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咸

  下载全书
qīnɡduìzhuóduìxián
浊,
 
duìsānjiān
①。
 
yānsuōduìyuèbǎnɡduìfēnɡfān
②,③。
 
yīnɡxiànhuǎnyànnán
④,⑤。
 
liǔduìsōnɡshān
 
qínɡshēnbēishànlèitònɡshīqīnɡshān
⑥,湿⑦。
 
hànshìnénɡfēnxìnɡzhōucháoyònɡpànsānjiān
⑧,⑨。
 
értànniúxīnháojīnwánɡ
心,
 
shùɡānɡuàpínxiàoruǎnxián
竿鼻,⑪。
 
nénɡduìfǒushènɡduìfán
否,
 
wèiɡuànduìhúnjiān
⑫。
 
quèluóduìwǎnɡcuìyǎnduìcānɡyán
⑬,
 
hónɡluózhànɡbáishān
⑭,⑮。
 
ɡéduìshūhán
⑯。
 
ruǐxiānɡfēnɡjìnɡcǎiruǎnyànzhēnɡxián
⑰,⑱。
 
xiōnɡnièshìqīnɡwénwánɡjienénɡyǒuxián
⑲,⑳。
 
sǒuxīnshèqīnɡyōulínshuǐàn
居,
 
shānsēnɡjiǔyǐnfànɡōnɡyúnyán
隐,㉒。
 
ɡuānduìdàimàoduìshān
带,
 
ɡěnɡduìyánchán
㉓。
 
xínɡzhōuduìduìmínyán
马,㉔。
 
shǔqiěshuòduōchǎn
㉕,㉖。
 
shǐduìshūjiān
㉗。
 
sàichénɡwénzòujiǎojiānɡrènɡuīfān
㉘,㉙。
 
shuǐyuánxínɡtàishānwànrènshìyányán
㉚,㉛。
 
zhènɡwèiɡōnɡérměi
公,
 
zhōuyīnxiànɡɡēbèijǐnshānɡchán
伯,㉝。

注解

①一启 启齿;开口说话。[唐]柳宗元《乞巧文》云:“抃嘲似傲,贵者启齿。”  三缄 闭嘴;封口三重。[汉]刘向《说苑·敬慎》云:“孔子之(到)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②烟蓑雨笠 隐士穿戴的蓑衣和斗笠。[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云:“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③月榜 月下划船。榜:同“搒”,摇橹使船前进。[宋]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诗云:“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榜鸳鸯起。”  风帆 乘风行船。[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之》诗云:“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④莺睆 黄莺鸣叫声。语出《诗经·邶风·凯风》:“睆黄鸟(黄莺),载好其音。”

⑤燕呢喃 燕子鸣叫声。[唐]刘兼《春燕》诗云:“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卷绣帘。”

⑥情深悲素扇 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幼有才学,极善诗歌。汉成帝时被选入宫,封为婕妤(妃嫔)。

后来赵飞燕得宠,班婕妤退于长信宫侍候王皇太后。传说,班婕妤失宠后,心忧郁郁,遂作《怨歌行》(一名《团扇歌》)一篇。据《文选》载,《怨歌行》词为:“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常悲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竹箱)中,恩情中道绝。”一说《怨歌行》是春秋楚国卞和因献玉遭断足刑而作。一说《团扇歌》是南朝宋中书令王珉,因与嫂子的婢女有情而作。

⑦泪痛湿青衫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遂作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借写昔日长安歌伎弹奏琵琶诉说身世,哀叹沦落,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诗中有“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名句。

⑧汉室既能分四姓 据东汉荀悦《汉纪》载:东汉官员按等级分为四姓:尚书以上为甲姓;九卿、方伯为乙姓;散骑常侍、大中大夫为丙姓;吏部正员外郎为丁姓。此外,东汉各区域多爱突出本域内四大名门显贵之姓,合称“四姓”。汉明帝时,外戚有樊、郭、阴、马四姓;其子弟称“四姓小侯”,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配置五经师。

⑨周朝何用叛三监 周武王灭商后,封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为商朝故都朝歌之方伯(诸侯之长),并以朝歌以东为卫诸侯国,由武王之弟管叔监之;朝歌以西为墉诸侯国,由武王之弟蔡叔监之;朝歌以北为邶诸侯国,由武王之弟霍叔监之,合称“三监”。武王死后,管、蔡、霍三叔(三监)反而与武庚谋反,背叛周朝,周公旦出师平叛,处死管蔡。(见《礼记·王制》)

⑩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 西汉巨富王恺,有一头自称能超八百里骏马的快牛,号称“马癖”的中书郎王济,愿以千万钱币作赌,与王恺比赛射箭,以换牛。王济先射,一发破的(射中靶心)。

王济喝令左右,说:“速探牛心来!”割下牛心便走了。(见《晋书·王恺传》)

⑪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西晋阮咸,字仲容,性情放荡,不拘礼法,善弹琵琶。在阮姓村里,家居道南。居住道南者家贫;居住道北者家富。七月七日,此地流行晒衣,道北人皆晒纱罗锦绮,独有道南阮咸竖竿晒犊鼻(粗布短裤),嘲弄世道不公。(见《晋书·阮咸传》)

⑫卫瓘 西晋名将卫瓘,字伯玉,魏末任廷尉卿(主管刑狱),监督邓艾、钟会的军队攻蜀。蜀被平后,钟邓在蜀反叛,卫瓘纠集诸将平定,斩杀钟、邓。晋武帝时,出任乌桓校尉,北方安宁。(见《晋书·卫瓘传》)  浑瑊 唐代名将浑瑊,本名进,十一岁入朔方军,以勇武著称,御敌平乱,屡立战功。(见《唐书·浑瑊传》)

⑬雀罗 捕雀的网罗。古有“门可罗雀”的故事。西汉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翟公任廷尉时,宾客盈门。后被贬废,“门外可设雀罗”,无客来访。(见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鱼网 捕鱼的网。古有“鱼网鸿离”的故事。《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通‘罹’,遭难)之。”设网本为捕鱼,结果鸿雁也被网住。

⑭红罗帐 富家女子用的红丝帐子。[汉]班婕妤《长信秋词五首》诗云:“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⑮白布衫 平民百姓穿的白布单衣。[明]施耐庵《水浒传》云:“张顺上穿一领白布衫,腰系一条绢搭膊。”

⑯笔格 笔架。[唐]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云:“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  书函 书封套为函,书一套、信一封皆称“书函”。《后汉书·祭祀志》:“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

⑰蕊香蜂竞采 这是唐代温庭筠《惜春祠》中“蜂争粉蕊(花心)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诗句的化用。

⑱泥软燕争衔 这是宋朝苏轼《浣溪沙》中“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词意的化用。

⑲凶孽誓清闻祖逖 西晋末年,羯人首领右勒作乱,攻陷洛阳。西晋名将祖逖,率河北涞水亲党(乡党)数百家南迁京口(今江苏镇江)。

晋元帝时,中原大乱,元帝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兼豫州刺史渡江北伐。渡至江心,祖逖以楫(船桨)击水发誓说:“不清中原而复济(回渡)者,有如此水。”表达了恢复中原失土的决心。(见《晋书·祖逖传》)

⑳王家能乂有巫咸 传说,商朝中宗太戊的大臣巫咸,是鼓的发明者,是用筮占卜的创始人,又是占星家。他辅佐中宗“大修成汤之政,商道复兴”。《尚书·君奭》有“巫咸乂(治理)王家”的记载。

㉑溪叟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 渔父新搬进河边清静的渔舍内。[宋]陆游《鹧鸪天》词云:“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宋]陆游《鹊桥仙》词云:“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㉒山僧久隐,梵宫寂寞倚云岩 山僧隐居在云崖幽静的佛寺中。[唐]独孤及《登山谷寺上方答皇甫侍御卧疾阙》诗云:“梵宫(佛寺)香阁攀霞上(天空云层之上),天柱孤峰指掌看。”

㉓议鲠 鲠言;直言。《新唐书·韩愈传》云:“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言谗 谗言,说别人的坏话。《楚辞·离骚》云:“荃(暗指下令囚禁屈原的楚怀王)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发(怒)。”

㉔俗弊 平庸人的弊病。《荀子·儒效》云:“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民岩 民众意见不同,难管理。《尚书·召诰》云:“王不敢后(怠慢),用(因为)顾畏(担心)于民岩。”

㉕鼠且硕 大老鼠。人们常把贪官喻为硕鼠。《诗序》云:“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㉖兔多毚 贪婪的大肥兔。[汉]扬雄《法言·问明》云:“不慕由(许由。尧拟让位给许由,由不受,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即夷(伯夷,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孤竹君让次子叔齐继位。孤竹君死后,叔齐要让位给兄,伯夷不受)矣,何毚(贪婪)欲之有?”

㉗史册 史书。[宋]苏轼《谢张太保撰先人墓碣书》云:“先朝载之史册,今虽容布(布衣平民)不知,后世决不可没。”  书缄 书信。《水浒传》云:“李应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㉘塞城闻奏角 边城闻听战斗号角。塞城:边城。奏角:吹号角声。[唐]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㉙江浦认归帆 江边迎接亲人归来。[唐]刘采春《望夫歌》诗云:“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宋]某子发《锦石岩》诗云:“一段画图奇绝处,夕阳天际认归帆。”

㉚河水一源形弥弥 语出《诗经·邶风·新台》“新台(卫宣公所筑台名)有泚(敞亮),河水弥弥(深且满)。”

㉛泰山万仞势岩岩 语出《诗经·鲁颂·宫》“泰山岩岩(雄伟高大),鲁邦(鲁国)所詹(通‘瞻’,仰望)。”

㉜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 《诗经·郑风·缁衣》载:郑武公任周王室司徒时,治理郑国功高德望,周王室以缁衣嘉奖其美德。另一说是,郑武公“爱贤”,他以缁衣赏给郑国贤者当朝服。

㉝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诗经·小雅·巷伯》载:春秋时期,周幽王听信谗言,对巷伯(亦称“寺人”,官名,类似宦官,掌宫内之事)孟子(人名)施以宫刑(割掉生殖器)。

孟子伤于谗言,愤而作《贝锦》诗,以自伤悼。贝锦:本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此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礼记·缁衣》云:“子(孔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


十四 盐这是最后一篇

十五 咸|下卷|声律启蒙 - 车万育(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