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长幼第十
【题解】
长幼,指老年人和年轻人,年长者与年少者。本篇解释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名称的得名之由,从婴儿到少年,再到壮年,再到老年,直至去世乃至成仙,构成了人的整个生命的完整链条。
10.1 人始生曰“婴儿”①,胸前曰“婴”②,抱之婴前,乳养之也③。或曰“嫛婗”④:嫛,是也⑤,言是人也;婗,其啼声也⑥,故因以名之也⑦。
【注释】
①始生:初生。婴儿:初生幼儿。
②婴:通“膺”。胸。
③乳养:哺育。
④嫛婗(yī ní):婴儿,幼年时期。
⑤是:此,这。
⑥啼声:幼儿的哭声。
⑦因:依照,根据。以:用。
【译文】
人刚出生叫作“婴儿”,胸前叫作“婴”,把他抱在胸前,哺育他。有的地方叫作“嫛婗”:嫛,就是“是”,说的是“这个人”;婗,是他的啼哭声,所以据此用“嫛婗”来为这个人命名。
10.2 男,任也①,典任事也②。
【注释】
①任(rèn):担荷,负载。
②典任:负责,主持。典,掌管,主持,任职。事:官职,也指责任、事情。
【译文】
男,得名于“任”,是负责干事儿的。
10.3 女,如也①,妇人外成如人也②。故“三从”之义③: 少如父教④,嫁如夫命⑤,老如子言⑥。青徐州曰“娪”⑦。娪,忤也⑧,始生时人意不喜⑨,忤忤然也⑩。
【注释】
①如:随顺,依从。
②妇人:成年女子。多指已婚者。外成:女子出嫁。
③三从: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个规范。从,听从,顺从。义:道德规范。
④父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
⑤夫命:丈夫的命令。
⑥子言:儿子的话。
⑦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并称。娪(wù):女子。
⑧忤(wǔ):违逆,触犯。
⑨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⑩忤忤:不喜欢、不高兴的样子。
【译文】
女,得名于“如”,女子出嫁要顺从夫家。所以“三从”的规范是:年少时听从父辈的教导,出嫁后遵循丈夫的命令,年老时听从儿辈的建言。青州、徐州那里称为“娪”。娪,得名于“忤”,刚出生时大人们不喜欢,不高兴的样子。
10.4 儿始能行曰“孺”①。孺,濡也②,言濡弱也。
【注释】
①孺:幼儿。
②濡(ruǎn):柔软,柔弱。
【译文】
小孩刚会行走叫作“孺”。孺,得名于“濡”,说的是他很柔弱。
10.5 七年曰“悼”①。悼,逃也②,知有廉耻③,隐逃其情也④。亦言是时而死⑤,可伤悼也⑥。
【注释】
①悼(dào):指年幼的人。又指夭亡。
②逃:藏,隐匿。
③廉耻:廉洁知耻。
④隐逃:隐匿,隐藏。情:本性,天性。
⑤是时:此时,这时。
⑥伤悼:忧伤,哀伤。
【译文】
小孩七岁叫作“悼”。悼,得名于“逃”,他懂得了什么是廉洁和羞耻,隐匿他的天性。也说的是他在这个年龄却死掉了,令人忧伤哀悼。
10.6 毁齿曰“龀”①。龀,洗也②,毁洗故齿③,更生新也④。
【注释】
①毁齿:小孩乳齿掉落而更生新齿。因指小孩六七岁更换乳齿的年纪。龀(chèn):原作“齓”,据卢文弨、黄丕烈校改,下同。龀,儿童换齿,即脱去乳齿,长出恒齿。
②洗:通“洒(sǎ)”。散落。
③毁洗:毁坏掉落。故:旧的。
④更(gēng)生:新生,再生。
【译文】
小孩乳牙毁掉叫作“龀”。龀,得名于“洗”,毁坏掉落旧的牙齿,会再生新的。
10.7 长丁丈反①,苌也②,言体苌也。
【注释】
①长(zhǎng):相比之下年纪大,年长。
②苌:通“长(cháng)”。高。
【译文】
长,得名于“苌”,说的是身体高大。
10.8 幼①,少也②,言生日少也③。
【注释】
①幼:年纪小,未长成的。
②少(shǎo):数量小,少量,不多。
③生日:有生之日,生活的时间。
【译文】
幼,得名于“少”,说的是有生之日很少。
10.9 十五曰“童”①,故《礼》有“阳童”②。牛羊之无角者曰“童”③,山无草木曰“童”④,言未巾冠似之也⑤,女子之未笄者亦称之也⑥。
【注释】
①童:未成年。亦泛指幼小。
②礼:指《礼记》。《礼记·杂记上》:“有父母之丧……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阳童:没有成年而死的庶子。庶子即嫡子以外的众子,妾所生之子。
③童:指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
④童:指山岭、土地无草木。
⑤巾冠(guàn):此处作动词用。指戴上头巾和帽子。巾和冠(guān),古代成人所服。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长大成人。
⑥女子:泛指女性。特指处女。未笄(jī):旧指女子未成年。笄,发簪,古时用以贯发或固定弁、冕,也指女子十五岁成年,亦特指成年之礼。
【译文】
十五岁叫作“童”,所以《礼记》记载有“阳童”。牛羊没有长出角叫作“童”,山上没有长出草木叫“童”,说的是儿童没有戴上头巾和冠帽很像它们,少女没有用簪子固定头发的也这样称呼。
10.10 二十曰“弱”①,言柔弱也②。
【注释】
①弱:特指二十岁。
②柔弱:软弱,不刚强。
【译文】
二十岁叫作“弱”,说的是这个年龄的人还很柔弱。
10.11 三十曰“壮”①,言丁壮也②。
【注释】
①壮:壮年。后泛指成年。
②丁壮:强壮,健壮。
【译文】
三十岁叫作“壮”,说的是这个年龄的人很强壮。
10.12 四十曰“强”①,言坚强也②。
【注释】
①强:特指四十岁。
②坚强:健壮强劲。
【译文】
四十岁叫作“强”,说的是这个年龄的人很强劲。
10.13 五十曰“艾”①。艾,刈也②,治事能断割芟刈③,无所疑也。
【注释】
①艾(ài):年长,老,也指年老的人。又音yì。通“乂(yì)”。治,治理。
②刈(yì):原作“治”,据吴志忠本校改。吴翊寅校议:“吴本‘治’作‘刈’。案:下云‘割断芟刈’,是作‘治’者误也。‘艾’‘刈’亦双声字。”刈,割取。
③治事:处理事务。断割:砍截切割,引申为裁决。芟(shān)刈:割,引申为杀戮。
【译文】
五十岁叫作“艾”。艾,得名于“刈”,这个年龄的人处理起事务来能果断裁决,没有什么迟疑。
10.14 六十曰“耆”①。耆,指也②,不从力役③,指事使人也④。
【注释】
①耆(qí):古称六十岁。
②指:用手指指着,对着。引申为指示,指点。
③从:从事,参与。力役:劳役。
④指事:手指以示人做某事。使人:支使人做事,使唤人。
【译文】
六十岁叫作“耆”。耆,得名于“指”,这个年龄的人不直接从事劳役,只是指点别人去做。
10.15 七十曰“耄”①,头发白,耄耄然也②。
【注释】
①耄(mào):年老,高龄。古称七十岁的年纪。
②耄耄:头发白的样子。
【译文】
七十岁叫作“耄”,头发白色,飘飘的样子。
10.16 八十曰“耋”①。耋,铁也②,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注释】
①耋(dié):泛指老年。
②铁:像铁一样的颜色。
【译文】
八十岁叫作“耋”。耋,得名于“铁”,皮肤变黑了,颜色像铁似的。
10.17 九十曰“鲐背”①,背有鲐文也②。或曰“黄耇”③,鬓发变黄也④;耇⑤,垢也⑥,皮色骊悴⑦,恒如有垢者也⑧。或曰“胡耇”⑨,咽皮如鸡胡也⑩。或曰“冻梨”⑪,皮有斑点⑫,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齿”⑬,大齿落尽⑭,更生细者⑮,如小儿齿也。
【注释】
①鲐(tái)背:旧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因而代称老人。鲐,鱼名。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身体纺锤形,头顶浅黑色,背部青蓝色,腹部淡黄色,两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生活在海中,黄海、渤海盛产。
②鲐文:鲐鱼样的斑纹。
③黄耇(gǒu):年老的人。
④鬓发:鬓角的头发。
⑤耇:年老,高寿。
⑥垢:污秽、肮脏的东西。
⑦皮色:肤色,面色。骊悴(lí cuì):黢(qū)黑,憔悴。骊,深黑色。悴,枯萎,憔悴。
⑧恒:经常,常常。
⑨胡耇:年老的人。
⑩咽(yān):指颈项。胡: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⑪冻梨:形容老人面色如冻梨,此指老人。
⑫斑点:斑,原作“班”,蔡天祜刊本、吴志忠本、巾箱本作“斑”,据改。点,原作“黑”,据疏证本、黄丕烈校改。疏证本曰:“点,今本讹作‘黑’,据《太平御览》引改。”斑点,散布的杂色点子。
⑬齯齿:齿,原作“齯”,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今本‘齿’亦误作‘齯’,据《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改。”齯齿,老人齿落后复生之细齿。借指老人。
⑭大齿:大牙,臼齿。
⑮更生:新生,再生。
【译文】
九十岁叫作“鲐背”,因为他背上有鲐鱼背那样的斑纹。有的叫“黄耇”,是因为耳鬓的头发变黄了;耇,得名于“垢”,脸上的皮色黢黑枯悴,总是像有灰垢似的。也有的叫“胡耇”,因为脖子的皮肤就像鸡颈脖下的皮囊。还有的叫“冻梨”,因为皮肤上有黑斑,就像冻坏了的梨子。更有的叫“齯齿”,因为大牙掉光了,又长出了新的,像小孩子的牙。
10.18 百年曰“期颐”①。颐②,养也③,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④,孝子期于尽养道而已也⑤。
【注释】
①期颐(yí):一百岁。
②颐:保养。
③养:奉养,事奉。
④老昏:亦作“老惛”。犹“老糊涂”。不复:不再。服味:衣服、食味。善恶:好坏。
⑤期:希望,企求。尽:全部使出。努力完成。养道:赡养之道。
【译文】
一百岁叫作“期颐”。颐,得名于“养”,老糊涂得不再辨别衣服和食物滋味的好坏,孝顺的儿女只是希望努力完成赡养之道罢了。
10.19 老,朽也①。
【注释】
①朽:衰老,衰落。
【译文】
老,来源于“朽”。
10.20 老而不死曰“仙”①。仙,迁也,迁入山也②,故其制字③,“人”旁作“山”也④。
【注释】
①仙:神仙。古代宗教和神话传说中超脱尘世而长生不死者。按,据疏证本及黄丕烈、吴志忠校,将本条与上条分开,另立一条。
②迁入:搬迁进入。
③制字:造字。
④作:书写。
【译文】
年老却不死去叫作“仙”。仙,得名于“迁”,迁到山里去住了。所以造字的时候,在“人”字旁边写个“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