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疾病第二十六
【题解】
疾病,泛指病。《周礼·天官·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贾公彦疏:“疾病两言之者,疾轻病重。”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本篇记录了疹、疚、痛、痒等疾病名称及其症状表现,解释各种类型的疾病名称的得名之由,字里行间蕴含着传统的中医思想,侧面展现了古人的医学智慧。
26.1 疾病者,客气中人急疾也①;病,并也②,并与正气在肤体中也③。
【注释】
①客气:中医指侵害人体的邪气。中(zhòng)人:伤害人。急疾:快速,急切。
②并:一起,一同。
③正气:中医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肤体:犹“体肤”。身体和皮肤,也指躯体。
【译文】
疾病,是邪气伤人急切所致;病,得名于“并”,体内的元气与外来的邪气一并存在于身体里。
26.2 疹①,诊也②,有结气可得诊见也③。
【注释】
①疹(zhěn):皮肤上起的红色疙瘩,也指痘疮。
②诊:候脉察病,诊断。
③结气:犹“气结”。中医谓气留滞不行。诊见:察知,看见。
【译文】
疹,得名于“诊”,有留滞郁结的气血在诊断时能够看出来。
26.3 疚①,久也②,在体中也③。
【注释】
①疚(jiù):宿疾,久病。患重病多年而久治不愈。
②久:滞留,久留。
③体中:身体内。
【译文】
疚,得名于“久”,在身体里面。
26.4 痛①,通也②,通在肤脉中也③。
【注释】
①痛:疼痛。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②通:通行,流通。
③肤脉(mài):皮肤至血脉。
【译文】
痛,得名于“通”,病痛通行于皮肤和血脉里。
26.5 痒①,扬也②,其气在皮中欲得发扬③,使人搔发之而扬出也④。
【注释】
①痒:皮肤或黏膜需要搔擦的感觉。
②扬:掀播,簸散。
③气:指脉气(运行于经脉中之精气)和营卫(血气)方面的病象。得:能够。发扬:散发,播扬。
④搔:以指甲或他物轻刮。发:开启,打开。
【译文】
痒,得名于“扬”,病气在皮肤里想要能够散发簸扬,使得人们挠破皮肤而散扬出去。
26.6 眩①,悬也②,目视动乱③,如悬物遥遥然不定也④。
【注释】
①眩:即眩疾,头晕目眩的病。
②悬:吊挂,系挂。
③目视:眼见,目睹。动乱:晃动昏乱。
④遥遥:同“摇摇”。摇摆不定的样子。
【译文】
眩,得名于“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晃动昏乱,就像悬挂的物体摇摇晃晃地不稳定。
26.7 历匘①,匘从耳鼻中出②,历历然也③。
【注释】
①历:即鼻渊,俗称“脑漏”。鼻孔中常流黄色腥臭浊涕,久则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甚至头目眩晕。,原作“”,据卢文弨、疏证本校改作“”。,同“脑”。下同。
②耳鼻:耳朵和鼻子。此偏指鼻。疏证本、吴志忠本删去“耳”字。疏证本曰:“‘耳’疑衍,脑止从鼻中出,与耳无涉。”
③历历:犹“沥沥”。液体不断滴落貌。
【译文】
历匘,脑汁从鼻子里流出来,漓漓拉拉不断滴落的样子。
26.8 秃①,无发沐秃也②。
【注释】
①秃:头无发。
②沐秃:头秃无发貌。
【译文】
秃,头上没有头发光秃秃的样子。
26.9 毼①,头生创白瘕②,毼亦然也。
【注释】
①毼:通“鬝(qiān)”。鬓秃,斑秃。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吴志忠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②创:通“疮(chuāng)”。皮肤或黏膜上的溃烂处。白瘕(jiǎ):斑秃,局部头发脱落。白,原作“曰”,据吴志忠本校改。
【译文】
毼,头上生疮鬓发脱落,斑秃也是这样。
26.10 盲①,茫也②,茫茫无所见也③。
【注释】
①盲:目失明。
②茫:迷蒙,模糊不清。
③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译文】
盲,得名于“茫”,模模糊糊的看不到什么。
26.11 瞽①,鼓也②,瞑瞑然③,目平合如鼓皮也④。
【注释】
①瞽(gǔ):目失明。特指无目之盲,即眼睑平合如鼓皮之盲者。
②鼓:圆桶形或扁圆形的打击乐器。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
③瞑瞑:昏暗的样子。
④鼓皮:蒙鼓的皮革。
【译文】
瞽,得名于“鼓”,昏暗不明的样子,眼皮平坦地闭合着就像鼓上蒙的皮革。
26.12 矇①,有眸子而失明②,蒙蒙无所别也③。
【注释】
①矇(méng):盲,目失明。特指眼珠外观无异常而目盲。
②眸子:瞳仁。亦泛指眼睛。失明:丧失视力。
③蒙蒙:模糊不清貌。别:明辨,区分。
【译文】
蒙,有眼睛却丧失了视力,朦朦胧胧的辨别不出什么形象。
26.13 瞍①,缩坏也②。
【注释】
①瞍(sǒu):目失明。指有目无珠。
②缩坏:萎缩坏死。
【译文】
瞍,眼球萎缩坏死。
26.14 瞎①,迄也②,肤幕迄迫也③。
【注释】
①瞎:本指一目失明,后来也指双目失明。
②迄:通“汔(qì)”。接近,至。
③肤幕:皮膜。此指眼睑。幕,通“膜”。迫:闭,笼罩。
【译文】
瞎,得名于“迄”,眼皮挨挤蒙闭。
26.15 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视”①,言通达目匡一方也②。又谓之“丽视”③。丽④,离也,言一目视天⑤,一目视地,目明分离⑥,所视不同也。
【注释】
①通视:眼睛斜视。
②通达:通行,旁达。匡:同“眶”。眼眶。一方:一边。
③丽视:斜视。一种眼病。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多由眼球位置不正,或眼肌平衡失调所致。
④丽(lí):通“离”。
⑤一目:一只眼睛。
⑥明:眼睛,视力。分离:分开。
【译文】
瞳人明亮却不端正叫作“通视”,说的是通向眼眶的一边。又叫作“丽视”。丽,得名于“离”,说的是一只眼望天,一只眼看地,两只眼睛的视线分离,看到的也就不一致。
26.16 目匡陷急曰“眇”①。眇,小也。
【注释】
①陷急:凹陷狭窄。急,狭窄,狭隘。眇(miǎo):眼睛小。
【译文】
眼眶凹陷狭窄叫作“眇”。眇,是“小”的意思。
26.17 目眦伤赤曰“”①。,末也,创在目两末也②。
【注释】
①目眦(zì):眼眶。(miè):目红肿不明。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②创(chuāng):创伤。
【译文】
眼眶受伤红肿叫作“”。,得名于“末”,创伤在两眼的末梢。
26.18 目生肤入眸子曰“浸”①。浸,侵也②,言侵明也,亦言浸淫转大也③。
【注释】
①肤:斑,膜。浸(qīn):同“侵”。触犯,侵占,又指逐渐。此指一种眼病。
②侵:侵袭,谓一物进入他物中或他物上。又指侵蚀,逐渐地损坏。
③浸(qīn)淫:逐渐蔓延、扩展。
【译文】
眼里长了斑并进入瞳人叫作“浸”。浸,得名于“侵”,说的是损害视力,也说的是逐渐蔓延变大。
26.19 聋①,笼也②,如在蒙笼之内③,听不察也④。
【注释】
①聋:听觉失灵或闭塞。
②笼:笼罩,遮掩。
③蒙笼:蒙盖的笼子。或指草木茂盛之处。字或作“朦胧”。朦胧,形容模糊貌。
④不察:不清楚。
【译文】
聋,得名于“笼”,就像人在蒙盖着的笼子里面,听得模糊不清。
26.20 鼻塞曰“鼽”①。鼽,久也②,涕久不通③,遂至窒塞也④。
【注释】
①鼻塞:鼻腔由于黏膜肿胀或鼻中隔弯曲等而堵塞。鼽(qiú):鼻塞不通。
②久:稽留,滞留。
③涕:鼻涕。
④窒塞:闭塞,堵住。
【译文】
鼻子堵塞叫作“鼽”。鼽,得名于“久”,鼻涕长久不通流,终于到了闭塞的程度。
26.21 龋①,朽也②,虫啮之齿缺朽也③。
【注释】
①龋(qǔ):蛀牙。
②朽:腐烂,腐朽。
③啮(niè):咬,啃。
【译文】
龋,得名于“朽”,虫子咬啮的牙齿腐朽残缺。
26.22 瘖①,唵然无声也②。
【注释】
①瘖(yīn):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
②唵:同“喑(yīn)”。哑,无声。
【译文】
瘖,喑哑无声。
26.23 瘿①,婴也②,在颈婴喉也。
【注释】
①瘿(yǐng):囊状瘤。多生于颈部,包括甲状腺肿大等。
②婴:绕,围绕。
【译文】
瘿,得名于“婴”,囊肿在脖子上包围着喉咙。
26.24 痈喉①,气著喉中不通②,蓄成痈也③。
【注释】
①痈(yōng)喉:同“喉痈”。发生于咽喉部位的痈疮。相当于西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喉痈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导致咽喉肿塞,吞咽、呼吸受影响。痈,肿。
②气:呼吸的气息。著:通“伫”。滞留。
③痈:肿疡。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的炎症,多发于颈、背,常伴有寒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译文】
痈喉,气息滞留在喉咙里不能流通,积蓄成为痈肿。
26.25 消①,,渴也,肾气不周于胸胃中浸润消渴②,故欲得水也。
【注释】
①消(kě):即“消渴”。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同“渴”。
②肾气:肾精化生之气,表现为肾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气化等功能活动。不周:不至,不到。浸润:沾濡,滋润。消渴:消除干渴。
【译文】
消,,得名于“渴”,肾精化生之气达不到胸腹胃里沾濡滋润以消除干渴,所以想要得到水分。
26.26 呕①,伛也②,将有所吐,脊曲伛也③。
【注释】
①呕(ǒu):吐。
②伛(yǔ):曲背,弯腰。
③曲伛:弯曲。
【译文】
呕,得名于“伛”,将要有呕吐的东西时,脊背便会弯曲起来。
26.27 咳(欬)①,刻也②,气奔至,出入不平调③,若刻物也。
【注释】
①咳(欬):咳嗽。
②刻:雕镂,用刀子挖。
③出入:出外与入内。平调(tiáo):平静,调和。
【译文】
咳(欬),得名于“刻”,气息奔涌而来,进出不均匀,就像雕刻物件那样。
26.28 喘①,湍也②。湍,疾也③,气出入湍疾也④。
【注释】
①喘:指气喘,也称哮喘。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复发作。
②湍(tuān):水势急速而回旋。
③疾:急剧而猛烈。
④湍疾:湍急。
【译文】
喘,得名于“湍”。湍,就是“疾”的意思,气息进出湍急。
26.29 吐①,泻也②,故扬、豫以东谓泻为吐也③。
【注释】
①吐(tù):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
②泻:排泄。
③扬:即扬州。古九州之一。辖今之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诸省。豫:豫州。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地区。
【译文】
吐,等于说“泻”,所以扬州、豫州以东的人把“泻”说成“吐”。
26.30 乳痈曰“妬”①。妬,褚也②,气积褚不通③,至肿溃也④。
【注释】
①乳痈:乳疮,奶疮,即急性乳腺炎。妬(dù):乳痈。
②褚(zhǔ):储藏。
③气:指脉气(运行于经脉中的精气)和营卫(血气)。积褚:聚蓄,聚积。
④至:导致。肿溃:肿起溃烂。
【译文】
乳疮叫作“妬”。妬,得名于“褚”,脉气和血气积聚不通,导致痈肿溃烂。
26.31 心痛曰“疝”①。疝,诜也②,气诜诜然上而痛也③。
【注释】
①心痛:心脏所在部位感觉疼痛。疝(shàn):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
②诜(shēn):众多貌,紧密貌。
③诜诜:众多貌,紧密貌。
【译文】
心脏部位疼痛叫作“疝”。疝,得名于“诜”,脉气和血气一阵紧似一阵地上冲引起疼痛。
26.32 脴①,否也②,气否结也③。
【注释】
①脴(pǐ):同“痞”。中医指在腹腔内摸得到的硬块,又指称腹胸间气血阻塞不顺畅的症状。
②否(pǐ):闭塞,阻隔不通。
③否结:阻滞,郁结。
【译文】
脴,得名于“否”,脉气和血气闭塞郁结。
26.33 小儿气结曰“哺露”①,哺而寒露②,乳食不消③,生此疾也。
【注释】
①小儿:小孩子。气结:中医谓气留滞不行、积结一处。哺露:小儿因胃弱而呕吐的病症。原作“哺,哺,露也”,据吴志忠本校改。
②哺:给幼儿喂食。寒露:裸露受寒。
③乳食:以奶为食物,吃奶。又指奶水。不消:不消化。
【译文】
小孩子胃气留滞积结叫作“哺露”。哺乳时裸露受寒,奶水不消化,就生出这种疾病。
26.34 注病①,一人死、一人复得②,气相灌注也③。
【注释】
①注病:指传染性疾病。
②复:又,更,再。
③气:疾气,疾病之气。灌注:注入,流入。
【译文】
注病,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又得了,疾病之气递相灌进流注。
26.35 泄利①,言其出漏泄而利也②。
【注释】
①泄利:亦作“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
②漏泄:渗漏。利:疾,迅猛。又指排泄,大小便。
【译文】
泄利,说的是粪便排出渗漏而且迅疾。
26.36 下重而赤白曰“”①,言厉而难差也②。
【注释】
①下重:指排便时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赤白:红色与白色。(zhì):亦作“”。赤白痢。中医称“滞下”,指大便中带脓血的痢疾。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吴志忠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②厉:指病人。差(chài):原书无,据卢文弨、丁山、胡楚生校补。胡楚生《释名考》说:“慧琳《音义》卷二十五所引,‘难’下有‘差’字。”差,病除。
【译文】
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且大便红白混杂叫作“”,说的是人患了痢疾而难以痊愈。
26.37 阴肿曰“隤”①,气下隤也②。又曰“疝”③,亦言“诜”也,诜诜引小腹急痛也④。
【注释】
①阴:生殖器。隤(tuí):同“颓”。指疝气,小肠坠入阴囊内引起腹股沟凸起或阴囊肿大。
②隤:坠下。
③疝:指生殖器部位或腹部剧烈疼痛兼有二便不通的病症。
④小腹:指人体脐以下的部位。急痛:剧烈疼痛。
【译文】
生殖器肿胀叫作“隤”,脉气和血气下坠。又叫作“疝”,也得名于“诜”,一阵紧似一阵地引起小肚子剧烈疼痛。
26.38 疼痹①,痹气疼疼然烦也②。
【注释】
①疼痹:原作“疼卑”,据吴志忠本等校改。吴翊寅校议:“‘疼痹’连文,《内经》有‘痛痹’之证是也。《素问·痹论》岐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疼痹,指以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痹证,又指痛风。
②痹气:原作“气”,据吴志忠本校补。痹气,痹湿之气,指气血痹阻而致的一类疾病。疼疼:疼痛貌。烦:频繁搅动,烦扰。
【译文】
疼痹,痹湿之气一阵疼似一阵地频繁搅动。
26.39 痔①,食也,虫食之也。
【注释】
①痔:痔疮。
【译文】
痔,得名于“食”,虫子在啃蚀它。
26.40 酸①,逊也②,逊遁在后也③。言脚疼力少,行遁在后④,以逊遁者也⑤。
【注释】
①酸:人身肌肉过度疲劳或因病引起的酸痛无力的感觉。
②逊:逃遁,逃避。
③逊遁:退避,退隐。
④遁:隐匿。
⑤以:通“似”。
【译文】
酸,得名于“逊”,退避在后面。说的是腿脚疼痛力气小,行走时隐匿在后面,像是逃避的人。
26.41 消①,弱也②,如见割削③,筋力弱也④。
【注释】
①消:减耗,消瘦。
②弱:衰弱,瘦弱。
③割削:切割。
④筋力:筋力,体力。
【译文】
消,是衰弱的意思,好像被切削,体力变弱了。
26.42 懈①,解也,骨节解缓也②。
【注释】
①懈:疲困,松散。
②骨节:骨头,关节。解缓:解散弛缓。
【译文】
懈,得名于“解”,骨头关节解散弛缓了。
26.43 厥①,逆气从下厥起②,上行入心胁也③。
【注释】
①厥: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②逆气: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厥起:犹“蹶(jué)起”。突然升起。蹶,急遽,突然。
③上行:上升。心胁:心脏与肋骨之间,胸部。
【译文】
厥,逆行不顺之气从下面突然升起,上冲进入心胸部位。
26.44 疟①,酷虐也②。凡疾,或寒或热耳③,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
【注释】
①疟(nüè):疟疾。疟原虫以疟蚊为媒介引起的周期性发作的急性传染病。
②酷虐:残酷暴虐。
③或:有的。
【译文】
疟,因“酷虐”而得名。凡是疾病,有的发冷有的发热罢了,但是这种疾病先冷后热,冷热两种疾病好像过于残酷暴虐了。
26.45 疥①,也②,痒搔之,齿也③。
【注释】
①疥(jiè):疥疮。
②(xiè):牙齿相摩切。
③(jìn):闭口切齿。此指咬牙切齿的样子。
【译文】
疥,得名于“”,发痒了挠搔它,牙齿紧咬着。
26.46 癣①,徙也②,浸淫移徙处日广也③,故青徐谓癣为“徙”也④。
【注释】
①癣(xuǎn):皮肤感染霉菌的病。
②徙(xǐ):迁移,移转。
③浸(qīn)淫:逐渐蔓延、扩展。移徙:迁移。日:每天,一天一天地。
④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并称。
【译文】
癣,得名于“徙”,逐渐蔓延迁徙的地方一天天地扩展,所以青州和徐州一带的人把癣说成“徙”。
26.47 胗①,展也②,痒搔之,捷展起也③。
【注释】
①胗(zhěn):同“疹”。皮肤上生的红色斑点。一说指嘴唇上凸起的小疱。
②展:展开,舒张。
③捷:迅速,敏疾。
【译文】
胗,得名于“展”,发痒了一挠搔它,就迅速地舒展开来。
26.48 肿①,钟也②,寒热气所钟聚也③。
【注释】
①肿:肌肉浮胀。又指胀痛,痈。
②钟:汇聚,集中。
③寒热:冷和热。钟聚:汇集,聚集。
【译文】
肿,得名于“钟”,是冷热的脉气和血气汇聚的地方。
26.49 痈①,壅也②,气壅否结裹而溃也③。
【注释】
①痈(yōng):肿疡。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的炎症,常伴有寒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②壅:聚积,拥塞。
③气:疾气,疾病之气。壅否(pǐ):阻塞不通。否,闭塞,阻隔不通。结裹:郁结,紧裹。溃:烂。
【译文】
痈,得名于“壅”,脉气和血气郁结裹聚导致溃烂。
26.50 痳①,懔也②,小便难,懔懔然也③。
【注释】
①痳(lìn):同“淋”。古人对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病的通称,其症状是小便频数而涩,有痛感。
②懔(lǐn):危惧,戒惧。
③懔懔:危惧貌,戒惧貌。
【译文】
痳,得名于“懔”,小便困难,战战兢兢的样子。
26.51 创①,戕也②,戕毁体使伤也③。
【注释】
①创(chuāng):创伤。
②戕(qiāng):毁坏,损伤。
③戕毁:损坏,毁伤。
【译文】
创,得名于“戕”,损坏身体使之毁伤。
26.52 痍①,侈也②,侈开皮肤为创也③。
【注释】
①痍(yí):创伤。
②侈(chǐ):张大,扩大。
③侈开:张开,裂开。
【译文】
痍,得名于“侈”,裂开皮肤成为创伤。
26.53 瘢①,漫也②,生漫故皮也③。
【注释】
①瘢(bān):创口或疮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②漫:遮掩,覆盖。
③故:旧的。
【译文】
瘢,得名于“漫”,生出的新皮盖住旧皮。
26.54 痕①,根也②,急相根引也③。
【注释】
①痕: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②根:物体的下部、基部,或前边、边沿。
③急:紧,缩紧。根引:牵连。
【译文】
痕,得名于“根”,紧密地像根那样互相牵连着。
26.55 瘤①,流也②,血流聚所生瘤肿也③。
【注释】
①瘤:体表或筋骨间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肉疙瘩。
②流:通“留”。留滞。
③流聚:留滞积聚。瘤肿:肿瘤。或称为“瘤子”。
【译文】
瘤,得名于“流”,血液留滞积聚生出的肿瘤。
26.56 赘①,属也②,横生一肉③,属著体也④。
【注释】
①赘(zhuì):赘瘤,肉瘤。
②属(zhǔ):连接。
③横生:意外地产生。
④属著(zhuó):连着,附着。
【译文】
赘,得名于“属”,意外地长出一块肉,附着在身体上。
26.57 肬①,丘也②,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
【注释】
①肬(yóu):同“疣”。肉赘。
②丘: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译文】
肬,得名于“丘”,在皮肤上冒出堆聚高耸,就像地面上有山丘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