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删

  下载全书
xīnɡduìfèiduìpān
废,
 
cǎoduìshuānɡjiān
 
ɡēliánduìjièkòukǒnɡduìyán
①,②。
 
shānlěilěishuǐchánchán
③,④。
 
fènɡduìtànxuàn
⑤。
 
yóuɡōnɡdànzuòshīběnzhònɡshān
⑥,⑦。
 
kùnfānɡjīnɡshuǐmínɡrénchūhánɡuān
⑧,⑨。
 
shuānɡfēiyǒucānɡhónɡběi
飞,鸿
 
shùzhāoànyuánbàoyǐnnánshān
暗,⑪。
 
yóuduìshànɡchǐduìqiān
尚,
 
duìyānhuán
⑫。
 
yīnɡduìquèzàoduìshuānɡxián
噪,
 
huánɡniúxiájīnshān
⑬,⑭。
 
jiécǎoduìxiánhuán
⑮。
 
kūnshānwéiyǒuzhūhái
⑯,⑰。
 
ruǎnjiùnénɡwéiyǎnbáilǎoláixīnàizhuóbān
⑱,⑲。
 
chíshìréncǎoshí
人,
 
yǎotiǎoqīnɡchénɡyúnbìnhuāyán
女,㉑。
 
yáoduìsònɡliǔduìyán
㉒,㉓。
 
shǎnɡshànduìchénɡjiān
 
chóuzhōnɡduìmènɡqiǎohuìduìchīwán
㉔,㉕。
 
kǒnɡběihǎixièdōnɡshān
㉖,㉗。
 
shǐyuèduìzhēnɡmán
使㉘。
 
yínshēnɡwénshànɡtīnɡyánɡɡuān
㉙,㉚。
 
xiāojiànɡpáorénɡuìbáixiǎoérzhuólǎoláibān
㉛,㉜。
 
máoshèrénnánquèchénāishēnɡshànɡ
人,
 
zhútínɡyǒushànɡliúfēnɡyuèzàichuānɡjiān
客,㉞。

注解

①歌廉 歌颂廉范。东汉廉范,字叔度,早年于京师受业,服侍博士薛汉。明帝时,薛汉因事被诛,故旧(旧友)皆远避,廉范独往收殓,因此以义侠闻名于世。后任云中太守,匈奴不敢犯境。任武威、蜀郡太守时,随俗治政,废除旧令,让百姓储水防火,掌灯夜作,生活富裕,百姓称颂,歌谣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襟。”(见《后汉书·廉范传》)  借寇 挽留寇恂。东汉寇恂,字子翼,历任河内(今河南武陟)、颍川、汝南太守。任颍川太守时,平寇治政,百姓欢迎。后入朝任执金吾(官名)。

当寇恂随光武帝南巡时,路过颍川,正值颍川寇贼又起。百姓拦道,请求皇帝再借寇恂一年治理颍川。因此“借寇”成为挽留地方官的代称。(见《后汉书·寇恂传》)

②习孔希颜 学习孔子,效仿颜回。习、希:都是学习和效仿的意思。国学大师钱穆说:“宋人习孔颜乐处,舍藏间,在野却有立心天地、立命生民之愿。”东汉学者赵壹在《非草书》一文中非难一些文人学士迷恋草书,说:“慕(崇拜)张生(张芝)之草书,过于(胜过)希孔颜(指学习儒家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焉。”

③山垒垒 垒垒:重叠。[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诗云:“垒垒高山,莽莽代谷。”垒垒:也常用来形容坟墓丛列。[晋]张载《七哀诗》云:“北芒(洛阳北之邙山,王公贵族多葬于此)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④水潺潺 溪水徐徐流动。[三国]曹丕《丹霞蔽日行》云:“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⑤奉璧 即蔺相如“完璧归赵”典故。(参见本卷“六鱼”注⑦)  探镮 亦作“探环”。迷信传说,西晋大臣羊祜五岁时,叫乳母把他玩过的金环取来,乳母说:“你没有这种玩具呀!”羊祜就自己爬到邻居李家的树上,从树洞中取出一个金环。邻居李氏惊叫道:“这不是我死去的儿子常耍的玩具吗!”原来李氏之子就是羊祜的前身。后人以“探环”借指人的转世。(见《晋书·羊祜传》)

⑥礼由公旦作 西周政治家周公旦,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并制礼作乐,建立“明德慎罚”的典章制度。(见《史记·鲁周公世家》)

⑦诗本仲尼删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周朝王室保存有大量诗歌,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传至孔子之时,尚有三千余首,孔子删为三百零五篇,称“诗三百”。但自唐代起,就有人怀疑“孔子删诗”之说,因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就提到“诗三百”,那时孔子才十三岁,不可能删修诗经。(编者细查《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虽有风、小雅、大雅和颂之内容,但并无“诗三百”字样,因此,否定“孔子删诗”的理由不足。)

⑧驴困客方经灞水 据《韵府》载:孟浩然曾骑驴踏雪到灞水寻梅。[元]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曲云:“灞桥雪拥驴难跨,剡溪冰冻船难驾。”(参见本卷“六鱼”注④)

⑨鸡鸣人已出函关 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曾被秦国任为宰相,后又被囚而差点被杀。孟尝君在门人护卫下逃离,夜至函谷关,出关大门夜间不开。门人中有会仿鸡鸣报晓的,学报五更,骗开关门,孟尝君脱逃。(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⑩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 苍鸿即鸿雁,也叫“大雁”。每年霜降前十天,一种比鸿雁体小的“白雁”往南飞时,人们则知要下霜了,故称白雁为“霜信”。霜降之后五天,鸿雁也离开北塞南飞。

⑪数朝雾暗,岂无元豹隐南山 元豹即玄豹,黑豹。春秋时期,陶答子治理陶地,“贪富务大,不顾后害”,三年,家产猛增三倍,名声很坏。其妻说,传说“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不出洞觅食,以光泽其毛,藏身避害”,你也应学玄豹自爱,收敛一些。陶答子不听劝告,其妻与子女均离他而去。不久,陶答子家财被盗,人身遭害。(见《列女传·陶答子妻》)

⑫雾髻烟鬟 亦作“云髻雾鬟”。形容妇女发髻蓬松,状如云雾。[宋]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诗云:“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⑬黄牛峡 即湖北宜昌西陵峡中的黄牛山。山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云:“宜都(宜昌)西陵峡中有黄牛山,江湍迂回,途经信宿犹望见之,行者语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日三暮,黄牛如故。”

⑭金马山 云南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对碧鸡山,相距五十余里,中间是滇池。《读史方舆纪要》载:金马山、碧鸡山,“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⑮结草 迷信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之宠妾无子。魏武子初病时,对其子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把爱妾嫁出去。”到魏武子病危时,又对魏颗说:“我真死了,一定要爱妾为我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将其爱妾嫁了出去。有人指责魏颗违父遗言,不孝。魏颗说:“父临死神志不清,我是照他先前清醒时的话办。”后来,魏颗领兵与秦朝大将杜回交战,一个老者用草绳绊倒杜回,杜回被俘。当晚,魏颗梦见老者说:“我是你改嫁出去的女子的亡父,为报你的恩德,结草俘杜回。”(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衔环 迷信传说,东汉太尉杨震之父杨宝,救活了一只黄雀,并将它放飞。当晚,杨宝梦见一个口衔四枚白环的黄衣童子对他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谢您的救命之恩,特赠四枚白环,愿您的子孙‘洁白如环,荣登高科’。”后来,杨宝之子杨震位居太尉,其孙杨秉位居尚书,其曾孙杨赐等皆扬名当世。(见《后汉书·杨震传》)

⑯昆山惟玉集 昆山:即新疆“昆仑山”,产软玉和岫玉。人们常以美玉比喻人品高洁。[南朝]刘孝标《辨命论》云:“琎(刘琎)则志烈秋霜,心贞昆玉。”

⑰合浦有珠还 合浦(广东广西交界地)产珠无谷,合浦人常以北海珍珠与交趾(今越南)人通商换粮。可是,东汉顺帝时,贪婪的原合浦太守垄断珠宝,移到交趾郡界交易,合浦穷人无珠无粮,饿死很多。孟尝接任合浦太守后,革除旧弊,合浦珠还,百姓重操旧业,商贸兴隆。(见《后汉书·孟尝传》)

⑱阮籍旧能为眼白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阮籍,不畏权贵,藐视礼俗,总是以“白眼”斜视自己厌恶的“礼俗之士”,以青眼(黑眼珠居中直视对方)善待喜交之友。籍母丧,刺史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归。当“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嵇喜之弟)来祭时,阮籍大悦,以青眼相迎。(见《晋书·阮籍传》)

⑲老莱新爱着衣斑 春秋末期,楚国老莱子(相传即老子)隐居于蒙山之阳,自耕而食。他很孝道,年逾七十,还常穿五色彩衣,扮成婴儿状,游戏啼哭,以娱父母。楚王召其出仕,不就,偕妻迁居江南。(见《高士传》)

戏彩娱亲

⑳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 栖迟:隐遁。山中隐士结野草为衣,采野果为食。《晋书·庾衮传》云:“庾贤绝尘避地,超然远迹,固穷安陋,木食山栖,不与世同荣,不与人争利。”[宋]僧文珦《草衣木食》诗云:“草衣而木食,老子乐在内;身似玄空云,踪迹了无碍。”

㉑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善歌善舞的李延年,且舞且唱,向汉武帝夸耀其妹(歌舞杂技艺人)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遂召见其妹,一见倾心,尊其为李夫人,封号“孝武皇后”。(见《汉书·外戚传·李夫人》)

㉒姚 唐代大臣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后举荐宋璟代己任相,开启了盛世“开元之治”。(见《唐书·姚崇宋璟传》)  宋 宋璟。睿宗时即任过宰相,后被贬职。玄宗时又受姚崇举荐任宰相,开启了“开元之治”时代,史称‘姚宋’。(见《唐书·姚崇宋璟传》)

㉓柳颜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颜柳齐名,史称“颜柳”。

㉔愁中 周朝杞国有个人,忧天地崩坠,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躲身,整天唉声叹气,愁闷不已。这就是“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见《列子·天瑞》)  梦里 古时有个叫淳于棼的,一天,做梦到了槐安国,娶其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带兵出征战败,公主也死了,遂被国王罢官迁归,美梦结束。醒后,他在庭院的槐树下,发现一个蚂蚁洞,就是梦中的槐安国。槐树南枝下边另一个蚁穴,便是他任太守的南柯郡。这就是“南柯太守”的寓言故事。(见唐李公佐《南柯记》)

㉕巧慧 聪明灵巧。[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云:“[文实]生来心思慧巧,做着便能,学着便会。”《淮南子·主术训》云:“仁以为质,智以行之。两者为本,而加之以勇力辩慧,捷疾劬录(勤劳),巧敏迟利(即‘犀利’。迟,通‘犀’),聪明审察,尽众益也。”  痴顽 愚笨无知。[宋]林光朝《痴顽不识字》诗云:“年头月尾无一是,咄咄痴顽不识字。”

㉖孔北海 汉朝末年的文学家孔融能诗善文,为人恃才负气。曾任北海郡太守,时称“孔北海”。(见《汉书·孔融传》)

㉗谢东山 晋朝宰相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曾居今南京城东钟山半山,今存有“谢公墩”故址。(见《晋书·谢安传》)

㉘使越征蛮 这是指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故事。越:指我国古代越人居住的浙﹑闽﹑粤﹑桂等地﹐古称“百越”。蛮:指居住在闽、粤、桂、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三国蜀汉刘备死后,牂(今贵州、广西、云南部分地区)太守朱褒、益州(昆明滇池南)郡统帅雍、越隽(今四川西昌东南)酋长高定发动叛变,南方少数民族豪强孟获也参与。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从成都出发平越隽,伐牂牁,征益州,七擒七纵孟获,南中平定。

㉙淫声闻濮上 春秋时期,濮水一带(今晋冀鲁豫交界处)流行一种与帝王祭祀、朝贺、宴饮所用之“雅乐”不同的“新声”(俗乐)。

有人就骂它是“淫荡之声”、“亡国之音”。晋国乐师师旷说:“此亡国之声,系师延为纣(殷纣王)所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于濮水闻此声。”(见《史记·乐书》)

㉚离曲听阳关 “离曲阳关”即琴曲“阳关曲”。写汉代人送客至灞桥折柳伤别。琴谱以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发离别情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又称“阳关三叠”。

㉛骁将袍披仁贵白 唐代名将薛仁贵常穿白袍征战,号称“白袍将军”。显庆年间,他领兵去天山击九姓突厥作乱,突厥骁将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箭,射杀三人,余将皆下马请降,边患遂平。世人用“将军三箭定天山”赞誉他的西征伟功。(见《新唐书·薛仁贵传》)

㉜小儿衣着老莱斑 (参见本韵注⑲)

㉝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 茅舍久无人,尘埃污垢积榻上。这是宋朝诗人陆游《村居即事》中“炊甑生尘榻长苔,柴门日晏(日暮,白天晚上)未曾开”诗句的化用。

㉞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竹亭有来客,清风明月满窗间。这是唐代诗人钱起《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中“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诗意的化用。

上编 声律启蒙


十四 寒下卷

十五 删|上卷|声律启蒙 - 车万育(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