解释。政治局向将要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建议,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从此时起华国锋实际已停职)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刑事审判庭开庭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六日,特别法庭判处江青、张春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姚文元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判处王洪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六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他为中央副主席。
《短暂的春秋》从中央机构中两派一消一长的角度,基本上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
它在描写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中,告诉人们:“除了已逝世的毛泽东外,当今政治舞台上恐怕没人能真正成为邓小平、叶剑英这两个人的对手了。他们几乎把政治权谋炉火纯青地渗透到了一切地方,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一举一动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而华国锋所处的地位则是:“中央军委的实权基本上全部控制到了叶剑英手中,甚至是压倒一切的,自己明显的是个空架子”,“那股力量实在大得可怕。几乎已成定局了,没有什么再多加讨论的余地了”。邓小平等人怎样运用政治权谋打败对手,华国锋一派又怎样木然相对,在这本书中都不乏精彩的刻画。
我们可以同意本书出版前言对本书的这样评价:“不管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如何,不管读者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怎样,只要读了这部书,都会认为作者对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刻划是严肃的、认真的。作者不以个人的好恶而任意编造情节和歪曲历史,而力图沿着历史人物的本来性格和事实框架,真实地揭示事件的来龙去脉,所以书中的人物看上去都是他们政治生活的照搬。”
当然,至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正如本书的出版前言所指出的:“读者在作品面前都是平等的,都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短暂的春秋》叙述的这一历史活动中,人们看不见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活动,特别是它们中的先进分子的活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读这本书的时候,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这不是一本历史著作,而是一本纪实文学。历史的过程和人物的面貌是纪实的,但许多细节描写却是虚构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真真假假”吧。
希望有人再写一本《不长的春秋》,反映胡耀邦、赵紫阳上台又下台的历史过程。
其中一定也会有许多值得人们玩味的东西。
2005年12月7日初稿
这是第一篇一、英明领袖权集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