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大观红楼:欧丽娟讲红楼梦 >
- 第一册
第四章 评阅的小众世界:版本与批点
《红楼梦》迄今已是家喻户晓的流行名著,研究分析者百家争鸣,注解笺释者不绝如缕,业余嗜读者更是不可胜数。这种情况是从乾隆后期推出一百二十回足本后所开始的,此一足本由书商程伟元与进士高鹗合作以活字印刷推出,故称“程高本”系统,一共有两个版本:首先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冬付梓的程甲本,是1927年以前的风行本;而仅仅七十多天之后,乾隆五十七年(1792)春又推出第二个版本,称程乙本,比程甲本多出二万多字,前八十回也多所窜改,却是五四以来的普及本。其风行热潮可由当时的几条记载得以窥知,如清人毛庆臻记述道:
乾隆八旬盛典后,京板《红楼梦》流衍江浙,每部数十金。至翻印日多,低者不及二两。其书较《金瓶梅》愈奇愈热,巧于不露,士夫爱玩鼓掌。传入闺合,毫无避忌。[1]
晚清名臣胡林翼(1812—1861)也说:
本朝官僚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2]
再从杨懋建所言:
竹枝词所云:“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记一时风气,非真有所不足于此书也。余自幼即嗜《红楼梦》,寝馈以之。十六七岁时,每有所见,记于别纸。积日既久,遂得二千余签。拟汰而存之,更为补苴掇拾,葺成《红楼梦注》。[3]
可见其风靡程度,已到了不分阶级、朝野、性别的地步,各种奇特甚至极端的阅读现象也迭有所见,诸如:“酷嗜《红楼》,致成瘵疾”“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等等,足见《红楼梦》的深入人心。
但是,《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十分曲折,不但最终并未完成,最初也不是为了刊行牟利而作,而仅是个人的追忆书写,以及供少数亲友圈对家族集体记忆的共同纪念,因此,既导致作者的身份要到民国以后的胡适才考订确认,在此之前,乃是众说纷纭的情况;且在此一前期状态中,文本的形式也与后来的一百二十回足本有很大的不同。试看邹韬《三借庐笔谈》卷十一所述:
《樗散轩丛谈》云:《红楼梦》实才子书也。或言是康熙间京师某府西席孝廉某所作。巨家故间有之,然皆抄本。乾隆时,苏大司寇家因此书被鼠伤,遂付琉璃厂书坊装订,坊贾借以抄出付梓,世上始有刊本。惟止八十回,临桂倪云癯大令鸿言曾亲见之。其四十回不知何人所续,或谓高兰墅(鹗)所补,又谓无锡曹雪芹添补,皆无确据。[4]
可见最初只有“巨家”才得以拥有这部小说,且都属八十回的手抄本,无法像一百二十回本刻印付梓的大量生产,因此是少量流传,物以稀为贵。经过专家的考证,这些原名《石头记》的抄本都是曹雪芹生前所著,以手写的稿本形态在少数的亲友间流传;因为写作时间长,其间历经“十年辛苦不寻常”“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第一回)的多次修订,所以随着进度而先后产生内容出入、篇幅不一的几个版本,上面也留存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评阅者的不少批语。迄今为止,这些幸存的抄本约有十三种之多,被称为“脂本”或“脂评本”系统。其中最重要的版本有三:
1.甲戌本:即“脂砚斋乾隆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石头记》,约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所写,残存十六回,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种抄本。
2.己卯本:即“脂砚斋凡四阅评过”、注明“己夕冬月定本”的《石头记》,约在乾隆二十四年已卯(1759),残存四十一回及两个半回。
3.庚辰本:同样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但注明系“庚辰秋月定本”的《石头记》,约在乾隆三十五年庚辰(1770),于前八十回中残存七十八回,仅缺第六十四、六十七回,是以上三者中最完整的版本。现在是用己卯本的补抄本来填补第六十四回。
这三个版本因为年代较早,虽然都是过录本,也就是根据某一原本所抄录的本子,原则上应与原本相同,可以说保留了曹雪芹的创作原貌甚至是创作轨迹,因此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至于较晚出的,还有“列藏本”“戚序本”“有正本”“蒙府本”等。限于本书篇幅,再加上版本已经属于非常外围的问题,对了解《红楼梦》本身无大关系,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参考相关书籍[5],此处从略。
[1] (清)毛庆臻:《一亭考古杂记》,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4,页357—358。
[2] 引自(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2003),“以红楼梦水浒喻官民”条,页1591。
[3] (清)杨懋建:《梦华琐簿》,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4,页364。
[4] (清)邹韬:《三借庐笔谈》,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卷4,页389。另外,刊刻足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程伟元,在程甲本的“序”中说:“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又于程乙本的“引言”第一条谓:“是书前八十回,藏书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
[5] 可参冯其庸:《石头记脂本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刘世德:《红楼梦版本探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