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紫鹃试宝玉
小小丫鬟逼出宝黛情愫公开化,
小小丫鬟诱发宝黛共生共死盟,
小小丫鬟点醒懵懵懂懂史太君,
小小丫鬟叫板运筹帷幄薛妈妈。
宝黛爱情经过多次考验已很稳固。黛玉跟宝钗成了要好的姐妹。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再也没出现。到底“金玉良缘”能成功?还是“木石姻缘”能实现?只能等家长或高踞于家长之上的贵妃表态。贾母和王夫人都算表了态。贾母清虚观打醮之后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带有对宝黛爱情的肯定性质。王夫人把薛宝钗请来管家,带有对金玉良缘的肯定性质。但她们又不是明确表态。而且她们对对方的态度谁也不表态。王夫人对贾母的公开言论充耳不闻。贾母对王夫人的诡谋算计装聋作哑。贾元春似乎销声匿迹了。贾宝玉的婚姻到底如何进行?局面僵住。谁来推动一把?谁也想不到,竟是个小而又小的小人物。
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紫鹃掀起一场既试宝玉、亦试黛玉,还兼试贾母、薛姨妈的大风波。实在好看煞。
紫鹃为什么要试宝玉?她试出了哪些结果?这是我们要尽量弄清、但不可能彻底弄清的问题。
紫鹃为什么试宝玉?
林黛玉这场甜蜜又痛苦的恋爱,紫鹃门儿清。紫鹃虽是黛玉的侍女,却亲如姐妹。林黛玉跟贾宝玉的感情,紫鹃最清楚。宝黛情感不可分离,又从不越雷池一步,实际是精神恋爱。从“男女”或性爱关系上看,他们之间冰清玉洁。这一些,紫鹃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林黛玉身体越来越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她深爱贾宝玉,又感觉未来希望渺茫。不管宝玉还是黛玉都不可能也不敢向家长祈求恩准他们的自主选择。这是社会风气、习惯势力决定的,更是贵族家规决定的。宝黛虽然相爱,但是他们同时认为,婚姻必须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玉和黛玉就是为爱想破脑袋,也不敢在家长跟前透露一句自主婚姻。这,就是《红楼梦》写出的有深刻内涵的贵族青年恋爱模式。
紫鹃试宝玉
在紫鹃看来,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唯一依靠就是年迈的外祖母。贾母是老封君,她在一天,她所怜爱的外甥女儿就有保护;她一旦不在,舅舅舅妈完全靠不住。林黛玉只能任人欺负。像黛玉这样无依无靠的孤女,如果嫁到一般王孙公子、纨绔子弟家,很可能三夜两晚就被丢到脑后。没有后台的林黛玉只能吃气,叫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门。紫鹃认为,林黛玉只能在老太太硬朗时定下大事,跟深深相爱的宝玉定亲,她的未来才有保障。但是能不能叫老太太开口说话,相当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程度有多深?
于是,紫鹃就想试探一下:假设林黛玉要离开贾府,贾宝玉会有什么表现?听之任之?还是强烈反对、坚决挽留?这是紫鹃试宝玉的主要考虑。可能紫鹃一直在琢磨这事,但迫使她付诸行动有个诱因。那就是薛宝琴的出现。
薛宝琴在曹雪芹原来构思中属于金陵十二钗。在五次增删过程中,曹雪芹做了改动,薛宝琴不再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但是曹雪芹最初加给薛宝琴的精彩笔墨却保留下来。大观园群钗中,薛宝琴年纪最小却经历丰富、才气横溢、美貌如花。贾母对薛宝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喜爱。第50回贾母向薛姨妈打听薛宝琴的生辰八字。薛姨妈猜测是要给宝玉求聘,遂将薛宝琴已定亲的事说出来。这件事传得满城风雨,紫鹃产生了危机感。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她做出“试宝玉”的举动。
试宝玉为什么变成了“试忙玉”,这是个形象说法,贾宝玉表现得太激烈,所以说他太“忙”了。
黛玉就是宝玉的命
紫鹃试宝玉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她煞有介事地告诉宝玉:林姑娘要回苏州了。贾宝玉先是反驳:不可能!因为姑母和姑父都没了,没人照管,林妹妹才住到我们这儿来。她怎么可能再回去?紫鹃接着杜撰出林家肯定会来接,还杜撰出黛玉已在做离开荣国府的准备。特别是,紫鹃有鼻子有眼地说,林姑娘已经把宝玉的东西“打点”出来,准备归还。紫鹃编出一整套谎话,造成了林黛玉说走就走的假象。
贾宝玉信以为真,反应激烈。曹雪芹描写极有层次。表现为几步:
第一步,一听林黛玉要走,贾宝玉连命都不要了。
贾宝玉听了黛玉要走,“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紫鹃看他怎样回答?宝玉却不作声。为什么?因为一听说林黛玉离开,贾宝玉马上掉魂了。曹雪芹惟妙惟肖地写贾宝玉魂不守舍的情状:他先是“一头热汗,满脸紫胀”,这是焦急导致的情态,后是“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完全是没了魂的样子。袭人以为李奶奶有经验,请她来看。李嫲嬷掐贾宝玉的人中。按照中医说法,人中是人的命门。但宝玉一点儿也不觉疼。李嫲嫲大哭“不中用了”,说她一辈子的心白操了!
一句林姑娘要走的话,几乎要了贾宝玉的命。
黛玉就是宝玉的命,宝黛心心相连,命命相通。
第二步,宝玉神志稍清,当众表示:林黛玉走到哪他跟到哪。
紫鹃到怡红院,贾母已闻讯赶到。对于这位老太太来说,她的宝贝孙子是天下头等大事。她看到宝玉“死了半个”,自然比上次宝玉被打更焦虑,更心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早就窝一肚子火,准备找紫鹃算账。一见紫鹃,贾母“眼内出火”,骂“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神志不清的宝玉一见紫鹃,清醒了,“嗳呀”一声哭出来。贾宝玉失魂落魄,见了紫鹃就重新捡回了魂儿。因为紫鹃是黛玉的贴身侍女,算是黛玉的代表。
贾母以为紫鹃得罪了宝玉,亲自拉住紫鹃叫宝玉打。这场面太好玩了。一个做奶奶的拉住个小姑娘,叫自己的孙子打!这奶奶还讲理不讲?一点儿不讲。对这位奶奶来说,爱孙子就是最大的理。牵扯到宝玉,贾母连儿子都可以恶狠狠地教训,何况一个侍女?至尊无上的贾母亲自动手拉住个丫鬟叫自己的孙子打,这场面简直太精彩了。
没想到贾宝玉不打紫鹃,死死地拉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
贾母等人这才知道了贾宝玉突然疯傻的来龙去脉。他们知道:宝玉离了黛玉不能活,黛玉走到哪他跟到哪。
第三步,就是不叫林妹妹走!
林妹妹不能走。林妹妹要走的话,我就跟她走。这,就是神志不清的宝玉表达出来的清醒意志。
“林”字成了贾宝玉的兴奋灶。众人回贾母:林之孝家的来看宝玉了。贾母叫她进来。宝玉一听,满床大闹:“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吧。”小说家笔墨真像游龙。信手点染,皆成妙语。荣国府的大管家到底姓什么?可能开始写小说时,曹雪芹就让他姓“林”,写到这一段就拿他来做段妙文章。也可能这管家本来并不姓林,写到这一段时,曹雪芹突然改变,叫他姓“林”,以便构思这个妙趣横生的场面。
宝玉看到房间的船模型,指着乱叫“那不是接他们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拿下来,掖到被窝里,“可去不成了!”这个船模型,第一次在贾宝玉的房间出现,为林黛玉而出现。
一个林之孝家,一个船模型,信手拈来,风趣雅谑又合情合理。曹雪芹变换了几种角度写宝玉在神志混乱之中有个兴奋灶:那就是:林妹妹不能走!要走带我一起走!我永远跟林妹妹在一起!贾宝玉就是在睡梦里,还得哭醒,还得大闹:林妹妹走了!接她的人来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真是生死系之,梦魂绕之。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情,以呆、傻、狂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紫鹃“试宝玉”试出来的结果。
活就一起活,死就一起死
最重要的是,紫鹃试出了宝黛爱情最高表达:共生共死。
贾宝玉渐渐清醒,又故意假装不清醒。为什么?为了拉住紫鹃不叫她走。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紫鹃宝玉闲聊的有趣场面。
宝玉问紫鹃:你为什么唬我?紫鹃就说出了贾母看上宝琴而且给他们定亲的传言。宝玉解释宝琴事“不过是句玩话”,说:“果然定了他,我还是这个形景了?”意思再明确不过:我没跟宝琴定亲,我这次大闹,是闹跟林妹妹定亲!然后贾宝玉告诉紫鹃一句打总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烟化灰。”
这是宝黛爱情最高层次的盟誓:贾宝玉决心和林黛玉共生共死。
贾宝玉这句话,可以算作又一次“诉肺腑”、更高层次的“诉肺腑”。他应该朝林黛玉来诉。偏偏没有,是朝林黛玉的侍女。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次贾宝玉向丫鬟“诉肺腑”。贾宝玉上次向林黛玉诉肺腑,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病”,“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诉到了袭人耳朵里。这次诉肺腑:咱们活就一起活,死就一起死。诉到紫鹃耳朵里!
两位代替林黛玉听贾宝玉诉肺腑的都是丫鬟
两次诉肺腑的情境完全不一样。
贾宝玉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袭人当成黛玉诉肺腑,当他发现他诉肺腑的对象不是黛玉而是袭人后,非常难堪、焦虑,直到见贾雨村时还心神不定,成了他被打的原因之一。
贾宝玉是在非常清醒的情况下,故意把紫鹃当成黛玉来诉肺腑。因为他深知,有许多话,他如果直接跟黛玉说,一定会换回黛玉的恼怒,说“欺负她”、“该死的胡说”。而紫鹃肯定会把贾宝玉的心思委婉而得体地传达给黛玉。
曹雪芹对贾宝玉两次向丫鬟“诉肺腑”的心理活动,琢磨得太深太透了。
袭人和紫鹃都听到贾宝玉向林黛玉诉肺腑。她们听后,都在心中暗暗筹画。袭人筹画如何阻挡宝黛爱情变成现实婚姻;紫鹃筹画如何帮助宝黛爱情变成现实婚姻。袭人的筹画,就是她成了宝钗“神圣同盟”的一员。那么,紫鹃的筹画会是什么样呢?曹雪芹也写到了。紫鹃居然异想天开要把薛姨妈变成宝黛爱情的卫护者!这是后话。
紫鹃试宝玉同时试黛玉。
黛玉一听袭人说贾宝玉已“死了大半个”,有生活经验的李奶奶都说不行了。林黛玉马上“哇”的一声把刚吃下的药全部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没命咳嗽,直咳得面红发乱、眼肿筋浮,接着她对紫鹃说了句撕心裂肺的话:“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
贾宝玉有危险,有不幸,感同身受的,是林黛玉!贾宝玉生命出现危险,立即毫不犹豫跟他一起走的,是林黛玉!
林黛玉还知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紫鹃引起的事,必须紫鹃马上去向贾宝玉说清楚。这说明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知根知底,心心相印。
回顾宝黛爱情的历程是怎么走过来的:
因为史湘云第一次出现,宝黛闹矛盾后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
为了红麝香串,贾宝玉向林黛玉发毒誓:我如果有“金玉”想法,我天诛地灭。
清虚观事件后,贾宝玉向林黛玉表示:你回家去?我跟你去。你死了,我做和尚。
林黛玉为金麒麟担心,贾宝玉背后说“林妹妹不曾说这混账话”,宝黛知己之恋已经明朗,接着宝玉对黛玉说“你放心”。
宝玉挨打之后,黛玉的题帕诗已经明确地将二人的感情定位为坚贞的爱情关系。而贾宝玉在梦中喊出“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因缘”。
贾宝玉的所有的表白和所有的似乎疯疯傻傻的誓言实际是一个意思,林黛玉是他的至爱,是他的唯一,他永远和林妹妹在一起!
宝黛之间总是用比较含糊的词儿“心”,从来不说是爱对方的心,跟对方结连理的心。这次紫鹃试宝玉,宝玉直接把他追求的是跟黛玉的婚姻,他的愿望是两个人共生共死,一览无余地说出来了。这是宝黛爱情最高层次、至死不渝的表达。而林黛玉那种为了贾宝玉奋不顾身、为了贾宝玉宁可去死也裸裎无遗。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知心之恋,旁观者清,紫鹃给了准确而有诗意的总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宝黛爱情在诉肺腑时就已成熟,林黛玉写《秋窗秋雨夕》时,宝黛达到相濡以沫的状态。紫鹃试宝玉,则发展成共生死。
曹雪芹欣赏《牡丹亭》。《牡丹亭》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写的是梦中的情。汤显祖接着说“天下岂少梦中人耶?”曹雪芹正是用人情小说创造了为爱情共生死的“梦中人”,红楼梦中人。紫鹃试宝玉既试了宝玉,也试了黛玉。这场紫鹃试宝玉的风波说明:宝玉愿为黛玉而死,黛玉愿为宝玉而死。任何力量都不能把他们分开。
试宝玉试醒史太君
如前所述,早在清虚观打醮,贾母已有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言论,透露出她对宝黛前途的安排。那么到紫鹃试宝玉之前,贾母是不是有所改变、对宝玉婚事有新的安排?特别是,有没有倾向“金玉良缘”?我们按照小说发展线索看一看。
紫鹃试宝玉是第57回,此前贾母发出了哪些跟宝黛有关的信息?
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製春灯谜”两回,贾母喜欢上薛宝琴,不仅叫薛宝琴跟着她住,还说薛宝琴和雪中红梅比画儿上都好看,向薛姨妈询问她的生辰八字和家庭情况。薛姨妈猜测贾母大概要给贾宝玉求配,就把薛宝琴已定亲的事说出来。精得像猴儿的凤姐马上说,我正要做媒呢,没想到有人家了。贾母和凤姐没说出来,但却都是惦记贾宝玉的亲事,这一点相当明确。这说明两件事:
第一,贾母对宝玉配偶考虑,不再是黛玉,变成薛宝琴。可能因为薛宝琴确实比林黛玉更美丽、更懂事,特别是,更健康。林黛玉常年生病,当宝贝孙子的亲事要提上议事日程时,贾母即使再偏爱外孙女儿,也不能不从健康方面考虑,从宗祠考虑。非常有经验的老太太,极可能已预感到外孙女儿命不长。
宝黛爱情可能因为林黛玉的健康问题最终成空,冰雪聪明的林黛玉难道没有预感?有。曹雪芹写得非常微妙。薛宝琴出现的49回,林黛玉对薛宝琴亲如姐妹,一点儿嫉妒之心也没有。这是写林黛玉的妙笔。林黛玉心性率真、为人真诚,经过跟薛宝钗金兰语,她把薛宝钗的妹妹当成是自己的妹妹。但是林黛玉对贾宝玉说了这么一段话:“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林黛玉为什么只觉酸痛?因为她对如此刻骨铭心的爱情如何变为现实婚姻,一点儿招数都没有!因为她对如此复杂的荣国府人事关系,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她不会想办法,也不想想办法,只能暗地流泪。潇湘妃子泪将尽矣!林黛玉是绛珠仙子到人世间还泪的,泪水少了,说明泪还得差不多了,不久的将来,绛珠仙子就回归太虚了。
第二,贾母中意宝琴,是再次否定“金玉良缘”。贾母虽然多次夸奖薛宝钗,并不说明她倾向“金玉良缘”。如果贾母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是变相否定“金玉良缘”,那么贾母问薛宝琴的生辰八字就是明确否定“金玉良缘”。薛宝钗在贾母跟前那么讨巧,在王夫人跟前那么得宠,并没有改变贾母的既定方针。看来,喜欢享乐的贾母并不喜欢薛宝钗一味朴实克己的人生态度。薛宝琴一出现,贾母立即有婚姻考虑,正是对薛宝钗的人生态度和“金玉良缘”的否定。所以当薛宝琴得宠后,表现有点儿失态的,不是林黛玉,而是薛宝钗。琥珀来传贾母的话“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她还小呢,让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薛宝钗说薛宝琴:“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福气?……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薛宝钗居然当众说违抗贾母意愿的话,说明她对贾母居然不喜欢她而喜欢妹妹相当失落。
贾母对薛宝琴动心,但有一点似乎跟贾母考虑贾宝玉婚事有明显矛盾:那就是贾母一见薛宝琴,立逼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要把薛宝琴当作孙女儿来养活。这样一来,薛宝琴跟贾宝玉成了理论上的兄妹。《西厢记》里崔夫人为了阻挡张生和莺莺成亲,采取的最妙手段,就是叫崔莺莺认张生为哥哥。有贾母认兄妹这一招,即使薛宝琴没定亲,岂不是也不能跟贾宝玉成婚?
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又出现了两个重要情节。从侧面可看出贾母和王熙凤对待宝黛爱情的态度。
一个情节是:贾母因为说书的先儿说“凤求莺”故事,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男女自由恋爱,批驳为“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这被许多红学家认为是贾母对宝黛爱情“敲山震虎”。我恰好跟这些红学家持不同的态度。贾母批驳才女佳人恋爱情节为俗套时说的一番话,恰好是在批驳可能对宝玉黛玉造谣生事的人。
贾母是这样说的:“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这段话当然是批驳才子佳人书。按贾母的身份,她说这样的话完全正常,并不是对宝黛旁敲侧击。最重要的,是贾母认为这样的情节是胡编的,不符合事实,特别不符合贾府事实。贾母继续说:“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读书知礼,连夫人都知书知礼,便是告老还乡,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
当人们都随声附和说贾母说得有理时,贾母来了这么一句:“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那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直接点明:像才子佳人恋爱这样的事,绝对不可能在贾府出现。那么,贾府目前最可能成为“才子”的是哪个?贾宝玉。因为跟贾宝玉亲近而有“佳人”嫌疑的是哪个?林黛玉。贾母当众说这番话,正是有意识维护他们,说明他们不可能逾矩,即使他们想逾矩,贾府有众多丫鬟奶娘护卫,他们也没那条件。老祖宗为了呵护她的孙子和外孙女儿,真是煞费心机。
贾母的长篇大论,被王熙凤叫“搿谎记”。表面上看来,是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不以为然,深层意思却是宣布:在贾府,在我身边,宝玉和黛玉绝对不可能发生艳事!贾母说自己家是中等人家,是谦词。贾府正是那些世宦人家,小姐周围丫鬟、奶妈一大群。像林黛玉这样的千金小姐,史太君精心照顾的心肝宝贝林姑娘,怎么可能干出小说里编造的、“诌掉了下巴”的那种事?!
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另一个重要情节,是贾宝玉给所有人斟酒,其他人都自己喝,只有林黛玉当众把酒杯端到贾宝玉唇边,贾宝玉替她喝了,再替她斟上一杯。这样一来,实际是两个人用同一只杯子喝酒。宝黛当众如此亲昵,如此不避嫌疑,很容易引起他人特殊关注。王熙凤当即说:“宝兄弟不要喝冷酒。”很多红学家解释,这是王熙凤对宝黛当众亲密不以为然,说明王熙凤对宝黛爱情持反对态度。我认为恰好相反,王熙凤确实提醒宝黛注意影响,但她是出于爱护之心。她想让人们理解为:林妹妹因为酒不热才不喝,宝哥哥才替林妹妹喝了。琏二嫂子再提醒宝兄弟不要喝冷酒。这样的解释是不是牵强?我认为不是。王熙凤一直把照顾宝玉和黛玉当成她的最重要任务。此前第51回写到,薛宝琴的故事过去后,贾母想把厨房安排在大观园,方便小儿女就餐。贾母还没开口发话,王熙凤已提前做了。她的理由是:天气冷了,大观园的人出来吃饭容易受凉,“第一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就连宝兄弟也禁不住。”王熙凤还是把宝黛并列,看成贾府的重点保护对象,而且林妹妹是排到宝兄弟的前边。这当然因为王熙凤琢磨透了贾母心理。宝黛在贾母心目中仍是最重要的。王熙凤不仅认为宝黛在贾府是最重要的,她还下意识地表示,他们根本就是一对。第55回平儿向王熙凤汇报探春理家,两人谈到贾府还有哪些大事,王熙凤说“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把宝黛的婚事当成同一件事。
细细分析这些情节,可以推知,尽管贾母曾经对薛宝琴动过心,最后她还是把心思放到宝黛上。而王熙凤的态度,仍然是贾母态度的“投影”。那么,紫鹃试宝玉对贾母将会发生什么影响?
紫鹃试宝玉使贾母知道:宝玉离开了黛玉连生命都可能保不住。当贾母听说贾宝玉差点儿死掉的原因后,流着泪感叹:“我当是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然后,她嘱咐紫鹃:宝玉是有“呆根”的,不可以这样跟他开玩笑。宝玉听到姓林的来就大闹,把玩具船藏到被窝里,这一切举动,贾母都亲眼看到。贾母的处理是:贾宝玉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姓林的都死绝了,都给我打出去了。贾母说了一系列极可笑的话,等于向贾宝玉承诺:我会给你把林妹妹永远留在身边!紫鹃试宝玉,让贾母看清黛玉对宝玉已是性命相关。贾母还能拿宝玉的生死开玩笑吗?绝对不能。紫鹃仅仅虚构了黛玉离开,贾宝玉就死了半个。假如真让宝黛永远分离,贾宝玉岂不要彻底死绝?贾母即使不为黛玉考虑,而仅为宝玉考虑,她也得成全宝黛在一起。贾母不管如何担心黛玉身体不好,不管觉得黛玉有哪些不足,只要林黛玉还在,她就不能给贾宝玉安排其他婚事。因为那样做首先会要了贾宝玉的命。何况,自从黛玉进贾府,贾母就把她放到三个孙女之上。血浓于水,贾母绝对不会像程甲本续书写的,参与害死林黛玉的“调包计”。
紫鹃试宝玉的结果,是贾母更加关爱黛玉。在宝玉大闹之后,曾经有句似乎不经意的描写:黛玉早上刚起来,“便有贾母等亲来看视了,又嘱咐了许多话。”宝玉闹病,贾母却亲自看视黛玉,是因为潇湘馆和怡红院靠近,顺道而来?还是有特殊意味?贾母对黛玉嘱咐什么话?一句也没有。曹雪芹让读者猜谜呢。
薛姨妈难道能替宝黛做媒?
紫鹃试宝玉试醒了薛姨妈。
这就是“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的情节。薛姨妈到潇湘馆探望黛玉,说了许多“爱语”。这“爱语”是真爱语还是虚情假意?好像都有。
薛姨妈的“爱语”很多,我们摘要看三段:
薛姨妈先对黛玉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有个月下老人管系红绳。暗里把一男一女的脚用绳绊住,不管隔天南地北还是有世仇,都会做夫妻。如果月下老人不用绳拴,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定了的亲事,也不能到一处。
这段话,等于告诉林黛玉:你甭以为你跟宝玉天天在一起,好像老太太也要定下这件事,月下老人——潜意识中这月老是元妃——如果不给你系红绳,什么也成不了!
更有甚者,薛姨妈还要直接说:比如你们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是在山南地北呢。这当然主要指林黛玉,是劝导林黛玉。
薛姨妈又对宝钗说:“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她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然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这段话最费解。薛姨妈说老太太想把宝琴定给宝玉,当然直刺黛玉之心。薛姨妈不是一直拿眼前的宝贝女儿宣传“金玉良缘”吗?怎么说“无人可给”?这岂非言不由衷?既然这句话言不由衷,薛姨妈其他话就出于真心吗?比如,她说不如把黛玉定给宝玉做媳妇?!
我认为,这话体现了薛姨妈无可奈何的真实心理。刚弄清贾宝玉是为林黛玉要走的玩笑话闹得死去活来时,薛姨妈说了一番话:宝黛从小一起长大,宝玉是个实心孩子,猛听黛玉要走,难免舍不得。这番话对贾母是及时雨。贾母就是需要对众人这样解释,宝黛之情非男女之情而是兄弟姊妹之情!至于贾母私下怎么理解,那是她自己的事。其实,薛姨妈这番帮贾母解围的话不是真话。薛姨妈清楚地知道宝黛已心心相连不能分开。她也早就发现不管她怎么宣传“金玉良缘”,贾母都油盐不进。再看到宝玉为黛玉死去活来,薛姨妈提出“把你林妹妹定与他”,是无奈之语。
这无奈之语,却并不是真正的“爱语”。因为聪明的紫鹃马上跟进来问:姨太太有这样的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
这可真是将了一军,差点儿把棋局高手薛姨妈将死。薛姨妈的回答是“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你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去了。”这实在只能叫老奸巨猾!这样的回答,不仅不用回答紫鹃的问话,还让紫鹃再也问不出来。
更没想到,紫鹃“臊了一鼻子灰”走了,潇湘馆的婆子们却进一步跟进:“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促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当的。”薛姨妈骑虎难下,回答:“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那么,薛姨妈能出这个主意吗?按照常情,叫认定“金玉良缘”的薛姨妈向贾母建议“木石姻缘”,岂不是与虎谋皮?
不过,在曹雪芹这样的天才小说家的笔下,什么样的事都可能发生。既然《红楼梦》某句谶语、脂砚斋某句评语可以索引出后文,那么,薛姨妈公开说的话,就真的不能兑现?那么,它会不会兑现?它为什么要兑现?它怎么兑现?它兑现之后宝黛爱情为什么还是悲剧?又成了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