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绛珠仙子降临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上了人生最重要一课;

认识了钟鸣鼎食国公府是何气势?

外祖母、舅母、表嫂纷纷亮相;

如何吃饭、喝茶?一概从头学起。

黛玉进府是百读不厌的章节,百说不厌的话题,从小说创作角度看,黛玉进府是古今中外小说把人物出场(主要是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出场)写绝了的上品。黛玉进府这一段还通过林黛玉纯真的眼睛观察了贾府复杂的人性、人情、人际关系。可以说,林黛玉进府就先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这一课,既教给她认识外祖母家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又教给她知道贾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回事?还教给她在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应该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喝茶?

黛玉进府时是个乖乖女

林黛玉进贾府时多大年纪?红学家有的说九岁,有的说十一岁。不管九岁还是十一岁,都是小学生的年纪。这种年纪的人对人生不过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但林黛玉特别懂事,特别清醒,这是因为她早慧。关于林黛玉的早慧,小说里早就有描写,那就是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到,他教的女学生总是在读到“敏”的时候读“密”,写的时候也省写一两笔,贾雨村一直很纳闷,通过冷子兴的介绍,他才知道,原来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五岁的林黛玉就知道对母亲的名字得避讳。林黛玉的懂事除了早慧的原因之外,更因为母亲曾经提醒黛玉,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黛玉进入贾府之初,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黛玉进府

林黛玉的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先是林黛玉接触贾府的三等仆妇就觉其不凡,后是林黛玉进入贾府后更觉得外祖母家与众不同。林黛玉的外祖母家到底跟别家、首先跟林黛玉自己家有何不同?主要在于,贾府居于封建大官僚的宝塔尖。解开这谜底的最重要文字,是林黛玉看到的荣禧堂的堂皇气派。

林黛玉从苏州来到京城,先在荣宁街看到“敇造宁国府”,知道这是外祖母家的长房,然后看到荣国府,当然也是敇造,是皇帝下令建造的。林黛玉一步一步看到贾母等人居住的地方后,来到贾政居住的荣国府正房荣禧堂。

为什么是荣国公的次子贾政居住正房而不是长子贾赦居住正房?这是红学家众说纷纭的话题,也是索隐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姑且不管。

荣禧堂从外边看是轩昂壮丽的大正房,迎面,在墙的上边,悬着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青色的底子,上边雕着九条龙,龙的上边是赤金斗大字“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这是皇帝赏赐的,盖了日理万机的皇帝的印章。皇帝下令建造荣国府,又亲自给荣国公的正房赐名“荣禧堂”。在荣禧堂紫檀木大条几上,摆着价值连城的古玩和外国进口的昂贵玻璃装饰品。荣禧堂正面墙上在皇帝赐的匾下边,挂着一幅墨龙大画。叫“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上面画了一条气势磅礴的雨天海潮中的墨龙,“雨”字切“漏”,百官等待时辰上朝的“待漏”的“漏”,海潮的“潮”和百官上朝的“朝”同音,所以表面上是一条龙,但因为龙的背景是雨天海潮,就成了“待漏随朝墨龙”,是大臣侍奉皇帝的象征。画旁有一副银雕对联,跟皇帝亲自题名的匾对应: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到荣禧堂来的客人佩戴的珠玉可与日月争辉,高官的礼服联成片像天上的彩霞。所以,荣禧堂内,皇帝亲赐的匾,象征皇帝身边重要大臣的墨龙大画,透露来到荣禧堂的朋友皆非等闲之辈的对联,几百个字,就把封建大官僚之家的绝顶气势、派头、地位写出来了。

林黛玉的父亲是探花,任职盐政,官不小,钱不少,但跟受到皇帝钦赐匾额的外祖母家比起来,小巫见大巫了。林黛玉看到外祖母家的荣禧堂,不能不进一步提醒自己格外小心谨慎。

仔细推敲黛玉进府的为人处事,我们发现,这时的林黛玉相当懂事,相当内敛。是个说得少、想得多的好孩子。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说;该说的话,一句也不少,还都说到点子上;该行什么礼,一步也不缺,都行到礼数上。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她的应对,件件完美,桩桩得体,无懈可击。这时的林黛玉在贾府人眼中,是个美丽文弱、懂事明理的乖乖女。林黛玉如果能够按照初进贾府时的样子表现下去,《红楼梦》的故事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黛玉进府第一天接触到的主要人物,除贾宝玉之外有四位女性: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她们给黛玉什么启示呢?

成了贾母的“心肝儿肉”

贾母一见林黛玉就搂到怀里“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还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唯有你母。”请注意贾母用的词是“唯有”。贾母不是在三个儿女中“最疼”贾敏,而是“唯有”疼贾敏。这个词用得意味深长。贾母有三个子女,贾赦、贾政、贾敏。贾母当着贾赦、贾政的妻子,宣布她疼的“唯有”女儿。看来贾敏不仅是贾母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漂亮,最聪明,最懂事的一个。不然,曹雪芹能给她起个“敏”字做名字?而贾母对女儿的疼爱丝毫不加掩饰。

其实贾母唯有疼黛玉之母,王夫人早就洞若观火。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时,王熙凤建议给姑娘们裁减丫鬟。王夫人不同意,她回忆起当年林黛玉母亲未出嫁时的待遇。贾府的“四春”小姐身边有嬷嬷仆妇、大小丫头一大群,算很讲究了。但照王夫人看来,这些小姐很可怜,跟别人家的丫头差不多。身边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余下的倒像是庙里的小鬼。四春跟谁比很可怜?跟谁的丫头差不多?跟她们的姑姑贾敏比很可怜,跟贾敏的丫头差不多。当年贾敏待字闺中时什么待遇?十二个字:娇生惯养、金尊玉贵、千金小姐。

王夫人对王熙凤说的原话是:“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来着,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贾母以当年荣国府处于鼎盛时期的财力做背景,像呵护娇花一样地供养林黛玉的母亲,给王夫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按照《红楼梦》人物年龄大体估算,林黛玉之母比王夫人要小十岁左右。王夫人长时期亲眼目睹贾母如何宠爱小姑子,印象深刻。母亲是女儿最好的榜样。林黛玉的母亲自然会按照贾母对待自己的模式对待林黛玉,而且也有条件娇宠林黛玉。但是母亲一死,林黛玉就从天上掉到地下。黛玉进府的回目叫“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令人酸心刺目。

贾母唯一疼爱的女儿不在了,自然会把疼爱转移到女儿唯一的根苗身上。这就是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开头说的:“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儿倒且告后。”贾母的疼爱对林黛玉既让幼年丧母的林黛玉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把林黛玉置于风口浪尖。用探春的话来说,贾府的人像乌眼鸡一样,恨不能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现在林黛玉这么一个外来户得到老祖宗如此怜爱,岂不成了他人眼红的对象、嫉妒的对象?赵姨娘对林黛玉的不以为然就是例证。

两舅母有意无意设陷阱

邢夫人、王夫人两位舅母对待林黛玉都还算热情,但热情后边存在着无意甚至很可能是有意给外甥女儿挖的陷阱,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看邢夫人无意中给林黛玉挖的陷阱:贾母安排两位嬷嬷带林黛玉去拜见舅舅。邢夫人表示:她亲自带了去。然后,携了林黛玉坐到车上,下了车,邢夫人挽了黛玉的手进到院里,让林黛玉坐下后,派人请贾赦。贾赦没来,叫人传了一番安慰林黛玉的话。从小说技巧上说,是节省笔墨,从人情世故上说,是人之常情。林黛玉“忙站起身来一一听了。”舅舅的吩咐,她一句一句听了,而且是急忙忙站起来听。多么恭敬?多么懂事?接着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饭。而林黛玉笑着回答:“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迟去不恭。”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饭,活画出一个顾前不顾后、心里没数的人,难道她不知道林黛玉还得去看贾政?难道她想不到林黛玉初来乍到应该跟贾母一起吃第一顿饭?可她就是“苦留”!而林黛玉笑着推辞,推辞得多么有理有分寸!前辈点评家曾说邢夫人“留得突兀”,“没分晓”。林黛玉告辞,邢夫人送到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邢夫人做人倒三不着两,但她对林黛玉有“携手”,“挽手”动作,最后还嘱咐几句,邢夫人对幼年丧母的黛玉还是疼爱的。

再看王夫人可能故意给林黛玉挖的陷阱:林黛玉到了王夫人正房,看到:正面炕上横设一张炕桌,上面堆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王夫人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花椅袱,黛玉便向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三让她上炕,她方挨着王夫人坐了。

这似乎很寻常的让座,仔细琢磨很不寻常。炕桌上堆着书籍,上座空着,当然是贾政经常坐的位子。王夫人为什么让林黛玉坐到舅舅的位子上呢?是特别友好呢?还是想试探一下林黛玉到底懂事不懂事?王夫人把林黛玉往贾政的位子上让,在潜意识中,有没有跟当年自己不得不仰视的小姑子较劲?我看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而林黛玉对王夫人起居室的观察细致极了,一边细看一边细想,她判断出王夫人让自己坐的是上座,首席。她坚决不坐,主动坐到看来是给孩子们准备的椅子上。王夫人再三让她上炕,她才挨着王夫人坐了。坐到王夫人身边,既不越规,又亲切。林黛玉决不越雷池半步!如果王夫人是有意识地考察林黛玉,这时也不得不服。

看到王夫人跟林黛玉打交道,我总会想起西方名著《简爱》里边那个舅母,那个把外甥女儿当成敌人的舅母。当然,王夫人做得更高明。在王夫人内心里有两个情结,一个是她对当年受到婆母宠爱的小姑子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另一方面,她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交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抗。

王熙凤声势夺人

对林黛玉热情如火的自然是王熙凤。王熙凤的出场向来被看成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出场的经典场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纳闷儿:“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林黛玉对贾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快就看清了,每个人都得在贾母面前夹起尾巴,连大气都不敢喘。居然有一个人这样大呼小叫!这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呢?王熙凤露面,贾母开玩笑地一介绍,说王熙凤是个破落户,南省谓之辣子。姐妹们介绍这是琏二嫂子。林黛玉马上明白了王熙凤是贾母跟前最得宠的人。这位不得了的人物对林黛玉开口说话就极其了不得:“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刻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偏就去世了!”这是夸林黛玉,还是夸老祖宗?都是。表面上是夸林黛玉,实际上是恭维老祖宗。既夸奖了林黛玉又讨好了老祖宗。谁听谁顺耳,怎么听怎么顺耳。王熙凤见林黛玉,像天才演员演小品,忽喜忽悲、忽啼忽笑、嘘寒问暖、八面生风!她像连珠炮一样连说了九句话关怀林黛玉。前六句是对着林黛玉:第一句:“妹妹几岁了?”第二句:“可也读过书?”第三句:“现吃什么药?”第四句:“在这里不要想家。”第五句:“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我。”第六句,“丫头、老婆不好,也只管告诉我。”前边三句是初次见面一定得问的,是长嫂关心的口气,后边三句是管家大奶奶说了算的口气。第七、八句是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第九句是对荣国府的下人:“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九句话,问得句句到位,色色周到。曹雪芹写王熙凤问话,不写林黛玉回答,也不写下人应答,似乎只是王熙凤在问,其实,林黛玉不可能不回答,下人不敢不回答,只是曹雪芹故意省略了,因为他这会儿重点要写的就是像名角儿“挑帘红”的王熙凤。

林黛玉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她当然立即就看透王熙凤的为人。这个人非常能干,但更重要的是,善于显示自己能干,这个人最善于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林黛玉用“打花呼哨讨好”对王熙凤做了精彩概括。宝玉挨打后第二天众人都来探望,没见王熙凤时,林黛玉盘算:“便是有事缠住了,她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呼哨,讨老太太、太太的好儿才是。”

“打花呼哨”这四个字唯有语言天才能够想得出来,太精彩太准确了!

林黛玉的智商可能比王熙凤还要高,情商却肯定比王熙凤低不少。林黛玉完全能看懂、看透王熙凤的为人,但是让她学习王熙凤的为人、参考王熙凤的为人?不如杀了她算了。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不一样。林黛玉信奉的是理想主义,唯美主义;王熙凤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有趣的是,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关系非常好。王熙凤对丈夫的表妹林黛玉的友好程度远远超过对自己的表妹薛宝钗。这也是红楼人生中特别值得琢磨的现象。

“宝塔尖”如何吃饭?

林黛玉进府在观察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之后,迎来了她的进府第一顿饭。这一顿饭可不是简单的饭,而是林黛玉人生的重要课程。

曹雪芹只用了两百个字写这顿饭,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封建贵族家族的章法,平庸作家两万字都写不出写不透。

先看贾母的晚饭如何开场?

当林黛玉在王夫人房间说话时,有丫鬟来报告:“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林黛玉赶过去。请注意这个“忙”字!王夫人这个人经常慢腾腾的,这会儿却急急忙忙,为什么?她不敢怠慢。否则她就失职失礼了。在封建家庭特别是贵族家庭里,儿媳妇要伺候婆婆吃饭,是金科玉律。王夫人和林黛玉进入贾母的后门,已有许多人在等候。等什么?就是等王夫人来伺候贾母吃饭。按说也应该等邢夫人。但曹雪芹的笔墨非常精致、细微。他此前写到,邢夫人要带林黛玉去拜见贾赦时,贾母已经发话“你也去吧,不必过来了。”大儿媳妇放了假,贾母的晚饭就必须得小儿媳妇来开。这是封建家庭的规矩,不管你王夫人是多么高的诰命夫人,婆婆吃饭,你必须伺候。所以,伺候贾母的人看到王夫人来了,才安设桌椅。

然后“李纨捧饭,王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似乎很奇怪,有那么多丫鬟、仆妇在,为什么要这三位贵妇人干这些粗活儿?这也是规矩:孙子媳妇和儿媳妇要亲手伺侯老祖宗,哪怕像走过场一样。

饭摆好了,筷子摆好了,汤摆好了。吃饭的人怎么入座?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林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林黛玉很清楚,除了贾母的座位之外,左边第一张椅子是首位,王夫人和两位长嫂在,她怎么能坐?她十分推让。贾母向她解释:“你舅母和你嫂子们原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林黛玉方告了座。

林黛玉坐下了,跟她同辈的贾府三小姐是不是可以马上坐下呢?不行,得贾母命王夫人坐了之后,三姐妹才能告座。迎春右边第一,探春左边第二,惜春右边第二。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是迎春、惜春的婶娘,得她这位长辈坐下了,那三位才能坐。这叫长幼有序。那么,林黛玉先于王夫人坐下岂不是无礼了?又不能算无礼。王熙凤先拉林黛玉入座。贾母再下令叫黛玉先坐,贾母的话是法令。

这样一来,林黛玉和贾府三姐妹陪贾母吃饭时是这样的情势:

王夫人坐在一边,不吃,陪着,也监视服侍贾母的人是否周到;李纨和凤姐两人站在饭桌旁布让,“布让”就是不断地给贾母和小姐们搛菜,劝餐;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什么叫诗书礼乐之家的礼数?什么叫宗法社会宝塔尖的气派?贾母这一顿饭,写得活灵活现。

吃过饭后,小丫鬟用小菜盘捧上茶来,林黛玉还以为是喝的茶,在苏州家里,她受到的教育是惜福养身,饭后片时再喝茶。现在她只得随和,接了茶过来。又有人捧过漱盂来,林黛玉才发现不是让她喝茶,而是先用茶水漱口!于是,漱了口,洗了手,服侍的人才捧上喝的茶。然后贾母发话,叫王夫人等离开,“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说了两句闲话,领李、凤二人去了。估计是依样画葫芦,由李纨、王熙凤服侍她吃饭去了。

贾母这一顿饭,是林黛玉进府后上的重要人生一课。贾母地位至高无上。贾府的晨昏定省、人情往来、大宴小宴、饮酒赏花、看戏打牌,都得围绕着这位“老祖宗”进行。而这一顿饭,吃出了宗法家庭的规矩。

绛珠仙子降临恶浊人世

贾母宣布她“唯有”疼黛玉之母,在林黛玉进府后,贾母通过安排她吃饭的座位,睡觉的床铺——贾母命令把贾宝玉原来用的床倒出来让林黛玉用——连“凤凰”贾宝玉都得给林黛玉让路了。林黛玉一进府就受到这么高的待遇,对她是好还是害?我看都有。好处是幼年丧母的林黛玉从外祖母身上又享受到另一份母爱,害处是林黛玉从此被置于众人瞩目、众人嫉妒的风口浪尖。

此后,林黛玉的个性随着贾母的万般宠爱、贾宝玉的万般巴结,渐渐张扬。因为贾府恨不能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腥风血雨的环境因素,又因为有薛宝钗在一旁做对照,这种对照有时是薛宝钗处心积虑来对照,比如说,金钏儿之死装殓用的衣服。在这种“风刀霜剑”的环境下,林黛玉越来越不善于为人处世,越来越不善于提防,有时不经意间还落进他人的陷阱。林黛玉在贾府人的眼中就成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小性儿”,“行动爱恼人”,“嘴像刀子一样”了。

林黛玉一进贾府,就安之若素地继承了贾敏在贾母跟前“唯疼”的待遇,而且从来不对贾母表示感戴之情,不对贾母说任何奉承的话,凑趣的话,捧场的话。用我们山东人喜欢说的话,这简直像“吃了泰山不谢土”!或者说,聪明的林黛玉太不聪明了,连几句现成话、客气话不会说?

其实,大爱无言,至爱无言,真正的爱不需要表白。

美国有个著名小说改编成电影叫《爱情故事》,男主角是哈佛大学学生奥利佛。在小说结局中,儿子对帮助自己的父亲说了句“谢谢”,父亲说什么?“爱就不要说谢”。林黛玉从来不讨好贾母,也是“爱就不要说谢”。这正是林黛玉天真烂漫、纯洁无邪、天上仙子秉性的表现。

但是天真纯洁的绛珠仙子能应付恶浊的、险恶的贾府吗?不能。这是她还泪的开始。

我为什么把“黛玉进府”说成“绛珠仙子降临贾府”?就是因为,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仙境美丽的绛珠仙子就降临恶浊的人世,开始了她的诗情画意却又磨难丛生的人生之旅,开始了绛珠仙子向神瑛侍者的还泪之旅。


5.薛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7.神瑛绛珠初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