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閏五月至惠宗建文三年辛巳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惠宗嗣天章通誠懿淵恭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獅露九欢
太祖高皇帝之孫懿文皇太子子也繼妃呂氏
出洪武丁巳十一月己卯生性慈慧幼卽孝友好詩書及古典禮文章庚午夏六月懿文背癰痛甚號呼不絕
口含泪撫摩日夕不暫雕聞號呼恤惶若不欲生親吮吸之踰旬而愈太祖聞之召侍醫問狀得其贊歎曰有
孫如此朕復何憂更二年懿文疾甚薨哭蹄哀慕事事如禮水漿不浩口五日太祖撫之白毁不诫性禮也而
誠純孝獨不念朕乎始一啜糜欲服喪二年太祖不可然三年間忘怒笑屏牲酸不察不內諸弟皆幼躬撫育
之甚悉同寢食事諄論太祖每聞較喜一日臨其宮兄弟四人並侍命對曰兄弟相懷本一身即應曰祖孫
繼體宜同德太嘗御東角門向羣臣泣翰林院學士劉士曰皇嫡長孫富于春秋請早定大計壬申九月
庚寅立爲皇太孫命禮部定親王相見禮凡來朝冕服見天子畢次見東宮于文華殷四拜坐受始敍家人禮
于後數王西向坐太孫東向四拜已般坐太孫中席南向諸王列左右而諸王並尊屬多不悅藩釁開矣太祖
嘗授以大明律越數日成誦因間名例之義對曰名者聖人勵世磨鈍故生人大倫名義爲重名教爲例庶幾
刑罰之中太祖曰然此書首刑圖次八禮但愚民無知如本條下卽注寬恤必易犯法故以廣大好生之旨
太祖聽政怒輒誅僇苔朝退太孫迎曰侮馨之深也曰邊奸惡不得不爾太孫曰上失道而後下犯法得情勿
喜是或一道也帝色解明日常州陳理以子獄父訊于太孫竟釋之蓋父病蹬歲俁藥死繼母憎而誣之太祖
覆按果然又訊盜七其首則主人子傭出莊而佃客皆盜也脅以刼商舟不及首被獲太祖問何以察其非
盜曰周禮聽獄色聽爲先尚書亦稱惟貌有稽其人禍蔣端詳事盜平乙亥十月世光祿寺卿馬全女爲妃丙
進廢爲庶人萬曆乙未九月命復建文年號崇禎甲申七月詔上尊諡故帝紀如前例
戊寅洪武三十一年
閏五月稱朔乙酉太祖高皇帝遺詔皇太孫嗣皇帝位太孫哭踊哀動左右敕有司喪儀悉遵周禮于是倣金膝
遺制前朝後殿左右角門及西宮內寢各設座十有一久不御者卽香湯洒掃之陳祖訓于東直殿設重器于
西直殿京官四品上朝服執狱立諸陛上日哭臨如禮晝不飲勺水夜不枕簟先是太祖不豫多暴怒譴僇甚
衆太孫躬侍嘗藥扶掖唾壺溺器等廉不手奉容色婉太祖氣漸平多全宥每深夜侍衞酣寢有呼則應經
夕未交睫也至是哀毁骨立是日諸大臣逆之大明門外臣民望容聞慟俱歎爲純孝喁喁然有至德之思濫
辛卯皇太孫卽皇帝位詔曰天祜下民作之君我皇太祖高皇带統有萬邦胥衣旰食弘濟斯民凡有益于天
下者無所不用其心政敎体明規模宏遠朕以眇躬纂承大統恭依遺詔于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卽
皇帝位夙夜祇思所以克相上帝以無忝皇祖之大命永惟寬猛之宜誕布維新之政其以明年爲建女元
年大赦天下於戲德惟善政改在賽民當遵先郭之嘗期致臻熙之盛百弼卿士體暌至懷
葬太祖高皇帝于孝陵止諸王會葬哭臨本國所在吏民軍士悉聽朝廷節制燕王入臨將至淮安兵部庄侍
37.9
郎齊泰言于上急敕還
朱鷺曰難端見矣遺詔先之世父死不奔喪其何以令敕符勒歸重猜貳耳曷益乎若詔書未至而文皇先
來勿可止也其不奉詔亦勿可止也
七八七
祖洪武三十一年
通械卷十一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七八八
談遷曰高皇實天。七日卽葬以方中俱備也。其止諸王會葬遂爲永制而讓皇獨見貴于天下何也
定行三年喪初有司執例不事出
社生靈安得循庶人之節况遺詔在乎渝曰魏文帝胡人也猶能守禮况睽讀書知禮義爾等不欲朕遵古是
謂吾君不能也有司復曰郊社宗廟祭不可久虛又朝貢訟獄之繁故漢文詔以日易月歷代因之遺詔諄諄
其慮甚遠顯隆下少抑至情俛循衆諸復諱曰非敢效古人諒關不言也郊社宗廳朕將執紼而行事朝貢
獄訟罔敢不親但朝則麻冕麻裳退則齊衰杖經食則饘粥有何不可不然食稻衣錦爾輩眞以爲安乎羣臣
曰陛下動政致哀敢不惟命遂上儀注
甲午定保舉法,命中外文臣五品以上及縣令各舉賢才毋間下僚布衣非其人連坐
兵部左侍郎齊泰爲尚書太常寺卿黃子澄兼翰林院學士參軍務泰受顧命時諸王皆算屬擁兵專制上以
問子澄對曰諸王雖有三護衛僅足自固萬一有變以六師臨之誰其能支漢七國非不强卒底滅亡小大强
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上曰善同齊泰倚任
六月朔甲辰上太祖欽明啓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型高皇后尊證
尊母呂氏爲皇太后
中書舍人蹇義爲吏部右侍郎戶部主事夏原吉為右侍郎
立孝陵衞
革冗員
初省州縣
朱鷺曰撫世馭民代有機局紹洪武後而不知安靜以需至治是失局也建文帝志切■民而所為多戾四
承天
意耶
七九一
年之間今日省州明日省縣今日井衞明日井所今日更官制明日更勳階宮門殿門名題日新雖以干戈
倥偬日不暇給而曾不少休一何擾也傅曰琴瑟不謂甚者乃解而更張之當時甚乎不甚乎而樂此紛紛
乎是正學之過也然在後世民殘于多牧祿糜于冗員重以中官出使道路驛騷則汰官省邑固亦有足采
者未可謂建文時臣畢竟非也
丙午日赤無光
驛召漢中府敎授方孝孺爲翰林院博士上素聞其賢將大用之爲當事所忌授博士尋遷侍講
王紳爲國子監博士待割王諱子
釋黔卒及囚徒還鄉里
平江知縣陳彥回入臨給事中楊惟康薦其文學廉幹爲徽州知府
詔行寬政赦有罪蠲逋租
周府汝南王有燃告其父槠及世子有燉反會曹國公李景隆往訳大索金寶王不能應坐罪執至詔諸王
議其罪。燕王請寬之上欲且止齊泰黃子澄曰若然婦人之仁耳乃廢周王爲庶人徙蒙化置世子臨安時齊
泰黃子澄謀削藩泰欲先燕子澄曰不然燕猝難圖也先取周剪其翼而周王亦自爲備長史王翰屢諫不納
卽斷指佯狂去至是官屬皆就理翰竟無所坐奉祠正周是修嘗諫王調衡府紀善敎授吉水黄金華洪武戊
辰進士論死
王世貞曰有墈之訐父兄虎狠虺發所不若也而文皇待之如此得無失刑而傷義乎有慟以洪武二十三
年生僅十歲耳卽世子以洪武二十二年生亦十一歲世子之不敢承反固忠孝天性非人所可測而有墈
七八九
國榷卷十一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因棺卷十一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七九0
十歲兒豈便作此狡猪得非齊黃諸公欲以質成定王之罪而使人誘其左右閹宦以告密之利可以奪嫡
塞父耶將毋有蚴爲左右所誘刧而不能制耶文皇是以諒而曲全之然至宣德三年世子紹位新安王有
熹僞爲兄反書號箭約趙王舉事趙王發之上疑都指揮王友爲孽捕治幾成大獄亡何事露乃知爲此事
者有熹而主謀者又有慟也于是俱削爵爲庶人鲴之西内子孫俱幽死固天道之好還而虎虺蛋生而
殘毒險忮要不可以童幼解也
朱鷺曰人臣無將將則誅然以手足骨肉之間有異志無叛徵處之要自有道太上默銷之賈誼之業建主
父偃之推恩是也其次化諭之至再至三而後加討焉猶曰議親之辟不可過也跡周王已事第不能兢兢
祇愼守法叛謀未布聞也重以貪夫恣索强坐不原逼一王而諸王心戰又可禁乎相繼告變雉罹龍爭卒
成大故伊誰咎也大抵齊黃計躁于削國而慮不能遠正學志迁于法古而目不見近人事實誤可謂盡天
丙申六科定員都給事中。省左右給事中
授張鳳等錦衣衛千戶世襲皆西宮殉葬父兄也
燕王簡壯士爲護衞以周王得罪益爲備
八月朔乙巳敕魏國公徐輝祖兼太子太傅練兵山東
國子監祭酒程師周言諸生有三五年未歸省宜令知木從之方孝孺亦言近代文字好奇三吳尤甚因責祭
酒第其高等賜襲衣束帶歸省
召王景彰于雲南爲禮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講
微江西處士楊士奇
庚戌增國子監司繁以學錄張智爲之訓導鄒緝爲崗子助敎
雲南右布政使陳迪爲禮部尚書
詔興州營州開平等衡軍臺家在伍者分房回籍天下各衛軍營放一人爲氓
九月神乙亥征虜前將單雲南總兵官西平侯闲春卒春字景春隼王英長子少侍南征身先士卒癸亥還
京乙丑接後軍都督僉事壬申嗣侯鎮雲南拓屯田三十餘萬畝復流民五千餘戶鑿鐵池河灌田甚廣屢平
緬甸東川越嶲麓川之痴首蠻震僭沈毅果敢明識絕倫年六十六祭護喪還京諡惠襄
庚辰裁各省左右布政使止布政使一人
罷築銅鼓衞城徵安陸侯吳傑還
魏國公徐輝祖還自山東
辛巳增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各布政司及揚州織染局大使副使
壬午臨江推官劉冀爲知府
癸未茂五軍都督府斷事復設大理寺卿一左若少卿寺丞各。左右司正
將軍總兵征百夷都督僉事徐凱等從
丁亥都督同知何福為征虜將軍。
兵部尙書茹瑺為吏部尚書工部侍郎練子寧蹇義爲吏部左右侍郎
己丑夜長星西隕聲如雷
壬辰增兵部武選職方司主事四員
兵部左侍郎齊泰爲尚書右侍郎劉儁爲左侍雕郎中盧淵為右侍郎時兵科給事中王垣康健兵部郎中滔
行杜禹祁昭員外郎石朴张子眞一云八月辛未
國械卷十一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七九二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國棺卷十一
辛卯復設大理寺
錦衣衞鎭撫試百戶散騎舍人張鳳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端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爲錦衣衞千百
戶世襲皆孝陵殉葬宫人父兄也
征虜將軍何福進兵金齒
十月朔壬戌戴元禮爲太醫院使
熒惑守心
十一月朔戊寅召總兵左都督楊文還京去年備鍥開平
前監察御史解糌入臨謫河州衞吏初太祖合歸學十年擢用至是未及期也
詔舉山東才德之士
上偶威寒疾視朝稍晏監察御史尹昌隆曰高皇帝雞嗚而起昧爽而朝未嘗日出臨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懼
故能庶績咸舉天下乂安也陛下嗣守大業宜繩祖武憂勤萬幾今乃溺於晏安日刻甚晏猶未臨朝羣臣宿
衛疲何廢棠上下懈弛臣恐播天下傅四夷非社稷福也上曰朕過矣示其奏于天下知厌不德
代王棒如蜀代王貪虐而與蜀王同母方孝孺請德化之使法蜀王之賢
齊府中人曾名深告變徽齊王槐入京留之
十二月辞朔上省牲郊壇明年將有事于南郊駕往省牲滌器嚴飭百官是日還宫
庚辰史部尙書茹珺署河南布政司事雲南左布政使張紞爲吏部尚書
工部右侍郎張昺署北平布政司事時諸藩不靖議簡守臣有威望者以昺往
授楊士奇齊府審理副
福建布政司左參政王鈍爲戶部尚書
起鄭賜徒中爲工部尚書黃福爲右侍郎
謝貴為北平都指揮使時燕王稱疾不出人言其有異志故假備虜遣貴及張昺偵禦之
進士廬凌曾鳳龆爲監察御史
流人廬陵劉有年爲太平知府有年洪武中舉明經拜御史求歸養謫通州上儀禮十八篇詔藏祕閣及守郡
持正尚法革黯胥去淫祠釐蠹政以儒術飾吏治靖難不迎駕戍雲南後起交趾按察僉事
右都督沐晟嗣西平侯充總兵官鎮守雲南
進何福右軍都督同知
燕府參軍事訓導康汝楫爲安岳知縣
召宋懌還京懌故翰林學士承旨濂之孫從戌夔州至是授翰林侍書
門災詔求直言舉山林巖穴懷才抱德之士
上慮心求治聽諫訪逸于是壽州訓導劉亨崇仁訓導羅恢皆言事擢用吉安知府朱仲智薦蕭用道授靖江
府直史蘇州知府桃善薦錢芹授戶部司務遼州知州王欽薦高巍授前軍斷事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劉觀改嘉興知府
命征南將軍總兵官何福都督顧成班師先是遣成及副總兵都督宋晟韓觀征水西蠻旣平仍令移師征五
開蠻克獲甚衆
詔曰朕卽位來小大之獄務從寬減獨賦税未平農民受困其賜明歲天下田租之半
七九三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阈榷卷十一
乎
祭暑宿
七九七
七九四
■植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己卯建文元年
正月護朔上南郊奉太祖高皇帝配先是戊寅御峯天殷誓百官夕漸于文華已卯舍皇邸庚辰子夜脫舄行禮
昧爽還朝受賀翰林侍講方孝孺上郊祀頌
詔養老賜高年米絮帛有差命官贖民鬻子
癸未改行都司昌州為昌州長官司普濟州爲普濟長官司威龍州爲威龍長官司
丁酉遣使告卽位于天下神祇國子司業張智詣闕里
詔京省開科鄉試
廢代王桂爲庶人幽于大同中府都督同知陳質發其陰事也靖難後誅之
百夷平征蠻將軍總兵官何福等師還
敕修太祖高皇帝實錄禮部左右侍耶余翰林院學士董倫王景彰爲總裁官太常寺少卿廖昇翰林院侍講
學士高遜志爲副總裁官國子監博士王紳漢中府敎授胡子昭齊府審理副楊士奇崇仁訓導羅恢雲南馬
龍他郎甸長官司吏目程本立等纂修
二月辞朔癸卯大理卿改太常卿
增太僕寺官
丙午都督韓觀練兵德州
己西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吏士
庚戌追尊皇考懿文皇太子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皇妣懿敬皇太子妃爲孝康皇后
立妃馬氏爲皇后封弟允熥吳王允煜衡王允徐王韶曰祖宗廟諡稱號所以褒顯功德薦之天下後世不
宜諱自今諱廟諱廟諡稱號勿諱山林嚴穴有才德廉能之士有司以實聞軍民年八十以上亡男女者賜米
一石肉十斤酒二斗九十者加帛一綿一斤犯杖以上及嘗爲隸優者不與鰥寡孤獨貧無告者歲給米三石
親戚養之亡親戚者里鄰相收卹田荒不可治者除其賦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及同居五世以上者有司以聞
不能嫁娶喪葬者部伍鄰族相資助民罹災者連賑軍中孤兒廢疾無養及老有代者一體撫綏還鄉自便者
聽前代兵後骸骨春時掩埋毋令其露衛所軍戶絕者除勿勾
纂修官程本立爲左僉都御史
立子文奎爲皇太子
宗人府儀賓耿璿進駙馬都財江都郡主進公主瑢領前軍都督府
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加祿秩有差
辛酉廣東媼課提舉司改廣東都轉運鹽使司海北鹽課提舉司爲海北分司
乙丑革戶部刑部十二清史司立戶部職民度支金帛倉庾四司刑部立群憲比藏職門都官四司
燕王難來朝絕馳道登陛不拜監察御史曾鳳韶侍班奏曰諸王來朝殿上宜主臣禮宮中宜家人禮今燕
王大不敬當問上不報
己巳天下提刑按察司改肅政按察司分巡道改分司革照磨所
戶部左侍郎卓敬上言燕王智惠絕人酷似先帝北平强幹之地金元所由興也宜及今徙封南昌羽翼旣剪
變無從生萬一有之亦易控制夫萌而未勤者幾也量時而為者勢也勢非至剛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上
曰燕王至親何及此對曰楊廣隋文非父子耶帝王之孝在保安社稷小節非所論也上默然良久曰卿休矣
朕方思之事竟寢
七九五
國榷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七九六
國械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談遷曰宗釁旣開猜望日甚而燕王輕身試不測之地雖逆知朝廷無人亦豈真有自全之策哉不過伺間
釋嫌徼幸萬一耳卓惟恭能伐其謀陰絕禍木而帝以優柔不斷置之其後寧王棉國南昌文皇百年外宸
潦犯順不浹月而平于是僧惟恭之爲盧遠也曲突徙薪用之則為碩晝不用則爲眇論矣惜哉
駙馬都尉郭鎮卒鎮武定侯英子尚永嘉公主
中軍都督僉事宋晟總兵鎮守甘肅
免民賃舍錢
命布政肅政二司官糾察屬東
戶部右侍郎夏原吉給事中徐思敬等二十四人充採訪使巡行天下同民獎課吏治皆得便宜行之
革松潘衝
詔求賢自守令以上皆得薦舉
三月朔辛未進各布政使秩正二品堂上遞進一級
革略陽縣
丁丑上释笕太學訖御彝倫堂賜師生幣鈔
戊寅載應天鎮江常蘇松江鳳陽淮安杭紹興金華武昌荆黃衡長沙開封河南彰德懷慶南陽南昌臨江吉
安袁撫西安延安濟南兗靑登萊東昌太原平陽大同北平大名成都重慶廣福各府檢校
癸未散騎舍人張成等七十一人爲沿海巡檢
前監生傅以莊爲商河知縣以莊舊名中繁極刑家屬除名
丁亥鴻臚寺及山西陕西甘肅行太僕寺主簿俱改典辑
己丑定廣惠庫舊鈔免進天財庫就庫收放立廣惠庫
庚寅仁化縣賊鍾均道降均道作亂抹南韶官軍討之輒道湖廣界至是就撫授本縣扶溪廵簡司巡衝
辛卯燕王還國遣校尉徐安護行燕世子高熾及弟高煦高燧留京師
癸巳京師地震監察御史尹昌隆言大臣專政陰盛陽潋酬見于天忤時貴貶韞寧知藤上曰求直言而以直
棄之人將不食其餘尋復之昌隆還朝又言節民力謹嗜繼動政洽務正學數事上嘉納之
屯兵北平都督徐凱練兵臨淸耿璿練兵山海關忠至開平徵邊兵三萬選燕護衞之銳士
甲午命參將宋忠屯兵
隸應下遺護衞胡騎指揮關童等入京永淸左右衞軍調彰德順德皆防燕也
四月預朔乙巳更定官制進六部尚書秩正一品增左右侍中,位侍郎上都察院設都御史副僉都御史各一罷
左右都御史增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各一
辛亥裁烏撒軍民府同知推官
乙卯通政司改曰寺使曰通政卿左右通政曰左右少卿左右參議曰左右寺丞經歷司曰典簿知事曰錄事
增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各一
丙辰分太常寺少卿寺丞爲左右進寺丞秩正五品分鸿臚寺少卿寺丞爲左右進寺丞秩正六品分陜西山
西甘肅行太僕寺少卿寺丞為左右增典底典牧二署署轄二羣曰驕族十五羣遂生三卒
分光祿寺少卿寺丞爲左右進少塘积卷匹
三希州祭署曰新豐祠祭署
增各省中布致使復左右布政使
朱鷺曰官制祖周官夫亦墓古盛意乎獨不念高皇帝經理天下三十年百度貞密何者不折衷于周官善
清陂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七九八
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法者師意何遠不如古而骚然變更乎孔子稱孟莊子之孝而獨難其不改臣若政建文君臣何改之忍也
癸亥革考城柘城延津事陵訓導
丁卯湘王柏有罪自焚國除王母胡順妃豫章侯美女洪武戊午正月朔卦國荆州讀書能韻書法遒勁籌燈
警枕囊尊自融開最玄閣招延俊乂被服儒雅然有神仙之氣辑之如玉山晴霞而武力過人有俠氣先奉命
數從楚王將兵有功坐偽造寶鈔虎殺人上降敕切責召之王怒焚其宮室美人乘馬執弓躍入火中死年二
小!
十諡曰戾文皇改諡曰獻置祠官守塚瑞:
徐學謨曰高皇帝用武功定天下安不忘危故遣諸臣親歷行帥。乃諸王亦各以韜鈐矜奮克敵斬將綽有
·交風此嗣君猜忌之媒也建文初疏離之禍起矣賢如湘獻害廟爲燼悲夫
立鍾山祠祭署設奉祠祠丞各一
革南丹衛山
遣燕世子及郡王高煦高還北平時魏國公徐庫祖雖元舅密淸留之曰諸甥中高煦悍剽無賴異時者亡
論叛君且叛父上以問輝祖弟都督增壽堆壽故善燕力護之等遺還高熙入輝祖厩竊善馬馳去初齊泰欲
收之黃子澄曰若鬻則先發有名不如遣也零侮而進之不及燕王見諸子大喜過望
高岱曰天之所興人豈能禦哉方齊黃建剀禁策齊泰欲先燕果用其酉所謂迅雷不及掩耳先事以制人
也黃子澄明知成祖難圖乃先從事于所不足忌之列國而棖事久洩情態盡見練兵畜威從容爲備及世
子兄弟俱入朝在成祖未有必歸之策徒以安朝廷志心而使子同蹈不測之險此其爲危亦甚矣而子
遣之歸園夫欲制于千里之外而顧樅于閨闥之中雖至愚者不爲也豈天將啓帝王萬世之業
意乎
焉
主之
八0三
八0二
著
戶部侍郎郭任言天下事先其本而後其未則易成除惡而不務其本過也今儲財粟以備軍實本誰爲者而
北討周南討湘舍其本而末是韶曠日旣久說氣竭而姑暮從党所謂强弩之末不能穿魯縞也將坐自困耳
願陛下熟計而早斷焉
戊辰故翰林待制王贈學士諡文節其子紳觜之
五月梓朔連州賊兒阿孫授連州西岸巡簡司副巡簡
添
癸酉廢齊王樽爲庶人留京師誅靑州中護衞指揮柴眞等諸藩煽動朝議削奪並讓燕王皆齊泰黃子澄
壬午錦衣衛千戶徐斌改蘇州銜以常州捕賊功
秦府右長史茅大方爲右副都御史左補闕胡閏爲大理寺左少卿
北平按察僉事湯宗告按察使陳瑛密受燕府金錢詞連右布政使曹昱按察副使張璉俱逮繫詔獄安置瑛
廣西之河池昱削籍璉譎典史
庚寅封楚世子孟烷
辛卯選補天下懦學官
丁酉省連山縣入連州
六月積朔省興濟縣
監察御史戴德彝爲左拾遺,
四川岳池敎諭程辨上言大難起宗蜜某月某日兵發西北上怒逮至京召入見濟仰而大呼曰陛下且囚臣
治學事岳池不廢
不驗死未晚遂下獄濟有
ĵ寻Ł工版_ћ
七九九
國榷卷十一
嘉宗建文元年
八00
國桂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宋徵爲宗人府經歷
陜西按察司僉事林嘉猷來朝
貢士樓璉為翰林院侍讀洪武中以藍田知縣擢廣東道監察御史謫戌雲南
楩為庶人錮于雲南
漢陽知縣黃巖王叔英爲翰林院修撰布衣吳縣錢芹爲戶部司務召河州衛吏解縉爲■林院待詔叔英在
漢陽多惠政嘗麟雨隨澍隨止建文時方孝孺欲復井田叔英移書曰夏時周是之類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
者也井田封建之類可行于古而難行于今者也拜修撰上資治八策務學間謹好惡辨邪正納陳譯審才否
愼刑治明利害定法制皆拨古證今鑿鑿可行且日太祖除奸剔穢抑强鋤梗不管如醫者之去病農人之去
草急于去疾則或傷其體膺殿于去草則或損其禾稼固自然之勢然帶膚疾去之餘則宜調攝其血氣禾稼
草去之後則宜培養其根苗亦自然之理也錢芹幼自修立居貧謨無所營意良苦蘇州知府姚善愛士貺米
郡人俞貞木誤致之芹所芹以守賢也不逆他曰貞木見善乃知之因欲見焉不可期謁于郡學遺以書皆時
略善薦于朝故有是命
燕山左護衛百戶倪諒上變告燕府官旗于惊周鐸等誅之籍其產婦女給配且詔讓燕王稱疾性狂暈仆彌
日盛暑擁爐猶稱寒北平左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防稍懈燕府長史葛誠伴讀余逢辰告昺貴曰殿下
本亡恙公等毋忽恐一旦不可測昺等深然之謀益急
遣中官逮燕府官屬
七月朔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叛款燕上密敕僧縛燕王者再信贅告母母曰不可而嘗言王氣在燕分王者
不死非汝所能執也不如韩刷為船信然之因滿王不得入詐乘蜡人輿以入燕王佯風疾不能言信曰殿下
果有意當語臣王猶諱疾信曰殿下果無意乎信奉密敕在此當就犊王實告之曰生我一家者子也先是太
祖擇僭道衍住持北平□口寺耳祝釐燕王道衍雖學佛以師道士席壤冥通占筮兼牒兵術旣久侍王一日
間以ド曰大王卜天子耶王日咄毋妄言族矣對曰主臣大王幸賜臣熹無左右窺聽故敢畢其愚主上猜間
宗宝侵漁諸潘所僇辱囚首隸士伍蓋五王矣雖未及燕燕可覬幸免耶大壬先帝所最愛也又仁明英武得
士卒心主上所最忌也夫燕勝國之遺而北方雄鎮也其民習弓馬地镜棗栗悉维猢鑿郡之材官良家子彀
甲可三十萬粟支十年大王之護衞精兵拔石超距者又不下一二萬鼓行定山東略淮南此勢若建瓴而下
誰爲抗禦大王卽不南機或先發欲高臥得耶旦莫匹夫耳臣竊謂大王卜之心與臣卜無異燕王悦曰子休
矣道衍曰臣有所與相者請以決大王間爲謹曰郵人袁珙曰汝與偕來珙至就傅舍燕王從貌類者十餘人
往就珙相曰吾等俱護衞校耳珙獨起指燕王拜王手止之稍間命入宮則悉屏左右珙俯伏曰大王太平天
子也臣游燕市中燕市中諸將相肩接也則皆以大王故大王幸毋忘臣珙燕王益大悅湃勒東部士鍛兵器
雞鵝鴨棲其上聲相亂也間道衍起兵斯曰未也俟吾助者至曰助者何人曰吾師也及聞張信語疾
召道衍適簷瓦墮地碎王不懌道衍曰政欲易黃瓦耳王悅遂定謀
談遷曰道衍袁珙皆世之不群人也以需合非以大義合長陵信有天命卽無道衍輩豈以北平終哉彼妄
養正誰俑之令蹟禍于天下也
有所窺測藉口佐運一傅而朱恆王斌再傳而李士實劉養正
壬申燕王殺左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燕府長史葛誠伴讀宣城余逢辰死之時昺貴以在城七衡拌屯
卒布列九門塡溢街巷追圍燕邸又木栅斷端禮等四門約護衞指揮盧振內應我兵鼓纛震動城內張昺愛
司吏李友直幹敏友直竊其奏草達燕邸燕王急呼湛衞指揮張玉朱能等率勇士八百人入守能曰先擒貴
殿集官僚依內官所坐官校名收之召付昺貴先伏
昺餘無能爲矣燕王曰不如計取之
八0一
國棺卷十一
高宗建文元年
國榨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甲廡間昺貴入止從騎于門王扶杖宴之會進瓜王食瓜怒且晋曰今編戶齊民兄弟宗族尚相邱身爲天子
親叔父旦夕莫必其命縣官待我如此天下何事不可爲乎因擲瓜于地伏甲出千戶譚淵首摔昺貴下殿王
授杖曰我何病迫于若奸臣耳我何病遂曳新昺贵盧振等葛誠余逢辰泣諫亦死外兵营相告稍稍散去都
指揮彭二急耀丐大呼市中集兵千餘人欲突端禮門被殺張玉等夜攻九門克其八西直門不下燕人結之
曰毋自苦朝廷已熟王節制一方矣亦下都指揮使馬宣巷戰敗走薊州俞瑱走居庸關燕人據北平張昺澤
州人北兵入京滅其族里人戌邊發塚焚屍面如生謝貴平陽人葛誠以進士爲長史密疏燕事以朝王恨誠
殺之夷其族余逢辰宣城人燕兵未起頗聞其謀遺書示子誓以必死及起兵泣諫死之
袁裘曰建文君以北平屬昺而昺以屬李友直甚矣知人之難也夫天將開女皇帝以萬世之業上鼎幽燾
配天罔極而昺以淺謀自速顚隕其智不足稱也
羣忠事略曰嗚呼當援甲王宮之時政所群騎虎之勢也昺乃輕身寡崇一召而往自投虎口又誰之咎耶
談遷曰燕邸英武屢出塞克敵可智取不可力攻張昺等當陰捕諸校招致其宫僚護卒出彼不意旦夕可
盡而聲形旣露宜鼓行直捣不延晷列乃甲馬馳突于街衢鉦鼓喧湖于遐邇俾望彤知備事念變生且■
其七尺駢送朱邸雖嬰兒之智不爲此謀國無人宜其敗也
燕王鹃祭見波發各奎F夜
曹其體予心毋遠命擢丘福張玉朱能為都指揮僉事李友直爲北平布政司右參議使集餉楊柳靑督浚齊
臣聞書曰不見是圖又曰視遠惟明今事幾甚著陛下略不
化諸門城濠卜卒金忠為燕府紀善燕王上書曰臣
垂察臣竊惑之當元之季生民塗炭羣维角逐皇考太祖高皇帝披霜露東征西伐赴矢石被創痍艱建百
戰然後定天下封建諸子常固宗壯爲磐石之安不幸賓天陛下嗣登大寶奸臣齊泰黃子澄輩包成鹏心爲
謀以怏陛下補轉柏桂楩五弟雖有懸愆未聞不執重可裁減護衛輕可賜敕誠燃乃動見剖奪轉徒流離行
道嗟歎柏尤可傷不得良死今尙未厭又以加臣臣守藩二十餘年事君之誠明于皎日奸臣跋愿蔽明害公
執臣奏事之人箠榜棘熱迫其告愛分布宋忠張昺謝貴于內外圍守臣府臣之一家媳臨湯火已而貴昺爲
護衛所執
所教始知其出奸臣之課臣聞伐大樹者必先剪附枝危君室者必先除公族朝廷孤立社稷危矣不待
明者而後見也高帝祖訓曰凡新天子卽位朝無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入誅之臣謹領
鎭兵俯伏待命以遵皇祖之訓惟陛下念之周廣同姓緜祚八百秦人孤獨二世而亡明鑒斯在詩曰价人維
潘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懐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墳無獨斯畏易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
用惟陛下念之書上不報又傅檄天下言朝廷崇信奸回殘害骨肉稱遵高皇帝祖訓奉天征誅誅奸臣齊泰
等爲名去建文紀元惟書歲留世子守北平僧道衍敦資內使赛因帖木兒等輔之自出師次子高煦高燧從
王世貞曰文皇靖難師在己卯秋寧庶人作亂亦在己卯秋相去正得二甲子文皇之起以都督三荀謝宴
伏兵戮繋之寧庶人亦然豈偶合耶抑有所借襲也其用李士實爲太師劉養正爲軍師却似有取于韓公
敲意同姓然高帝之帝業成于鄱陽一戰而庶人却敗于其地則大相反矣文皇以壬午入紹世廟以先一
歲入紹而亦以壬午改元帝王自有眞所謂妙合者固不在彼而在此也
屠叔方曰燕王之變削亦反不削亦反齊黃之議未盡非也燕王特藉口于此耳二氏之後不絕倘亦有天
甲戌燕王次通
丙子北平都指揮使馬宣起兵蓟州燕人使朱能攻之宣再敗與衞镇撫曾濬俱被執死之拔薊州遵化衛指
國華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四
惠宗建文元年
八O四
國接卷十一
揮蒋玉密雲衙指揮鄭亨各以城降
裁和曲州祿勸州南事睢寧二縣
己卯燕人陷居庸關都指揮使俞塡守關王曰居庸吾咽喉也乘其衆心未固攻之命指揮徐安往项方部署
燕人費勇先登克之塡走懷來依都宋忠
甲申懷來潰燕王以宋忠守懷來必爭居庸須其未至邀擊之忠躁復寡謀衆心不一易與耳率指揮徐祥馬
雲等八千人捲甲疾馳忠果援居庸怒其將士曰爾等父兄家北平燕盡殺之矣速報仇諸軍或疑或怒燕王
使其前錄用家幟先登城中子弟望見幟皆喜無鬬心忠敗奔入城城遂陷都指揮使彭聚孫泰力戰死忠急
匿廊燕軍捕出之并獲俞璜俱不屈死兵勢大振于是山後諸州皆不守而開平龍門上谷雲中諸守將往往
叛附矣是日大同參將都督同知陳質來援兵敗回大同
丙戌燕人陷遵化指揮馬鎖住降
庚寅燕人攻永平指揮使趙彝郭亮叛降燕燕人進灤河
辛卯省躬殿成殿在乾清坤寧二宮間專退朝燕居翰林侍講方孝孺爲之銘
大寕總兵劉貞都督僉事陳亨都指揮卜萬引兵出松亭關攻遵化萬素智勇貞巽懦陳亨故貳于燕燕王獲
二卒遣之爲書置一卒衣中多予之金使書通萬而若素通者其一卒無所賞卒恚歸訐于貞貞搜卒書執萬
以聞命籍萬家下之獄
朱鷺曰異同之爲事利害也甚矣哉彼己相能固于堅城一水一火■所自起若亨萬同心一德其利斷金
亨旣忌萬將亦有意色可揣而萬曾不覺何開也志曰當發不發大賊乃作卜萬之謂乎
誰刺無間之刃哉
亨以叛全萬以忠獄寃哉其亦足以爲共事者萬世鑒矣
壬辰命長興侯耿炳文爲征北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寧忠爲左右副將軍率師三十六萬討燕安陸侯
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陳暉平安李文等俱從軍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及江
淮旗霞之神書識諸王削燕屬籍詔曰於奉先皇帝遺詔纂承大統青衣旰食思圖善政以安兆民豈意國家
不幸骨肉之教屢謀僭逆去年周庶大桅潜爲不軌詞連燕齊湘三王皆與同謀朕以親親之故不忍暴揚其
惡止治樵罪餘置不問今年齊王總謀逆事覺推間犯者又言與燕王株湘王柏同謀大逆柏知罪自焚榑
已廢庶人脫以燕于親最近未窮其事今乃忘祖逆天稱兵構禍意欲犯闕危宗社悖逆如此孰不駭聞昔先
皇帝時棣包藏禍心爲日已人造僑鈔陰結人主朝廷窮極藏匿罪人先帝震怒遂以成疾至于升遐海內
聞知莫不痛忿今不悔過又造滔天之惡雖欲赦之而獲罪宗社天地不容已告太廟廢爲庶人遣長興侯耿
炳文等率兵三十萬往时其罪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宜懷忠守義泰職平燕奧國同心永安至治布告天下
咸使聞知又諭誡北征將士曰昔蕭繹舉兵入京令其下曰一門之內自極兵威不仁之極今爾將士與燕對
壘務體此意毋使朕負殺叔父名上方銳意文浩日與儒臣討論周官法度謂燕人不足憂齊泰黃子澄等以
北兵强兼誘朵顏諸虜不早禦之將遂失河北故大發兵焉
朱鷺曰諭誡將士是興亡一大楼也內兵心忌文皇膽張此怠而彼奮此瑕而彼堅又何俟接戰覘勝負哉
夾河戰後文皇直抵京師無退計挺身當前或單猗段多上枚之也夫下忍
也若欲勿殺則如讓之欲兵無害則如已之讀史至此而不啞然笑失罄愾乎當時在廷諸臣仲不出一言
相難何與殆天蔽厥衷而默以相靖難之成與
置平燕布政司于翼定刑部尚書暴昭署司事
檄山東河南山西給軍餉
國按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八0五
八0六
宗建文元年
江北蝗有司請使督捕上曰睽之不德又殺蝗以甚之爾臣民其極言脫失俾得改過有司赦疑獄捐適周
窮乏以修實政是歲蝗不爲災更有秋
八月朔翰林侍講方孝孺主試應天錄二百十四人長洲劉政第。深器重之曰此他日可託孤寄命者
炳文兵次眞定都督狳凱屯河間都督潘忠都指揮楊松屯鄭州松引九千人為軍錄文雄縣約
嘴交作書
忠爲殿
壬子燕人屯樓桑晡食渡白溝河夜襲雄緜楊松縱飲不為備堆人登圖黑北兵遲明燕緣蝶居之獲馬八千
癸丑燕人次灤河張玉曰楊松潘忠扼吾南路宜先擒之玉先軀覘耿炳文兵邀言南軍無紀律其上有敗無
甲寅都督潘忠來援楊松燕將譚淵以千餘人過月潦橋蒙茭伏水中使勇士邀戰于路隅伏出水據橋忠松
無所退俱被執燕庶人遂自將百餘騎趨鄭州官兵盡降南兵■屯白溝燕庶人曰耿炳文在真定不虞我至
由間破之必矣時炳文兵營滹沱河南北部將張保降燕言狀燕庶人摩撫之令祚言被縛而逃言燕兵屢勝
行卽至須河南兵移北併禦之炳文果移營
庚中都督徐真擊燕兵于大王莊敗績
壬戌燕庶人自引精騎直趨真定西門下破其二營耿炳文覺起門橋橋断于北軍乃出版燕將丘福以奇
背朱能挺丈八長矛園二拱餘率二十餘騎突入陷堅燕庶人麾衆從之追奔及滹沱河南軍尙數
兵擊炳文背
萬列陣北向朱能貫頤奮戟街陣衆顧不支相駘藉死炳文奔北入城卒關門不得入自相斮乃入燕騎士
薛祿刺左副將軍灤城侯駙馬都尉李堅墮馬獲之右副將軍甯忠都督顧成都指揮劉遂俱見執失亡九萬
界喪馬二萬餘匹炳文入城堅壁森兵攻之不下引遥炳文夙將長于戰而未甯總大衆諸將多紈
綺子弟失律僨事宜也
安陸侯吳傑率師援真定兵憒
九月誠朔丁卯召耿炳文還命曹國公李景隆爲征北大將郭代耿炳文北征上聞敗始有憂色黃子澄曰無憂
勝敗兵家之常耳上曰雖然孰堪更將曰曹國公李景隆可比用景隆真定已破矣遂召炳文遁上親飩景隆
江上賜諸將犀玉帶有差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盛庸徐凱李文陳暉平安等各帥偏師步騎數十萬
諸道並進直搗北平而景隆奸懦專閱自負文武才意殊輕散識者憂之,
備道錄曰或云初李景隆父子好賢下士與方孝孺交誼甚篤景隆之帥師北伐由孝孺薦之旣而兵敗不
誅漸有異志人多知之以告建文建文雖僧至不復疑卒開門以降蓋不免于誤國也
軍都督府斷事高巍參贊李景隆軍巍貢入太學母喪廬墓三年洪武甲子旌其孝授前軍都督府斷事
故前軍都
奏墾河南山東北平荒田及抑末技惧選舉惜名器數事太祖嘉納之後坐累戌貴州闢索嶺値赦上疏乞歸
鄉宥還遼州知州王欽應詔辟巍巍上雪太祖有文王純一之德皇后有后妃不妬之行則百斯男上齊三代
分茅昨士各據形勢關陜百二山河其民悍勇西鄰吐番故以藩王之長秦府王之山西表裹山河地產良馬
其民剛壯所謂山西出將者也北近胡虜故以晉府王之燕國雖無名山大川之限其南冀州翼定保定順德
廣平大名所謂桑麻之野坦平肥沃其北雖沙漠不毛然廣畜馬羊其人衣皮食肉馳射是務遼金殘元藉之
興業故以燕府王之四川僻在一隅山河阻深劉備據之虎視鬼魏故以蜀府王之其餘楚湘齊兗寧遼谷代
慶肅星羅基布比諸古制雖分封過當然太祖聖意莫不欲護中國而屏四夷也今各處親王多驕逸不法述
犯朝制不創則隳紀綱削之則傷親親之恩質誼曰欲天下治安莫要于衆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
今盍師其意下推恩之今命秦晉燕蜀四府子弟分王于齊兗吳楚
義國小則無邪心真裁制諸侯之長策也
八0七
國榷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八0八
國榷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湘谭齊兗吳楚湘潭分王于秦晉燕蜀其餘苦然則藩王之樓不削而自踢矣上奇其才命赴行警
谷王自宣府遁歸京師長史劉璟上十六策不報命參議李景隆軍中
寧王地近燕請召還二王從之遼王楨至徒荆州寧王權不至削護衝初燕庶人嘗巡邊與寕王
相得甚歡及聞削護衞喜曰取大察必矣乃遺事王書告割壹求解若不知詔削也者寧王喜燕兵遂趨大寧
戊辰監纂御史韓郁上言臣聞人主親其親不獨親其親臣歎陛下愛諸王之至待諸王之厚而諸臣不體也
凡見藩封太重疑慮太深者豎儒耳諸王親太祖遺體也而貴則孝康皇帝手足尊則陛下叔父也太祖遺體
則不可使賤親之手足則不可使缺陛下叔父則不可使絕也高皇帝孝康皇帝爲天子子與弟以爲僇在天
之靈安乎臣念至此未嘗不流涕也夫亡唇寒齒舐糠及米言者曰二叔流言周未嘗不誅也六圆反叛漢未
也遂使周王播遷谷王流離于是齊王廢湘王焚代王遣岷王又見告矣諸王自爲計必曰兵不舉禍
嘗不削也
必結是陛下激之也燕王舉事兩月矣前後調兵不下五十餘萬有一矢之獲乎經營已久軍興輒乏將士挺
敗徒令中原赤子困于輸戰九重之憂方深帷幄之計彌破日甚一日語曰親者割之不斷疎者續之不堅臣
絕釋齊代岷之囚封湘玉之墓還周王京師迎楚蜀爲周
恐陛下不察不待十年必有噬臍之釁伏惟興滅繼絕
公俾各命世子持書勸燕罷兵守藩以慰宗社之靈明留天下撥亂反正篤厚親親宗社幸甚上不聽
談遷曰方建文初莫不以强藩爲慮如高巍韓郁其策合矣當事若罔聞何也周代湘岷未始稱兵于以展
其惇睦計之得也燕人矯命雄行長驅千里安得與周代湘氓并日論乎使此雨人早陳于靖難之先真救
時之藥石矣今中朝之過舉已彰北平之兇鋒方肆而猶轉圜之是望宜格格乎不相入矣
參贊軍務前軍都督府斷事高巍請身使燕諭以大義許之巍至北平稱國朝處士臣高巍再拜上書燕國大
王巍開世之大丈夫爲國家排難解紛上安宗社下安黎庶爾巍雖無丈夫之才竊慕魯仲連之爲人喜排難
燕庶
聖
城降
德州
八一三
八一二
八二
八一0
解紛附名世而不朽也頃太祖上寶今天子布維新之政天下莫不咸悅不意大王與朝廷有陈張皇三軍不
知其出何名在朝諸臣執言仗務以順討逆殆無不勝之理巍不忍兵連禍稔挺身開說苟聽巍策可使帝者
復帝王者復王君臣之義大明骨肉之恩愈厚巍所以置死度外來見大王蓋夙許太祖以殞首結草之報豈
它有求哉昔周公遭流言居東土以俟成王之悟大王誠解護衞休甲兵釋骨肉猜忌之疑塞讒賊離問名
不與周公比隆哉慮不及此使任事者得藉口以為大王欲效漢臭王倡七國以誅晁錯爲名萬一有失大王
獲罪先帝矣今大王據北平取密雲下永平襲雄縣掩眞定雖易若建飯但自巽兵以來經今數月尙不龍出
區區一隅之地較以天下十五而未有一焉大王將士殆亦疲矣况朝廷以天下無限之師大王以一國有限
之衆應之大王同心之士大約不過三十萬大王與今天子義則君臣親則骨肉尚生離間之疑况三十萬異
姓可保終身死于殿下乎若大王信巍言上表謝罪按甲休兵朝廷寬宥再修親好天意順人心和太祖在天
之靈亦安矣不然執迷僥倖卽幸而事成後代公論爲何倘有蹉跌取譏萬世于斯時也追復懇款之愚其可
得與書再上不報
日高參軍使燕豈其欲以三寸舌賢十萬之師哉蓋覘燕動靜俾知朝廷雖冗散疎逖尚有人焉探虎
·談遷曰
事又爲參軍所賣矣
鎮守遼東江陰侯吳高令都督耿瓛楊文率兵攻永平不克
徵謫戌官伏顒等入京仍指揮等官
李景隆至德州收耿炳文敗卒得五十萬進營河間山東布政司參政鐵皴飛芻輓栗水陸並進賴以不乏燕
庶人聞之曰李九江景隆小学膏梁豎子耳未嘗習兵色厲中餒曷克任事以數十萬衆付之是自坑之也趙
括今復見矣吾當往援永平彼乘虛來攻回擊之成擒矣諸將以北平兵少燕庶人曰戰則不足守則有餘吾
八0九
這文元年
國榷卷十一
國榷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出非専援永平也直誘其至耳異高怯不能戰聞我出必走我一舉而解永平之聞且破九江也遂行戒世子
嚴守勿出版
長輿侯耿炳文還朝上言臣失利而旌萬死難恐天恩不罰叨劵莫何然臣有一言是以牘死鼎惟陛下懿之
燕王與上皇父爲同母弟陛下之嫡叔父其性尚未雕背陛下何至解支體而散肝膽于他人不如誠信親迎
使受顧命授以國政而陛下燕恭坐理親臣夾輔勳紫癸翼可保燕王之無敢有他志也不然新進用謀驟而
操兵握權敢當國家之重任諸王皆太祖之親子臣輩皆太祖之親臣彼不屠食而空不已也陛下何至以太
祖之天下為屠肆而以太祖之子孫太祖之舊臣爲犬冢乎奏上不報兄劉三春基志鯰
調撫州守禦千戶所官赴德州并徵謫戌武官
燕人猝至永平吳高不及軍退保山海關
十月酊朔壬寅燕庶人襲大寧都指揮使朱鑑力戰不文死之事府長史石撰不屈支解撰平定州人都督陳章
都指揮房寬叛降燕大寧古惠州地國初設行都司遼東宣府左右之寧王福建國列城九十帶甲八萬革車
六千諸胡騎若朵顏諸夷皆驍勇善戰其三護衝苦中州閭左北地苦寒日夜思歸也寧王善談燕善戰先是
歲秋行塞相會及燕人將出師南向慮掌王躡其後則歎曰安得有大寧兵斷遼東助我以諸夷哉至是燕庶
人從千餘騎直趨大寧時劉貞陳亨悉兵守松亭關燕庶人徑道卷登山從後攻度關至大寧城西門崩克
之獲都指揮房寬殺卜萬于歇都指揮朱鑑戰死總兵都督劉貞等引軍還拨大事陳亨故通燕出貞不意與
營州中護衛指揮徐理陳文裴貞貞悔田吾失斷也夫自廣寧淨海還京師
辛亥征北大將軍李景隆聞燕人出自蘆溝橋道攻北平不克遂築壘九門遣別將攻通州景隆自屯鄉村墈
待燕人至大兵十萬圍北平攻麗正門急燕盡出婦女乘城轉石都督瞿能與其二子帥騎千餘戰入張掖
門勢銳甚城垂破景隆密止之退十五里而軍燕世子令夜汲水澆城俱冰城遂不可登都指揮梁銘等時時
夜出砟營官兵輒亂
甲寅燕庶人脅寧王樓秦大寧而西初燕人下大寧止騎城外輕身入執寧王手大慟具言所爲起兵故因求
王草表王置酒驩舍數曰燕庶人令親信吏士稍稍入郛陰結諸胡會兀良哈等及閭左思歸之士濱行寧王
郊修燕千餘騎擁王入關諸夷會問左一呼皆集從王府妃妾世子皆攜其财寶隨還北平而大寧城一空分
諸夷會惆左爲五軍張玉將中軍鄉亨何壽副之朱能將左軍朱榮朱濬副之李彬將右軍徐理孟善副之徐
忠將前軍陳文吳達副之房寬將後軍和允中毛整副之而兵遂盛
庚申燕人至廣昌守將易勝以城降靈丘諸縣皆
辛酉遼王植來朝王以大寧破懼而入改封荆州
徵雲南兵入京備征
十一月朔庚午燕庶人自大寧還李景隆移營白河西燕人締曰河冰則天相燕也其日雪河冰燕師盡波都
督陳暉追躡之燕庶人還擊味暉敗跳冰遁冰乃皆解至連破南軍七營
壬申李景隆値燕庶人于鄭村壩戰三日大敗失亡數萬降燕者亦數萬人都春火異焚做秘以暖燕庶人造
者趨焉楯人呵之燕庶人曰止是皆壯士其夜景隆栾其輜重走德
燕人乘勝還攻北本之九壘破其四營餘皆清
癸酉燕庶人入北下
乙亥燕庶人再上書傅檄天下曰前上書已廢三月未蒙垂察兵討不已竊聞朝廷論臣不軌罪八悉奸臣誣
臣寃濫明甚且陛下與臣皆出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于屬最親奸臣得誣以極惡則疏遠小臣天下細
惠宗建文元年
國榷卷十一
國榷卷十一
惠宗建文元年
民欲置之死可望雪理耶其不濁亂天下傾危宗社不已也今諸王臣序為長周齊湘代岷已去獨臣未去臣
去則秦晉諸國不難去矣寧王無罪頃又削其讓衛辟諸人身手足皆去身能獨全耶伏乞斷然不惑奮去巨
奸不勝懇切遂傅檄天下
壬辰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鄉责子澄以說于燕人
朱鷺曰謂罷齊黃足弭靖難耶何愛二人而不以謝天下卽二人亦何愛一身而不以存社稷授而甘心焉
可也如漢景帝斬鋯東市亦可也名逐而實留之欺遠損重罱園體何度文皇有心是特借二人以發難逐
亦來不逐亦來又安取罷二人以快敵示朝廷怯嗟乎此二人實釀亂非能賢也陽逐之陰留之至其後也
旋逐之旋又欲還之幾見用人如此而國不亡者
召茹瑺爲兵部尙書
李景隆復聚兵德州命禮部左侍郎陳性善監其軍
十二月酊朔燕庶人忌鎮守遼東江陰侯具高曰高怯而密去高楊文雖勇不足盧也遺二人書易其函各以聞
朝廷疑高削爵安置廣西
甲寅增工部營繕司虞衡司主事各三
乙卯燕庶人出紫荆關攻廣昌燕人知李景隆圖後舉先趨大同誘其援以疲于奔命是日廣昌守將楊宗以
岷府典膳李英等伏誅
尉馬都尉王寧謀叛幽之
河北指揮使張倫等自拔南歸
初合武官製臧兵部關旨五府
進李景隆太子太師時軍敗上不盡聞兼賜勞敕金幣珍醞貂裘等
選募謀勇士中牟楊本為錦衣衞鎮撫沅州周拱元爲所鎭撫木精道法時吳王撫軍及登憂見大水淼茫一
軍不見本曰此水遁也及帥師北征諸將皆敗惟本與平安有功李景隆忌本不以聞
肅王樸乞內徙徒蘭縣
殺留守衞指揮同知李申申子陽痛府儀資守北尔著か
錢芹爲行軍署斷事
法司奏今歲論囚減往十之二
朝鮮國王李旦請老以子芳遠嗣位旦尋卒
安南臣黎季犛弑其主陳日焜立其長子顺未幾復秋陬立其幼子案又弑之大殺陳氏宗族篡其位季犛自
謂舜裔胡公滿之後更姓名胡一元其子黎蒼更曰胡查國號大虞一元僭稱太上皇查僞大虞皇帝改元元
庚辰建文二年
正月丽朔天下官来朝免賀
戊辰楚王楨亮諡曰昭世子孟烷嗣
庶人攻蔚州指揮李誠出哨見獲遂約獻城自效縱遣入按謀覺下獄死已守將王忠李遺以城降自是全
晉皆清
嘉宗陰文二年
國榷卷十一
故
晒核卷十一
惠宗建文二年
八一四
辛未上南郊還京受賀
燕庶人克雁門翩進攻大同
二月輛朔壬寅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董倫太常寺右少卿高遜志主禮聞分考右拾遺朱逢吉史官吳勤
葉惠仲趙友士徐旭張秉彝監試御史俞士吉王度知貢舉禮部尙書陳迪右侍郎黃觀時得吉水王艮常熟
黃鐵莆田陳繼之閩縣葉福皆死壬午園難廬陵胡廣崇仁吳溥建安楊榮新淦金幼孜武進胡濙太康顧佐
皆知名士
戶部司務錢芹署行軍斷事
進都給事中秩正七品給事中秩從七品
癸亥省行人司隸鴻臚寺
改大理寺曰司左右寺正曰都評寺副曰副都評左右司各設評事六
甲子改都■院曰御史府置察院一省監察御史定二十八人
乙丑詔江西浙江蘇松人仍官戶部
燕庶人破大同自是東自天城陽和西自雲州岢嵐昔不守燕人安行取代州路太原長驅度井陘
李景隆自紫荆關援大同
湖廣布政司左參談楊砥上書請罷兵略曰帝堯之德始于親睦九旅今當務惇睦不宜加兵自剪其輔枝葉
盡而根本撥矣忤旨安置遼東
迤北可汗坤帖木兒瓦刺王猛哥帖木兒款北平
燕人還北平不值援兵李景隆遺燕庶人書請息兵不報
保定知府雒僉叛降燕
三月朔日食
策貢士吳薄等百十人于奉天殿賜胡廣王艮李贯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上欲首艮寝其貌易胡廣聪名■
其對策云親藩陸梁人心不搐上善之後艮殉難靖歸附仍名廣
戊辰賜御史衣
壬申乙榜貢士選署教諭訓導
辛巳改詹事府爲御史府便朝謁左都御史耿淸為御史大夫副都御史練子寧為御史中丞賜宴于新治
壬午巡撫廣東大理寺丞彭與民等奏撫黎事宜詔從之
纂修官齊府審理副楊士奇爲翰林院侍講監察御史戴德彝爲左拾遺
鎭東將軍總兵官楊文督遼東兵士攻永平不克
袁義爲右府都督僉事
進士黃爲刑科給事中
諸廢弁叛降燕
朱鷺曰高皇帝起布衣浚上奮一劍成帝業專意右武而當日干城爪牙輻輳歸命爭效死力以集事勳名
爛焉方是時左班不得望幸澤而亦無短長可效不過定制度修文章兢兢奉上旨而已及建文帝注思講
學恬武兢文縉紳親而介冑疎于是翰苑有錫諡尚書登一品四稔之間氣若移焉而文臣莫不踴躍致身
趨死如歸其凜凜著節者亡慮百數蓋振古一創見而武臣率懷移貳叛附接踵其臨陣生心甘為虜縛者
多至千人皆身爲將帥都督指揮者也砥柱穨流增國壯烈自魏公輝祖父子曁謝貴馬宣朱外幾何人
八一五
國檀卷十一
惠宗建文二年
八一六
张卷十一
惠宗建女二年
哉噫兩朝相及曾不甚遼一何文武離合之異也豈非上所化哉故夫人主治天下德澤咸嚴格之或不於
意嚮移之而有餘矣
四月朔廬陵頹伯瑋舉賢良授沛縣知縣
辛丑燕庶人率衆渡馬駒橋南軍武清
丙午李景隆兵次德州武定侯郭英等兵次真定約合攻北平景隆糾合亡散并未傅者軍號百萬
增各王府賓輔二人秩三品伴講伴讀伴書各一郡王賓友二人敎授一人俱坐禮如賓師贊謁名不臣
癸丑李景隆進河間先鋒參將平安至白溝河郭英吳傑等自眞定移營保定期會軍白满河燕人進至固安
乙卯行營大雨水平陸水深二尺
己未諸軍次白溝河燕庶人旣渡平安伏萬騎邀擊安驍勇合戰互有勝貨都督瞿能奮勇衝之燕屢却會都
指揮何淸敗被執安收兵還營李景隆及郭英吳傑等合六十萬聯營白溝河及燕庶人夜戰燕庶人從數騎
爲後殿迷失道下馬視河流乃辨倉卒渡河去
庚申燕十萬衆渡河瞿能平安賈銳翼攻平安遂斬都指揮房寬寬聯將也都指揮丘福以萬驕衙南軍殊堅
燕庶人以精騎突入南軍左掖南軍復繞出燕後連戰百餘合南軍矢如雨燕庶人馬三創三易射矢盡三發
提劍左右擊劍缺遂稍卻迫重隄瞿能幾及之燕庶人佯提鞭後招能軍疑乃不前平安運槊驍健斬燕將陳
亨斮都指揮徐忠兩指忠自斷鄉之裹血而戰高煦見事亟率精騎數千合戰彼此相扼至日中瞿能大呼滅
燕入北軍斬其數百騎越嶲侯俞通淵陸涼衞指揮肱亲亦前會旋風起折大將之旒南軍相視而勤燕人乘
風燔諸營南軍大濱俞通淵瞿能父子滕聚俱陣沒監軍禮部左侍郎陳復初朝服躍馬入于河郭英等潰而
西景隆清而南殺溺殆二十萬桑骨如莽委楽軍資萬萬計燕人追及月濛橋降十餘萬人景隆單騎走德州
魏國公徐輝祖全軍而殿瞿能合肥人國初功臣罌通子驍勇有名先四川都指揮使從征西番又副纏臣從
征建昌月魯帖木兒俱有功俞通淵巢人以參侍舍人累功屬西平侯征赞洪武壬申封祿二千五百石予誥
世明年罪前建文初授豹韜衞指揮使至是敕葬兄虢國公通海墓旁二子靖端卒竟除蓋建文末諸將校
往往失世官也
談遷曰白溝之役南軍百萬幾于破竹一跌不收全師俱惜以瞿能償彼諢淵陳亨之雨將語云有能之
將無制之師不可以勝豈欺我哉自昔大戰亦不數雕水之風昆陽之雨帝王得天雖夷險萬狀終不可以
人力爭也
壬戌燕人攻德州
己巳參贊軍務前軍都督府斷事高巍督餉山東左參政鐵鈘相値于臨邑大慟誓趨濟南死守
禮部右侍郎黃觀爲禮部左侍郎
五月朔辛未李景隆棄德州奔濟南
癸酉燕人入德州奪餉百萬轉掠濟陽敎涂吉水王省被執脫歸坐明倫堂伐鼓論諸生曰今日君臣之義迫
矣大哭頭觸柱死諸生欷嘘歎泣不能出戶省字子洪武壬子貢士有文學授浮梁敎諭歷艱轉濟陽女靜
適卽周簿預遺人求父骸葬之
鎮撫楊本上言刑屬三千罪莫大于不学人倫有五德莫大于盡忠忘君虚民者不可以不懲喪師失律者不
可以不罪令都督袁宇與耿炳文喪軍士二十萬于燕皇上不忍加刑李景隆四月進兵喪失軍馬無限乃歸
罪于裨校乞假臣爲總兵凡先鋒參謀臣自保舉仍命親王爲監軍疾馳燕師則可奠宗社于太山矣本遂率
孤軍獨出被擒囚北平獄後濟南失利高燧恐人心搖動殺之燕庶人大怒蓋愛其才欲用之也
惠宗建文二年
國揎卷十一
八一七
出惟卷十一
惠宗建文二年
八一八
丁丑燕兵至濟南燕兵掠長蘆盡得我軍餉
己卯李景隆出戰大敗遂圍濟南百計急攻鐵鈘高搓等每出不意襲擊之城坡繕治及隄水淮城城中恐
銈合軍中詐降燕迎燕庶人不約其壯士脈鐵饐伏城上闔則使守阵之卒畫夜哭曰濟南魚矣亡無日矣乃
撒守具出居民伏地請曰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為社稷憂誰非高皇帝子誰非高皇帝民其降也然東海
之民不習見兵大軍壓境不識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意或謂聚而殲之請大王退師十里單騎入城臣等具
壹漿而迎大王燕庶人大喜從之馬過城下城下呼千歲聲聞于閨毓及于馬酱燕庶人驚改馬而馳濟南人
挽梁梁。則堅燕庶人竟從梁馳去復園濟南城益急城于歌鈘書高皇帝神牌當毁處遂不敢擊等完城如
都督僉事朱榮棄樂安走還伏誅
貴州都指揮使程暹爲左軍都僉事
史仲彬為徐王府賓輔仍兼翰林侍書
六月仲朔乙巳詹事府設少師少傅各一賓客二置資德院設資德安善。屬官赞讀贊講贊書著作郎各二
掌籍典簿各『增國子監司業二省博士學正學錄增助敎十七人
丙午合王府賓輔伴讀伴壽伴書及賓友敎授進對侍坐稱名不臣用師賓禮
己酉八百土官刀板面遣頭目入頁
士戌徵鳳陽官軍赴京
遣監察御史周觀阅兵徐州
八二一
鎭守遼東都督楊文圍燕永平不克
齊泰等計兵屢敗欲求成紓濟南之急尚寶司丞李得成慷慨請行見燕庶人于濟南燕庶人谊曰吾兩上寄
矣而不見報親王下天子一等吾何求哉直自救耳得成還口報上怒其辱命因登己乃释
七月朔壬辰蘇州府通判徐宗實署兵部右侍郎山寅”
:都督平安出兵二十瓜次單家礄奪北餉遣沒者五千渡河與都督盛庸合攻德州復之燕將陳旭道
八月陵朔承天門災認求直言禮部尙書陳迪言淸刑獄卹流民數事戶科給事中陳繼之請捐公私逋負江南
ジ年
僧道多占腴田蠶食百姓宜限繪之皆見採納
癸卯改承天門曰臯門端門曰應門午門曰端門謹身殿曰正心殿改大學士爲學士華蓋文華武英正心殿
文淵閣各學士各殿增待詔典籍革東閣大學士
乙巳增翰林院承旨『學士省侍讀侍講學士置文翰文史二館改中書為侍者隸之
石首楊敬爲修撰孫子敬爲檢討歸州梅遇春爲左春坊左司諫國子助敎漢川胡灝爲檢时
戊申遣都督陳暉率兵援濟南
燕庶人閉德州破引濟南之師還時攻園三越月力竭終不竟鐵鈘出戰北師大亂遂去之參軍宋徵說鉉甲
濟南天下之中北兵南來其留守北平者類老且營薊趙深初定人心易搖郭布政黃輩皆會生大參公誠
平抵眞定諸將散亡者稍稍收合不數日至北平其間豪桀起義者大參公便宜權署戎
出奇兵由深趙道廣平
也大參檄顏知縣
階號召之共圖北平北平破北師惶駭內顧將散而歸徐沛間風氣悍激項羽朱溫皆徐產也大參檄
鼓倡義勇合南軍征進者俟彼歸畫夜躡之大參館穀北平休養士馬以佚待勞彼至迎擊使腹背受敵大難
旦夕平耳鉉雖善之而餉盡于德州守卒久疲南將多駑材無可恃不如固守濟南以牽彼師使江淮有備彼
不能越歸道出濟上吾邀擊之全勝計也遂不果從既卻燕
縣皆復兵勢大振捷聞進鉉山東左布政使
八一九
國榷卷十一
惠宗緒文二年
八二0
■械卷十一
惠宗建文二年
有功官軍姜貴等五十四人陞賞有差時死傷俱不獲賞貴等亦賞不酬劳軍中怨望鮮阔志矣
談遷曰燕之于濟南不遺餘力矣時遼左楊文紫荆房昭單橋平安能乘其逮攻竟捧北平而中道邀其歸
路燕之危若朝露乃彼此觀望餘三月其勢莫敢先動尚謂國有人哉鐵鼎石不用宋參軍之計猶孔明不
:用魏延也行之非難行之而非其人焉爾惜哉
翰林侍讀學士方孝孺改文學博士
九月赶朔辛未召李景隆還左都督盛庸爲平燕將軍總兵官右都督陳暉平安爲左右副將軍馬溥徐翼為左
了明.吃售科了。常书子明味
辛卯赦流放官錄其子孫
十月旺朔平安次定州與燕將陳亨戰瞱山斬之徐凱陶銘次滄州盛庸次德州相犄角以困北平燕庶人以滄
州新築凍土易敗可襲而下也佯合曰攻遼東至通州循河而南或曰征東何南也燕庶人曰夜有白氣二道
自東北指西南占書曰利南乃自直沽疾行三百里至滄州城下掩擊之凱銘倉卒戰敗遂破之凱及都督程
遥都指揮俞琪趙滸胡原李英張傑將校百餘人皆被執降軍數萬北派燕度人马殿盛庸壑壁特解通瑟之不克
山西清遠衛卒羅義扣燕投書請罷兵復詣闕上言天子當篤親뢨厚諸父已北征之役上不悅下之狐
辛亥復置御史府照磨所
十一月辞朔定京官還家程限
壬申燕庶人掠景州次臨清尋移軍館陶取糧焚舟至冠縣向東平
十二月醉朔盛庸軍東昌先鋒孫霖以五千人營滑口蕊蔣朱榮劉江裴破之執都指揮唐禮遂至東昌
ŢC童θ
兵燕庶人突入其左翼不動衝其中堅傷于敬弩燕軍大
乙卯盛庸嫩釹等椎牛享士背城而戰前其火器
亂適平安兵至麾旗大戰斬燕都指揮張玉燕暗有解甲降燕庶人幾不得股朱能等奮擊我東北燕庶人從
西南易服潜還我軍乘勝斬首萬餘級大破之燕庶人間道還北平盛庸檄眞定滄德諸將邀歸路覺不及是
役也盛庸鐵鈘簡銳悉力遂大捷燕庶人數危知朝廷不欲死之時獨身殿諸將短具接莫敢加故得免先是
僧道衍曰師且捷費兩日耳及敗白臣固已言之昌于文兩日也此後全勝矣
王世貞曰東昌之戰盛庸于耿李果敗之餘而能鼓率諸將士以取勝可謂奇矣若眞定之師能協力邀擊
事未可知也以後雖數角數不利然至京師已下而尚能軍亦一時巨擘惜少一死耳而卒不免亦何益也
庸在洪武中爲都督而戰功不甚著史佳載冊其女爲周郡王有端妃當是修史者削其實耳
高倍曰成祖用兵如風雷迅忽人不可測如鬼神之變化出沒不常合人不知所備方景隆以大軍駐德州
不達則往襲大事誘至城下而還師破之所謂致人而不致于人也其攻大同景隆以師往救則不與交兵
而由井陘還北下所謂敵佚而能勞之也及欲取滄州則陽言攻遼東以怠其軍心所謂攻其不備也料事
料歌卓有成算分合遲速動合古兵法蓋其驍捷似唐太宗而機穠變化漢高帝以下所不及也及東昌之
敗罪己勵衆褒死錄功使肝腦塗地之家不惟不怨懟其上而且仇敵雪恥此皆高世之能帝王鼓舞豪傑
之術豈區區景隆輩所能禦哉雖然亦天命之所在也當時在内如徐輝祖在外如鐵鈘皆可以當元戎之
任總北伐之兵者乃棄不用而用一景隆暨其敗也又不加誅焉夫景隆不但才不任將且觀望持二心故
逗適退縮雖有平安瞿能之勇竟無寸功而黄子澄以文武全才薦之何馔甚耶大抵天有所興必有所悮
《之不終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
置威武中衛
國子助敎王紳卒紳字仲糌翰林待制諱之子聰敏能文走雲南求父遺飲遠滇南慟哭紀萬修實绦年四十
惠宗建文二年
匯幢卷十一
八二二
國榷卷十一
惠宗建文三年
一有■志■集三十卷
監察御史鄒瑾爲大理司左司丞
都督李文兵渋于德州文欲合鐵鈘復奠定燕將張武率精騎自長蘆搗德州文不戰而清
辛巳雞文三年
正月辞朔凝命神寶成上在储夢帝致寶既卽位得青玉于雲山方二尺質理溫栗琢之文曰天命明德表正萬
方精一執中宇宙永昌至是吿天地宗廟御奉天殿受賀
燕庶人還取任丘威縣眞定都督平安遣兵邀擊之不利
燕將譚淵破獻縣知縣向朴死之朴慈谿人時獻當兵衝無城郭朴選民兵激以義勇崇寡不敵被執以死
乙丑燕人克深州平安復遣擊之不利遂攻德州
詔舉文學之士山陰唐愚士爲翰林院侍讀
戊辰燕兵入蠡縣南兵號三十萬將進攻燕將朱能王真掩擊之不戰而清
辛未上南郊還宮受贺
壬申宴羣臣奉天殿羣臣賦詩紀成頒天下
燕兵破武邑棗强諸軍出我不備也深州丘縣成縣諸寨兵皆沒
丁丑享太廟告捷
召復齊泰黃子澄官
二月績朔己酉燕庶人出保定時平燕將軍盛庸軍二十萬次德州吳傑平安自單家橋進夾河真定北進
乙卯進禮部尙書陳迪太子少保
大理司少聊汪善聞良輔調河南湖廣肅政按察司副使
鎮江知府薛富左補闕胡閏爲大遲司左右少卿
三月轅朔辛未盛庸兵至眾家橋.
已卯盛庸營夾河出...·
辛巳燕庶人綠滹沱去盛庸四十里而舍庸堅璧以待燕兵掠之不動燕兵退庸以千騎追之燕萬衆相薄庸
督西涼都指揮使莊得等力戰斬燕都指揮譚泪萧眞保等燕小卻燕庶人以勁騎掩我後殺傷相當迫莫各
遠璧燕庶人以數十騎傷庸壘而宿凌晨鳴角徹營而去諸將莫敢發一矢
壬午會戰自辰及未疲坐地息起復嚴忽東北風起塵蔽天南軍咫尺不相見燕乘風橫擊都指揮使莊得張
能楚智力戰死我軍大讀失亡十餘萬燕追及諱沱河盛庸還德州初將士恃東昌之捷輕敵盛飾衣甲謂役
不再舉矣竟飽北都吳傑引兵至聞盛敗復還翼定
甲申平安擊燕兵于單家橋擒其將薛祿祿逸去復戰僳暉不相援遂敗
閏三月鎖朔乙未燕人掠眞定吳傑移軍滹沱河燕人骑逊上流步卒輻重從下渡傑移營薹城燕人夜趨之諸
將以日不利燕庶人曰拘小忌者誤大謀
己亥吳傑平安列方陣于基城燕攻其東北火器毒弩矢石如雨燕牙旗集矢如蝟平安登樓車望戰見其軍
勝鼓之燕庶人趨之平安下樓車而走舍大風起發屋拔樹我軍亂都指揮鄧戩陳飘等被執失亡六萬餘人
傑等還真定
朱意曰渝誠已足希敵風沙又佐敗为于人爲亂命于天爲祐逆天人搆厄其可振乎
惠宗建文三年
國榷卷十一
八二三
八二八
八二四
國维卷十一
嘉宗墓文三年
燕人徇順德廣平大名苦陷
復謫齊泰黃子澄諭燕罷兵燕庶人上書曰臣聞虞舜首去四凶殷湯改過不客帝王之盛美萬世所師法也
臣奉藩二紀不敢違越奸臣齊泰黃子澄懷莽操之道圖志傾宗社造滔天之釁剪潘輔之親屢削諸玉次及
于臣欲陷臣家並置死地臣瀝懇號天天聽甚高古云大杖則走陛下所以杖臣大矣以兵自防非臣得已上
賴天地宗廟鑒臣衷鮁憫臣非墓大軍見臨輒自摧衂臣不敢爲喜諷用傷悼誠念皆皇考之民橫被奸臣摩
之白刃彼實何辜是以夙夜控顢天地祖考之霊冀開聖明助震威斷比聞二奸皆已竄逐臣之一家鼓鮮更
L2L■司司
且喜合慮同詞前吿于臣二奸雖逐大兵未退名爲
生臣下令三軍將士天其侮祔可以釋慽三軍將士且恐
格佞實用弛謀亦人事之或然者也臣恐陛下未推豚魚之孚尚惑樊棘之聽此非獨撤其瀋羅抑將傾夫堂
室莽操之事前鑒甚明惟陛下力斷行之書至文學博士方孝孺侍中黄觀曰燕終不罷兵矣暑雨方沴燕軍
久住大名不戰自困永北二平燕根本地若密調軍士爲攻擾之陽示報書往復間度二三月號令旣集燕
且歸援我大軍可躡其後矣上曰善
丁未徐王府賓輔史仲彬還自山東見上文華殿曰夾河之役非戰之罪也盛庸智深勇沈當今將略爲第一
至西涼都指撣使莊得張能楚智百戶平元斬將搴旂力戰以死宜加恤典燕王用强恃壯掠我陣幸庸結
數騎逼營嗚角穿營而去蓋恃毋殺叔父之命也軍中多謂皇上失之太仁上曰奈何
已有是命不可反也默然者久之更奏密事上比左右無泄
命大理司卿薛富牲赦燕庶人罪常至燕軍中曰皇帝使啓大壬釋甲還燕南謁孝陵朝至莫收軍矣燕庶人
曰嚄是不可紹三尺兒而指諸將曰有丈夫者矣因連營列像馳射觀之遺窩還而語之情富還報上曰然誠
如卿言曲乃在我
談遷曰斬晁錯以謝七國擯齊黃以款北平今昔之認如出一轍天方授燕卽两齊黃首致之曷哉李得
成甫歸薛富繼往一而再再斯褻矣興師百萬而猶思假懿商陸贾之口嗜為信之固不竢其逆命也
禮制成頒天下
翰林侍讀唐愚士卒愚士山陰人父肅國初翰林應牽講死臨濠葬訖求父這文荒郵敗璧高崖斷石靡不探
錄愚士菩文瞻蔚有俊氣尤工詩上欲集經史中治亂昭鑒戒方孝孺薦愚士同纂拜侍讀年五十二所著萍
居稿文斷諸書
四月紀朔燕人攻順德城不克
都指揮吳玉擊燕人于新城敗績
五月玘朔甲寅蒸軍餉大名盛庸平安出兵扼其道不克
燕人使燕山斷指揮武勝上書曰有詔解兵吴傑等復倍先發也上覺之曰燕王叔父。奈何須兵哉方孝孺
對曰兵戢難張也若燕不罷兵長驅犯闕胡以禦之遂下勝錦衣獄尋斩之
刑部左侍郎王艮以問燕府人末減左遷降浙江肅政按察使
六月钺朔辛酉燕庶人遣別將李遠等南掠沙河徐沛餉道
壬申燕人李遠至濟寧領五千騎衣装如南軍入沛縣大焚清舟河魚鱉皆浮死軍興以來資糧仰給徐沛
至是告窘
壬午都督袁字以三萬人邀擊李遠中伏大敗
殺觀海衞指揮使張壽以被酒言觸時事坐妖言死
太僕寺少卿祝孟獻市馬朝鲜
八二五
出核卷十一
惠宗墓文三年
八二六
■植卷十一
惠宗建文三年
七月朔燕庶人侵彰德都督趙清禦卻之時日掠樵採城中乏薪析屋而炊因招淸降清謝曰殿下至京師第
片紙召不敢不至今守朝廷封疆其敢棄君之命燕庶人善之緩其攻
癸巳燕人克彰德之蟻尖寨于是順德大名衞輝皆降惟保定未下遂專意山東
维尖新林藝西北四十星朝侍忍山
頂也周八十星
平安自冀定向北平軍于平村燕庶人使劉江還戰江傅砲不絕聲言大軍且至安兵駭走被穀數千
初燕世子與季弟高燧居守郡王高煦從軍高煦高燧弗恭于世子內臣黃儼亦數相與短世子于庶人方孝
孺門人林嘉欲答在燕邸知之于是孝孺曰師老矣漕道又絕臣聞燕父子兄弟可間也間世子燕庶人必疑
疑必歸北平燕不得爭中原而我師通漕襲其後此一策矣因爲上具道世子可間狀乃使人函世子書書至
世子勿發封致燕庶人軍中高燧果令儼馳見高煦共短世子語未旣世子之函書来蒸庶人驚曰幾殺吾子
朱鷺曰誘子刦父殆所謂急而走險者耶亦不念先以逆数天下與幸而無成成亦羞萬世孝孺生平以正
學自遇動軌聖賢何相背之戾也仲尼曰顚沛必于是難言哉
安陸侯吳傑降南衙指揮使
壬寅大同都指揮房昭引兵入紫荆關狗下保定諸邑寨號召義勇承制版授指揮千百戶進據易州水西寨
寨險峻集兵糧尅期進攻北平燕人卽旋師還援保定
高岱曰盛庸吳傑輩率數十萬之衆盡力禦之不能少同成祖之駕而房昭一出紫荆關卽班師此孫臏致
廬涓之策也觀其命劉江還鎮北平則所忌者不在相持之地而恆恐南師乘間以捣根本之虛諸將爲此
策亦有見也特失先後之權而不中事機之會耳方成魍與庸等相持勝負未決之日若使房昭山紫荆楊
文出山海以捣北平而庸等又以大兵■成祖之師使不得還救根本豈不危哉今德州眞定之兵屢已摧
攺而遂東大同之秦又復不相應樣文敗歸房昭始出及成祖之遠也奠保之將不以大業連兵而徒偏伤
赴授盛庸在德州若罔間知成祖乃得以從容破敵撫定根本雖天命之有在豈非人謀之不臧乎
增欽天監五官監候。
都昌知縣俞貞木卒貞木吳人薦授樂昌令改都昌
甲寅詔限僧道田人五畝餘賦于民
定銓選法
八月朔燕庶人渡滹沱河
戊午克保定留大將孟善守之
平安敗燕將李彬于楊村
御史府僉都御史程本立爲江西按察副使
丁丑燕庶人聞韋諒至曰昭得諒兵糧益難下也率三萬騎遽圍之造別將朱榮圍定州
癸未省各
老撾宣慰使入貢
放還不識字人才及少年
九月訂朔置沛豐衛軍民指揮司集民兵五千人築堡備繫
燕人解水西之圍專攻定州時房昭堅壁不能下
都督平安敗燕將進攻北平不克還次眞定
八二七
一十五
惠宗建文三年
丙桩卷十一
倭寇浙東
戊子詔北方衛所幼弁赴南衝優給
·十月昞朔丁巳平安遺都指揮花英鄭琦以三萬人援水西寨燕庶人自定州馳還戰齊眉山襲英後大敗之都
指揮王恭指揮詹忠等俱被執房昭韋諒脱走棄水西寨
燕庶人選北平
定州陷燕將朱能軍西嘉山都督陳暉戰敗失定州倒馬玉門諸關皆降燕
徒慶王幽于寧夏
十一月配朔遼東總兵官都督楊文以萬人攻燕永平守將郭亮禦之不克遂掠昌黎燕使劉江救之文敗精指
揮王雄等七十一人皆被執
兵部右侍郎徐垕招集兩浙義勇
北虜通蒸寇鐵嶺衞殺百戶彭城
皇少子
文纛生
迤北可汗坤帖木兒死忠力赤為可汗
十二月忆朔太祖高皇帝實錄成
燕庶人復出北平
丙辰燕人擦西山寨敗眞定游兵
置神武中衛錦川衝
立鎮淮衛于盱時
乙亥
八三二
命駙馬都尉梅股镇守灌安殷有課能騎射太祖甚任之末受顧命在淮安悉心防禦
燕人焚真定六縣軍餉
詔奉使中官毋得外橫國初約束中官不得與士民交易至是頗暴橫許所在有司械送京師于是中人奪氣
密謀北戴約直京師爲內應燕庶人然之始不返轍初燕雖屢勝攻城克邑旋下旋失屡戰三年才據北平
保定永平耳
遼府紀善程通爲左長史
戶科試給事中龔泰爲禮科都給事中
右副總兵平安帥遼東兵十萬圍燕通州不克及燕人大戰九城門敗績
左軍都督僉事徐真右軍都督僉事馬溥充參將率偏師北進
八二九
惠富文三年
國峻份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