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
【作者小传】
(667—730) 唐大臣。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人。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隆基(玄宗)监国。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曾任朔方节度使。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亦能诗,被贬岳阳时的作品尤工。著有《张燕公集》。
贞节君碣
张说
神功元年十月乙丑[1] ,阳鸿卒于雩都县。友人沛国朱敬则、清河孟乾祚、范阳卢禹等哀鸿抱德没地,继体未识,考行定谥,葬于旧域[2] 。
鸿字季翔,平恩人也。其先著族右北平郡。大父真阳宰,适兹乐土,爰定我居,维桑与梓[3] ,既重世矣。
鸿倜傥奇杰,瑰玮博达。贯涉六籍百家之言,其要在霸王大略,奇正大旨[4] ,君亲大义,忠孝大节而已。章句之徒,不之视也。尝陋汉史地理志、《周礼》职方志,时异虚记,心不厌焉。乃攀恒、岱,浮洞庭,窥河源,践岷、衡,稽四海之风俗,筭九州之险易,与赵国、贯高图献其议,遇火焚荡,天下壮其志而痛其事。
养徒闾里,不应宾辟[5] 。仪凤中,河北大使薛公举鸿行励贪鄙。天子喜之,用置于吏,乃尉汲、曲阿,主簿龙门、雩都。夫其屏居十年,一方化德;历佐四邑,诸侯观政。惜乎有大才无贵仕,命也。
初鸿游太学,有书生山东李思言物故南馆[6] ,鸿伤其终远家属,有丧无主,乃躬驾柩车送归东土。及在曲阿,敬业作难润州[7] ,藉鸿得人,历旬坚守,城既陷而犹斗,力虽屈而蹈节,寇义而脱之,因伪加朝散大夫,即署曲阿令。鸿贞而不谅[8] ,诡应求伸,既入邑,则焚服阖门而设拒矣!故得殿邦奋旅[9] ,一境赖存。淮海底绩,答勋效功。卒不言赏,赏亦不及。
君子以为急友成哀,高义也;临危抗节,秉礼也;矫寇违祸,明智也;保邑匿勋,近仁也。义以利物,智以周身,礼以和众,仁以安人。道有五常[10] ,鸿擅其四;武有七德[11] ,鸿秉其二。大虑克就之谓贞,好廉自克之谓节,粤若夫子,可谥为贞节也已!于是纪名垂迹,表墓勒石,其词曰:“倬[12] 良士,纵自天[13] 。辨方物,覈山川。厥志大哉!峻刚节,殷义声。返旅榇,宴穷城[14] 。厥德迈哉!哀斯人,命莫赎。德不朽,温如玉。轨来世哉[15] !
〔注〕 [1]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神功为武则天年号。乙丑:初二日。 [2] 域:葬地。[3] 桑梓:指乡里。 [4] 奇正:古代兵法术语,指战略战术中特殊和正规的各种变化,被认为是用兵的关键。 [5] 不应宾辟:不应召入幕。 [6]南馆:指太学。 [7]敬业作难润州:指徐敬业在润州起事讨武后事。 [8] 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君子贞而不谅。”指坚持正道而不存小信。 [9] 殿邦:镇守邦国(指曲阿)。奋旅:激励兵士。 [10] 五常:谓仁义礼智信。[11] 武有七德:指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12] 倬(zhuó琢):高大。 [13] 纵自天:谓天使其多才。 [14] 宴:安。穷城:指荒远的边城。[15] 轨:树立法度、规矩。
号称“燕、许大手笔”之一的燕国公张说,擅长碑文墓志,当时无能及者。这篇记述阳鸿事迹德义的墓碣,是这类文字中有代表性的一篇。题内“碣”字《全唐文》作“碑”。按《唐六典》卷四:“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趺上高不过九尺;七品以上立碣,圭首方趺,趺上高不过四尺。”据文中所述阳鸿仕历,当依本集作“碣”。
文章在按碑碣文字惯例简要叙述阳鸿的卒、葬与籍贯家世后,随即转入对其学问识见及著述的评赞。“倜傥奇杰,瑰玮博达”八字,是对其卓异风采和博通学问的总括。然后揭出其学问之要在“霸王大略,奇正大旨,君亲大义,忠孝大节”,而非拘拘于章句之学。但又决非空言虚论,而是注重实地调查,以此检验并修正前人著作,包括像《周礼》这样的儒家经典和《汉书》这样的正史。这种注重现实政治、注重实地考察、不迷信前人的学风,正是昌盛开扩时代所孕育的一代知识分子恢宏博达精神风貌的反映。作者在叙述其为学之要与实地考察之行时,分别连用四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与三字句,节短势促,连贯而下,极有气势。
接下来一小段,简要叙述了阳鸿的仕历。由于他只作过簿、尉一类下级官吏,故只以简笔带过。而在此同时却不忘点醒其“屏居十年,一方化德;历佐四邑,诸侯观政”的品德与才能。这样,段末“有大才无贵仕”的慨叹便非虚美之辞,而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一段,追叙他生平事迹中两件特别值得表彰且能见其个性的事。一是游太学时遇山东书生李思言去世,同情其遭遇而亲驾灵车送归故土。这件事充分显示其侠义的性格和富于同情心,这也正是当时士人尚任侠、重节义风气的表现。二是李敬业在润州起事,他初则率曲阿城兵民坚守,继则力屈蹈节,为寇“义而脱之”,署以伪职。他“诡应求伸”,终于拒守保境。这件事既显示出他的节义,更突出了他的智慧。他不是后世那种但求忠名的迂儒,懂得怎样在全节的前提下从权,来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这种通达权变、脱略小节的宏达作风,也是那一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反映。作者在叙述这件事时,对其明智之行的赞赏流溢于字里行间:“鸿贞而不谅,诡应求伸,既入邑,则焚服阖门而设拒矣!”妙在段末闲闲缀以“卒不言赏,赏亦不及”二语,既突出了他的无意于功赏的淡泊品性,又暗示了上层社会对他的冷落。
以上三段,一言其学识,一叙其历仕,一赞其节概,用笔或虚或实,或简或繁,各有不同。但通过这些记述,一位博学异才,注重实践,不拘琐屑章句之学,不拘龌龊小谨,侠义有节概,忠勇而明智的知识分子形象已经跃然欲出。接下来一段,以“道有五常,鸿擅其四;武有七德,鸿秉其二”数语,对他的言行事迹作出评赞和总结,并归到“贞节君”这个谥号的意义上来,与首段“考行定谥”遥相呼应。最后一段,用韵语对阳鸿的才志德义作再一次概括的评赞,用“志大”、“德迈”二语对其一生行事作了盖棺论定的总结。
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必然孕育出一种比较健全的人格。阳鸿这位“志大”、“德迈”的士人,正是宏大开扩时代的产儿。这样的人物正须用恢宏大度的“大手笔”去描述。这篇文章特有的宏放气度,是植根于时代风尚的土壤之上的。
(刘学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