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的灵气

  下载全书

身在北京某个会议上,心儿却神往于燕赵大地。终于没有挨到这种冗长的会议的终了,寻个借口便穿城而出,驱车奔驰在天寒地冻的田野上。

对我如此勾魂摄魄的,乃是在一次民间年画抢救座谈会上,一位来自河北省内丘的女子送给我一本精心打印的册子,封面上四个字:内丘纸马。翻开一看,即被惊住。那种纯正的乡土味儿,那种粗犷、质朴、率真,那种原始美,蹿出纸页,兜头扑面,一瞬间就把我征服。内丘的纸马,先前只是略有所闻,不曾见过。平日里每每见到的多是杨柳青等地的神马,画上的神仙大都像灶王爷那样貌似高官,正襟危坐,哪有这样的怪头怪脸、浑朴又高古的模样?

内丘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东望齐鲁,西邻中州,北通石门,属于邢台的一个县。应是历史久远的燕赵故地,文化的由来可以直接寻觅到秦汉。也许正是岁月去之太久,如今可以看到的地面遗存,除去扁鹊庙和一座牛王庙前的清代戏台,大多村落都很难再有那种“历史感”了。可是谁想到,这些形形色色、出自农人之手的小小的木刻纸马,却叫我们闻到一种邈远又强劲的生命气息。

内丘有了三百零一个村庄。现今刻印纸马的村子大约有七八个,大多在县城周围。我去了其中两个,即魏家村和南双流村。据说在太行山里也有,但山里的纸马大多是自印自用,外边很少见到。内丘印画的木版都是木匠刻的,有了版谁都可以印。如果山里的人弄到几块版,自然也就可以印起来了。

魏家村的魏进军家,应是最典型的内丘纸马的作坊。此地作坊全是家庭式的。印画时,全家老少一起上手,有的印画,有的晾画,有的拿出去卖。纸马是年画的一种。逢到春节,张贴纸马,为的是请来天上诸神,送福之外,护佑人安。这是自古以来全人类共有的生存心理。纸马在内丘分大小两种。大纸马与各地的灶王和全神差不多一样;小纸马在北方为内丘特有,只有巴掌大小。而且是黑线单色,不需套印,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

魏进军的先辈就印纸马。家传老版不少,“文革”中经意保护,至今存藏的老版《连中三元》《关公神像》《全神图》《八仙祝寿图》等,应是清末民初的刻品,属于大纸马一类。风格与我国年画重镇武强殆同,甚至连眉眼与衣纹的画法也全然一样。内丘与武强相隔不过一百多里,中间有滏阳河相通,风格相似,亦属必然。这些大纸马都是红黄绿三色套印。魏进军和妻子王棉印画的技术相当纯熟,套版十分精准。

然而,他们的小纸马就是纯粹的地方土产了。

小纸马大多为10×20厘米左右。木版印刷,单线黑色,彩色粉莲纸。纸分深桃红色和淡黄色两种。黑色不是墨,而是用烟黑加水胶煮成。印画时先在画版上刷上黑色,将纸铺上,不用棕刷,只用手边按边抹即成,非常简单,几乎一看就会。木版的用材都是较坚硬的榆木或杜梨木,为了经久耐用。有时一块木版的反正面,各刻一个画面,则是要节约板材。内丘人在出售这些纸马时没有店铺,只是放在篮子里拿到集市上,找个空地,铺块布或硬纸摆好便卖,方式极其原始。小纸马的画面非常简单,但认真瞧一下画面便非常的不简单了。

内丘的小纸马到底有多少种,无人能知。此时正是年前,我在县里的集市上随手收集到的就有三四十种。既有门君、药王、土神、喜神、吉神、鲁班、财神、龙王等民间崇拜的偶像,也有仓官、土神、地母、青龙、白虎等由来久远的古老神灵,其中那些中梁祖、上方仙家、五道等来自何方,那就要好好到民间请教。至于那些井神、梯神、鸡神、路神、场神、车神、水草大王神等,都是用于敬拜生活中天天碰到的身边的事物。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真的个个都有可以感知的神灵么?在遥远的过去,古人不能解释为什么车子突然会坏、鸡鸭为什么在一夜间成群地死去、人为什么不幸从梯子掉下来,于是就相信这些事物被无形的神灵掌管着。这也就是古人“万物有灵”之说的由来了。在蒙昧的远古,没有科学,不能解释大千世界,人对万物全凭感知。物我相通的两边,一边是心灵,一边则是神灵。这不是迷信,而是我们祖先天人合一的方式。此中那一份对美好生活的盼切不是叫我们深深地感动么?

这些纸马上的神灵形象竟是这般原始与朴拙,使我们联想到远古的岩画与汉人的画像砖。尤其是土神脸颊上生出的那一双朝天举起的双臂,叫我们更加相信民间文化常常是历史的活化石。那些竖直的排线和奇异的符号,是不是还在固执地保持着至少千年以上的图像?

内丘的纸马又不仅仅是历史的遗存。它至今仍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逢到春节,人们请神送神时,依旧遵照民俗仪式,唱歌跳舞,把各种纸马贴到屋里屋外一切物品上——桌上、椅子上、树上、井上、梯子上、鸡窝上、马棚上……甚至连今日的摩托车和拖拉机也贴上车神的纸马。

当然纸马又是脆弱的。

按照此地风俗,每当春节过去,送神的仪式就是把纸马烧掉。所以古老的纸马很难保存下来。而印纸马的木版在“文革”中也废除殆尽。纸马的历史一片寥落与荒芜。而眼前农耕社会正在消退,纸马的生命已进入终结期。幸好——我看到,内丘的一些文化工作者都是目光深远的人,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一份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存进行普查与整理了。我此行还要告诉他们,全国的年画抢救已把内丘纸马列为专项。他们所做的,是把前人的精神文化留给后人。

2003.10.6


探访缸鱼守望在田野

内丘的灵气|南乡三十六村 - 冯骥才|读书