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讲演录 - 任剑涛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政治哲学讲演录/任剑涛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8.9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ISBN 978-7-5633-7713-8
Ⅰ.政… Ⅱ.任… Ⅲ.政治哲学—研究 Ⅳ.D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08)第131823 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西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政编码:541001 )
出版人:何林夏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20 mm × 960 mm 1/16
印张:26 插页:1 字数:456 千字
2008 年9 月第1 版 2008 年9 月第1 次印刷
印数:0 001~8 000 册定价:49.00 元
导言
这个学期我们讲的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属于我们政治学科内一个非常基础的理论性学科。我们这个课,按照教学安排有40个学时。但是,我们只能讲36个学时。因为最后四个学时,大家得考试了。依据这一安排,“政治哲学”这门课我们安排了18讲。为什么这么处理呢?一方面,是考虑到政治哲学内容太丰富,我们的学时数不足以将政治哲学的内容全面地交给同学们,因此我只能选择一些主要的专题,概要性地将现代政治哲学的内容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一周一个专题,这样,讲课与接受的节奏感比较强一些,有利于同学们把握政治哲学相关主题的内容。前者可以说是从专业上考虑,后者则可以说是从教学上考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政治哲学”这门课程的总体状况,我先对这个学期的课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介绍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这个课程要讲一些什么;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这个课程教学需要参考的几本政治哲学概论书。
(一)这门课要讲的内容
首先,我讲一讲第一个方面。我们这个学期纳入政治哲学课程的18讲,将内容归并一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
在这个部分,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介绍一下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以及政治哲学的学科结构,从而大概地刻画一下政治哲学的学科边界。
这样的介绍是必要的,因为“什么叫政治哲学”的规定性解释非常多,也非常复杂。这种情况,与政治哲学的学科特质是相关的。作为一门学科,政治哲学一方面要对政治生活负责,另一方面又要对政治生活进行思辨,进一步为良好的政治生活做出筹划。所以,既是为了对政治生活进行思辨解释,也是为了改变政治生活的现实状态,政治哲学始终呈现出双重的理论向度。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几个问题来加以分析。
我们要讲的另一个问题,是政治学、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大学里通常设置有政治学专业,这个专业所教的内容大致都属于政治科学的范畴。但是,从学理上讲,政治学与政治科学是不同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也是不同的,而政治哲学离政治科学的距离最为遥远。其实,分析起来,政治学(Politics)与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这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就是一个划定学科地盘的问题。对此,我们学政治学的人都应该知道,每一个学科,到它足以独立成为一个学科的时候,它必须要对自己的学科对象作一个划定。没有一个划定的话,它就没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学术地盘,即没有固定的研究对象,那它就没有研究的特定学科领域,也就没有这一学科存在的根本理由。
我们都知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很多学者就宣称,政治哲学已经死亡啦。但离奇的是,到了70年代,罗尔斯出版了《正义论》之后,它又神奇般“复活”了。政治哲学在当代从生到“死”再从“死”到生的历程,说明了政治哲学确实是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的,所以它“大难不死”。我们以后还会相对详细地讨论政治哲学究竟会不会死亡的问题。
然后,我们会在这部分分析政治哲学的意义结构。政治哲学具有显义与晦义的双重意义结构。因为政治哲学就哲学的一面来说,它是思辨性地解释政治生活,隐晦的意义结构彰显政治哲学的哲学特质。这个视角的政治哲学,并不是直接通过语言解读,或者通过文字径直表达的东西。面对政治哲学,我们从表面上一看政治生活就会感叹道:哦,政治生活不过就是这样的。此时政治哲学提点我们,政治生活并不是显在的那个状态。我们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的深层透视,才能理解政治生活的复杂内涵。理解政治生活,必须透过语言和文字的表面意义,去深入挖掘背后潜蛰的东西,否则政治生活就会处于一种掩映的状态,而难以展现它的真实面目。这表明政治哲学家进行政治哲学的思考肯定具有一些深刻的意图,他们想表白的政治哲学意思,可能并不限于表面文字的那些东西。对于政治哲学家来说,有些话在实际的政治生活当中是不能够直白地讲出来的。假如他一定要直白地讲出来的话,可能就要受到严峻的现实生活的惩罚——或者是来自权力的惩罚,或者是导致群众的不满,这两个东西都比较可怕。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看,苏格拉底讲政治哲学,就招致了群众的不满,所以大家决定判他死刑。而现代很多国家通过国家力量来约束政治哲学家,不让你乱讲,你一讲国家就要对你采取措施。所以政治哲学的显义和晦义兼具的意义结构,就以其双重的结构形态兼而具备了明显的意义和隐晦的意义两个界面,它们不可分割地组成了政治哲学的意义结构。
这一部分的第三个问题,我们会讲一下政治哲学如何分析政治生活。对于我们政治生活的分析,事实上有两种状态,而且两者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分析政治生活具有哪两种状态呢?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政治社会。政治社会最典型的形式就是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国家”。但在国家之前的政治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这是我们讨论国家的合理性,讨论国家为什么能够支配我们的缘由。如果没有国家之前“原本的”那种状态存在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来研究政治社会,尤其是研究国家的状态。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服从政府呢?这个问题我们是可以提出来的,这是政治哲学,尤其是现代政治哲学解释的中心问题之一。我们得从国家之前的自然状态寻找到解释国家来源、国家运行的正当理由。所以我们在第三个问题中要具体讨论一下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演变问题。
第四个问题我们要讲一下现代政治的一些独特结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现代政治,我们不是在古典政治里生活,更不是在自然状态里生活。现代政治的结构要素主要有四对对应结构和八个支点。
第一对是权力与权威。权力是非常厉害的,它对我们具有支配性。政府之所以能够支配我们,就是因为它有权力。但是权威跟权力不能等量齐观,它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先可以设问,权威本身是不是在权力背后就自然成立呢?不一定。你有权力,但我不一定服你。比如一个政权遭遇到合法性危机,证明它有权力,但没有权威,所以它有可能被颠覆。
第二对是自主与代表。现代社会特别强调公民的自主权(Autonomy),这是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概念。但问题在于,如果每个公民都完全自主的话,这样的社会会使我们遭遇一个难题——我们这个社会就是涣散的了。这是政治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无政府主义——主张的,我们每个公民都是自主的,都是独立的,因此我们都是一盘散沙,这就麻烦了。无政府主义认为,政府是万恶之源,只要没有了政府,我们就都自由了。但是从常识出发,我们都知道,恰恰有时候在没有政府,甚至没有政府权威的时候,它导致的是非秩序状态、战争状态。我们观察近期的伊拉克战争,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美国打败、倒台之后,伊拉克人民自己竟然哄抢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保存着人类历史最悠久、最宝贵的文明之一——两河文明的古文物。两河文明,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文明之一,历史上溯有八千年之久,比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还要长得多。伊斯兰文明(Islamic Civilization)的重要文物,就这样被毁掉了,件件文物都是价值连城啊!所以实际上非政府状态是不行的,自主的公民必须组成政府。为了组成维护自主公民利益的、保障政治秩序的公民政府,就需要一些立法的代表、行政的代表,乃至于司法的代表来执行法律权力。这个自主与代表是什么关系呢?哪些人有资格代表我们来执行国家权力?如何在自主与代表之间寻求巧妙的平衡,才不至于在散沙和强权之间跳跃呢?这些都是现代政治哲学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第三对是合法与反抗。我们普通公民都知道,我们应该在国家法律之下来采取个人行为,每个人都应当守法。守法是公民的义务!但是,守法并不是无条件的。要想我们公民守法,关键是守什么样的法!这是在法治的情景中我们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因为在讲法的时候,有恶法(Bad Law)和良法(Good Law)的差异。讲究恶法和良法的区别,就是促使我们谨守良法而拒斥恶法。当我们面对恶法的时候,我们就以“公民不服从”来应对。基于良法诉求而对恶法加以拒斥的反抗,就是具有合法性支持的公民不服从,或者叫做公民非暴力反抗。在现代政治哲学里,这是一个被特别强调的现代行为意义上的政治主流传统,即公民有权利反对恶法,但是有义务遵守良法。制定出良法,这就是法治的关键问题。
第四对是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在这里,我会强调一下现代政治里普遍的价值规律、制度安排、生活模式。民族,或者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我们现代政治哲学分析的一个重头戏。一个民族—国家如何拥有一个特殊的地理处境、人口规模、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支持自身运行的东西,如何在自己的政治传统与“现代的”新传统之间寻找一个维持自己存在与发展理由的东西?这就驱使我们处理好一个关系——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关系。这一关系,在现代的政治里非常关键。在现代社会处于强势状态的西方政治是强调普遍主义的。因为源于西方的近代的理性哲学、科学主义、制度取向,等等,背后起支配作用的都是一个普遍主义的预设。它与特殊主义恰好是对峙的。特殊主义强调人类在不同地域各自发展时期各个民族形成的独特传统的价值。于是,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常常处在一种紧张关系中。面对西方强势的普遍主义,相对于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来讲,我们更愿意提倡特殊主义,是吧?我们有中国国情,我们有中国五千年文明,我们有中国的儒家政治传统,我们有儒道互补的政治思想结构。采取普遍主义的立场,就意味着我们会“丢掉”自己的传统;采取特殊主义的立场,又意味着我们会遭到现代的抛弃。那么,普遍和特殊怎么安顿呢?在一个倾向于特殊主义的政治价值氛围中,如何建立起普遍的政治价值共识呢?换一个角度讲,这个普遍的政治价值如何进入特殊的政治文化传统当中,使得特殊的文化传统中的公民们,对于与自己政治文化传统迥然相异的普遍主义政治价值形成个人认可和集体认同?这是在一种文化内在冲突中的艰难的抉择。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要讲的内容——把现代政治哲学的这些基本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2.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因素与现实发展的结构因素
第二部分,我们要分析一下现代政治哲学,从它的历史延续一直到现实发展,其本身的历史结构状态的差异。在这一部分,一方面,我们主要是分析中西政治哲学各自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要分析二者如何汇流成现代政治哲学,以及这种汇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在古典社会,西方政治哲学和中国政治哲学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梁漱溟语),它们各有自己的概念系统、判断方式、推论方式。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们依然各有自己的历史脉络、文化传统和推理方式,以及理论结构和行为规则。但是不可否认,在现代条件下,中西政治哲学还是汇流了。它们将汇流成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加以深入的探讨。因为这里涉及两个问题,所以这个部分我们又划分成为两个界面来展开论述。
第一个界面,我们会讲一下中国政治哲学和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演变。就西方政治哲学的演进来讲,整个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开辟出的两个路径的思维路向,即世俗的和神性的,走到中世纪就政教合一了。我们会分析一下,中世纪如何使神圣权力和世俗权力,即教权与政权,合二为一的,从而使得意识形态的神性理念对意识形态的世俗理念产生一种支配作用,并由这两种理念引导出政治的拉锯战。这是理解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兴起的关键问题之一。然后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现代政治哲学的路上,政教分离:上帝的事情归上帝,恺撒的事情归恺撒。在不断的更新中,一个直接凸显现代性特质的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 of Modernity)创生了。这一分离,使得神性的东西归隐了。归隐于什么呢?按照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说法,归隐于神圣世界和个人内心世界。而世俗的东西也有了归属。归属于什么呢?归属于我们的公共世界,归属于我们的公共政治制度安排。
关于现代性的政治哲学,你们可以看看罗尔斯的名著《正义论》。大家都知道,它是不谈现代政治哲学的基督教背景的。尽管正义(Justice)这个概念是直接来源于基督教神学的,但是罗尔斯认为我们谈论政治哲学的时候,不是在谈神学,所以我们通过世俗理性、公共理性来建构起我们的正义观。神学家们批评罗尔斯太俗,而真正太俗的政治学家又批评罗尔斯太乌托邦,因为它还是有套正义理念的。现代政治的思想品格就在这里显示出来了:它是在政教分离之后的哲学遗产中获得它的思想定位的。它在神圣与世俗之间,为我们的现代生活寻找充分的辩护根据。这是前无古人的思想创造,也是前无古人的人类政治实践获得有力辩护的证明。正是因为如此,现代政治哲学在西方一旦形成,从18世纪启蒙主义到今天,可以说是席卷全世界,取得了政治哲学的霸主地位。
但实际上现代西方的政治哲学的路向是多变的,也就是说,现代政治哲学的思想结构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它不仅由世俗理性显示着自己的基本思想性格,另一方面它还是具有神性的政治哲学,甚至是政治神学。将这些现代政治哲学结构进行穿刺,世俗的政治哲学又可以划分为无数的意识形态体系。按照卡尔·曼海姆的区分,当一个现代政治哲学体系不与国家权力挂钩的时候,它就是乌托邦。当这种乌托邦的理想跟国家权力挂起钩来,它就变成意识形态。这就是我们后半部分要分析的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体系。这是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较为独特的理论贡献。“现代的”意识形态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冲突,像马克思主义跟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跟保守主义、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内部、各种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之间,都有冲突。这就是我们需要花费相当的工夫才能透视个所以然的现代意识形态“诸神之争”。
当然,需要指出,就整个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演变来讲,它们的边际冲突严格说起来是以边际模糊为前提的。一方面,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激进主义、纳粹主义各自都有要特别针对的政治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它们都是面对现代性建构起的政治哲学体系。它们都需要回应现代性的问题,也就是人们面对世俗生活的时候,该怎么办。比如我们问,谁掌权?谁有资格影响我们、领导我们、支配我们?谁采取什么样的政体及形式来影响、领导、支配我们?如何得到我们的同意?我们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状态?这些问题都是它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有边界,而且有时冲突好像很激烈,但它们还是有融会的可能性的。早期的自由主义是非常激进的,而受到社会主义挑战和影响的自由主义就成了一个密尔式的政治自由主义——约翰·密尔把社会主义里面的很多东西都纳入自由主义了!比如,密尔强调功利主义,即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跟社会主义要追求的人类的共同的幸福是有旨趣上的一致性的。因为这种一致性,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密尔的思想在经济领域里有很多社会主义的因素。这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演变体现出的种种思想性格。
然后我们会讲一下中国政治哲学的演变。中国政治哲学的演变,不像西方政治哲学的演变那样线索分明。中国政治哲学可以说具有分叉走势。这是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那种所谓“道术将为天下裂,百家往而不返”的局面促成的。当然,中国政治哲学还是有自己的主流的。这个主流可以分为三支:一支是儒家,这是从汉代以后一直占据中国政治哲学主导地位的;一支是深入民间的道家,它有一套政治哲学——无为的政治哲学;还有一支,就是对中国古代实际的政治操作发挥巨大影响力的法家。法家实际上是潜蛰在儒家背后实在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生活!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儒表法里”。这三个路向,其实也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基调——都是要处理伦理和政治的关系。所以中国古典时代政治哲学尽管在先秦有多极走向,但是后来汇合成了儒家的伦理政治理念这个主流。儒家的伦理政治理念,经过两汉、魏晋、宋明的逐代思想加工,到了晚清,简直可以说成熟到了极致。所以中国政治哲学,到近代以来有一个所谓的“晚清的转向”。这一转向使得我们中国人面对的现代政治哲学主题显现出来。中国现代政治哲学面对的是一个什么主题?——如何建构现代性政治哲学。这个主题的凸显导致了一个矛盾——面对传统,我们很眷念;面对现代呢,我们理智上又很认同。这个矛盾被美国著名中国思想史家列文森称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情感和理智始终在现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战场上相互展示着力量。我们有必要分析这种冲突的走向会怎么样,因为这对于理解中国现代的走向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分析了中西政治哲学发展的历史构成的双线脉络之后,我们就会把这一部分第二个界面的东西讲出来。我们会分析一下,作为现代政治哲学运思基础的民族—国家,是现代一切政治哲学思考的“如来佛手掌”。可以说,现代政治哲学思考的背景都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问题非常复杂,仅就支撑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来看,就足以让人们头疼。无疑,民族主义是柄双刃剑。对于现代民族—国家来讲,一方面,民族主义的意识太强烈,走向极端,就不好;另一方面,没有民族主义又不行,国家动员的问题又很难解决。这就促使我们去分析作为现代政治哲学运思基础的民族—国家。第一,这个民族—国家之“民族”,文化民族跟政治民族有什么区别,文化国家跟民族—国家有什么样的差别。第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和性质是否能够永久维持。我们不能不看到,民族—国家已经在接受超国家的考验。现在国际组织越来越多,欧洲组成欧洲联盟,有的人提出亚洲也应该组成一个类似欧盟那样的亚洲联盟。为什么啊?因为大家都想抗争唯一的世界帝国——美国!各个国家想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民族—国家是不是已经到了后民族国家?哈贝马斯等政治哲学家,正在投入很大的热情研究这个问题。当然,民族—国家的现实状态,目前还是我们进行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无可逃避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会分析,在现代民族—国家基点上思考的政治轴心问题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可以是自由,可以是民主,可以是法治,但是这些问题仅仅构成我们关注的现代政治哲学轴心问题的结构要素。在民族—国家基点上进行的现代政治哲学思考,真正的轴心问题是什么呢?是意识形态。我们把意识形态分为三个部分,就是三讲,来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以便对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我们先分析一下,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结构特质是什么。所谓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有在现代性的背景下才存在。但是意识形态在现代性背景下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应该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讲“诸神之争”。在这个特征映衬中,我们可以用“神仙打仗,凡人遭殃”来形容现代意识形态的争端。我们一般的人是不用知道什么叫做意识形态的,但是在书斋里产生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纳粹主义等,几乎全都强势地要求以国家权力推行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另外则有面对意识形态的弱势立场选择,它只是要求自己心仪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权力有一个弱的联合——国家没必要为公民强行灌输一种意识形态。不管是弱势意识形态的诉求,还是强势意识形态的建构,都是现代民族—国家条件下人们必然面对意识形态问题的一种表现而已。我们绝对无法在现代性背景中逃避意识形态问题。这或许可以叫做一种现代宿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看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意识形态终结论。那个时候,西方有人认为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取得了霸主地位,已经取得了其他意识形态形式无可替代的观念与制度地位,所以,没有必要再来辩论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终结了。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家丹尼尔·贝尔就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意识形态的终结》(The End of Ideology)。到90年代我们看到,“苏东”事件一发生,以著名日裔美籍学者福山为代表的一些人士,再次宣称意识形态终结了。究竟终结了没有呢?后来人们发现,不论是传统社会主义失败了的“苏东”,还是欧美国家,意识形态都没有终结。我们可以断言,只要在现代性的背景下,意识形态不仅不会终结,而且会上演很多社会政治活报剧。这就推动我们去分析现代性条件下有哪些意识形态的问题。现代意识形态的流派众多,可以将之区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前者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功利主义、极权主义,等等。这些意识形态体系对国家政治层面的影响最剧烈、最令人关注。非主流的或新近产生的、对人们的社会政治思维有广泛影响的一些意识形态流派也不少,其中包括社群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女权主义、无政府主义、新共和主义、民主主义(Democracy),等等。我们将之分解为两个部分来分别介绍。
分析完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就切入现代政治哲学的第三大部分。
3.现代政治哲学的关键概念
第三部分我们会介绍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就是政治哲学的一些核心理念(Key Idea)、核心概念(Key Words)。说它是Key Idea也行,是Key Word也可以,都是强调这些关键理念、核心理念对于理解现代政治哲学的必不可少。现代政治哲学的关键概念较多,我们就是把一个学期都用来讲“政治哲学的关键概念”也讲不完,所以我们选取现代政治哲学一些主要的概念来分析。单是集中讲一个概念都可以讲一个学期。比方说自由这个概念,假如我们深入细致地分析自由这个概念,一个学期的时间都必须支付出来才行。因此,即使我们只选取几个关键概念,也都是从总的含义上进行分析,不求细致入微地分析讲述。
我们选取了这样几个概念进行分析。第一个概念是自由。因为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就是自由。马克思主义也好,自由主义也好,保守主义也好,激进主义也好,都在宣称自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通达自由的光明大道。比如从Liberty到Liberation,即从自由到解放。我们受到的约束太多了,所以我们会欣赏“自由”“解放”。比方说,这门课可能大家也都不想来听,我也不想来讲。但讲不讲这门课是有规则的。我不来讲,就属于旷工;你们不来听讲,就属于旷课。只有在规则之下才有自由。那我们就来分析这个内涵十分复杂、而人们的理解又十分混乱的自由概念。
第二个概念是人权(Human Rights)。为什么人权这么重要?自由跟人权是紧密联系的,但对人权的分析有它独特的地方。人权结构又跟主权、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等连在一起。为什么西方一谈人权就非常庄严,而我们中国人有时一谈人权就联想到布什这个家伙为了石油跑去打伊拉克?在政治哲学上面,我们要区分人权与人权外交,人权之下的国家关系、公民关系,以及人权之下的国际关系。
第三个概念是平等(Equality)。这是我们现代政治哲学中激越人心的一个概念。因为没有什么比在不公平的政治生活之中追求平等更鼓舞我们的士气!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实在太多了。但平等是如何的呢?我们追求的平等究竟指的是什么?平等是不是我们中国人原来理解的“等贵贱,均贫富”?西文Equality的含义实在相当混杂。但是,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视野中,平等具有它特殊的现代含义。它有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上的意义,诸如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差异性平等、法权平等,而不单单指的是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结果平等。
第四个概念是民主(Democracy)。它是影响甚至制约现代政治生活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我们现代政治社会、政治生活里最激动人心的政治理念和政体选择。我们中国人一谈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就说要学习、模仿并批判、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这样,虽然民主离我们的实际政治社会有一定距离,但这个词却老是“侵入”我们的政治想象。我们如何对民主有一个系统完整、深入细致的理解?我们如何建立一个令人满意的民主制度架构呢?那就需要考察民主的几种形式、民主的制度建构、民主的心理习性、民主的历史传统等问题。最后来看看民主对我们中国来讲意味着什么。民主不是什么?首先,民主不是理想。其次,民主不是我们解决一切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唯一手段。我们中国人,近代以来把民主当作一尊神,认为民主一来,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第五个概念是正义(Justice)。正义这个概念,有三个结构。按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依贡献的重要程度分几个部分来讲,首先是正义的理念,其次是正义的制度安排,再次才是正义的生活。只有在这样的正义保障之下,我们中国人今天吁求的稳定,才是有希望达成的。社会政治生活如何才能够稳定呢?必须要有正义的制度和生活秩序才可能稳定。没有正义的制度和秩序,稳定就仅仅是一种政治盼望。所以,正义关系到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状态。在这里我们会分析一下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正义和美德这样一系列与正义有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个概念是权力(Power)。它是相对于权利(Rights)而言的一个关键概念,我们以Power与Right的对举来分析这个概念。我们知道Rights不是一个单数,而是一个复数,它指的是,现代政治哲学讲的权利是具有复合性含义的,不是指的单一的权利。但是有些人说,人权应该是Human Right,也就是单一的一个权利。其实,从权利的构成体系来讲,它必须是Rights,即诸权利不能分割。在这里,我们会把权利和权力作为一种对应的概念来分析,看看权利本身的软弱性和权力本身的强制特点,之后看权利如何必须受到权力的保护,再来看权利怎么样来进行自我保护,就此说明现代政治哲学中特别强调的一个核心就是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现代政治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被人称为权利哲学,也就在此获得了阐明。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结构是一个博弈的关系结构。权利和权力的博弈最后达到的一个理想的秩序状态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是一个法治状态(Rule of Law)。注意这里讲的是法治(Rule of Law),而不是法制(Rule by Law)。按照法学界通常的说法,这个法治,不是刀制,而是水治。这个问题在中国法学界辩论了二十年,现在我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只有水治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现代法治状态。这样的一种法治状态,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法的形式化,也就是法的统治。一个简单的含义就是法律制定者必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之下行动,而不能说“我制定法律我就在法律约束之外”。如果这样就是刀制,就是靠法律统治。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强调。
法治作为我们要讲的第七个概念,我们也会进行专门的分析。
本课程的最后一讲,我们就分析一下现代政治哲学的元理论结构。这一讲跟第一部分是有点对应关系的。第一部分讲现代政治哲学的理论结构的对应性,我们谈到了四个对应结构、八个支点。这里我们谈的是现代政治哲学的预设性的理论戒条。从这个视角我们要强调,现代政治哲学是一个多级二元对应的政治哲学理论结构。比如自由与秩序、普遍与特殊、自主与代表,是多级而一一对应的。我们这里讲的理论结构,并不分析那些政治结构的、具体的二元对应关系,我们要分析的是这些二元关系背后的元理论结构。这个元理论结构,有五个方面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政治生活、现代政治哲学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二是公共伦理与美德传统,三是实质结构与形式结构,四是理想追求与现实取向,五是我们熟悉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学期要讲的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内容非常之多,但是教给大家的,预期的只是一个概论性质的东西。
(二)推荐的参考书
接下来,我给大家推荐几本参考书。一本是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加拿大的著名学者金里卡——他是政治多元主义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当代政治哲学》,上下两卷,是作者在读博士的时候写的,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现代政治哲学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了脉络清晰的描述。它现在已经成为了解现代政治哲学的主要参考读本。
我还推荐一本杰纳尔德著、李少军等翻译的书,不过是台湾桂冠出版公司出版的,书名就叫《政治哲学》。这本书的好处就是把政治哲学的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核心概念给阐释清楚了。它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讲政治社会是怎么产生的;一部分讲政府是怎么运作的;再一部分讲诸如人民这些现代政治哲学的关键概念。“人民”这个概念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我们中国人也非常重视这个概念,不仅在政治理念的层面,在政治实践的层面也是如此。“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冠有“人民”的前置词。但是“人民”究竟有什么含义呢?我们中国人反而不予考虑。这本书就把人民概念、政府概念做了一个很好的分析。
再推荐国内的一本书,因为目前国内的政治哲学的教材还只出版了这一本。这本书是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宋慧昌主编,书名也叫《政治哲学》。但这本书,严格说来,是政治学有余而哲学不足。这也是国内通常写政治哲学的一个缺陷。
至于相关的一些参考读物,就不专门推荐了,同学们可以自己找来看。比如写得比较好的政治哲学史、政治思想史著作。像萨拜因著的《政治学说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有汉译本,利奥·斯特劳斯(Leo Strauss)的《政治哲学史》,也是上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的,都是很好的辅助读物。
这是第一篇上编 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