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導二渠北行復禹迹
0字 下载全书
導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迹。
【元圻案】此河渠書、溝洫志文,「導」俱作「道」。
河渠書言禹時分渠引河 漯水所出 晉河岸傾壅龍門河患 春秋傳所載河患
河渠書:「禹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案:溝洫志「厮」作「釃」。孟康曰:「分也。」北載之高地,過降水,至于大陸,播爲九河,同爲逆河,入于勃海。」【原注】孟康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也。」臣瓚曰:「河入海乃在碣石,元光二年更注勃海,禹時不注也。」〇全云:「此行原注是正文。」貝丘,貝州清陽縣。【原注】熙寧四年省入清河縣。〇集證:「今山東東昌府清平縣地置貝丘。」漯水,出東郡東武陽,【原注】省入大名府莘縣、澶州朝城縣。〇集證:「今山東東昌府莘縣東有武陽故城,曹州府朝城縣東南有東武陽城,西南有故漯河。」至千乘【原注】青州千乘縣。〇集證:「今青州府樂安縣,漢之千乘。」入海。降水故瀆,在冀州南宫縣東南六里。大事記一:「周威烈王十三年,晉河岸傾,壅龍門,至于底柱。」春秋後河患見史傳始於此。
【閻按】春秋成公五年:「夏,梁山崩。」公羊傳:「壅河三日不流。」穀梁傳:「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又先於威烈王十三年。
【元圻案】史記正義曰:「大陸澤在邢州及趙州界,一名廣河澤,一名鉅鹿澤也。」〇水經注五:「風俗通曰:『河,播也,播爲九河,自此始也。』『同爲逆河』,鄭玄曰:『下尾合曰逆河,言相逆受矣。』」又曰:「大河故瀆又東,逕貝丘故城南,即司馬彪郡國志所謂貝中聚也。」又曰:「風俗記曰: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