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三十六村 - 冯骥才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南乡三十六村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ISBN:9787020120376

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总序:我的散文书架

冯骥才

我将这“散文新编”的选题称之为一种“散文书架”,然后放上我为此精选的五本散文小书。

在我的文字生涯中,小说写作之外,便是散文。其实这也很自然,我们日常随手写下的文字:随感、随笔、笔记、日记、手札,不都是散文吗?小说是虚构出来的,是无中生有,要是说得“伟大”一些,是一种艺术创造;散文则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要是说得“高贵”一些,是一种心灵实录。小说看重文本,它表现作家的本领;散文则更重人本,它直接显示作家本人的气质。这么一说,散文更难了吗?

要说难,还是难在散文的历史上。中国是散文的大国。唐宋时期的小说还处在故事传奇阶段,散文已是大师巨匠如巨峰林立,名篇杰作似满天星斗。这可能与那时候崇文有关。那时连选取官员都要看文章写得优劣。不像近现代,没什么文化也能做官,甚至还可以做大官。从文学史的另一方面说,诗歌的成熟又在散文的前边,散文辄必受诗歌的影响,讲究方块字的使用,甚至追求一点诗性了。这么一说,在中国写散文就更不易了。中国人太懂得散文,一读就知道文笔如何。我不知深浅,即兴操笔,涂抹为快,一路下来竟写了这么多散文,数一数,长长短短总有几百篇,幸好人文社这套书要求的字数不多,可以尽量去粗取精。

编撰这种散文集在分类上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体裁分,一是从题材分。我采用后一种,这是因为我的体裁太杂,样式迥异,长短随性,由题材划分便易于理出头绪,因成抒情(《花脸》)、人物(《四君子图》)、游记(《散漫的天性》)、艺术(《关于艺术家》)、田野(《南乡三十六村》)五卷。抒情卷多是感物时伤,人物卷为怀念故人,游记卷是异域情怀,艺术卷乃艺术感悟,田野卷是我这些年来文化抢救时,在大地深处的文化见识以及种种忧思。编选之时尽力“矬子中拔将军”,将心中尚觉有点味道的东西奉献给读者,同时也是将自己小说外的写作,做一次总结与筛选吧。是为序焉。

2016.7.4

羌去何处?

晋地三忧

大雪入绛州

榆次后沟村采样考察记

南乡三十六村

涂了漆的苗寨

四堡

客家土楼

革家·反排·郎德

保定二古村探访记

太行山的老村子

黄海边古渔村探访记

半浦村记

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在哪里?

胡卜村的乡愁与创举

武强屋顶秘藏古画版发掘记

拜灯山

打树花

王老赏

探访缸鱼

内丘的灵气

守望在田野

杨家埠的画儿

四访杨家埠

细雨探花瑶——隆回手记之二

手抄竹纸——隆回手记之三

湘西的苗画

高腊梅作坊——隆回手记之一

追寻盘王图

大理心得记

长春萨满闻见记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

青州藏佛窖之谜

活着的木乃伊

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废墟里钻出的绿枝

游佛光寺记

为周庄卖画


这是第一篇羌去何处?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