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疏導汴水埇橋至泗上
0字 下载全书
汴水埇橋,【原注】見前。泗上。
【元圻案】通鑑後周紀世宗顯德二年:「汴水自唐末潰決,自埇橋東南悉爲污澤。上謀擊唐,先命武寧節度使武行德發民夫,因故堤疏導之,東至泗上。議者皆以爲難成。上曰:『數年之後,必獲其利。』」胡三省注謂「淮南既平,藉以通漕也」。
漢地理志有兩泗水 乘氏乃菏氏之誤
漢地理志有兩泗水,其一自乘氏至睢陵入淮,又一水卞縣至方與入沛。泗上,今招信軍相對泗口也。
【全云】汴縣之泗水是也。乘氏乃菏氏之誤,酈道元已糾之,厚齋誤矣。
【元圻案】漢書地理志上:「濟陰郡乘氏,泗水東南至睢陵入淮,過郡六,行一千一百一十里。」地理志下:「魯國卞,泗水西南至方與入沛,過郡三,行五百里,青州川。」〇水經:「泗水出魯卞縣北山。」注:「地理志曰:出濟陰乘氏縣,又云出卞縣北,經言北山,皆爲非矣。山海經曰:泗水出魯東北。余昔沿歷徐、沇,路經洙、泗,因令尋其源流。水出卞縣故城東南,桃墟西北。墟有漏澤,澤西際阜,俗謂之嬀亭山。阜側有三石穴。自此連岡通阜,西北四十里許。岡之西際,便得泗水之源矣。博物志曰:泗出陪尾。蓋斯阜者矣。泗水又西南流,逕魯縣分爲二流。」水經:「泗水又南過方與縣東,菏水從西來注之。」注:「泗水又東逕角城北,而東南流注于淮。考諸地説,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實録也。」
【集證】今山東曹州府曹縣東北有乘氏廢縣。安徽泗州府盱眙縣西有睢陵廢縣。卞縣,今山東兖州府泗水縣。方與,今山東濟寧州魚臺縣。泗口,今江蘇淮安府清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